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题---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题---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23 22:2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同步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生态系统及其组成成分
1.下列各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
①劳动公园中的全部灌木
②一块农田中的所有大麦、小麦及其非生物环境
③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鲤鱼
④长江中的全部生物
⑤一片果园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
⑥一片草原中的所有昆虫
⑦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
A.①⑤②      B.③⑤⑦
C.⑦④②      D.③④⑦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自养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C.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必需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可有可无
D.稻田土壤中的有机肥也是生态系统的成分
3.(2022四川绵阳开学考试)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②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
③消费者一定是异养生物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A.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2023山东省实验中学月考)如图曲线a、b、c分别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种生物的CO2释放量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B.曲线a、b、c都可以代表细菌的CO2释放量变化
C.曲线b、c代表的生物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D.c曲线代表的生物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5.(2022吉林通化周测)为合理利用水域资源,某调查小组对一个开放性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了初步调查,部分数据如表:
进水口浮游藻类数量(年均) 出水口浮游藻类数量(年均) 水库淤泥中真菌、细菌数量
1.93 mg(干重)/L 1.02 mg(干重)/L 1013~1015个/m2
(1)浮游藻类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它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2)浮游藻类的同化作用类型是    ,该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主要生物是    和         。
(3)浮游藻类所需的矿质营养可来自细菌、真菌等生物的     ,生活在水库淤泥中的细菌代谢类型为      。
(4)该水库对游人开放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水体已被氮、磷污染。为确定污染是否来自游人,应检测    处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
题组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
6.(2023河北衡水质检)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以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可以是植物或动物
B.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均为捕食关系
C.食物链同一环节上不同种生物的总和构成同一营养级
D.食物链上的营养级个数是没有限制的
7.(2022江苏南京期末)有关如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图中有两条食物链
B.狐与鸟之间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种间竞争关系
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D.狐只处于第四营养级
8.(2023江苏盐城响水中学期中)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食物网包含6个生物种群,6个营养级
B.图中丁和丙、戊和丁之间都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
C.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D.生产者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
9.(2023辽宁辽河油田二中期末)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
B.该图只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C.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D.该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
10.阅读下面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森林里生活着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草本植物。有许多鸟类在此栖息,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是杂食性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昆虫吃植物的茎和叶。有些鼠类以植物的茎、叶、果实为食物,然而鼠又是狐和鹰的食物,鹰也捕食鸟。
(1)如图是一位同学根据短文画出的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中还有一条食物链未画完整,请你补画完整。
(2)补充完整后的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
(3)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      。
(4)若某种自然原因导致该生态系统中的鼠类大量繁殖,则短时期内,该生态系统中    数量会随之增加,而随着上述两种动物数量的增加和绿色植物数量的减少,鼠类的数量会    ,使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原样。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判断
1.(2022江西宜春月考)图中A、B、C、D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箭头表示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A、B、C、D和非生物环境
B.C1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成分
C.在食物链C1→C2→……中,C1为第一营养级生物
D.A一定是自养生物,D不一定是微生物
2.(2023湖北武汉月考)某同学构建了如下概念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若该图表示一个群落,则丁为分解者
B.若甲为生产者,则甲一定是自养型生物
C.若该图表示食物网,则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D.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四种组成成分,则应加上由丁指向甲的箭头,并可确定甲是生产者
题组二 食物链(网)的绘制以及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
3.如图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
A.鲈鱼的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减少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种间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先减少再增加
D.浮游植物总量先增加再减少
4.为了了解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生物研究小组调查并统计了其中多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如表所示(表中“+”表示构成食物关系,第一行表示被捕食者)。表中甲为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乙 +
丙 + +
丁 +
戊 + +
己 +
庚 + +
(1)请根据表格相关信息,画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2)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包含   条食物链,   所处营养级最高。
(3)据表分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复杂食物网的原因是                    。该食物网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基础过关练
1.D 2.D 3.B 4.D 6.C 7.A 8.D 9.C
