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同步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群落的概念、研究的问题及物种组成
1.(2022陕西汉中期中)下列属于群落层次的是 ( )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草鱼
B.一片树林中的所有杂草
C.一个被杂菌污染的培养皿中的全部生物
D.一片草原上的全部动植物
2.(2023四川宜宾期末)下列研究的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 )
A.梧桐山的鸢每年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B.深圳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
C.鼎湖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
3.(2023河南郑州期中)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B.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
C.某物种在群落中比较常见,它一定是优势种
D.群落的物种组成会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题组二 种间关系
4.(2022黑龙江哈尔滨期中)下列有关种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蚜虫吸取榕树的汁液,这两种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
B.“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这两种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
C.种间竞争是两种或更多种生物相互争夺资源、空间、配偶等的现象
D.互利共生的关系体现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
5.(2022辽宁沈阳二模)牛背鹭常在水牛背上寻食,可以捕食牛背上的寄生虫和因水牛走动而被惊扰飞出来的小虫。牛背鹭可为水牛赶走身上的蝇虫,也可为水牛担任警卫任务。牛背鹭还兼食鱼、蛙等。通常一头水牛背上最多停留两只牛背鹭,若是有第三只牛背鹭来停留,前两只会联手将它赶走。上述信息中不包括的种间关系是 ( )
A.捕食 B.寄生 C.种间竞争 D.原始合作
6.(2023山西太原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甲 乙 丙
A.图甲可表示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
B.图乙可表示翠鸟与鱼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
C.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竞争、寄生关系
D.丙实验初期,主要表现为种间竞争关系,后期X的种内竞争加剧
题组三 群落的空间结构
7.(2023辽宁朝阳阶段练习)下列关于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槐树林中刺槐树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森林中动物的垂直分布决定了植物的分层现象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群落不同地段的植被在水平方向上常表现出均匀分布
8.(2022河南郑州期中)如图为常见淡水鱼在池塘中的水层分布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不同鱼类生活水层差别较大,是由食物条件、栖息空间等不同造成的
B.该池塘中的群落与其他群落的重要区别是空间结构可能不同
C.池塘中这些鱼类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池塘岸边到中心位置分布的水草种类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题组四 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
9.(2022福建莆田期中)下列有关群落季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群落的外貌出现季节性变化与光照强度、温度及降水等有关
B.某群落中的动物种类出现季节性变化与温度有关,与水资源无关
C.夏枯草在每年春季开花、夏季结束生活周期,使群落物种丰富度呈现周期性变化
D.北方地区农田中冬季多见小麦,夏季多见玉米,体现了农田群落的季节性
10.(2023山西太原期末)下列有关生态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每个物种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生态位
B.群落中每种生物占据的生态位是固定不变的
C.生态位越接近的物种,竞争越激烈,选择压力越大
D.可以通过研究植物株高等特征来研究植物的生态位
题组五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11.(2023山西运城期末)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
A.土壤中的小动物构成了土壤中的生物群落
B.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时,常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进行调查
C.诱虫器中土壤和花盆壁之间留有一定空隙,是为了防止小动物逃走
D.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
12.(2022山东临朐开学考试)下列有关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
C.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D.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种间关系的辨析
1.(2023辽宁辽阳一模)共生关系是指在同一空间中不同物种的共居关系,按其作用程度分为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和原始合作等,其中偏利共生是指种间相互作用仅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几乎无影响的共生关系。下列各项共生关系的分析,正确的是 ( )
①树干上的地衣、苔藓等附生植物借助被附生植物支撑自己,以获得更多光照和空间,附生植物和被附生植物之间的关系为互利共生
②美杜莎捕虫树的树茎能协助刺蝽孵化虫卵;美杜莎捕虫树可分泌黏液捕捉昆虫,但不能消化昆虫,昆虫被刺蝽吃掉后,刺蝽的排泄物能为美杜莎捕虫树提供营养,美杜莎捕虫树和刺蝽的关系是互利共生
③鸟类为有蹄类啄去体外寄生物,有蹄类为鸟类提供食物,鸟类和有蹄类之间的关系为偏利共生
④鸵鸟和斑马可共同御敌,鸵鸟视觉敏锐,斑马嗅觉出众,斑马和鸵鸟的关系为原始合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022山东聊城期中)科隆群岛分布着种类繁多的生物,在空中飞翔的军舰鸟常抢夺其他海鸟的食物;海面上的蓝脚鲣鸟对海洋中的鱼发起攻击;海域水下2 600 m深处的巨型管虫能吸收硫化氢,供其体内的化能自养菌利用,化能自养菌为巨型管虫提供碳水化合物。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军舰鸟和蓝脚鲣鸟很可能是种间竞争关系
