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1 08:2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 同步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面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惆怅(chóu) 赋予(yǔ) 夔门(kuí)
B.渲染(xuàn) 柏树(bǎi) 颐和园(yí)
C.暮霭(ǎi) 真挚(zhì) 掠影(lüě)
D.朝霞(zhāo) 熟悉(shú) 沁园春(qì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各自 祟高 关键 独创 B.画意 灵魂 真挚 辉惶
C.朴素 惨淡 意境 有赖于 D.碧空 观查 搏斗 扬州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的是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接抒写情感,而是寓情于景,读者能够体会诗人深厚的感情。
B.齐白石对虾的神态和精神熟悉极了,虾才在他的笔下活起来。可见,画家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感悟越是深刻,画出的画就越是传神。
C.山水画画家并不注重表现“光”,而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木然地画画,客观景物就会成为标本。
D.五代画家荆浩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有位画家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可见,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地概括、剪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①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
③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③①②⑤④⑥ B.②⑤④⑥①③
C.①②⑤⑥④③ D.①③②⑤④⑥
5.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意境是景与情的结合,是山水画的灵魂。
B.要深刻认识观察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情感,才能获得意境。
C.中国画不强调“光”,这是不科学的,因为画家要进行长期的观察,时间会影响观察对象的精神实质的表现。
D.画画光有意境还不够,还要有意匠。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
B.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C.读实用书,做更强大的人;读审美书,做更有情趣的人;读哲学书,做深度思考人生价值的人。
D.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
7.下列句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你只要能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
B.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
C.小明看了老师今天布置的作业,胸有成竹地说:“我肯定能全部答对。”
D.没有了亲友朝朝暮暮的紧密陪伴,其实也就意味着没有了任何束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份安闲去沉思。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
做大胆的概括、剪裁。    。    。    ,    。
    ,    。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①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
垂钓的渔翁
③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
意萧瑟的气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①③②⑤④⑥ B.②⑤④⑥①③
C.①②⑤⑥④③ D.③①②⑤④⑥
9.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地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
C.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只有对所描绘的景物充满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有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才能创造别具一格的意境。
10.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你只要能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
B.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
C.小明看了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胸有成竹地说:“我肯定能全部答对。”
D.没有了亲友朝朝暮暮的紧密陪伴,其实也就意味着没有了任何的束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份安闲去沉思。
1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但包括诗词、书法、绘画在内的传统文艺,对我创作的影响更为深远。
②身为一名建筑师,中国古人的造园手法及其营造的意境,的确给我带来许多启示。
③我也常常从怀素、黄庭坚的书法中领悟线条构成,感受空间实与虚、水墨浓与淡的关系,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汲取“意到笔不到”“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理念。
④不论是苏东坡、辛弃疾,还是秦观、李清照,我对建筑意境的感悟,很大一部分来自他们笔下的诗词。
A.②④①③ B.③②①④ C.③①④② D.②①④③
12.下列句子在论述观点时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B.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
C.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
D.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
1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2022年6月26日,在重庆尚文斋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展示的李可染的画作《山水》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B.夕阳西下,杭州西湖的湖面上光影交织,好一派浮光掠影的景象。
C.小林看了老师今天布置的作业,胸有成竹地说:“我肯定能全部答对。”
D.没有了亲友朝朝暮暮的紧密陪伴,其实也就意味着没有了任何束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份安闲去沉思。
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唱着毕业的骊歌,回眸初中生活的阴晴雨雪,七彩校园里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B.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C.据业内专家估计,仅在我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
D.由于电影《摔跤吧,爸爸》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
二、语言表达
15.阅读下面一段话,从中提取两个对李可染评价的关键词。
李可染无疑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存在。关于李可染,世论已多。究竟该如何认识他,见解不一。梅墨生点评,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传统四大家相比,站在创新角度来看,李可染是当之无愧的创新派。但其仍有弊病,姜寿田指出,一味地求黑,李可染将山一律画成背影逆光,成为名副其实的“黑山白水”,实在也不是山水画的上乘境界。
三、语段阅读
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开头两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16.作者认为,“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需要做好哪几点?
