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时3化学研究些什么》2023年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N2 B.O2 C.CO2 D.稀有气体
2.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水蒸气 D.氧气
3.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空气中含多种不同的物质,因此空气是混合物
C.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约为1:4
D.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比值保持相对稳定,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4.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
B.混合物中不可能只含有一种元素
C.不同的物质可以含有相同的元素
D.相同的物质可以含有不同的元素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氢气充探空气球 B.铜制成电线、电缆
C.氮气用作保护气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二、填空题
6.空气是含有 、 、 和 等多种成分的气体,就像一个“大家族”.
7.纯净物是由 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是由 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8.世间万物仅仅由100多种元素组成。有些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如 、 等;更多的物质由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如二氧化碳由 两种元素组成,碳酸氢铵由 四种元素组成。
9.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
(1)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图1),红磷燃烧消耗了 ,生成了 固体。如果红磷不足,会导致测定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原理应用】
(2)兴趣小组同学用家用制氧机(如图2)制取并收集了一袋气体,带到实验室对其进行研究。家用制氧机的工作原理是用分子筛分离空气获得氧气,分子筛是一种内部分布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通过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孔穴而与其他分子分离,该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方法制得的氧气浓度如何?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装置来测定氧气的含量。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检查 。
②加入药品,将装置连接固定。
③打开止水夹a和b,向A中缓慢鼓入一定量气体,露出白磷后,关闭止水夹a和b。此时,A中水进入B中,测得B中水的体积为V1mL。
④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白磷燃烧,产生大量 。
⑤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进行 的操作。B中水倒吸进入A中,测得量筒中水的体积变为V2mL。⑥计算小组同学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填字母)。
A.步骤②中,白磷要足量
B.步骤④中,白磷燃烧时要保持关闭止水夹a和b
C.步骤⑤中,若未冷却至室温会使测得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偏高
D.与图1相比,图3装置的优点有:误差减少和污染减少
(4)经测定V1=210mL,V2=50mL,则小组同学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精确到0.1%)。
三、实验题
10.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后,进行了一项实验探究.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在燃烧匙里分别放有足量的燃着的红磷和木炭,两个瓶里都充满空气,塞紧瓶塞,等燃烧完毕后冷却到室温,把夹子打开.
(1)A、B瓶中进水现象是 ,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
(2)写出A、B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四、解答题
1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
A.食用醋 B.氧气 C.加碘盐 D.纯净水 E.洁净的空气 F.五氧化二磷.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时3化学研究些什么(二)》2023年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N2 B.O2 C.CO2 D.稀有气体
【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
故选:A。
2.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水蒸气 D.氧气
【解答】解: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高;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故选:C。
3.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空气中含多种不同的物质,因此空气是混合物
C.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约为1:4
D.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比值保持相对稳定,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解答】解: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空气中含多种不同的物质,因此空气是混合物,故B正确;
C、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则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约为1:4,故C正确;
D、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比值保持相对稳定,但不是一成不变的,故D正确。
故选:A。
4.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
B.混合物中不可能只含有一种元素
C.不同的物质可以含有相同的元素
D.相同的物质可以含有不同的元素
【解答】解:A、纯净物中不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如化合物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故A错误;
B、混合物中可能中含有一种元素,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中只含有碳元素,故B错误;
C、不同的物质可以含有相同的元素,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故C正确;
D、相同的物质含有的相同的元素,故D错误。
故选:C。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氢气充探空气球 B.铜制成电线、电缆
C.氮气用作保护气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解答】解:A、氢气充探空气球是利用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铜制成电线、电缆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6.空气是含有 氮气 、 氧气 、 二氧化碳 和 水蒸气 等多种成分的气体,就像一个“大家族”.
【解答】解: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成分的气体.
