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l 35.5 Na 23 C 12 N 14 O 16 S 32 Fe 56
第Ⅰ卷 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8分)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很少污染,且有些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燃料电池???⑦风能???⑧氢能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④⑤⑥?????? D.除①②外????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21cnjy.com
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
3.对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2SO2+O22SO3,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压缩使容器体积变小 D.增大反应物浓度
4.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利原理来解释的是:
A.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B.合成氨工业选择高温(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
C.增大压强,有利于SO2和O2反应生成SO3
D.在Fe3++3SCN-Fe(SCN)3反应达平衡时,增加KSCN的浓度,体系颜色变深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常温下,放热反应一般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B.NH4HCO3(s)=NH3(g)+H2O(g)+CO2(g) △H=+185.57 kJ·mol-1,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6.反应 H2(g) + I2(g) 2HI(g)的平衡常数K1 ,反应 HI(g) H2(g)+I2(g)的平衡常数K2 ,则K1、K2的关系为(平衡常数为同温度下的测定值)
A.K1=2K2 B.K1=K22 C.K1= D.K1=K2
7.一定条件下,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 X(g)+2Y(g)2Z(g) 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 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② 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 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 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Z,同时消耗2n mol Y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A、B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A(g)+yB(g) zC(g) △H<0。达到化学平衡后测得A的浓度为0.5 mol·L-1;在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容积压缩至原来的二分之一,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9 mol·L-1。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x+y<z
C.B的转化率下降 D.C的体积分数减小
9.在一恒温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B(g)2C(g) △H<0。t1时刻达到平衡后,在t2时刻改变某一条件,其反应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2时,v(正)>v(逆)
B.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催化剂
C.Ⅰ、Ⅱ两过程达到反应限度时,A的体积分数Ⅰ=Ⅱ
D.Ⅰ、Ⅱ两过程达到反应限度时,平衡常数I<Ⅱ
10.如图所示,隔板I固定不动,活塞Ⅱ可自由移动,M、N两个容器中均发生反应:
A(g) + 2B(g)xC(g) ΔH=-192kJ·mol-1,向M、N中都通入1molA和2molB的混合气体,初始M、N容积相同,保持温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x=3,达到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关系为:φ(M)>φ(N)
B.若x>3,达到平衡后B的转化率关系为:α(M)>α(N)
C.若x<3,C的平衡浓度关系为:c(M)>c(N)
D.x不论为何值,起始时向N容器中充入任意值的C,平衡后N容器中A的浓度均相等
11.将1molSO2和1molO2通入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 SO2(g)+ O2(g) SO3(g)。达到平衡后SO3为0.3mol,此时若移走0.5molSO2和0.5mol O2,则重新达到平衡后SO3物质的量为2·1·c·n·j·y
A.等于0.3mol B.等于0.15mol
C.小于0.15mol D.大于0.15mol,小于0.3mol
12.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A、B、C三种气体,保持温度一定,在t1~t4时刻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据此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测定时刻/s
t1
t2
t3
t4
c(A)/(mol·L-1)
6
3
2
2
c(B)/(mol·L-1)
5
3.5
3
3
c(C)/(mol·L-1)
1
2.5
3
3
A.在t3时刻反应已经停止
B.A的转化率比B的转化率低
C.该温度下此可逆反应平衡常数K=4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B(g)C(g)
13.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nA(g)+mB (g) pC(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已知n+m>p,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分析结论中正确的是
①升温,c(B)/c(C)的值变小;②降温,平衡体系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③增加B的物质的量,A的转化率增大;④使用催化剂,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变;
⑤加压使密闭容器的容积变小,A或B的浓度则变大;
⑥若A的反应速率为v(A),则v(B)= n /m [v(A)]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③④⑥
14.在恒温恒压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 A和2 mol B,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 ΔH<0。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生成C为1.6mol。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2-1-c-n-j-y
A.若反应开始时容器体积为2L,则v(C)=0.4mol?L-1?min-1
B.若该反应在恒温恒容下进行,放出热量将增加
C.若2min后,向容器中再投入等物质的量A、C,B的转化率不变
D.若在恒压绝热条件下反应,平衡后n(C)<1.6mol
15.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①已达平衡的反应:C(s)+H2O(g)CO(g)+H2(g),当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来源:21cnj*y.co*m】
②已达平衡的反应N2(g)+3H2(g)2NH3(g),当增大N2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一定升高21*cnjy*com
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平衡时,若减小反应器容积,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时,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为解决能源危机,在汽油中掺入一定比例的乙醇(即“乙醇汽油”),以代替一部分汽油。乙醇在气缸中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l)+O2(g)=CO2(g)+H2O(l) △H1=-683.4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过程中,断裂化学键会放出热量
