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部分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
地理试题
参考答案
第一卷 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仅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B 2.D 3.B 4.A
5.C 6.B 7.D 8.A
9.D 10.C 11.C 12.A
13.B 14.D 15.C 16.D
第二卷 非选择题(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6分)
(1)(6分)
地貌类型:背斜谷。(2分)
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较破碎,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4分)
(2)(6分)
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岩层受挤压隆起,地壳不断上升,形成高大的山体;流水不断向下侵蚀,形成幽深的峡谷。(每点2分)
(3)(4分)
该处为背斜构造,拱形结构,稳定性强(2分);地下水顺岩层向两侧流,(隧道处)不易汇集地下水,便于施工。(2分)
18.(16分)
(1)(10分)
特点:白天大致向西南飘扬,夜晚大致向东北飘扬。(2分)
原因:由于水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学校形成低压,甲湖形成高压,因而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北面的甲湖指向南部的学校,在北半球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成东北风,红旗在东北风的吹动下,向西南飘扬(4分);夜晚学校形成高压,甲湖形成低压,因而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面的学校指向北部的甲湖,在北半球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红旗在西南风的吹动下,向东北飘扬。(4分)
(2)(6分)
时间:春分日和秋分日的日出或日落。(2分)
原因:东望村和西望村连线大致呈东西走向(2分);春分日和秋分日该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在日出或日落时,太阳光线在地平线上呈东西方向(2分)。
19.(20分)
(1)(6分)
分布特点:分布不均(2分);主要分布在青海湖东侧(或东南侧)沿岸(2分)。
主导风向:西北风(或偏西风)。(2分)
(2)(8分)
沙源地:河谷、三角洲与冲积扇、枯水期裸露的湖滩和河滩等。(2分)
成因:河流搬运、堆积大量泥沙于青海湖西北侧的三角洲、冲积扇(2分);冬春季节青海湖水位低,在西北风的搬运作用下,大量泥沙被搬运至青海湖东岸(2分);遇到山地阻挡,风力减弱,泥沙沉积(2分)。
(3)(6分,任答3点即可)
夹杂细沙粉尘的强风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人畜伤亡;强风会把农田的表层土壤卷起吹走,落下的沙尘会覆盖在农田上,对土壤结构造成一定破坏,导致农作物减产;农田、渠道、村舍、铁路、草场等被大量流沙掩埋;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等。辽宁省部分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卷 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部分(本部分包括16小题,每题3分,总共48分)
古诗中有一句“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晷指日晷,漏指漏壶,都是古代计时仪器。其中,日晷是利用日影计时。晷针指向北极星,晷面平行于赤道平面。图1为某日北京时间12:00该日晷计时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图1
1.“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反映的节气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该地区所在的地理位置是
A.(40°N,120°E) B.(50°N,105°E)
C.(50°S,120°E) D.(40°N,105°E)
3.若图1所示为冬至日的日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日日出时,晷针的影子指向卯时中点
B.当日辰时中点的影长与申时中点影长相等
C.此时与北京同处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1/2
D.此日过后晷针的正午影长逐渐变长
奥克兰(36°S,175°E)位于新西兰北岛,这里两面临海,风景优美,是新西兰对外贸易和旅游的门户。家住青岛(36°N,120°E)的王先生来到奥克兰旅游。某日,王先生在奥克兰公路拍摄到日出于正前方。图2为王先生拍摄的景观图。据此完成4~5题。
图2
4.王先生的前进方向是
A.东南 B.东北 C.正东 D.正南
5.关于青岛与奥克兰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大致相同 B.两地此季节盛行风向一致
C.此日奥克兰正午太阳高度更大 D.此日青岛昼长大于奥克兰
