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观澜湖华侨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南省海口市观澜湖华侨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1 06:0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观澜湖华侨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阶段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1.下列对《短歌行》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
B.“月明星稀,乌66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
D.诗歌通篇运用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诗中比喻用得多而贴切,化用《诗经》成句自然而不露痕迹。
2.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用“羁鸟”和“池鱼”自比,表达了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愿望,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
B.“守拙”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表明了陶渊明对官场虚伪机巧的极其厌恶。
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近景,这些寻常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远景,纯朴、幽静的田园与虚伪欺诈的上层社会形成对比,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家公祭日前一天,老红军鲁世贵的追悼会在杭州举行。从他骨灰堆里找出的6块弹片,记录了他九死一生的峥嵘岁月。
B.我大学时最喜欢现当代文学,听着学问渊博、谈吐不凡的老师纵横捭阖,激扬文字,我就有一种难以按捺的文学创作冲动。
C.对于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而言,他们更追求“高价值”而非“高价格”。一款能够读懂消费者心思的经济节油的入门级小车,正合年轻人的心意。
D.大学生应该是最具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识的人群,然而或许是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抑制了他们指点江山的激情。
4.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比喻大军阀、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运用了借代,江山代指国家,激扬文字指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运用了反问和拟人。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运用了对偶和借喻。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实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渌:清澈
B.失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
须行即骑访名山 须:等待
C.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于是
D.恍惊起而长嗟 恍:恍然,猛然
迷花倚石忽已暝 暝:天黑,夜晚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少无适俗韵 适:适应
何时可掇 掇:拾取,摘取
B.枉用相存 存:生存
桃李罗堂前 罗:罗列
C.守拙归园田 守拙: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绕树三匝 匝:周、圈
D.契阔谈讌 契阔:久别重逢
山不厌高 厌:满足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7-10题。
澄河边上
茹志鹃
这是一九四七年的夏天。
澄河急流滚滚。没有桥,也没有渡船,浑浊的河水在翻滚,打着漩涡。上游淌下来的许多枯枝、碎木板,在那些漩涡边转了一下,就不见了。河水在猛涨,已涨到河滩边一排柳树的半腰了。
这条黑水滚滚的澄河,横在面前,一个人都没渡过去。背后传来的枪炮声,一阵紧似一阵,一阵近似一阵。会议决定,由两个同志出去寻找当地老乡,了解一下哪里有浅滩。警卫连副连长周玉兆带了小余,向离河较近的一个村子走去。
月亮从云里探出头来,地面上的一切,都变得格外柔和。他们看见不远的田野中央,孤零零地有一所看青人的矮草房。
"老大爷,我们……”
老人向他们打量了一下,“你们要过河是不是 ”
周玉兆点点头,老人沉吟了一会儿,便说:"不管河水再大,一定叫你们今晚过河。”
屋外场地上,一片银白的月色,老人正坐在一堆湿漉漉的门板上沉思,两条长眉一动不动,脸色十分严峻。
周玉兆没有进屋来,他在门口坐下,抬头看了看天。天上猎户星已落到半空,再过三四个小时天就亮了。
"时间不多了,天亮以前,我们就过河,不然就得向后转。"周玉兆说到这里,停了一下,看了看小余说道:“小余,我们要是留在这里打游击,你怕不怕 ”
“不怕,和你在一起,我什么也不怕。”小余坚定地回答着。
青蛙在呱呱地叫着,四周是绿油油的一片。一切都是这么宁静、美好,但是明天……远处的机枪声又清脆地响了起来。
“明天这时候,敌人会站在这里。”周玉兆目光深邃,望向夜空,说道,“小余,应该说,和老百姓在一起,我们什么也不怕。”
忽然河堤那边又传来一种古怪的声音,周玉兆凝神听了一会儿,便和小余加快脚步向河边走去。一会儿,他们望见那位老人站在河堤上,高高地举起锄头,在地上掘着什么东西。周玉兆走近一看,见堤上堆了一堆土,一条刚掘出来的小沟,已从堤的里边快通到河边。周玉兆愣了一愣,猛然明白过来,就快步抢过去夺下锄头,气喘吁吁地说道:“大爷,你……”
老人一见他,也不奇怪,平静地说道:“你来得正好,快回去。叫同志们来,准备过河。”“大爷,我们就是死,也不能祸害老百姓的田地和庄稼。"周玉兆激动得浑身打战。
老人把锄头又夺过去,缓和地解释道:“澄河不太深,主要是下暴雨水来得太急,开一点口子,水一有了出处,流头就缓了,人在河里蹚水走也能过去了。”
“不行。”周玉兆不等他说完,就坚决地说道,口气很硬,毫无商量的余地,而且把锄头又夺过来,把土推进沟里。老人一看他动手填沟,便暴跳起来,大声吼道:“给我放手。”周玉兆一听,便回身抱住了老人,含泪说道:“大爷,我们是人民的部队……”老人不等他说完,一挥手说道:“小同志,你知道‘指望’吗 一个人过日子,要是没个指望,那是活不下去的,活着也没有趣。”
澄河,在老人脚下奔流,打着漩涡,冲击着河滩,不驯服地喧哗着。
周玉兆忽然透过了明天,清楚地看到了后天,以及后天以后的将来。他激动地对着繁星点点的天空,对着澄河,对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暗暗地宣誓:只要有一口气在,他就要向前,就要和部队一起打回来。他站起身,拿起锄头,更用力地去填那条沟。他不知哪里来的力气,一下子把沟填得结结实实。
老人坐在那里,不说话,也不来夺锄头了。他皱起眉,过了一会儿,站起来说道:“好吧!我去看一看。你们在这里等着,我顶多两顿饭的工夫就回来。”说完,就大步流星地走了。
一度沉寂的枪声,又响了起来,而且很近很激烈。
两顿饭的工夫,老人就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后面还跟来了两个中年老乡,每人肩上都扛了五六根扁担。显然,老人已和他们谈过情况,并且已商量了过河的办法了。