17.选文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18.读选文第二段,有的同学认为删掉“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会更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要阐明理由。
19.选文第三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四、综合性学习
20.学完本课,班里开展“李可染作品欣赏”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中新社北京6月3日电 在3日北京保利春拍近现代书画拍卖夜场中,著名画家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以2.9325亿元人民币成交,刷新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目前是今春拍卖场上单品成交额最高的中国艺术品。
作为今年保利春拍的领衔之作,该画此前预展时估价2.8亿元人民币,引起众多收藏家的兴趣。今晚正式拍卖时以1.8亿元起拍,经过数轮竞价,最终以2.55亿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价达到2.9325亿元。
(2)李方搜集了一些关于《万山红遍》的资料,准备介绍给同学,抄写时出现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国画大师李可染于1962年至1964年间,[甲]围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七帧画作,每件作品的尺寸、章法和景观不一,但基本格局相同。[乙]该系列作品画工独特,扣人心弦,充分显现了李可染山水画艺术的精华。画作均为巨碑式丰满构图,采用了大量得自故宫内府的朱砂,运用大量浓密朱砂点,使画面通红一片,在静谧中包含无限喜悦;同时以浓厚的墨色为底,形成冷暖对比,层次丰富。林间白墙、山上飞瀑和山下流泉互相衬托,极具气势,而前景溪涧则为庄严壮观的画面增添了动感。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句式杂糅的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
   。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   ”改为“   ”。
(3)李方听说美术馆正在举行“李可染画作展览”,想去参观,但他妈妈想让他在家好好学习,请你帮忙劝说李方的妈妈。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颜景龙
①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②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③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④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那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⑤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
(有删改)
21.请简要概述第②段的论述层次。
22.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第④段简要概括。
23.从全文看,当代创作者怎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境之美的中国山水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BD注音完全正确。C.“掠”应读lüè。故C不正确。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误写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音的积累。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2.【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多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祟”应为“崇”。故A错误。
B.“惶”应为“煌”。故B错误。
C.正确。
D.“查”应为“察”。故D错误。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此类题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平时要适当拓宽阅读面,要辨明字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辨析的过程中就可以正确答题。
3.【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D.“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有误。故D错误。 ABC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分析理解能力。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要注意识记以下内容: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风格、流派及相关常识等。
4.【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由第一句介绍马远的山水画具有善于概括、剪裁的特点可知,紧承其后的应是说明马远在山水画中对山、对水的处理,所以第一处应填③。接着由其画面简清的特点引出马远的山水画善留白,可知第二处应填①。其他四处以马远的名作《寒江独钓图》为例来说明其中“空白”的艺术效果。首先举《寒江独钓图》(第②句),然后说明留白特点(第⑤句),第④句中这片留白指第⑤句中的“几乎全为空白”,最后说明这样处理表达的效果(第⑥句 )。故正确的排序应为:③①②⑤④⑥。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排序能力。句子排列能力的考查,目的是通过语段结构关系的客观规定性考查考生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同时考查考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语段内部的句子排列次序是句子根据语意的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所以句序安排也有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正反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
5.【答案】C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C中国画不强调“光”,是因为中国画重在表现观察对象的精神实质,对光的要求并不高。故C错误。 ABD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6.【答案】C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A.有误,应将第一个逗号改为问号。B.有误,选择疑问句无论有几个分句,句末使用一个问号,中间的停顿用逗号,故应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C.正确;D.有误,逗号应在引号外面。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常见的点号有七种:句号、问号、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常见的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
7.【答案】A
【知识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有误,“身临其境”指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一般指向具体的环境、场所。句中要求别人设想处在自己的地位上或处境中,替自己着想,应用成语“设身处地”。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本类试题,要结合平时对成语的积累和语境进行分析判断.成语中的语境是经过命题者强化了的语境,是命题者根据所考的成语的一些特殊点设计的,所以要详审语境,注意到其整体性和联系性.要能从句子中找到语境(命题者)的暗示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8.【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本题由横线前介绍马远画山水时善于概括、剪裁可知,紧承其后的应是马远在山水画中对山、对水的处理,所以第一空应填③句。接着由其画面简妙的特点引出其山水画善留白,可知第二空应填①句。其他四空以马远的名作《寒江独钓图》为例来说明其中“空白”的艺术效果,由此可确定后四空应填②⑤④⑥。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语句衔接与排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注意瞻前顾后,确保一致。可按照以下三步进行:看选项,定首句;找规律,巧排除;通读题,细查验,最终确定答案。
9.【答案】C