B.科隆群岛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C.巨型管虫和体内的化能自养菌是互利共生关系
D.蓝脚鲣鸟和海洋中的鱼存在捕食关系
3.(2022河南月考,)图中的①~④为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图(纵轴为个体数,横轴为时间),对应A~D四种种间关系,已知A是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是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C是兔和狐;D是细菌和噬菌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四组生物关系对应曲线:A. ,B. ,C. ,D. 。
(2)若①~④四组生物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 (填序号)。
(3)在①~④四组生物种间关系中,对a、b种群的生存和发展都有利的是 (填序号)。
(4)④与②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 。
题组二 群落的生态位
4.(2022湖南岳阳检测)研究人员调查了某沿海滩涂上两种水鸟在三种主要觅食环境中出现的频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统计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青脚鹬的觅食环境范围大于绿翅鸭的觅食环境范围
B.环境污染可能会对绿翅鸭和青脚鹬的生态位产生影响
C.二者的生态位存在差异完全是两种生物与无机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D.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存在差异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5.(2023湖北十堰调研,)图甲、图乙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甲和图乙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列对图甲中3个物种、图乙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 )
甲
乙
A.图甲中的3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度明显低于图乙中的3个物种的
B.如果资源有限,图甲和图乙中种群数量受影响最大的都是物种2
C.d值越小,生态位的重叠度越大
D.图乙中3个物种的种内竞争以及种间竞争都比图甲中3个物种的激烈
6.(教材习题改编)一位生态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他挑选了甲、乙、丙三种食性相同并且无捕食关系的鱼,在4个条件相同的池塘中各放入1 200条鱼(甲、乙、丙各400条)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鱼的存活率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池塘编号 捕食者数量/只 鱼存活率/%
甲 乙 丙
1 0 87 7 40
2 2 58 30 25
3 4 42 32 11
4 8 32 37 10
(1)有人据此推测捕食者主要捕食乙和丙,你认为该说法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理由是 。
(2)无捕食者时,鱼类之间的 可能导致乙消失;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甲可获得的资源 (填“增加”或“减少”)。
(3)本实验中三种鱼的生态位比较 (填“近”或“远”),因此它们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原因是 。
(4)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渔业生产中,为了使人工池塘中养殖的鱼类能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效益,可采取何种措施 。
题组三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实验的应用
7.(2023湖北八市联考)“沼液肥田”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创举。某农技站调查了沼液量施用不同的围垦麦田的土壤小动物密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强,宜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密度
B.施用沼液可明显提高0~10 cm土层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施用沼液对10~20 cm土层中小动物的密度影响显著
D.沼液施用量的多少,不改变土壤小动物向地表附近聚集的倾向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基础过关练
1.C 2.A 3.C 4.B 5.C 6.C 7.C 8.B
9.B 10.B 11.D 12.D
1.C 草鱼是一个物种,一个池塘中的全部草鱼,符合种群的定义,A错误;一片树林中的所有杂草、一片草原上的全部动植物都没有包含该区域的全部生物,都不属于群落,B、D错误。
2.A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群落组成和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生态位、群落的演替等。出生率和死亡率属于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A符合题意。
3.C 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的重要因素,A正确;某物种在群落中比较常见,若它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不大,则不是优势种,C错误;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D正确。
特别提醒 群落中数量多的物种不一定是优势种,关键要看该物种对其他物种的影响是否很大。
4.B 蚜虫吸取榕树的汁液,说明蚜虫和榕树是寄生关系,A错误;种间竞争是两种或更多种生物相互争夺有限资源和空间的现象,C错误;互利共生属于种间关系,而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属于种内关系,D错误。
5.C
题干信息 体现的种间或 种内关系
牛背鹭捕食牛背上的寄生虫和因水牛走动而被惊扰飞出来的小虫;牛背鹭还兼食鱼、蛙等 捕食,A不符合题意
寄生虫寄生在牛背上 寄生,B不符合题意
通常一头水牛背上最多停留两只牛背鹭,若是有第三只牛背鹭来停留,前两只会联手将它赶走 种内竞争
牛背鹭常在水牛背上寻食;牛背鹭可为水牛赶走身上的蝇虫,也可为水牛担任警卫任务 原始合作,D不符合题意
6.C 图甲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图,图乙是捕食的关系图,图丙是种间竞争的关系图,C错误。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A正确。翠鸟与鱼的种间关系为捕食,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B正确。丙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种间竞争都存在,后期消失了一种生物,随X种群数量的增加,X生物的种内竞争加剧,D正确。
