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21 10:4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生物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下列与古诗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A.“西塞山”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B.白鹭和桃树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
C.“西塞山”里所有的鳜鱼组成种群
D.“西塞山”里所有的白鹭、桃树、鳜鱼组成群落
2.利用反渗透技术进行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反渗透是指利用压力使高浓度溶液中的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但其他物质不能
通过的技术,如图为反渗透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分子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不需要消耗ATP,但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若不施加人为压力,则水分子只能从低浓度溶液一侧向高浓度溶液一侧移动
C.若液面处于图中状态时,去掉人为压力,则两侧液面高度不会发生变化
D.两侧液面高度持平时,施加人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侧溶液渗透压差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
A由图甲可知,该种微生物适合在较高的温度环境中生存
3.氮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NRTl.l(硝酸盐转运蛋白)会根据外界环境的硝酸盐浓度,通过位点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在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之间切换,来完成氯元素的吸收,保证了植物细胞对氮元素的需求,如图表示硝态氮的转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中,细胞外的硝态氮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B.改变细胞质的pH不会影响高亲和力下的硝态氮转运
C.NRTl.1只能特异性运输硝态氮
D.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中转运蛋白的构象会发生变化
4.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的数目较多,核仁较大
B.核膜上的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进出细胞棱的通道
C.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内质网膜与囊泡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D.为了加快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动物卵细胞的体积一般相对较大
5.下列关于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胆固醇是动植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B.生物体内的各种糖类只作为能源物质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D.糖类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不参与组成细胞的结构
6.下列关于生物研究方法及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课外小组制作的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属于概念模型
B.在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选用新鲜黑藻作材料,观察绿色原生质层的位置
C.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分离各种细胞器,研究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D.鉴定样品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CuSO4溶液,振荡后再加Na OH溶液
7.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含细胞壁的细胞必定为植物细胞②含中心体的细胞必定为动物细胞③同一动物体不同组织细胞中线粒体含量不同④植物细胞必定含叶绿体⑤能利用光能自养的生物不一定是绿色植物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8.科研人员从某种微生物细胞中分离得到了一种酶Q,为了探究该酶的最适温度,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为酶Q在60℃下催化一定量的底物时,生成物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由图甲可知,该种微生物适合在较高的温度环境中生存
B.增加图甲各温度的实验组数,可使得到的最适温度范嗣更精准
C.图乙实验中若升高温度,酶Q的活性不一定升高
D.图乙中,在t2时增加底物的量,酶o的活性不变
9.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产生并释放的胞外囊泡,包裹着蛋白质、
RNA等物质,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Rah家族蛋白参与外泌体的
运输,它们在结合GDP的非活性状态和结合GTP的活性状态之间
转换,在活性状态下才能发挥作用。GTP和ATP的结构、性质相似,
仅是碱基A被G替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外泌体的形成可能与细胞骨架有关
B.1分子GTP含有1分子鸟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基团
C.Rab家族蛋白由非活跃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会释放能量