【知识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A.B.D三项说法正确。C项中“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一句说法过于绝对,理解有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核心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注意理解词语的转化义、语境义,其中最主要的是语境义,它包括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及言外之意等。
10.【答案】A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项,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用法有误,可改为“设身处地”;B项,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使用正确;C项,胸有成竹 指画竹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比喻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打算;使用正确;D项,朝朝暮暮: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指短暂的时间。也有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的用法。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误用主要有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不分、不合逻辑、表意重复、谦敬错位等类型。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通读句子,读懂句子的含义;其次,要结合平时积累,理解成语的含义;最后要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判断。
11.【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②句点明自己的身份,①句中的“但”与②句构成语意上的转折:中国古人的造园手法及其营造的意境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但传统文艺对“我”的创作影响更为深远。故前两句为②①。④句表达的是自己从诗词中得到的感悟,③句表达自己从书法中得到的启示,分别与①句中的“诗词、书法”相照应。故后两句为④③。故四句排序为:②①④③。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12.【答案】A
【知识点】道理论证
【解析】【分析】A.道理论证(引证法)。其他三项都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辨识论证方法,首先要看是不是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再看是不是举例论证,最后考虑道理论证。
13.【答案】B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身临其境:亲身到了那个境地。
B.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语境中用来修饰“景象”,使用不恰当。
C.胸有成竹:比喻做事前早有准备,可从容应付。
D.朝朝暮暮:朝夕相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14.【答案】B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A:有误“回响”与“情谊”搭配不当;B:正确;C:有误,“超过”与“以上”重复;D:缺少主语。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15.【答案】创新、求黑(黑山白水)
【知识点】创新题型;材料探究;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这个语段谈论的话题是李可染在中国美术史上的主要成就和其创作的弊病。通过分析内容可得知,“ 李可染是当之无愧的创新派 ”和“ 一味地求黑”是概括这两方面信息的关键语句,由此可提取出关键词“创新、求黑”。
故答案为:创新、求黑(黑山白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在提取之前应先概括语段内容,再根据主要信息找出关键词即可。在提取关键词时,可采用核心话题法、关键语句法、结构层次法等,使答题得心应手。
【答案】16.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观察、认识现实要站得高于现实。
17.承上启下,引出并总领下文。承接上文对意境含义及意境的意义的论述;引出下文对获得意境的方式方法的阐述;采用设问句形式,自问自答,总领下文内容。
18.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这段内容引用近义成语、短语,一方面增添了文采,丰富了文章语言,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另一方面,使前句“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中的“认识全面”的程度具体、形象化,突出了“认识全面”的重要性。故不能删去。
19.举例论证,以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词句为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的观点。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议论的方式(立论和驳论);文章开头及其作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细读选文,根据对文意的理解,选取关键信息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对语段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结合全文,从该段文字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以及该段所用句式的特点等角度分析作答。
(3)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解答此类题时,要深刻领悟原句的含义,并结合议论文语言的特点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判断以及对其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回顾常用论证方法及其特点、作用;然后根据确定为论证方法;接着,明确本段中作者要阐明的观点;最后,可采用“XX论证,通过列举(引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的基本模式作答。
16.结合选文第二、三段中的关键语句“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进行归纳即可。
故答案为: 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观察、认识现实要站得高于现实。
17.结合选文,可知本段采用设问的方式,提出了获得意境的主要方式,即为: 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总领全文的作用。
故答案为: 承上启下,引出并总领下文。承接上文对意境含义及意境的意义的论述;引出下文对获得意境的方式方法的阐述;采用设问句形式,自问自答,总领下文内容。
18.细读这句话可知,引号内的四个短语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四个连用,丰富了文章的语言,使“认识全面”的程度更加具体、形象,同时强调了“认识全面”对获得意境的重要性。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有据即可。
故答案为: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这段内容引用近义成语、短语,一方面增添了文采,丰富了文章语言,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另一方面,使前句“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中的“认识全面”的程度具体、形象化,突出了“认识全面”的重要性。故不能删去。
19.认真阅读第三段可知,本段列举了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的例子,这是举例论证,这种论证方法一般是为了具体有力地证明某种观点。结合本段“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可知其证明的观点是什么。
故答案为: 举例论证,以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词句为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的观点。
20.【答案】(1)李可染《万山红遍》以近3亿成交 创其拍卖纪录
(2)①把“围绕”改为“以”(或:删去“为主题”);②显现;体现
(3)阿姨,我们语文课上正在学习李可染先生写的文章,李方去参观画展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欣赏画作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高雅的情趣,对我们的诗歌欣赏和写作也会有很大帮助。我和他一起去,边看边交流,您看行吗?
