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 溜索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 溜索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1 08:1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 溜索 同步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滇西(diān) 马鬃(zōng) 瞟一眼(piáo)
B.大惑(huò) 绷出(bēng) 飘走(piāo)
C.盘桓(huái) 脑髓(suǐ) 俯身(fǔ)
D.呼哨(shào) 裤腰(kù) 脖颈(jǐng)
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崇山峻岭,比起人来,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面前不过是颗芝麻粒儿。但人们总是踏山于脚下,哪怕它是高山之王珠穆朗玛峰。人为攀登而欣喜,__________。
A.因为,他们又一次用自己的坚实步履证明了人类的伟大、理想的崇高
B.山,却冥然不觉,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
C.同时,他们更深深地感谢:山,多亏您提供了大展雄姿的舞台
D.山,却缄默不语——因为它知道,衬托别人、奉献自身是光荣的
3.下列对《溜索》一文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当“我”询问时,“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中的“懒懒”表现了首领的心不在焉。
B.文章多次写到鹰,既衬托出环境的奇险,又烘托了马帮汉子的形象。
C.文章用了不少笔墨写牛,从侧面表现了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同时与“我”的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反衬出首领等人的勇敢无畏。
D.“(瘦小汉子)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中的动作词“小”字,写出了瘦小汉子在溜索上快速渡过怒江峡谷时给“我”带来的视觉感受,富有表现力。
4.下面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道:“不消”。
B.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C.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
D.渐渐就有血溅到唇上,鼻子上,自然顾不到,命在天上。
5.下面对《溜索》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当“我”询问时,“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中的“懒懒”表现了首领的心不在焉。
B.“(瘦小汉子)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中的“小”字,写出了瘦小汉子在溜索上快速划过怒江峡谷时给“我”带来的视觉感受,富有表现力。
C.文章多次写到鹰,既衬托出环境的奇险,又烘托了马帮汉子的形象。
D.文章用了不少笔墨写牛,从侧面展现了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同时与“我”的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反衬出首领等人的勇敢无畏。
6.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暄闹 腾空 气贯长虹 万丈绝璧
B.裂缝 拔索 涓涓细流 绷出筋来
C.扭打 裤裆 蹲在地上 一截破布
D.漫声 卸驮 一声呼哨 跺几下脚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标题《溜索》,既点出核心事件,又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B.《溜索》的作者阿城,原名钟阿城,是当代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等。
C.“(瘦小汉子)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中的动作词“小”字,写出了瘦小汉子在溜索上快速渡过怒江峡谷时给“我”带来的视觉感受,富有表现力。
D.当“我”询问时,“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中的“懒懒”表现了首领的心不在焉。
8.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眼珠涩涩的,使劲_________一下,_________着两手,不敢放下。_________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_________到索头。
A.挤 端 猛 飞 B.眨 举 忽 飞
C.眨 端 猛 落 D.挤 举 忽 落
9.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堵气贯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
B.首领眼睛细成一道缝,先望望天,满脸冷光一闪,又俯身看峡,腮上绷出筋来。
C.那索似有千均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
D.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洒泄,飞得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下峡去。
10.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A.“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马帮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翻照移去。”这句话中加点的词依次为动词、名词、数量词、副词。
B.“隐隐闷雷”“捏紧了心”“站起来”“牛嘴咧开”依次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
C.“那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鹰移来移去”。
D.“牛们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这个句子是并列复句。
二、语言表达
11.小说中的人物语言简洁鲜明,形象传神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请你写一段人物对话,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的特点。(150字左右)
三、语段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山不高,口极狭,仅容得一个半牛过去。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灌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心下大惑,见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就下马向岸前移去。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盘huán。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fǔ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盘huán(  )  fǔ(  )望   蓦地(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捏紧”“不料”“喧声”“轻易”在文中都是动词。