D.外泌体可以作为大分子药物的靶向递送载体,修饰后转移回患者体内
10.紫杉醇为脂溶性抗肿瘤药物,可影响纺锤体的正常形成。传统游离紫杉醇药物的注射液采用蓖麻油和乙醇作为溶剂,易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科研人员制备H1一种紫杉醇脂质体药物,利用肝肿瘤模型鼠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紫杉醇能够通过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来实现抗肿瘤作用
B.紫杉醇不能通过包在脂质体的两层磷脂分子之间进行运输
C.浓度为35mg.Kg—1的紫杉醇脂质体药物抗肿瘤效果明显
D.与游离紫杉醇药物相比,紫杉醇脂质体药物对小鼠的副作用小
11.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科研团队历时六年科研攻关,实现了世界上第一次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这是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技术路径如下图所示,图中①一⑥表示相关过程,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该系统与叶肉细胞相比,不进行细胞呼吸消耗糖类,能积累更多的有机物
B.该过程④⑤⑥类似于同定二氧化碳产生糖类的过程
C.该过程实现了“光能→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的能量转化
D.该过程能更大幅度地缓解粮食短缺,同时能节约耕地和淡水资源
12.线粒体内膜上存在着一种ATP敏感型钾离子通道蛋白,其活性随ATP浓度升高而被显著抑制。在体外重建实验中,若废通道蛋白含量高,线粒体会发生肿胀:反之,则线粒体基质紧缩,嵴内腔变大。据此推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通道蛋白的功能受到线粒体内ATP含量的影u向
B.该通道蛋白帮助钾离子通过主动转运方式跨膜运输
C.钾离子的跨膜运输可能会影响线粒体的功能
D.该通道蛋白功能减弱后,很可能会影响有氧呼吸第i阶段 一
13.细胞内部与外部通过细胞膜进行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交换,以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当细胞内部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时会触发细胞分裂、凋亡过程,其关系如图所不(横坐标表示细胞内部环境,范围0—I,0为最差,l为最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随细胞分裂的进行,细胞内部环境的恶化程度增大
B.细胞分裂、凋亡是内部环境恶化程度决定的被动过程
C.若某细胞发生突变,使B点右移、A点左移,
则该细胞可能变成癌细胞
D.若细胞内部环境经常处于略低于B的状态,则细
胞更容易发生癌变
14.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台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
B.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
C.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的
差值不同于植物乙
D.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
用强度的差值均为0
15.研究人员为探究不同透光膜对棉花叶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先测定不同遮光环境下的光照强度,然后将长势一致的棉花植株随机均分为A、B、C、D四组,通过不同遮光处理一周后,测得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导致四组棉花叶片净光台作用不同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和光的波长
B.将处理后的D组棉花分别置'一不同遮光环境中,黄色透光膜下的棉花叶光合速率最高
C.将处理后的四组棉花同时置于红色透光膜下,叶绿体中生成NADPH最多的是D组
D.雾霾天气下,选择黄色人工光源进行补光比红光和蓝光更适合棉花的生长
16.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发现玉米植株的叶片类型既有宽叶又有窄叶,让纯合的宽叶玉米与纯合的窄叶玉米杂交得到的F1均为宽叶,F1自交得到的F2中宽叶与窄叶之比为3:1。该兴趣小组模拟豌豆的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研究这一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让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的杂交后代F1,进行测交实验,并统计实验结杲,属于实验验证过程
B.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推测F1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测交后代会出现1:1的性状比例,属于演绎推理过程
C.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提出宽叶与窄叶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是对其实验现象的解释
D.让纯合的宽叶植株与纯合的窄叶植株杂交,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宽叶为显性性状的观点,这属于提出问题
17.为研究高光照强度对移栽幼苗光舍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
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层析液进行纸层析,右图为滤
纸层析的结果(I、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高光照强度导致了该植物胡萝卜素的含量降低
B.叶绿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高光照强度
C.色素Ⅲ、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有差异
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F只能画一次
正常光鼎强度 高光照强度
