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题---专题强化练2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综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题---专题强化练2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综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23 21:1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同步
专题强化练2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综合
1.(2023山东潍坊寿光一中测试)资料1:《孟子·梁惠王上》提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资料2:农业农村部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据资料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数罟不入洿池”的意义是保证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B.“斧斤以时入山林”是考虑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的平衡
C.长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后,流域内许多种群的K值将提高
D.人类应该根据大自然的生态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
2.(2022山西运城开学考试)过度放牧导致某草场退化,进而为布氏田鼠的繁殖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鼠害加剧,致使草场进一步退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牧草长势整齐的草场,其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布氏田鼠的繁殖导致草场进一步退化属于负反馈调节
C.过度放牧和鼠害分别导致草场发生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
D.该草场内的各种信息均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传递
3.(2023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期末)下列有关图示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则b种群种内竞争最激烈
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b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最强
C.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d表示构成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种群,则a是最高营养级
D.若M表示遗传多样性,a~d表示不同种类的种群,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b
4.(2023山东枣庄检测)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有关功能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B.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
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能量值的1%~4%
D.图中箭头也可以表示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向
5.(2023北京大兴模拟)“多营养层次”是一种海水生态养殖新模式,即在上层挂绳养殖海带等藻类;在中层挂笼养殖牡蛎等滤食性贝类;在底层设置人工鱼礁,为鱼虾等提供生长、产卵和栖息的场所,并养殖海参等底栖杂食动物。下图是某渔民设置的“多营养层次”海水生态养殖模式中部分构造和物质循环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牡蛎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
B.“多营养层次”提升了群落垂直结构的复杂程度
C.海参活动范围小,估算其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植物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6.(2022广东北江中学检测)生态学家曾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情况。黄河口湿地是我国及世界上研究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形成、演化及发展规律的最佳场所。近些年随着黄河口生态“大补”,生物种类大量增加,曾濒临灭绝的黄河刀鱼也大面积出现。如表为被调查区域三个时期动植物的物种数量及黄河刀鱼的同化量在不同生命活动中分配比例的相对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时期 竞争消耗的能量 逃避敌害消耗的能量 繁殖后代消耗的能量 物种数
Ⅰ 17 18 65 49
Ⅱ 18 60 22 80
Ⅲ 65 17 18 46
A.在预测和描述黄河刀鱼种群数量变化时,常需要建立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B.黄河刀鱼的同化量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另一部分流向分解者
C.与时期Ⅰ相比,时期Ⅱ物种数增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更强
D.为防治某种生物增加引起的危害,可引入该生物的天敌,使能量分配向Ⅱ时期的模型改变
7.(2023辽宁省实验中学测试)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以羊草、克氏针茅为主的典型草场,但近年来在连续多年过度放牧的干扰下发生退化,冷蒿种群不断扩展,逐渐形成冷蒿草原。
(1)群落中的冷蒿与羊草、克氏针茅间存在    关系,植物的“气味”提供可采食的信息属于    信息。
(2)有研究表明冷蒿可向环境释放具有化感作用的代谢产物,影响周围植物的正常生长。研究者利用不同浓度的冷蒿茎叶浸水提取液处理3种伴生植物幼苗,实验结果见图。据图分析,冷蒿释放的化感物质对羊草和克氏针茅幼苗生长的影响分别为                           。
(3)绵羊对牧草的喜食程度依次为糙隐子草>羊草>冷蒿>克氏针茅,但在持续过度放牧下,该草场的克氏针茅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被冷蒿替代,糙隐子草成为冷蒿的主要伴生物种。综合上述研究,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冷蒿通过无性繁殖抵抗放牧干扰,通过释放的化感物质   克氏针茅幼苗生长,挤占原优势物种的生存空间;同时化感物质对糙隐子草幼苗的生长有      的作用,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冷蒿草原较好生长。
(4)下表为食物链“草→鼠→鹰”中各种群一年间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7 kJ·m-2·a-1)。
种群 同化的总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散失的能量 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 未利用的能量
草 69.5 7.0 19.0 45.5
鼠 19.0 9.0 1.0 4.5
鹰 3.5 1.0 2.5 微量不计 无
据表分析,草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     kJ·m-2·a-1。能量从草到鼠的传递效率约为   %(小数点后保留1位)。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专题强化练2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综合
1.A 2.A 3.B 4.C 5.D 6.B
1.A “数罟不入洿池”的意义在于使种群中的幼年个体能够保留,保证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错误;长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后,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流域内许多种群的K值将提高,C正确。
2.A 草原群落在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即有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也有分层现象,只是没有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明显,A正确;布氏田鼠的繁殖导致草场进一步退化属于正反馈调节,B错误;过度放牧和鼠害都导致草场发生次生演替,C错误;该草场内的信息也可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传递,D错误。
3.B 若M表示种群密度,则b种群密度最大,种内竞争最激烈,A正确;一般而言,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弱,若M表示物种的丰富度,则b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但恢复力稳定性弱,B错误;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则a是最高营养级,C正确;若M表示遗传多样性,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D正确。
4.C 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大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A错误;分解者会消耗一部分碳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则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部分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B错误;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故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10%×10%)~4%(20%×20%),C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而图中的箭头是单向的,D错误。
5.D 牡蛎既能捕食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又能分解有机碎屑,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A正确;题述“多营养层次”海水生态养殖模式在上层、中层和底层的设置提升了群落垂直方向上结构的复杂程度,充分利用了生态系统中的空间、阳光、食物等资源,B正确;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人工提供的营养物质中的能量,D错误。
6.B 在预测和描述黄河刀鱼种群数量变化时,常需要建立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两种,分别是数学表达式和曲线图,A正确;黄河刀鱼的同化量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另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B错误;与时期Ⅰ相比,时期Ⅱ物种数增多,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变得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更强,C正确;为防治某种生物增加引起的危害,可引入该生物的天敌,使能量分配向Ⅱ时期的模型改变,该生物逃避敌害消耗的能量相对增加,繁殖后代消耗的能量相对减少,种群数量下降,D正确。
7.答案 (1)种间竞争 化学 (2)对羊草幼苗的生长,在浓度低时有促进作用,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有抑制作用;对克氏针茅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 (3)抑制 低浓度促进 (4)7.15×108 13.5
解析 (1)群落中的冷蒿与羊草、克氏针茅生存环境相同,具有种间竞争关系;“气味”属于化学信息。(2)已知冷蒿可向环境释放具有化感作用的代谢产物,结合柱形图分析:冷蒿茎叶浸水提取液浓度逐渐升高,对克氏针茅幼苗生长抑制率逐渐升高;冷蒿茎叶浸水提取液在较低浓度下,对羊草和糙隐子草幼苗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对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3)由(2)分析可知化感物质对克氏针茅幼苗的生长为抑制作用,但化感物质在低浓度时能促进糙隐子草幼苗生长,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冷蒿草原较好生长。(4)草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流入下一个营养级,一部分未利用。据表格分析,草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7.0+19.0+45.5)×107=7.15×108(kJ·m-2·a-1);能量从草到鼠的传递效率为鼠的同化量÷草的同化量×100%=19.0÷(7.0+19.0+45.5+69.5)×100%≈13.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