7.C 槐树林中的刺槐树属于同一个种群,刺槐树高低错落有致不能体现群落的空间结构,A错误。森林中植物的分层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布,B错误。群落不同地段的植被在水平方向上常表现出镶嵌分布,而不是均匀分布,D错误。
8.B 由图可知,在池塘的不同水层分布着鲢鱼、鳙鱼、草鱼、青鱼等鱼类,池塘中这些鱼类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鱼类的垂直分布是由食物条件、栖息空间等不同造成的,A、C正确。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B错误。池塘岸边到中心位置分布的水草种类不同,这是由光照、地形不同及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等导致的生物种类的差异,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
9.B 季节性河流区域等群落中的动物出现迁入、迁出情况,主要受水资源的影响,B错误。
10.B 群落中每种生物占据的生态位不是固定不变的,B错误;生态位越接近的物种,其所利用的资源重叠性越高,因此竞争越激烈,选择压力越大,C正确;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D正确。
11.D 土壤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土壤中的生物群落,A错误;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时,调查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是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B错误;诱虫器中土壤和花盆壁之间留有一定空隙,是为了使空气流通,C错误。
12.D 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不计,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A正确;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该实验的变量是时间,C正确;土壤小动物对土壤中动植物遗体的分解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实验结束后,还存活的小动物最好放回原地,D错误。
易错分析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注意事项
(1)小动物类群因取样地段不同,可能差异较大,收集小动物时,可根据土壤小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来收集。
(2)未知名的小动物也要记录下来。
(3)诱虫器下面的广口瓶或试管中是放酒精溶液还是放湿润的棉花要根据目的来确定:如果是培养土壤小动物,可放湿润的棉花;若是制作土壤动物标本,则放酒精溶液。
能力提升练
1.D 2.ACD 4.C 5.D 7.D
1.D 树干上的地衣、苔藓等附生植物借助被附生植物支撑自己,以获得更多资源,这对附生植物有利,而对被附生植物几乎无影响,属于偏利共生,①错误;美杜莎捕虫树不能消化捕捉的昆虫,刺蝽吃掉昆虫后,排泄物能为美杜莎捕虫树提供营养,且美杜莎捕虫树的树茎能协助刺蝽孵化虫卵,美杜莎捕虫树和刺蝽是互利共生关系,②正确;鸟类为有蹄类啄去体外寄生物,有蹄类为鸟类提供食物,鸟类和有蹄类之间的关系为原始合作,③错误;鸵鸟和斑马可共同御敌,鸵鸟视觉敏锐,斑马嗅觉出众,斑马和鸵鸟生活在一起相互有利,分开也可以较好生活,它们的关系为原始合作,④正确。
2.ACD 军舰鸟常抢夺其他海鸟的食物(可能是鱼类),蓝脚鲣鸟可捕食鱼类,所以军舰鸟和蓝脚鲣鸟之间可能存在种间竞争关系,A、D正确;科隆群岛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B错误;化能自养菌为深海中的巨型管虫提供碳水化合物,同时巨型管虫吸收硫化氢供给化能自养菌利用,所以化能自养菌和巨型管虫是密不可分的互利共生关系,C正确。
3.答案 (1)③ ② ① ④ (2)②④ (3)①③ (4)④寄生过程中一般不会使宿主全部死亡,而②竞争过程中会使处于劣势地位的种群消亡
解析 (1)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属于互利共生关系,两者互助互利,数量上呈现“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对应曲线为③。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是两个不同的物种,混养在一起后,它们属于种间竞争关系。与大草履虫相比,双小核草履虫具有明显优势,最终大草履虫在竞争中消亡,对应曲线为②。狐与兔属于捕食关系,数量变化曲线的特点是捕食者数量受被捕食者限制,即兔波动变化在前,狐波动变化在后,表现出互为消长关系,对应曲线为①。细菌与噬菌体为寄生关系,寄生结果是噬菌体大量增殖,而细菌死亡,造成总体数量下降,对应曲线为④。(2)(3)图①中a和b的关系为捕食,其中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两个种群通过相互制约而达到种群数量上的相互平衡,若b死亡,则a会缺少食物,对a不利;图②中a和b的关系为种间竞争,b的死亡对a有利;图③中a和b的关系为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相互依存,彼此有利,若b死亡,a也会受到影响;图④中a和b的关系为寄生,其中a为宿主,b为寄生生物,b的死亡对a有利。①~④四组生物种间关系中,若b死亡,对a有利的是②④;①~④四组生物种间关系中,对a、b种群的生存和发展都有利的是①③。
4.C 绿翅鸭和青脚鹬两种水鸟的觅食环境都有环境1和环境3,此外青脚鹬觅食环境还有环境2,故青脚鹬的觅食环境范围大于绿翅鸭的觅食环境范围,A正确;两种水鸟的觅食环境、食物种类等均存在差异,说明它们的生态位存在差异,这是两种水鸟之间、水鸟与其他生物之间及水鸟与无机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C错误,D正确。
5.D
d值 能反映生态位的重叠度、种间竞争的激烈程度,d值越小,生态位的重叠度越大,种间竞争越激烈,C正确
w值 能反映种内竞争的激烈程度,w值越小,种内竞争越激烈
图甲中d值>图乙中d值,说明图甲中的3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度<图乙中的3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度,A正确。图甲和图乙中物种2单独利用的资源都是最少的,如果资源有限,物种2种群数量受影响最大,B正确。图甲中d值>图乙中d值,说明图乙中种间竞争较图甲激烈;图甲中w值<图乙中w值,说明图甲中种内竞争较图乙激烈,D错误。
6.答案 (1)否 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多,甲和丙的存活率降低,而乙的存活率升高,则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2)种间竞争 减少 (3)近 生态位较近的种群对资源和空间的需求相同点更多 (4)选择生态位不同的鱼类(食性和生存空间不同的鱼类)、投放适量的捕食者
解析
(2)无捕食者时,鱼类之间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甲的生存率降低,说明其可获得的资源减少。(3)生态位较近的种群对资源和空间的需求相同点更多,种群间的竞争会比较激烈。
7.D 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强,而且身体微小,不适宜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密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