18.如图①一④是某一哺乳动物(体细胞核DINA数为2n,染色体数为2n)体内部分细胞分裂图像,图⑤表示细胞在不同时期染色体数和核DNA数比值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④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可以是精细胞,也可以是极体
B.②③两图细胞所处时期对应⑤中BC段
C.⑤只能表示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比值的变化过程
D.①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CD段形成的原因是细胞质分裂
19.图l为某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控制该遗传病的相关基因用D/d表示。对部分家庭成员进行了基因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表示出现杂交带,“-”表示未出现杂交带。不考虑突变和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患者人数相当
B.若Ⅲ8检测结果出现两条杂交带,则其为女性携带者
C. I4、Ⅱ6和Ⅲ7基因型相同,I1可能不携带致病基因
D.若Ⅲ7与正常男性婚配,生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
20.图1是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中DNA、染色单体与染色体的数量关系,图2为某高等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l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B.若图2纵坐标表示染色体与DNA的比值,则图1所示②时期处于图2中cd段
C.若图2纵坐标表示细胞中染色体含量的相对值,则图2的ab段一定会发生基因重组
D.若罔2纵坐标表示细胞中DNA含量的相对值,则处于cd段的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
21.如图所示,一条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D和d),当染色体的端粒断裂(②)后,姐妹染色单体会在断裂处发生融合(③)。端粒酶是细胞中负责延长端粒的一种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在两个着丝粒之问的任何一处位置发牛随机断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以上变异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也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
B.图⑤后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Dd
C.囤⑤后子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相同
D.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端粒酶可以通过转录修复缩短的部位
22.如图表示盂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体内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丙、丁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高茎中,纯合子占1/4
C.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研究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
D.图丙个体自交,子代的表型比例为9:3:3:1,属于假说一演绎的实验验证阶段
23.盂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黄色与绿色、圆粒与皱粒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故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F1产生的雄配子总数与雌配子总数相等,是F2出现9:3:3:1性状分离比的前提
C.从F2的绿色圆粒植株中任取两株,这两株基因型不同的概率为4/9
D.若自然条件下将F2中黄色圆粒植株混合种植,后代出现绿色皱粒的概率为1/81
24.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或ZW,依据鸡的羽毛性状可以在早期区分雌鸡和雄鸡,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已知鸡的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受1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相关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利用纯合的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F1)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量相等,反交子代(F1)均为芦花鸡。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
A.正交亲本中雄鸡与雌鸡的基因型分别为ZAW、z'z'
B.正交于代相互交配,F2中芦花鸡与非芦花鸡的比例为1:1
C.反交子代巾芦花鸡相互交配,F2中出现非芦花鸡的概率为1/4
D.正交与反交的结果中,鸡的ZZ型与果蝇的XX型表现的性别不同
25.果蝇的性别是由早期胚胎的性指数所决定的,即X染色体的数目与常染色体组数的比例(X:A)。在一只二倍体果蝇中,若X:A=1:2=0 5.则这只果蝇发育成为雄性;若X:A=2:2=1,则这只果蝇发育成为雌性。红眼果蝇(雌,XRXr)与白眼果蝇(雄,XrY)交配,子代中有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RXry的果蝇甲。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果蝇甲表现为红眼雌性,其性指数等于l
B.果蝇甲的异常染色体组成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C.若亲本雄果蝇减数分裂Ⅱ异常.则可能产生果蝇甲
D.若亲本雌果蝇减数分裂I异常,则可能产生果蝇甲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大题.共50分