B.“万丈绝壁”中“绝”的意思是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这个短语在画线句中充当主语。
C.文中“闷闷的雷”“亮亮而来”“涓涓细流”“山低风冷”短语类型相同。
D.“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这是一个并列复句。
(4)第三段从   和   的感官角度,展现了峡谷的险峻。
四、综合性学习
13.流淌在荆楚大地的汉江,清澈、安宁,她传承了悠久的秦楚文化,抚育了一江两岸的儿女。让我们一起参加班级“背起行囊走汉江”专题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我“走”我策划】为使本次专题活动内容更加丰富,请帮助班长策划并完善下面活动项目。(本专题中已设计的活动除外)
项目一:探寻母亲河源头
项目二:调查汉江水资源现状
项目三:   
(2)【我“走”我发现】在行走汉江的过程中,小组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激发了同学们作为汉江儿女的自豪感。请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一 西汉刘邦曾住在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使用的语言为“汉语”,文字为“汉文”。章太炎先生说,“中国又称华夏,就因华山和夏水(今汉江)得名。”是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将汉民族的血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材料二 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周封熊绎“子男五十里”,在汉江流域建立了楚国,几代楚人在荆山披荆斩棘,使楚国逐渐强大。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令人景仰。
我的发现:   
(3)【我“走”我抒怀】顺流而下,汉江美景入眼帘。请以“汉江风光无限”为主题,完成句子,抒发对汉江的赞美之情。
汉江是美的,美在其山,   ;美在其   ,   ……
汉江之美令我陶醉!
(4)【我“走”我参与】活动结束后,班级根据襄阳市近期颁布的《襄阳市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向大家征集公益广告用语,呼吁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请你仿照示例设计一条。(格式大体一致,字数不限)
示例:拒绝拋洒,净化汉江。
我的设计:   
五、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刷子李
冯骥才
天津卫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扔上去,茶叶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 这等传说,你说神不神!
这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
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 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 那你是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
14.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5.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父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
②但他怕师傅难堪,既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柱还要扫一眼。
16.文章的主人公是刷子李,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曹小三?
17.刷子李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18.“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读了文章,你明白了什么?请简要谈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是识记和辨析。A:瞟一眼:读作piǎo C:盘桓:读作huán D:脖颈:读作gěng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答案】B
【知识点】衔接仿写;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本段话通过人与山的对比,得出人与山的区别。横线前面是“人为攀 登而欣喜”,后面应说“山”如何,排除A、C项,剩下B、D项。从“但人们总是踏山于脚下,哪怕它是高山之王”的感彩来看,对山不是歌颂而是贬损,排除D项,选B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题,关键是要抓住对应关系,抓住能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语境中的关键词与选项中的关键词。抓住了这个关系,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做好此类题目,要求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话题的统一。2、符合时间、空间或逻辑等顺序。3、考虑语句对应、词语的照应。4、保持情景统一、音节和谐。
3.【答案】A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A.“懒懒”表现了首领的镇定从容、胸有成竹。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4.【答案】C
【知识点】句号;冒号;引号;叹号
【解析】【分析】A.有误,直接引语句末标点放在引号之内,“不消。”句号应放在引号的里面,A不符合题意;
B.有误,用在“吼一声”后,表示提起下文,应把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B不符合题意;
C.正确,符合题意;
D.有误,并列的词语之间用顿号隔开,应把第一个逗号改为顿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特殊标点符号的易错点。特殊标点符号包括问号、冒号、顿号、引号、括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等,答题时要结合设误点进行分析,综合判断。
注意冒号的易错点:1.冒号管辖范围不清。冒号“一管到底”,要管到一句话结束;2.冒号套用。一句话中不能同时出现两个冒号,一般把第一个冒号改为逗号;3.引语中间“某某说”后误用冒号;4.总结上文,没用冒号。句子最后的内容根据文意是对上文的总结,要用冒号。
