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自新大陆”第二乐章
课前导入-交响乐队
交响乐队是一种大型的管弦乐队,包括很多不同的乐器组,有弦乐组、打击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
课前导入-英国管
英国管(English Horn)双簧管乐器的一种。又称中音双簧族乐器,即F调双簧管、中音双簧管,比双簧管的音域低五度,音色比双簧管浓郁而苍凉比较含蓄内在,听起来如泣如诉。它常被用来表现忧伤或平静,也能吹出田园风光,成富于诗意的表情乐段,如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序曲》Ⅲ"牧歌",柏辽兹的《罗马狂欢节》的开始部分,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和西贝柳斯的交响诗《图奥内拉的天鹅》都是以英国管来演奏。
创作背景
《自新大陆》是伟大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所留下的第九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杰作。
创作背景
1892年,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聘请德沃夏克出任该院的院长,德沃夏克则应邀赴美。这部《第九交响曲》即是德沃夏克在美国停留的将近三年期间内,大约在1893年五月完成的作品。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曲中虽然有类似“黑人灵歌”与美洲“印第安民谣”的旋律出现,但德沃夏克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将这些民谣歌曲作为主题题材,而是在自己的创作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精神而加以表现。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新大陆”者,正是作曲者德沃夏克本人。
作者介绍
安东·德沃夏克(Antonín Dvo ák,原名:安东宁·利奥波德·德沃夏克,捷克语:Antonín Leopold Dvo ák,1841年9月8日 --- 1904年5月1日),著名作曲家。
作者生平
他出生于捷克布拉格附近的一个农村,其父是小旅店主兼做肉店生意。童年受捷克民间音乐熏陶,随里曼学习音乐。1857年入布拉格管风琴学校学习。1862年起在临时剧院(后改建为国家歌剧院)乐队拉中提琴,同时开始创作。此后广泛结交捷克进步知识界人士,钻研欧洲古典乐派、浪漫乐派以及捷克前辈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作品,确立了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信念。1871年辞去乐队工作,除以教堂管风琴师谋生外,集中精力,从事作曲。19世纪70年代中期,受到勃拉姆斯的赏识和支持,领到了政府颁发的辅助金,从此进入创作旺盛期。多次访问英国,并去俄、德、美等国演出自己作品,备受欢迎。1891年任布拉格音乐学院教授。同年被英国剑桥大学授予荣誉音乐博士学位。1892年任美国纽约音乐学院院长。1895年回国,继续在布拉格音乐学院任职,1901年任院长。1904年5月1日病逝。
创作灵感
《自新大陆》的第二乐章是德沃夏克从朗费罗长诗里的一章———《森林中的葬礼》中获得创作灵感的。该诗篇描写海华沙心爱的妻子明内哈哈在饥荒与瘟疫的双重威胁下,奄奄一息,同思念中的远方丈夫诀别时的痛苦心情。那种动人的感情强烈震撼了作曲家,他将自己的感受全部注入到作品里,因此从他笔端流出的旋律极其感人。也正因为有了这段旋律,整部交响曲才博得全世界人民的由衷喜爱,并将它誉为“德沃夏克最受欢迎的交响曲”、“欧洲十大交响曲之一”和“捷克第一交响曲”。这部交响曲似乎成了德沃夏克的代名词。
歌曲赏析
第二乐章,最缓板,降D大调,拍子,复合三段体。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恰恰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整个乐队的木管部分在低音区合奏出充满哀伤气氛的几个和弦之后,由英国管独奏出充满奇异美感和神妙情趣的慢板主题,弦乐以简单的和弦作为伴奏,这就是本乐章的第一主题,此部分被誉为所有交响曲中最为动人的慢板乐章。事实上,也正因为有了这段旋律,这首交响曲才博得全世界人民的由衷喜爱。
歌曲赏析
《自新大陆》第二乐章的主题是思乡。一开始,管乐器演奏出一连串阴郁的和弦,随后由英国管缓缓吹出那如泣如诉、优美而又伤感的旋律———其浓郁的乡愁之情,恰恰是作曲家本人对祖国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身在异乡为异客,尽管这个新大陆很精彩,但德沃夏克时时刻刻都在怀念伏尔塔瓦河畔自己的故乡。本乐章的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交替奏出,旋律优美绝伦,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仍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 本乐章的第三主题转为明快而活泼的旋律,具有一些捷克民间舞蹈音乐的风格。这充满无限乡愁的美丽旋律,曾被后人填上歌词,而改编成为一首名叫《念故乡》的歌曲,并在美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
听、辩、分析音乐主题
1、听引子,分析是什么乐器演奏,表达了怎样的情绪?烘托了何种气氛?
2、英国管演奏的悲凉,伤感的主题,开始上课时我们已听过,现在请同学们感受这个主题,它既像是揭示海华沙的孤独和痛苦,又像是奄奄一息的敏妮哈对海华沙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寄寓作者对遥远祖国的怀念。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