26.(12分)图1代表细胞进行主动运输的三种类型,葡萄糖进出小肠上应细胞的运输方式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1所示的细胞膜结构____(填“P”或“Q”)侧为细胞外。
(2)在小肠腔面,细胞膜上的蛋白S有两种结合位点:一种与Na+结合,一种与葡萄糖结合。当蛋白S将Na+顺浓度梯度运输进入上皮细胞时,葡萄糖与Na+相伴随之进入细胞。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图1中 (填“a”,“b”或“c:”)类型的主动运输。
(3)小肠基膜上Na+-K+泵由a、β两个亚基组成,据图2推测,Na+-K+泵的两种功能分别是 。
(4)最新研究表明,若肠腔葡萄糖浓度较高,葡萄糖主要通过载体蛋白(GLUT2)的协助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在协助扩散的同时,通过载体蛋白( SGLTl)的主动运输过程也在发生。但主动运输的载体( SGLTl)容易饱和,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比主动运输快数倍。请你设计实验加以验证(载体蛋白南相关基因控制合成)。
实验步骤:第一步:取甲(敲除了SGLTl载体蛋白基因的小肠上皮细胞)、乙(敲除了GLUT2载体蛋白基因的小肠上皮细胞)、丙(正常的小肠上皮细胞),三组其他生理状况均相同。
第二步:将甲、乙、丙三组细胞分别置于____溶液中,其他条件相同,培养适宜时间。
第三步:检测三组培养液的 。
实验结果:若 ,则验证了上述研究结果。
27.(13分)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有重要的意义,气孔是植
物蒸腾作用的主要通道。双子叶植物表皮上的气孔由两个肾
形保卫细胞构成,如图l所示,请回答:
(l)当保卫细胞渗透压 (填“变大”或“变小”)时细胞吸
水,由于较薄的细胞外壁(靠近表皮细胞一侧)易于伸长而向外扩展,但微纤丝长度相对稳定,于是保卫细胞内壁外移,导致气孔导度 (填“变大”或“变小”)。
(2)黑藻固定CO2有两条途径(图21):①CO2在核酮糖-l,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催化下直接与C5反应生成C3;②CO2先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催化下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反应生成C4(四碳化合物),当C4储存到一定量时,分解释放出CO2参与暗反应。已知PEPC对CO2亲和力是Rubisco的几十倍。
由图2 1可知,丙酮酸转化为PEP的过程属于 (填“吸能”或“放能”)反应。黑藻细胞
固定CO2的具体场所是 。C3的还原需要 提供能量。为了探究在低浓度CO2处理下黑藻固定CO2途径改变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检测了低浓度CO2处理前后黑藻体内两种PEPC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2 2所示。由图可知,在低浓度CO2处理下黑藻固定CO2途径改变的分子机制是____。
28.(14分)下图中A是某二倍体高等雌性动物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B-F是A的各分裂期图。请分析回答:
(1)以上A-F细胞有可能同在该动物的 (器官)中观察到。其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
细胞是 ,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的细胞是 。
(2)B细胞处于____期,含有 对同源染色体;E细胞的名称是 。
(3)从染色体的组成分析,理论上这种动物可产生 种卵细胞。A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
卵细胞的过程依次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4)A在形成图中卵细胞的同时,还伴随形成三个极体,请画出它们的染色体组成。
29.(11分)某昆虫的长翅和残翅、刚毛和截毛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另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其中亲本均为纯合子。请分析回答问题
(l)若实验一为正交,则实验二为 。由此可以判断长翅和残翅是由 上的基因控制的,截毛的遗传方式是____。
(2)实验—F2中长翅刚毛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 种,实验二F2中长翅刚毛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若让实验—F2中的长翅刚毛雌个体和实验二2,中的长翅刚毛雄个体自由交配,则后代为长翅刚毛的概率是 。
(3)为进一步验证两对相对性状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选用实验-E雄个体与另一雌个体进行测交,请写出测交组合的基因型 。
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5 DDDDC 6-10 BBBCB 11-15 CBBDB
16-20 DCBBB 21- 25 DCCAC
二、非选择题(共计50分)
26.(12分)
(I)P(2分)
(2)a(2分) (3)运输钠钾离子,催化ATP水解(2分)
(4)相同的较高浓度的葡萄糖(2分) 葡萄糖浓度(2分)
若丙组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小于甲组,甲组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小于乙组(2分)
27.(13分)
(1)变大(2分) 变大(2分)
(2)吸能(2分) 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2分) NADPH和ATP(2分)
低浓度CO2处理后,诱导PEPC2基因的表达增强,促进PEPC2酶的合成(1分),PEPC的活性提高,改变了黑藻固定CO2的途径(1分),有利于黑藻细胞在低浓度CO2条件下,增强固定CO2的能力(1分),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共3分)
28.(14分)
(1)卵巢(1分) A、B、D(1分) D(1分)
(2)有丝分裂后(1分) 4(2分) 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2分)
(3)4(2分) A→D→E→F→C(2分)
(4)(2分,全对给分)
29.(1 1分)
(1)反交(1分) 常染色体(1分) X染色体隐性遗传(2分)
(2)4种(1分) AAXBY和AaXBY(2分) 7/9(2分)
(3) AaXBY×aaXbXb(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