B.该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C.乙醇的燃烧热为683.4 kJ/mol
D.反应C2H5OH(l)+O2(g)=CO2(g)+H2O(g)的△H2>-683.4 kJ/mol
17.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2B(g) xC(g)+2D(g),在2L密闭容器中,把4molA和2molB混合,2min后达到平衡时生成1.6molC,测得反应速率v(D)=0.2mol/(L·mi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和B的转化率均是20% B.x = 4
C.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为2.8mol D.平衡时气体压强比原来减小
18.已知:HCN(aq)+ NaOH(aq) ==NaCN(aq)+H2O(l) ΔH=-12.1 kJ·mol-1;
HCl(aq)+NaOH(aq) ==NaCl (aq)+H2O(l) ΔH=-55.6 kJ·mol-1
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等于
A.+43.5 kJ·mol-1 B.+67.7 kJ·mol-1
C.-43.5 kJ·mol-1 D.-67.7 kJ·mol-1
19.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在t1时刻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速率的变化都符合示意图的反应是
A.2SO2(g)+O2(g) 2SO3(g) ΔH<0
B.4 NH3(g)+5O2(g) 4NO(g)+6H2O(g) ΔH<0
C.H2(g)+I2(g) 2HI(g) ΔH>0
D.2 NH3(g)N2(g) +3H2(g) ΔH>0
20.已知C(s)+CO2(g) == 2CO(g) △H>0, 反应速率为,
Zn(s)+2HCl(aq)== ZnCl2 (aq)+H2(g)H<0,反应速率为,
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和的变化情况为?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增大减小 D.减小增大
21.在-50℃时,液氨的电离跟水的电离相似,存在平衡,2NH3(l) NH+NH,
NH的平衡浓度为1×10-15 mol·L-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液氨中加入NaNH2,可使液氨的离子积变大
B.在液氨中加入NH4Cl,液氨的离子积不变
C.此温度下液氨的离子积K为1×10-30
D.在液氨中加入金属钠可能有NaNH2生成
22.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 ΔH<0,某研究小组探究其他条件下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21教育网
A.图Ⅰ表示的是t1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Ⅱ表示的是t1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Ⅲ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的高
D.图Ⅲ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
23.为减小CO2对环境的影响,在倡导“低碳”的同时,还需加强对CO2创新利用的研究。在T10C 时,将9molCO2和12molH2充入3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 ΔH <0,容器中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曲线I所示,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P。改变某一条件重新进行上述反应,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曲线II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1·cn·jy·com
A.曲线II对应的条件改变是减小压强
B.若T2°C时,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42,则T2< T1
C.在T10C时,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5 mol CO2、5 mol H2、5 mol CH3OH(g)和 5 mol H2O(g),则达平衡前v(正)>v(逆)
D.在T10C时,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4.5molCO2、6mol H2 ,平衡时容器内压强
24.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2molB进行如下反应:
3A(g)+2B(g)4C(?)+2D(?),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molC,且反应的前后压强之比为5:4(相同的温度下测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
B.此时,B的平衡转化率是35%
C.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D.增加一定物质的量的C,B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25.(8分)某温度下,纯水的c(H+)=2×10-7 mol·L-1,则此时c(OH-)为 ;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5×10-4 mol·L-1则溶液中c(OH-)为 ,由水电离产生的c(H+)为 ,此时温度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5℃。
26.(10分)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也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等,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工业上可利用煤的气化产物(水煤气)合成二甲醚。请回答下列问题:
(1)煤的气化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
①2H2(g)+CO(g) CH3OH(g) ΔH=-90.8kJ·mol-1
②2CH3OH(g) CH3OCH3(g)+H2O(g) ΔH=-23.5kJ·mol-1
③CO(g)+H2O(g) CO2(g)+H2(g) ΔH=-41.3kJ·mol-1
写出水煤气直接合成二甲醚同时生成CO2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
(3)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该总反应达到平衡,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高温高压 b.低温低压 c.减少CO2的浓度
d.增加CO的浓度 e.分离出二甲醚 f..加入催化剂
(4)已知反应②2CH3OH(g) CH3OCH3(g)+H2O(g)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00。此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CH3OH,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物质
CH3OH
CH3OCH3
H2O
浓度/(mol·L-1)
0.44
0.6
0.6
比较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正) v(逆)(填“>”、“<”或“=”),若上述情况达到平衡,此时c(CH3OH)= 。 21*cnjy*com
27.(10分)已知25℃、101 kPa下,稀的强酸与强碱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1)写出表示稀硫酸与稀烧碱溶液发生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 。(2)学生甲用稀硫酸与稀烧碱溶液测定中和热装置如图。【出处:21教育名师】
①实验时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外还需: 。
②该装置中有一处错误是: ,如果用该错误装置测定,结果会 (填“偏高”“偏低”“无影响”)【版权所有:21教育】
③如果该生用50 mL 0.25 mol/L的稀硫酸与50 mL 0.55 mol/L的稀烧碱溶液,他用试剂的用量的理由是: 。在该实验中需要测定某种数据,完成一次实验,需要测定该数据的次数为 次。使用正确的装置进行实验,取上述溶液在小烧杯中进行中和反应,三次实验温度平均升高3.4℃。已知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为4.18J/(g·℃),溶液的密度均为1g/cm3。通过计算可得中和热△H=?????? ????