1.D ①劳动公园中的全部灌木不属于同一物种,也没有包括该公园的全部生物,因此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和生态系统;②一块农田中的所有大麦、小麦及其非生物环境,只涉及该农田的部分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此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和生态系统;③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鲤鱼构成一个种群;④长江中的全部生物是长江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一个群落;⑤一片果园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没有包括该果园的全部生物,因此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和生态系统;⑥一片草原中的所有昆虫不属于同一物种,且只涉及部分生物,因此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和生态系统;⑦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的总和称为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D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为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自养生物不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属于自养生物,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如果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就会崩溃,生态系统中不能没有分解者,C错误。稻田土壤中的有机肥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也是生态系统的成分,D正确。
3.B 只有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才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非生物环境,①错误;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②正确;消费者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所以一定是异养生物,③正确;动物不都是消费者,如蚯蚓营腐生生活,是分解者,④错误。
4.D a曲线代表的生物只释放二氧化碳,不吸收二氧化碳,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b曲线CO2释放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代表的生物属于光能自养型;c曲线CO2释放量为负值且不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该生物能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且不受光照的影响,属于化能自养型,则b、c代表的生物均为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C正确。曲线a可以代表寄生细菌或腐生细菌的CO2释放量变化,曲线b可以代表光合细菌的CO2释放量变化,曲线c可以代表硝化细菌的CO2释放量变化,B正确。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的是消费者,D错误。
5.答案 (1)生产者 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 (2)自养型 浮游藻类 淤泥中的真菌、细菌 (3)分解作用 异养厌氧型 (4)进水口
解析 (1)藻类是能固定太阳能的生产者,处于生态系统中的第一营养级,其作用是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引入生物群落,即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2)浮游藻类可进行光合作用,其同化作用类型是自养型。生产者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引入生物群落,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非生物环境,所以,该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主要生物是生产者(浮游藻类)和分解者(淤泥中的真菌、细菌)。(3)藻类需要的矿质元素可以来自细菌、真菌等生物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淤泥中的细菌生活在缺氧环境中,其代谢类型应是异养厌氧型。(4)如果氮、磷污染是游人乱扔垃圾导致的,则对进水口的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影响不大,如果进水口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增加,说明污染不是来自游人。
6.C 以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动物不能作为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A错误;食物网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可能是捕食、种间竞争、捕食和种间竞争,B错误;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C正确;食物链上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D错误。
7.A 题图中只有两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狐、草→昆虫→鸟→狐,A正确。狐与鸟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不存在种间竞争关系,B错误。图中的细菌属于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C错误。狐在食物链草→兔→狐中,为第三营养级;狐在食物链草→昆虫→鸟→狐中,为第四营养级,D错误。
8.D 题图食物网包含多个生物种群,5个营养级,A错误。图中丁和丙之间只有捕食关系,没有种间竞争关系;戊和丁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B错误。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该食物网缺少分解者,C错误。生产者是能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生物,可以是真核生物,如绿色植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如蓝细菌,D正确。
9.C 题图所示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即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鹰、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蛇→鹰、植物→食草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鹰、植物→食草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蛇→鹰、植物→食草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植物→鼠→鹰、植物→鼠→蛇→鹰,鹰为最高营养级,D正确。该食物网只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B正确。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C错误。
10.答案 (1)
(2)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 (3)细菌和真菌 (4)狐和鹰 减少
解析 (1)杂食性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因此需补画的食物链为“绿色植物→杂食性鸟”。(2)补充完整后,题图所示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绿色植物→吃草籽鸟→鹰、绿色植物→鼠→狐、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杂食性鸟→鹰、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此条食物链最长)。(4)狐和鹰以鼠为食,鼠类数量大量增加,则短时期内,狐和鹰因食物充足而数量增加。随着狐和鹰数量的增加和绿色植物数量的减少,鼠类的数量会减少。
能力提升练
1.D 图中A、B、C、D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A和B之间为双向箭头,且A有3个指出箭头,B有各方的指入箭头,则A为生产者,B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再根据A指向C和D,C也指向D,可知C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结构包含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中A、B、C、D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错误;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成分,B错误;在食物链A→C1→C2→……中,A为第一营养级生物,C1为第二营养级生物,C1为初级消费者,C错误;A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D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也可以是营腐生生活的动物等,D正确。
2.C 群落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种群,若题图表示群落,甲、乙、丙均指向丁,说明丁是分解者,A正确;若题图表示食物网,则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甲→丁、甲→乙→丁、甲→乙→丙→丁、甲→丙→丁,C错误;若题图表示生态系统的四种组成成分,则丁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应加上由丁指向甲的箭头,并可确定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D正确。
3.BCD 鲈鱼以中小型鱼类为食,则鲈鱼与土著鱼(鱼a和鱼b)是捕食关系,B错误。引入鲈鱼后,该湖泊生物数量的变化分析:
4.答案 (1) (2)4 庚 (3)多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 分解者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或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 (1)据表中捕食关系按照营养级从低到高列出食物链,并最终得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见答案。(2)根据(1)可知,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包含4条食物链,即甲→乙→丙→己→庚、甲→丙→己→庚、甲→丁→戊→庚、甲→戊→庚,庚所处营养级最高。(3)一种生物可能以多种生物为食,同时又可能被多种生物捕食,即多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使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复杂的食物网。该食物网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分解者营腐生生活,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