故答案为: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7.纯净物是由 一 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是由 二 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解答】解:从宏观上说: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故答案为:一;二
8.世间万物仅仅由100多种元素组成。有些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如 氢气 、 氧气 等;更多的物质由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如二氧化碳由 碳、氧 两种元素组成,碳酸氢铵由 氮、氢、碳、氧 四种元素组成。
【解答】解:有些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如氢气、氧气等;更多的物质由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如二氧化碳(CO2)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碳酸氢铵(NH4HCO3)氮、氢、碳、氧四种元素组成。
故答案为:
氢气;氧气;碳、氧;氮、氢、碳、氧。
9.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
(1)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图1),红磷燃烧消耗了 氧气 ,生成了 五氧化二磷 固体。如果红磷不足,会导致测定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结果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原理应用】
(2)兴趣小组同学用家用制氧机(如图2)制取并收集了一袋气体,带到实验室对其进行研究。家用制氧机的工作原理是用分子筛分离空气获得氧气,分子筛是一种内部分布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通过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孔穴而与其他分子分离,该变化属于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方法制得的氧气浓度如何?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装置来测定氧气的含量。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检查 装置气密性 。
②加入药品,将装置连接固定。
③打开止水夹a和b,向A中缓慢鼓入一定量气体,露出白磷后,关闭止水夹a和b。此时,A中水进入B中,测得B中水的体积为V1mL。
④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白磷燃烧,产生大量 白烟 。
⑤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进行 打开止水夹b 的操作。B中水倒吸进入A中,测得量筒中水的体积变为V2mL。⑥计算小组同学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BD (填字母)。
A.步骤②中,白磷要足量
B.步骤④中,白磷燃烧时要保持关闭止水夹a和b
C.步骤⑤中,若未冷却至室温会使测得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偏高
D.与图1相比,图3装置的优点有:误差减少和污染减少
(4)经测定V1=210mL,V2=50mL,则小组同学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76.2 %(精确到0.1%)。
【解答】解:(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如果红磷不足,会导致测定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结果偏小;
(2)通过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孔穴而与其它分子分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①检查气密性;
④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⑤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b,B中水倒吸进入到A 中,测得量筒中的体积变为V2mL;
(3)A、步骤②中,白磷要足量,为了消耗完氧气,故A正确;
B、步骤④中,白磷燃烧时要保持关闭止水夹a和b,故B正确;
C、步骤⑤中,若未冷却至室温会会使装置内的气压不能减小到最小,测得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偏小,故C错误;
D、与图1相比,图3装置的优点有:误差减少和污染减少,故D正确。
故选:ABD;
(4)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0%≈76.2%。
故答案为:(1)氧气;五氧化二磷;偏小;
(2)物理;气密性;打开止水夹b;
(3)ABD;
(4)76.2%。
三、实验题
10.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后,进行了一项实验探究.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在燃烧匙里分别放有足量的燃着的红磷和木炭,两个瓶里都充满空气,塞紧瓶塞,等燃烧完毕后冷却到室温,把夹子打开.
(1)A、B瓶中进水现象是 A瓶烧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气瓶内,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五分之一,B瓶烧杯里的水没有倒吸到集气瓶内 ,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红磷燃烧的产物是固体,内外产生压强差,冷却到室温后,松开止水夹,烧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气瓶内,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五分之一,木炭燃烧的产物是气体,内外没产生压强差,因此冷却到室温后,松开止水夹,烧杯里的水不会倒吸到集气瓶内 .
(2)写出A、B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碳+氧气二氧化碳 .
【解答】解:装置中红磷和木炭都足量,待红磷和木炭燃烧完毕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夹子看到的现象是A瓶烧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气瓶内,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五分之一;B瓶烧杯里的水没有倒吸到集气瓶内;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红磷燃烧的产物是固体,内外产生压强差,冷却到室温后,松开止水夹,烧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气瓶内,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五分之一;木炭燃烧的产物是气体,内外没产生压强差,因此冷却到室温后,松开止水夹,烧杯里的水不会倒吸到集气瓶内;
故答案为:(1)A瓶烧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气瓶内,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五分之一,B瓶烧杯里的水没有倒吸到集气瓶内;红磷燃烧的产物是固体,内外产生压强差,冷却到室温后,松开止水夹,烧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气瓶内,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五分之一,木炭燃烧的产物是气体,内外没产生压强差,因此冷却到室温后,松开止水夹,烧杯里的水不会倒吸到集气瓶内;(2)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碳+氧气二氧化碳.
四、解答题
1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BF ;属于混合物的是 ACDE (填序号)
A.食用醋 B.氧气 C.加碘盐 D.纯净水 E.洁净的空气 F.五氧化二磷.
【解答】解:氧气、五氧化二磷中均只含有一种物质,均属于纯净物.
食用醋、加碘盐、纯净水、洁净的空气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BF;A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