呼伦湖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为断裂构造湖,湖泊西侧侵蚀地貌发育,陡崖处可见多处发育在同一水平高度的湖蚀洞。图3示意呼伦湖湖岸侵蚀地貌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6~7题。
图3
6.图3中湖蚀崖的形成过程是
A.地壳抬升—风力侵蚀—湖岸崩塌后退
B.断裂发育—湖水侵蚀—湖岸崩塌后退
C.断裂发育—流水堆积—湖堤向内收缩
D.地壳抬升—湖水侵蚀—湖堤向外扩张
7.与形成湖蚀洞时期相比,现在呼伦湖
A.沉积物薄 B.水质优良 C.水量大 D.水位低
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野外科考,于北京时间2023年6月22日13:20在丁地测得该地一年中最大太阳高度为89°,且日影朝向正北。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绘制出考察区域等高线和主要河流图(图4左)和丁地到戊地相同岩层埋藏深度图(图4右)。据此完成8~10题。
图4
8.丁地的地理坐标是
A.(24°26′N,100°E) B.(22°26′N,120°E)
C.(24°26′N,110°E) D.(22°26′N,100°E)
9.丁地到戊地沿线所示地形为
A.背斜山 B.向斜山 C.向斜谷 D.背斜谷
10.下列关于该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区域发展提出的参考意见中最合理的是
A.大力发展旱地小麦生产,提高粮食总产量
B.利用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发展立体化农业
C.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休憩业
D.加大当地人口生态搬迁,扩大环境承载力
图5为某区域地理景观图,据此完成11~12题。
图5
11.图5中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冰川堆积 C.风力堆积 D.海浪侵蚀
12.图5景观显示当地主导风向为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在距今5亿~1亿年前,大西洋扩张运动引发非洲西北部陆地(上覆砂岩和石灰岩)持续断裂,导致地壳底部岩浆上涌,上涌的岩浆使近水平地层发生变形,形成了中间高四周低的穹窿构造,部分岩浆沿断裂带喷出、溢流至四周形成岩墙。穹窿构造的破碎带被岩浆渗透,后又接受外力作用,不同地层间形成了同心环形状,即著名的“撒哈拉之眼”。图6为“撒哈拉之眼”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图6
13.形成现今“撒哈拉之眼”形态的主要原因有
A.断裂塌陷冰川侵蚀 B.热力熔蚀风化侵蚀
C.地壳张裂流水堆积 D.板块挤压断裂下陷
14.“撒哈拉之眼”岩墙
A.含有生物化石 B.岩性差异较大 C.成分为碳酸钙 D.存在气孔构造
图7为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15~16题。
图7
15.下列关于图7中地貌成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与外力作用有关 B.只与板块张裂有关
C.丙河流形成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 D.甲、乙两座山脉的成因相同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②处可能形成于干旱环境
C.③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 D.形成时间顺序为②①③
第二卷 非选择题(52分)
二、综合题部分(本部分包括3小题,总共52分)
17.(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迦巴瓦峰是中国西藏林芝市最高的山。地理学家杨逸畴先生这样描述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历来以陡峭险峻著称……雅鲁藏布江下游绕南峰急拐弯南流,构成举世闻名的大拐弯峡谷。”图8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
图8
(1)说出多雄拉的构造地貌类型并解释其成因。(6分)
(2)分析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高峰耸峙、峡谷幽深的原因。(6分)
(3)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说明隧道选择在多雄拉建设的原因。(4分)
18.(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湖位于河北省南部丘陵地区,该湖与周围滨湖地区之间形成的湖陆风风向日变化非常显著,其对湖岸地区的微气候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图9为甲湖轮廓及位置图。
图9
(1)仅考虑热力环流,说明夏季学校广场上红旗飘扬方向的日变化特点及成因。(10分)
(2)每年东望村、西望村都会出现“日光一线穿两村,两村两街串太阳”的奇观,请说明此奇观出现的时间及其原因。(6分)
19.(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湖泊,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湖区有大小河流近30条。青海湖冬春季节多大风,造成青海湖沿岸多滩砂、沙丘。图10为青海湖滩砂、沙丘分布示意图。
图10
(1)据图10描述青海湖滩砂分布特点,并推测青海湖地区的主导风向。(6分)
(2)指出青海湖沙丘的主要沙源地,并分析其成因。(8分)
(3)分析青海湖周边地区风沙活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