28.(12分)教材中用酸性KMnO4和H2C2O4(草酸)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一实验小组欲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的速率,探究某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KMnO4溶液已酸化):
实验序号
A溶液
B溶液
①
20 mL 0.1 mol·L-1
H2C2O4溶液
30 mL 0.01 mol·L-1
KMnO4溶液
②
20 mL 0.2 mol·L-1
H2C2O4溶液
30 mL 0.01 mol·L-1
KMnO4溶液
(1)写出草酸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
(2)该实验探究的是 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所得CO2的体积大小关系是:① ②(填:>、<、=)。www.21-cn-jy.com
(3)若实验①在2 min末收集了4.48 mL CO2(标准状况下),则 在2 min末,c(MnO4-)= mol/L。
(4)除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CO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速率,本实验还可通过测定 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
(5)小组同学发现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其中t1~t2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该反应放热,② 。
29.(12分)随着大气污染的日趋严重,国家拟于“十二五”期间,将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减少8%,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减少10%。目前,消除大气污染有多种方法。
(1)处理NOx的一种方法是利用甲烷催化还原NOx。已知:
CH4(g)+4NO2(g)=4NO(g)+CO2(g)+2H2O(g) △H=-574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 △H=-1160kJ·mol-1
则甲烷直接将NO2还原为N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利用反应6NO2+ 8NH37N2+12 H2O处理NO2。当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的NO2在标准状况下是 L。NO2也可用NaOH溶液吸收,生成两种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3)降低汽车尾气的方法之一是在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发生如下反应:
2NO(g)+2CO(g)N2(g)+2CO2(g) △H<0。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该反应ΔS 0(填“>”或“ <”),若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NO、1molCO充入1L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若保持温度不变,20min时再向容器中充入CO、N2各0.6mol,平衡将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 20min时,若改变反应条件,导致N2浓度发生如图所示 的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填序号)。
①加入催化剂 ②降低温度 ③缩小容器体积 ④增加CO2的量
(4)利用Fe2+、Fe3+的催化作用,常温下将SO2转化为SO42-而实现SO2的处理(总反应为2SO2+O2+2H2O=2H2SO4)。已知,含SO2的废气通入含Fe2+、Fe3+的溶液时,其中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 + O2+ 4H+ = 4Fe3+ + 2H2O,则另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014-2015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1-5BCABB 6-10 CBACD 11-15 CDCDD 16-20 DBABA 21-24 ABCD
25.(1)2×10-7mol·L-1 ;8×10-11mol·L-1 ;8×10-11mol·L-1 ; 高于(每空2分)
26.(10分 每空2分)
(1)C+H2OCO+H2
(2)3H2(g)+3CO(g)CH3OCH3(g)+CO2(g) ΔH=-246.4kJ·mol-1
(3)ce
(4)> 0.04mol·L-1
27.(10分)
(1)1/2H2SO4(aq)+NaOH(aq)=1/2Na2SO4(aq)+H2O(l) ΔH=-57.3 kJ/mol (2分)
(2)① 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 (2分)
② 未用硬纸板(或塑料板)盖住烧杯 (1分) 偏低 (1分)
③ 保证硫酸完全反应 (1分) 3 (1分) ?-56.8kJ?mol-1 (2分)
28.(12分)
(1)H2C2O4H+ + HC2O4— ,HC2O4— H+ + C2O42—(第二步可以不写)(2分)
(2)浓度(2分) ﹤(2分)
(3)0.0052(2分)
(4)KMnO4溶液完全褪色所需时间或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2分)
(5)产物Mn2+(或MnSO4)是反应的催化剂(2分)
29.(12分)
(1)CH4(g)+2NO2(g)=N2(g)+CO2(g)+2H2O(g) △H=-867kJ·mol-1 (2分)
(2)6.72L (2分) 2NO2+2NaOH=NaNO3 + NaNO2 + H2O(2分)
(3) < 不 ② (4分)
(4)2Fe3+ + SO2 + 2H2O = 2Fe2+ + SO42- + 4H+ (2分)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