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中图版七上地理期中复习串讲课件+考点清单+临考押题】专题01 地球和地图【考点清单】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秋中图版七上地理期中复习串讲课件+考点清单+临考押题】专题01 地球和地图【考点清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23 11:5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考点清单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考点0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猜测地球形状 推测地球形状 实践证明 直观看到
“天圆地方” 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 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 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人造卫星拍照
2、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1)麦哲伦环球航行
(2)看帆船出现的过程(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3)月食现象
(4)地球的卫星照片
(5)登高望远(站得高看得远)
4、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点拨:毛泽东的《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指的是坐在赤道。
速记口诀
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知 地球是个椭球图
6371(庐山起义)是半径 五点一亿表面积
五点一亿表面积 六三七一是半径
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4万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
【考点02】地球仪
1、概念: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外形,制作出的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2、表示方法: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城市等地理事物的分布、形状和名称等。
3、地球仪基本要素: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
【考点03】经纬线和经纬度
1、经、纬线:
项目 纬线 经线
定义 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指示方向 东西 南北
长度 纬线长度不相等,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个点 所有经线都相等。
形状 圆(南北两极是一个点) 半圆
相互关系 纬线互相平行 所有经线相交于两极
图示
注意:
(1)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2)纬线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因此沿纬线一直向东或者向西走,最终会回到原点。
(3)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会集于南北极点,因此地球仪上最北端在北极点,站在北极点上,四周都是南方;地球仪上最南端在南极点,站在南极点上,四周都是北方。
2、经、纬度:
项目 纬度 经度
代表字母 南纬用S 北纬用N 东经用E ; 西经用W
划分界限 赤道(0°纬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度数范围 0°——90° 0°——180°
变化规律 从赤道向南北逐渐增加至90° 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加至180°
度数的划分图示
特殊的经纬线 0°纬线:又叫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回归线:北回归线的纬度为23.5°N, 南回归线的纬度为23.5°S 极圈:南极圈纬度为66.5°S ,北极圈纬度为66.5°N 极点:南极点为90°S ,北极点为90°N 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西是东半球,以东是西半球。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字母 表示意义 度数
A 低纬度 0°~30°
B 中纬度 30°~60°
C 高纬度 60°~90°
4、半球的划分
(1)南、北半球的划分:人们习惯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东、西半球
(1)划分原因:为了保持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完整。
(2)人们习惯以20°W 和160° E两条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3)国际上规定20° W以东、160° 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注意:
(1)纬度只有南纬、北纬;经度只有东经、西经。
(2)赤道(0°)既划分南、北纬度也划分南、北半球;本初子午线(0°)仅划分东、西经度。
(3)纬度:往北增大为北纬、往南增大为南纬。经度:往西增大为西经、往东增大为东经。(一句话概括:北大为北纬,南大为南纬,东大为东经,西大为西经)
(4)东西半球的判断口诀:“小东大西”(度数比分界线度数小的为东半球,度数比分界线度数大的为西半球。)
(5)0°无论是经度还是纬度只写成0°;180°不分东、西经,只写成180°。
(6)能够构成经线圈的两条相对经线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①两条线必须是相对的。
②两条经线的度数之和是180°。(0°经线与180°经线组合经线圈)
5、经纬网:
(1)经纬网定义: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形成。
(2)经纬网作用: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在航海、航空、交通、军事、气象观测等方面有广泛用途。
(3)经纬度的判读方法:
①判大小:按照经纬度数值的变化规律,找出大的数值;
②画箭头:按从小到大的方向绘制箭头;
③定方向: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箭头的指向:
④写字母:按照箭头的指向写上相应方向的字母;
(5)读经纬:最后读出所在点的经纬度。
①一般情况下,表示某地点的经纬度,先写纬度再写经度。
②纬度和经度的代号:N为North的首字母 ,S为South的首字母, E为East的首字母, W为West的首字母。
③经度分东经和西经,纬度分北纬和南纬,写经度数时,必须说明度数是东经或西经。写纬度时必须说明是北纬还是南纬。
【考点04】地球上的五带
五带 概念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23.5°S-23.5°N)
北温带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23.5°N-66.5°N)
南温带 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23.5°S-66.5°S)
北寒带 北极圈以北(66.5°N-90°N)
南寒带 南极圈以南(66.5°S-90°S)
第二节 地图
【考点01】地图三要素
人们要了解一个陌生的地方,经常从查看地图开始。外出旅游、行军打仗、工程建设、航空、航海等都离不开地图。
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4、方向
阅读地图,要学会在地图上辨认方向。常用的辨认方法如下。
(1)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确定出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的方向。
(2)指向标定向法:一般来讲,指向标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为北方。
方法一:将图旋转一定角度,使箭头指向正上方,然后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确定方向。
方法二:指向标平移法。将指向标平移至参照物上,建立十字坐标系,然后再灵活运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
(3)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比例尺
(1)基本概念:表示实际地理事物在地图上缩小程度,等于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值。