注意顿号的易错点:1.与同样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同用;2.表示约数的数词间误用顿号;3.并列分句间误用顿号;4.作谓语、补语的并列词语间误用顿号;5.两层以上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误用顿号。
5.【答案】A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辨析。“慵懒”表现了首领的镇定从容、胸有成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文章的内容,把握对文章的理解。
6.【答案】A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和辨析。暄闹----喧闹 万丈绝璧------万丈绝壁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7.【答案】D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 D.“懒懒”表现了首领的镇定从容、胸有成竹,而不是“心不在焉”;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8.【答案】A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本题可从词语的表达效果角度思考,确定选项。根据“使劲"可确定应选比“眨"更有力度的“挤";根据溜索过程中的紧张、恐惧,可确定“端”比“举”更恰当;“猛”比“忽”表达突然之意程度更深;“飞”比“落”更能体现首领的身手娇健。据以上分析可确定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的能力。需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结合语境,从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仔细分析几个词语间的区别。
9.【答案】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 一堵”应写成“一睹”;
B.正确;
C.“千均之力 ”应写成“千钧之力”;
D.“洒泄”应写成“撒泄”。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写错的原因是由于习惯性误写、多音字误写和形近字误写等。学习和复习时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同时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便查缺补漏。
10.【答案】A
【知识点】动词;名词;量词;介词;主谓句;并列复句;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
【解析】【分析】A.“在”是介词,而不是副词;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性、短语类型、句子成分的分析理解能力。现代汉语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短语类型主要分为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五种类型。学生平时要加强对词性、短语类型、句子成分等各方面知识的积累与练习,以提高理解辨析能力。
11.【答案】“老师,小草是怎么钻出来的?”她的身边是一群好问的小天使。“是你们的小脚踩出来的呀,你们不停地跑呀跑呀,踩破了大地妈妈的衣服,小草就偷偷钻出来了。”“花儿为什么是红色的呢?”“是让春风抚摩的。”“你的嘴唇怎么像花瓣,也是红红的?”“嗯,那是让你们吻的呗!”笑声在明媚的春光里回荡着,回荡着……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题干要求通过人物对话,刻画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来。这就需要从不同的身份立场,不同的语气语调来表述。自己先设想对话的情景,然后围绕话题中心展开即可。
故答案为:“老师,小草是怎么钻出来的?”她的身边是一群好问的小天使。“是你们的小脚踩出来的呀,你们不停地跑呀跑呀,踩破了大地妈妈的衣服,小草就偷偷钻出来了。”“花儿为什么是红色的呢?”“是让春风抚摩的。”“你的嘴唇怎么像花瓣,也是红红的?”“嗯,那是让你们吻的呗!”笑声在明媚的春光里回荡着,回荡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片段写作的能力。要吃透题干的要求,通过人物对话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来。
12.【答案】(1)桓 ; 俯 ; mò
(2)气灌;气贯
(3)B
(4)视觉;听觉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动词;因果复句;偏正短语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字词的积累,以及文段的内容,“盘huán”写作“盘桓”,“fǔ望”写作“俯望”,“蓦地”的“蓦”读作mò。
(2)阅读文段,“准备一睹气灌滇西的那江”一句中的“气灌”书写有误,应写作“气贯”。
(3)A.“喧声”是名词性短语;“轻易”是形容词;
B.正确;
C.“山低风冷”是并列短语,其余是偏正短语;
D.该句是因果复句,而不是并列复句。
故答案为:B。
(4)第三段中的“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是从视觉角度来写怒江水,表现峡谷之高;“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着重写怒江水发出的声音,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峡谷之高。
【点评】 (1)本题考查字音与字形的积累。做这种题贵在平时的积累,勤于翻阅工具书,不时进行巩固和整理。
(2)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正确书写汉字,要从平时抓起,认真书写,并且从汉字的造字法,从汉字的表意功能等方面去理解记忆。
(3)本题考查字意、词性、短语类型、复句的判断等等语法现象的掌握能力。语言综合能力,需要考生夯实语法知识点,勤学苦练才能提高语文素养。
(4)本题考查写景角度的判断。判断写景角度,要善于从描写的方位,所调动的感官等角度去分析和把握。
13.【答案】(1)走访汉江两岸居民
(2)汉江赋予了我们民族名字,而且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3)连绵起伏;水;碧波荡漾
(4)让垃圾远离汉江水,让清澈伴随母亲河。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活动设计;见解表述;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活动环节的设计。 围绕给定的 “背起行囊走汉江” 主题设计其他部分即可。不可脱离主题设计活动项目,内容要有可操作性。从形式上看,要简洁,具有启发性、鼓动性和号召力。可仿照题干所给的示例结构。
⑵依据 “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将汉民族的血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进行分析,即可探究出汉江对民族名字和民族精神的意义。
⑶ 句子是对汉江的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刻画。此题需要考生有这方面的文化积淀与对汉江山水特点的把握。
⑷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 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保护水资源”的方向。平时要注意观察、阅读好的宣传语、提示语、标语等,多体会其中的优点,汲人所长,为我所用。
