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课后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滑轮课后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02-12 12:1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滑轮课后练习
题一:如图所示,物体重力G=500N,滑轮重力10N,当物体G匀速上升时,挂钩B承受拉力为 500
N,挂钩A承受 255
N的拉力,拉力F为 255
N,若绳子自由端向上拉动2m,则物体向上移动 1
m。(不计摩擦、不计滑轮重)。
题二:如图所示,分别利用甲、乙两滑轮匀速提起重力均为50N的物体,其中甲装置为 定
滑轮,它的优点是可以改变用力的 方向
,若滑轮重力和摩擦均不计,分别用力FA、FB和FC匀速提起重物时,FC= N25
NN,且FA =
FB(选填“>”、“=”或“<”)。
题三: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使重40N的物体A匀速移动,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5N,不计滑轮、绳子的重力及摩擦,拉力F的大小是(  )
A.5N
B.10N
C.40N
D.20N
题四:如图所示,在用滑轮将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匀速移动时,拉力分别为F甲、F乙、
F丙、F丁,比较它们的大小(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细绳间的摩擦),正确的是(  )
A.F甲>F乙
B.F乙=F丙
C.F丙<F丁
D.一样大
题五:如图所示的装置处于平衡状态,若滑轮重和摩擦均不计,则G1、G2、G3的关系是(  )
A.2G1=G2=2G3
B.G1=2G2=G3
C.G1=G2=G3
D.3G1=2G2=G3
题六:如图所示,用滑轮装置将A、B两物体悬挂,如果不计滑轮重力与摩擦,要使整个装置处于平衡,则GA= GB.。
题七:如图所示,物体重为100N,若不计动滑轮重力和摩擦,人匀速拉动绳子的力是 50
N,动滑轮挂钩受到的拉力是 100
N。
题八:为了既可以省力,又能改变 力的方向
,可以把 定滑轮
和 动滑轮
?组成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轮组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 几分之一
。如图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子承受的拉力是 100
N,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 50
N?(动滑轮自重、摩擦和绳重均不计)。
题九:如图所示,甲物体重8N,乙物体重12N,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及摩擦均不计。当甲、乙两物体静止时,乙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 4
N,乙物体所受到的合力是 0
N
题十:如图所示的装置中,重为3N的物体通过细绳跨过定滑轮接在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上,物体保持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弹簧测力计受到的合力分别是(  )
A.0N,3N
B.3N,0N
C.0N,0N
D.3N,3N
题十一:一装置如图所示,已知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不计滑轮重,若物体重10N,则拉力F= N ,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
题十二:如图所示装置中,不计两个滑轮的重力、绳子的重力、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拉力F作用时,若弹簧秤甲的读数是12N,则弹簧秤乙的读数是12N
,此时8N
拉力F= 。
题十三: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面上的物体A.若不计滑轮和绳重以及滑轮的摩擦,水平拉力F=50N,则木块A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f= 100
N。
题十四:如图所示,不计滑轮及绳子的重力,以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物体的重力为G,当水平拉力为F时物体刚好在水平面上以速度v匀速向左滑动,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拉F移动的速度是 。
题十五:如图所示,重力不计的杠杆OAB,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重为100N的物体挂在OA的中点处,已知OA=40cm,AB=30cm,OA垂直于AB,杠杆与转动轴间的摩擦忽略不计,要使杠杆平衡,且OA段处于水平位置,那么作用于B端的最小力的力臂等于 cm,最小力的大小等于 N。
题十六:如图所示杠杆AB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AO:OB=2:3,滑轮重为100N.当在B点施加大小为F=200N的竖直向下的拉力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边长为0.2m的正方体M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7500Pa。(不计杠杆重、绳重和摩擦,图中各段绳子所受拉力均沿竖直方向)求:
(1)此时正方体M对地面的压力FM;
(2)杠杆A点所受绳的拉力FA;
(3)物体M所受的重力GM。
滑轮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500;255;255;1.
