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七律·长征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1 09:4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七律·长征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崖、岷”等四个生字,会写并理解“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産暖、铁寒、尽开颜”等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句,学习使人选取典型场景和典型事例反映中心的“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4. 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初步学习“点面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诗文。
1.教师激情介绍党和国家发展、人民幸福感的关系。
2.介绍我们的美好生活是怎么得来的。
3.交流党领导的有名的起义或者战役。南昌起义、平型关大捷、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四渡赤水河......板书:七律·长征。齐读诗题。生读。
4.生介绍长征路线图。
5.师朗诵(音乐起)。
二、初读,顺诗文。
1.生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还要注意读书的姿势。(学生自由读时,老师巡视,注意学生读书习惯。)
2.师评价: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好!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态!
3.扫清生字词(课件出示)①生一人读一行。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把生词读准?3生②齐读词 2 遍。
三、精读,解诗情。
1.生初读诗。师评:读得铿锵有力,把诗句读通顺,是读诗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把诗读懂。
2.俗话说,文有文心,诗有诗眼。生找诗中的哪一句诗概括了整首诗的意思?(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板书:远征难只等闲)
3.学生介绍诗句的意思。红军不怕长征的艰难,把万水千山看成是只等闲。
4.教师重点介绍“等闲”的意思。一般、平常。红军把经历万水千山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5.写作手法指导:点面结合中“面”的描写,具体概括。
(板书:面)
四、品读,悟诗意。
(一)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学生默读课文,用笔圈画诗中的山名和水名。
2.学生汇报山名和水名。写作手法指导:点面结合中“点”的描写,具体概括。(板书:点)(板书完整:点面结合)
3.指导关键词描述五岭和乌蒙山的难以翻越。重点学习“逶迤”和“磅礴”。
4.学生介绍五岭之长和乌蒙山的高。借助图片和对比的手法,学生各自谈感受,理解红军翻越五岭和乌蒙山的艰难。
5.教师指导学生一步一步读出红军翻越五岭和乌蒙山的艰难。生交流读诗的方法:音调、节奏、感情。
6.感悟红军精神:无畏、乐观。(板书:无畏乐观)7.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二)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课件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自由读这句诗,有什么发现。
2.生发现诗句中有一对反义词“暖和寒”。
3.生提问:为什么金沙江水拍打着两岸的山崖会是暖的,大渡桥上的铁索又会是寒?
4.师引导学生讲述这两场战役的不同。①播放飞夺泸定桥视频片段,感悟“寒”。激情诵读。②生讲述巧渡金沙江。感悟“暖”。
5.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诗句的两种不同的感受。
6.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课件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经历了无数的艰险,只要再翻过岷山,长征就要胜利结束了,战士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个个笑逐颜开呀,读出这份欣喜,高兴!
2.师生一起回忆这慢慢长征路。越过白雪皑皑的岷山,逶迤磅礴的五岭乌蒙,渡过欢快的金沙江,湍急的大渡河......
3.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齐诵,爱国心。
1.师生回顾长征路程及长征精神,学生满怀豪情一起朗诵《七律·长征》。
2.新时代小学生应该接过革命的旗帜,好好学习,报效国家,不负韶华。
3.生合作唱:《闪闪的红星》,争做党的好孩子。
六、作业,强写法。
①观看《长征》纪录片;
②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一个活动场景。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