【知识点】新闻概括;语言得体;句式杂糅;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
(1)标题经常隐藏在导语之中,因此,结合本则新闻导语部分“ 在3日北京保利春拍近现代书画拍卖夜场中,著名画家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以2.9325亿元人民币成交,刷新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目前是今春拍卖场上单品成交额最高的中国艺术品。 ”的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 李可染《万山红遍》以近3亿成交 创其拍卖纪录
(2)①甲处“以……为主题”和“围绕……”两种句式杂糅,改成其中一种句式即可。如:围绕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创作了七帧画作,或以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七帧画作。
② “显现”指显露,呈现;“体现”指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作品画工的特色体现画工艺术精华更为恰当。
故答案为:把“围绕”改为“以”(或:删去“为主题”);显现;体现
(3)本题的关键在于指出欣赏艺术作品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可从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以及提升诗歌欣赏和写作水平等方面作答, 同时,注意劝说对象为长辈,语气要委婉、诚恳。
故答案为: 阿姨,我们语文课上正在学习李可染先生写的文章,李方去参观画展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欣赏画作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高雅的情趣,对我们的诗歌欣赏和写作也会有很大帮助。我和他一起去,边看边交流,您看行吗?
【点评】
(1)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新闻标题拟写的要求:1、标题所提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一致。2、标题中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依据。
(2)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从病句类型入手辨析病句,这是病句专题复习的惯用方法;其次,认真阅读题干原句,在感知原句意思的基础上,再逐项查找病因;最后,根据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的劝说。解答此类题时,应在明确劝说对象的基础上做到表述的“简明、准确、连贯、得体”即可。
【答案】21.文章首先提出了空灵之美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的观点;接着阐述了空与灵的内涵及其关系,并举例论证;最后揭示了中国山水画空灵之美的意义。
22.①画题富有诗意;②画的构思、章法、形象和色彩富有诗意;③画面上适当的诗词字句增添了画的诗意。
23.①创作的山水画应该具有空灵美、外象美和诗意美;打破时空局限,为欣赏者提供想象天地,做到人文与自然的统一,诗情与画意交融。②山水画的创作者要敞开胸怀,融于自然,感悟造化。
【知识点】议论的方式(立论和驳论);文章段落及层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论证过程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的理解。对论证思路的梳理,其实是对文章结构层次的梳理,做这类题先划分文章的层次,然后总结层意。
(2)本道题考查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及准确概括要点,解答本题的技巧:①根据题干,审清题意。②快速阅读,确认筛选信息的区间,圈点勾画,③紧抓关键词,筛选主要信息。
(3)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提取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研读文意,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目要求,从文中筛选出符合文意的语句即可。
21.文章第②段共有五句话,依据文段表意可分为三个层次理解:第一句提出本文观点“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第二、三、四句为一个层次,具体阐述了空和灵的辩证关系,并列举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进行了举例论证;最后一句为一个层次,主要概括了中国山水画空灵之美的意义。
故答案为: 文章首先提出了空灵之美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的观点;接着阐述了空与灵的内涵及其关系,并举例论证;最后揭示了中国山水画空灵之美的意义。
22.本题要求概括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的具体表现,所以要聚焦文章第④ 段内容,在首句引领下,认真审读,逐句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 ①画题富有诗意;②画的构思、章法、形象和色彩富有诗意;③画面上适当的诗词字句增添了画的诗意。
23.本题要求筛选怎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境之美的中国山水画的信息,要特别关注⑤自然段:“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对此进行筛选整合即可。
故答案为: ①创作的山水画应该具有空灵美、外象美和诗意美;打破时空局限,为欣赏者提供想象天地,做到人文与自然的统一,诗情与画意交融。②山水画的创作者要敞开胸怀,融于自然,感悟造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