详解:(1)因物体重500N,故挂钩B受到的拉力为500N;挂钩A受到的拉力等于绳端的拉力,为物体和滑轮总重的一半,拉力F=×(500N+10N)=255N,挂钩A处受到的拉力为255N;(2)滑轮承重绳子的股数n=2,物体上升的高度h===1m。
定;方向;25;=
详解:由图示可知,甲装置中的滑轮是定滑轮,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乙装置中的滑轮是定滑轮,FC=G=×50N=25N;定滑轮不能改变力的大小,FA=FB=G=50N。
B
详解:如图所示,该滑轮为动滑轮∵不计滑轮、绳子的重力及摩擦
∴A受地面的摩擦力f==5N∴拉力F=2f=2×5N=10N。
B
详解:由图可知,第一个和第四个滑轮随物体一起运动,是动滑轮,当水平拉动时可以省一半的力,而第四个滑轮因为拉力方向不水平,所以力会稍大.第二个和第三个滑轮是定滑轮,使用该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所以F乙=F丙>F丁>F甲;可见A、C、D选项错误,故选B。
A
详解:由图知,G1由一条绳子承担,G2由两条绳子承担,G3由一条绳子承担,故G1=G2=G3,即2G1=G2=2G3。
5
详解:B静止时,受到拉力F和重力GB,所以F=GB, A受到重力GA和拉力FA以及拉力F的作用,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 所以GA=FA+F=4GB+GB=5GB。故答 案为5。
50;100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一个动滑轮在拉重物,在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F=×100N=50N;动滑轮的挂钩受到的拉力即物体的重力,为100N。
力的方向;定滑轮;动滑轮;几分之一;100N;50N
详解: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能很省力地拉动物体,滑轮组结合了定滑轮和动滑轮,这样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又能很省力地拉动物体;动滑轮被几根绳子承担,那么所用的拉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物体对钩子的拉力就等于物体的重力(100N);因为重物有两根绳子承担,所以F=G=×100N=50N。
4;0
详解:(1)甲由于自身的重力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向左的8N的拉力,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就是一对平衡力,所以甲也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8N的拉力,乙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这三个力是平衡力,所以支持力等于重力和拉力的差值等于12N-8N=4N。支持力和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压力等于4N;(2)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其所受的合力为0。
B
详解:物体对弹簧的拉力F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G=3N,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N;弹簧测力计静止,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知,弹簧测力计所受的合力为零。
10,20
详解:读图可知,物体的重力由绳子的拉力承担,绳子的拉力通过滑轮改变了方向,因为物体静止,所以拉力F等于物体的重力,也是10N;滑轮的两侧各有10N的拉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10N+10N=20N。故答案为:10,20。
8N ,4N。
详解:绳子的拉力与拉力F是相等的,由图可知,甲的读数为三根绳的拉力,则3×F=12N,F=4N,乙的读数为2×4N=8N。
100.
详解:∵如图所示,由2段绳子与动滑轮相连,n=2,则F=f,∴则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f=2F=2×50N=100N。
F,v。
详解:由图知:①动滑轮在水平方向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向左的拉力F,两段绳子向右的拉力,因为动滑轮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每段绳子施加的拉力为F;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绳子的拉力和地面的摩擦力,因为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到的摩擦力为f=F。②已知物体移动的速度是v,所以拉力F移动的速度是 v。
50;40
详解:当力臂为OB时,力臂最长,此时最省力。
连接OB,作用在B点的最小力应垂直于OB向上。如图所示:
所以OB==50cm。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G?=F?OB,100N×20cm=F×50cm,解得F=40N。
(1)300N,(2)300N,(3)800N
详解:(1)∵S=0.2m×0.2m=0.04m2,P=7500Pa
∴正方体M对地面的压力为:FM=PS=7500Pa×0.04?m2=300N;
(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如图所示):
则FA×OA=F×OB,∵AO:OB=2:3,F=200N,∴FA×0B=OB×200N
则FA=300N;
(3)各段绳子对正方体M的拉力FA'等于杠杆A点所受绳的拉力FA
即:FA'=FA=300N,地面对M的支持力FM'等于正方体M对地面的压力FM,即FM'=FM=300N,∵不计杠杆重、绳重和摩擦,∴2 FA'+ FM'=GM+G轮,2×300N+300N=GM+100N,GM=80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