故答案为:(1)走访汉江两岸居民
(2)汉江赋予了我们民族名字,而且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3)连绵起伏;水;碧波荡漾
(4)让垃圾远离汉江水,让清澈伴随母亲河。
【点评】
⑴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⑵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
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⑶本题考查补写。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内容上的前后联系,其次要注意语句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最后还要注意是否有字数上的限制。
⑷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广泛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拟写宣传标语首先要扣住主题,要善用修辞,同时最好能做到押韵。
【答案】14.总领全文,通过写天津的世俗民风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最;为刷子李的出场做铺垫;设置悬念吸以读者的阅读兴趣。
15.①“搜索”的意思是仔细寻找,在文中写出了曹小三对刷子李高超技术的惊奇、佩服及对证明刷子李墙神功是否属实的期待。
②“扫一眼”写出曹小三发现师傅身上有一个白点,对师博手艺高超的质疑,师傳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为下文“刷子李”最后掲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波三祈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紧紧抓住了读者,起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16.采用对比、烘托的手法,通过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17.通过写刷子李刷墙时只穿黑衣黑裤,如果身上有白点就不收钱等写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对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心细如发。和李管事谈事时的派头十足体现刷子李的大胆自信。
18.明白了“打铁还靠本身硬”的道埋,手艺的高超不是吹出来的,要脚踏实地。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文章开头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小说;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段作用的理解。解答此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回答。考生要童平时的学习掌握基本的答题要点:结构: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中心等,具体作答时要结合语段的具体位置和内容进行作答。(散文开头段的作用是: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揭示主题等。)
(2)本题的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写作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时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写作手法,结合文本的写作安排进行分析和理解。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对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结合文中所使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语言、动作及神态等描写中把握人物,主要应依据故事情节展开,分析人物形象要客观全面,注意主旨对人物形象的限制性。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拓展阅读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的内容和主旨,理解语句的含义,再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阐述,写出自己的感悟。
14.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要分析好文段的语句。如“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指的天津卫“码头"的生存规则,这是经过长期社会选择而形成的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强者风光弱者受窘的规则。“地地道道”强调的是这条规则所具有的广泛性、彻底性、毫无回旋的余地。这些都为人物预设一个极不寻常的背景。同时文段为文章的开头,所以又有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的作用。
15.本题考查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品味词语的角度分析作答。
“搜索”的本义:仔细寻找,语境义:对刷子李高超技术的惊奇、佩服及对证明刷墙神功是否属实的期待。
“扫一眼"本义:瞄了一-眼。语境义:发现师傅身上有一个白点,对师博手艺高超的质疑,为下文揭谜底设置悬念。答题时要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词语对表现的人物心理及形象的意义。
16.本题考查文章次要人物的作用。本文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曹小三目的只有一个,即通过他来对比烘托刷子李的超凡技艺。同时,从他眼里观察刷子李的“艺高胆大”,增强了事件的可信度,小说艺术上的真实性就更突出了。
17. 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的析,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
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 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等情节中即可概括出他是个技艺高超的人。如对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的情节即可归纳出他是个心细如发的人。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拓展阅读能力。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特别是理解好题干中的“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一句,充分把握内容,再结合原文的中心,确定一个观点后进行论述。如可从真才实学才是硬道理的角度作答。如:明白了“打铁还靠本身硬”的道埋,手艺的高超不是吹出来的,要脚踏实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