(2)计算公式: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计算距离:如果是直线距离,用直尺在图上量出两地之间的距离,然后利用比例尺公式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再把单位厘米换算成米或者千米。
(4)表示形式:
(5)比例尺大小比较及与范围和内容的关系:
分母 比例尺 范围 内容 简记
小 大 小 详细 尺大围小内容详细
大 小 大 简略 尺小围大内容简略
(6)注意
①如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详细,精确度高;反之,比例尺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但表示的内容简略,精确度低。
②如果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
③规律:大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采用较小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小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选用较大比例尺
6、图例
1、图例和注记
①图例: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常用的图例符号有统一的规定。
②注记: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文字,叫做注记。
2、图例和注记的作用:图例和注记可以帮助我们区别不同的地理事物,用文字来注记山脉、河流、国家和城市等的名称,用数字来注记陆高海深等,了解它们的特征。
【考点02】地图的选择
1、根据使用的目的选择地图:
需求 地图类型
去某地游玩,寻找景点 导游图
外出旅游,确定行程路线 交通图
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 世界政区图
开车自驾游 电子发声地图
山地越野 地形图
2、根据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
需求 地图类型
去北京旅游,想知道北京的位置 比例尺较小的中国地图(H)
到了北京,想了解北京更多的情况 比例尺较大的北京市城市地图(G)
想要去北京动物园游览 比例尺更大的北京动物园地图(F)
3、遥感图像、电子地图的应用
1、遥感影像地图:按影像获取方法分为航空影像地图和卫星影像地图两种。遥感影像地图在军事活动、气象预测、城市规划和地球资源勘测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用途。
2、电子地图: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与决策、城市公共设施管理、智能交通和导航、公众信息服务等领域。也可用于确认旅游地点,选择交通路线,了解沿途有什么自然、人文景观等。
第三节 地形图
【考点01】海拔与相对高度
1、地面高度的两种表示方法:海拔和相对高度。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3)例题
①上图中甲、乙两地高处海平面的距离分别是1500米和500米,也就是说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1500米和500米。
②上图中甲地高处乙地的垂直距离是500米,也就是说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0米。
③海拔和相对高度的相同点是都是垂直距离,不同点是测量起点不同,海拔的起算点是海平面,相对高度的起算点是相对比的地点。
(4)注意:
①地面上某点的海拔只有一个,相对高度有无数个。
②在地图上,一般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的起伏变化。
③海拔和相对高度一般都以米作为计量单位。
【考点02】陆地地形
1、概念: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叫做地形。
2、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
地形类型 主要特征
海拔 地面起伏
平原 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起伏小,平坦广阔
高原 较高(500米以上) 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峭,面积较大
山地 较高(500米以上)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丘陵 较低(500米以下) 坡度和缓,相对高度较小,不超过200米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考点03】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相连的线。
等高线地形图:将多条等高线按一定比例缩小后投影到平面上,就可以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称为等高距。
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作气等深线。一般数值用负数表示。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依据:同线等高、同图等距。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判断地势高低:等高线上的海拔数值越大,地势越高;数值越小,地势越低。
判断坡度陡缓: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3、判断地形部位:
①山顶:等高线闭合,海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内高外低)。
②山脊:等高线呈明显弯曲,弯曲部分由海拔高处向海拔低处凸出。
③山谷:等高线呈明显弯曲,弯曲部分由海拔低处向海拔高处凸出。经常会发育河流。
④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部分。可以开展攀岩运动。
⑤鞍部:两山顶之间相对平缓、形似马鞍的部位。
名称 山峰 盆地 山脊
景观图
等高线 示意图
判断 闭合曲线,数值中间大四周小 闭合曲线,数值中间小四周大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名称 山谷 鞍部 陡崖
景观图
等高线 示意图
判断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两个山峰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 等高线重叠的部分
4、山脊、山谷的判读:山脊与山谷山脊与山谷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如下图)
(1)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相据等高线上的数值来判断)
(2)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相据等高线上的数值来判断)
(3)在山谷中才可能有河流。当等高线地形图上出现河流时此处便是山谷。
5、山峰与盆地:山峰与盆地等高线上的数值分布相反(如下图)。
(1)山峰:等高线数值中心大,四周小;表示中间高,四周低。
(2)盆地:等高线数值中心小,四周大;表示中间低,四周高。
6、等高线地形图上海拔的计算:
(1)位于等高线上的点海拔为等高线的数值,即h。(如:h丙=600米,h丁=300米)
(2)山顶海拔:假设数值最大的那条等高线海拔为M,等高距为d,则M<山顶海拔(3)乙的高度:300【考点04】分层设色地形图
1、概念:在 等高线地形图的不同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这种以一定次序的颜色、色调的变化来显示地势起伏状况的地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2、做法:用绿色→黄色→褐色的颜色渐变表示陆地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绿色表示平原,黄、褐等色表示山地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冰川;用浅蓝到深蓝的变化表示海水由浅到深的变化。
3、优点:分层设色地形图的优点是醒目,有立体感。
【考点05】地形剖面图
1、概念:地形剖面图是按一定比例沿着地表某一方向所作的垂直断面图,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2、绘制步骤:
①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确定剖面线;
②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投到间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的交点;
③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依次连接起来。
3、优点:地形剖面图能更直观地显示垂直方向的地面起伏和坡度陡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