东方蒙蒙发白,天快亮了。老人和那两位老乡也把扁担绑扎好了。他们把扁担扎成两只棋盘式的空心筏子,两个老乡一人扛着一只走到水边。周玉兆把同志们分成两批,把会水的搭开,就团团地抓住筏子四边,准备下水了。
老人送到水边,他嘴唇动了一阵,一会儿,决断地说道:“同志们一路平安,我老了,不能送同志过河去。记住我们的澄河。”说完,笑了笑,他还想说什么,但只举了举手,终究没有说。
澄河在奔腾,它带着人民的希望,战士的誓言,流到遥远的地方,然后深深地渗透在土地里。
小队渐走渐远了,他们带着一个不可摧毁的信念走远了。河边仍然站着那个人影,佝偻了身子,一动不动……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事围绕“渡河”展开,没有激烈的战争场面和惊心动魄的强渡情节,却让人感受到紧张、压抑的气氛以及浓浓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B.小说开篇写“澄河急流滚滚”“浑浊的河水在翻滚,打着漩涡”,这既是自然环境描写,也暗示了社会环境的险恶。
C.小说对人物的刻画细腻丰富,有力凸显情感波澜。如老人在思考办法时“脸色十分严峻",在“我们”渡河后,“只举了举手”。
D.本文与《百合花》都塑造了不知名的英雄人物,一是一心支持解放事业的老人形象,一是矜持腼腆却舍己救人的小通讯员形象。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前面描写夏夜美好的景色,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勾画出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表现出革命的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B.小说中周玉兆和小余的对话,引出了老人为帮解放军渡河而掘沟的情节,体现了解放军为人民的革命情怀,凸显了军民鱼水情深的主题。
C.小说通过动作、语言、肖像等细节刻画出老人的形象,如写“两条长眉一动不动”“皱起眉”以及“暴跳”“走”“跑”等,表现出老人内心情感的变化。
D.小说中没有激烈的战斗场面,但三次写“枪声”,让人感受到气氛的紧张和渡河的紧迫性;这三处也形成呼应,使情节的发展更具合理性。
9.周玉兆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请简要分析。(6分)
10.小说中多次写滚滚的“澄河水”,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文阅读(43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11-16题。
陶潜之略传
房玄龄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①。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②素琴一张,弦徽③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陶潜传》
【注释】①融然:和悦的样子。②畜:通“蓄”。 ③徽:系琴弦的绳子。
11.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尝( ) 愠( ) 辍( ) 但( )
12.文中有许多带“之”的句子,请找出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
例句:高卧北窗之下。
答句:
13.请选择合适的三处位置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未A尝B有C喜D愠E之F色G惟H遇I酒J则K饮L时M或N无O酒P亦Q雅R咏S不T辍
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15.陶渊明无论是穷困之时,还是酒醉之后,都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开朗、超然物外的心态请在文中找出与“晏如也”意思相近的另一个句子。(2分)
16.请在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陶渊明性格特征的8个字。(2分)
(二)古诗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18题。
泊岳阳城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注]①图南:语出《庄子·逍遥游》,谓鲲鹏凭借风力,背负青天,直冲云霄,计划向南飞。
1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从远处着笔来写景,绵延千里的江水,巍峨高耸的山城,构成了一幅宏大而壮阔的岳阳图。
B.颈联表现了诗人滞留岳阳的心情,虽有报国之才却无处施展,而时局艰危更令诗人感到愤懑。
C.尾联运用《庄子·逍遥游》中“鲲鹏”的典故,表达了诗人面对艰难时局仍心怀希望的坚定信念。
D.此诗抒发了诗人临危而弥坚的济世之志,与《登高》中诗人的老病孤愁和凄凉落寞的心境不同。
18.请简要赏析颔联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理解性默写(16分)
19.(1)曹操在《短歌行》中借《诗经》中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诗是:“ ,

(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达自己礼贤下士、统一大业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
(3)《归园田居》(其一)中揭示陶渊明辞官归隐的主要原因的两句诗是:“ , 。”
(4)《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双关手法表达出忘记人世间的喧嚣与杂乱,对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感到惬意的两句是:“ , 。”
(5)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
(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7)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8)《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 ① 。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 ② _找到“桃花源”。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A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参与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 他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 ③ 地搞改革,却引来了找麻烦的上级监察和考核官员政绩的官吏。陶渊明大怒:“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连夜罢官而去。从此,他就这样一直在乡下读书,思考,种地。