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少年闰土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5少年闰土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0 19:4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少年闰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抓特点”和“抓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方法。
2.借助资料和关键词句了解闰土的形象,并体会作者在人物形象变化中寄予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借助资料和关键词句了解闰土的形象,并体会作者在人物形象变化中寄予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单元预习课上,我们一起了解了我国大文豪鲁迅先生的相关资料,他一生以笔为武器,创作了无数形象鲜明又独具时代意义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作品,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笔下的——2.齐读课题,《少年闰土》。
(二)走进闰土,品读课文
1.抓住特点,初识闰土,感受人物形象
(1)提起闰土,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少年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1—4自然段,画出初次相识时描写闰土的句子,并把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批注在旁边。学生读句子谈感受——读出感受——其他同学补充交流——读出感受。如果闰土就在人群中,他的哪个地方可以让你一眼认出来?为什么?——学生回答。
(2)就是这样一张紫色的圆脸,一顶小毡帽,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把一个朴实、可爱、特别的少年展现在了我们眼前。想象着闰土的样子,我们再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3)文章中对于初识闰土的描写很简单,但他的形象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下子就对闰土的样子有了画面感,就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因为作者抓住了闰土这个人物最特别、最突出的特点。
(4)小结:只要我们能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点,哪怕只有寥寥数语,也能将人物刻画的具体。
2.交流趣事,再识闰土,体会深厚情谊
(1)在和闰土相处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深刻而经久不忘的不仅仅是他的容貌,还有他给我讲述的那一件件稀奇的事!现在,就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小组交流:闰土给“我”讲了哪几件事?结合相关词句,说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指导概括四件事情: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分析词句说明人物形象,读出人物形象。
(2)作者所写的四件事中,哪件事是让作者印象最深刻的呢?学生寻找依据(段落多—详略得当;开头第一段的二次描写)——抓词句读出感受——观看图片,谈感受读。
(3)小结:通过作者描写的这几件事,我们就读出了一个(师手指学生的板书)的闰土。如果说抓特点勾勒了闰土的轮廓,那么借助典型事例便进一步丰满了闰土这个人物的形象。我们在写人物时也一定要注意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点、运用典型事例,以此刻画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
3.借助资料,走进人物内心世界(1)面对闰土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作为少爷的我在干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练说“闰土在()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学生结合板书练说——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练说)。
(2)少年闰土的生活丰富多彩,而我却只能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结合预习中查阅的资料,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资料理解后读——教师补充资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段落,学生读节选资料——谈感受后再读原文。
(3)和闰土相比,身为少爷的“我”就像一只笼中之鸟、一只井底之蛙。闰土的到来,不仅让“我”知道怎么捕鸟,如何刺猹,他还带给了“我”心灵和精神上的解放。怪不得多年后鲁迅每每忆及童年时光,每每想起儿时故乡,脑海中总会浮现如此美好的画面——师生合作,配乐朗读第一段。
(三)拓展文章,对比阅读,深化文章内涵
1.在课文的最后,鲁迅难掩不舍之情说道他与闰土“从此没有再见面”,其实不然,在《故乡》这篇小说里,作者再见闰土,依然饱含深情,只是中年闰土却不似曾经那个少年。接下来,请同学们自读《故乡》(节选),思考:(1)中年闰土有了怎样的变化?(抓住人物突出特点和典型事例)(2)联系上下文及背景资料,想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2.梳理、小结:将人物前后的变化对比着读,我们对于人物的形象就有了更加深刻的体悟,我们也就更容易感受出作者的用意:他借助闰土的变化,想要说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四)总结全文,推荐阅读
1.品鲁迅的作品,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先生那真实的情感,还能了解到那个久远的年代,更能明白他在黑暗社会中的摸索和他对社会的责任、对世人的爱。正如人们所说,学生齐读资料——“最真实的鲁迅先生,不在教科书里,不在纪念馆里,也不在高高的神坛上,而在他那些温暖、温情的文字中”。
2.课下,请同学们继续阅读《孔乙己》《风筝》《藤野先生》,感受鲁迅的伟人情怀。
板书设计
25少年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