B终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后的57岁时写成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陶渊明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但他不是政治家;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设计了一种最好的心态,让人们得到解脱;他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去寻找,但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1.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找出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句并改正。(2分)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茹志鹃并不擅长在剧烈的行动中表现人物性格,而 ① ,《百合花》中,“我”、年轻媳妇、小通讯员的那些感人的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更鲜明。茹志鹃的作品中,主人公很少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 ② ;即使是写英雄人物, ③ 而不是正面讴歌他们。她尤其擅长描写女性,在作品中,她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情感丰富的女性形象,如《百合花》中的年轻媳妇。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沁园春·长沙》抒发了青年昂扬向上、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闻一多的《红烛》借“蜡烛”赞扬了“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精神,表达年轻一代的心声。《峨日朵雪峰之侧》营造了凝重而壮美的氛围,展现了青春之时卑微却强劲的生命力。
以上内容给了你关于“青春价值”怎样的触动 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你的触动和思考写一篇议论文。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观澜湖华侨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阶段考试
语文答案
1.A 解析: A项,“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分析错误,诗歌的开头八句,诗人发出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忧叹。这里没有悲观厌世的感情。
2.A 解析: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错。
3.B 解析:B项“激扬文字”指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与语境不符。
4.B 解析: A 项,“万户侯”与“大军阀、大官僚”是同类事物,不能形成比喻。“万户侯”借指大军阀、大官僚。C项,运用了设问和拟人。D项,“长沙水”“武昌鱼”是借代。
5.C 解析:因,依据。
6.B 解析:存:问候,探望。
7.B 解析:B项,“也暗示了社会环境的险恶”理解不正确,应该是形势的紧急。
8.A 解析:A 项,“表现出革命的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说法错误,文中描写美丽的景色,是与战争的枪声形成反差,表现战争的残酷和气氛的紧张。
9.
①勇敢无畏,危急时带领小余去问路。
②信念坚定,留下来也要打游击;发誓只要有一口气,就要向前。
③心系百姓,宁可死也不祸害百姓,发誓有一口气也要和部队打回来。
10.
①写出环境的恶劣,表现出解放军战斗条件的艰苦。
②为渡河营造一种压抑和紧张的氛围。
③引出后文老百姓想办法帮助解放军渡河的情节,突出军民鱼水情。
11.(4分)尝:曾经 愠:生气,发怒 辍:停止 但:只,只要
12.(2分)“未尝有喜愠之色。”或“每朋酒之会。”(任意答对一句得全分。)
13.(3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断句三处,断错一处扣1分。)
14.(5分)(译句顺畅得1分。重点关注“萧然”“穿结”“箪”“晏如”每词1分。)
简陋的居室空空荡荡,不能遮蔽风雨烈日,粗布短衣上打着补丁,饭篮子和瓢里常常是空空如也,但他依然安然自若。
15.(2分)“大适融然。”或“未尝有喜愠之色。”(任意答对一句得2分。)
16.(2分)颖脱不羁,任真自得。(答对一句得1分。)
17.B 解析:“虽有报国之才却无处施展”“更令诗人感到愤懑”错,颈联的意思是:留滞他乡,有才无用,时局艰危,气节弥坚。
18.(任意三点即可)
①颔联使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岳阳湖畔傍晚的景象,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②颔联上下句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对仗工整;
③颔联中“翻”“洒”两个动词形象地刻画出风吹水浪、雪洒寒灯的景象,用词精练生动;
④颔联选取典型意象,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营造出清冷凄凉的意境。
19.(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4)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5)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6)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7)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8)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0.①海市蜃楼 ②按图索骥③大刀阔斧
解析:第①处,根据语境“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幻化出的”可知,此处应填名词性成语,并且突出“虚幻”,可填“海市蜃楼”。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第②处,语境中指按照线索寻找到“桃花源”这一目的地,可填“按图索骥”。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第③处,语境中强调“他”办事果断而有魄力,可填“大刀阔斧”。大刀阔斧:形容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21.B “桃花源记”应为《桃花源记》
22.①善于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②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③也常通过侧面去描写他们
23.作文
[写作指导]材料选择了课本当中的几首诗歌对其进行阐发。《沁园春·长沙》表达了青年人的凌云壮志,《红烛》讴歌了奉献精神,《峨日朵雪峰之侧》展现了生命的力量。这几首诗歌,都围绕“青春价值”这一主题展开。如果从《沁园春·长沙》的主旨展开,可以围绕青年的理想和抱负来谈;如果从《红烛》的主旨展开,可以围绕青年的价值在于奉献等;如果从《峨日朵雪峰之侧》的主旨展开,则可以围绕青年人即使力量弱小,也要体现不屈的生命力。
参考立意:青年人当有凌云壮志;
青春在奉献中精彩;
青年人当有不屈的生命力;
青年人要敢于改变旧世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