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醉翁亭记
欧阳修
醉翁亭坐落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
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谥号文忠。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视内容,反对浮靡,积极培养后进,三苏、曾巩等皆出自他门下,成为宋代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六一诗话》传世。
关于“六一居士”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写作背景
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曾参加了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推行“庆历新政”,不久改革失败,范仲淹等降调外任,欧阳修被贬滁州。时值壮年,仕途失意,一时壮志难酬,内心抑郁,但他仍然以积极的态度当好地方官,为百姓办事。并在滁州有所作为。工作之余,寄情于滁州风光秀丽的山水之间,抒怀内心的政治抱负。
自读感知
默读课文,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 翼然 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茂盛的样子
曲折、回环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名作状
居高面下
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那些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泻出来,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这就是醉翁亭。
沿着山路,名作状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 寓 之酒也。
命名,名作动
命名
就
意趣,情趣
乐趣
领会
寄托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僧人智仙。给亭子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客人来这里来饮酒,喝得不多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取别号,名作动
【问题1】根据第一段,说说醉翁亭的具体位置及其作用。
滁州城西南方的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六七里的酿泉之上。
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由面到点,自远而近,先俯后仰,既有听觉又有视觉,写出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环境。然后介绍亭的得名,引出太守,与结尾相呼应,同时一个“乐”也为下文做了铺垫。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弥漫的云气
昏暗
花,形作名
茂盛
连词,表修饰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明暗(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清
菜蔬
陈列,摆开
弯腰曲背,指老人
牵扶,指儿童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不间断的,这是滁州人出游。到溪水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净,山中野味,田野蔬菜,杂乱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的举行酒宴。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有时站立,有时坐着,大声喧嚷,宾客们(尽情)欢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尽兴地喝酒
下棋
倒下的样子
苍老的容颜
【问题2】第三段描绘了哪几个画面?
滁人游:太平祥和
太守宴:超脱尘俗
众宾欢:无拘无束
太守醉:醉于酒、醉于景、醉于政治清明、
醉于与民同乐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不久夕阳落山,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返回,宾客跟随。树林浓荫遮蔽,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快乐。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够用文章记述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遮盖
以……为乐,形容词意动
为,是
不久
【问题3】结合文章说说作者如何衬托太守之乐的?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作者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作者既为滁州的山水美景而乐,又为百姓的丰衣足食而乐。作者运用层层烘托的表现手法来展示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谪居之情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的中心句和主旨句分别是什么?
“乐”
山水之乐、滁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太守之乐
中心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主旨句: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
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
信、得意,以及捉笔成文的自负。)
整体感知
思考探究
1.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把二者结合起来,点明主旨,回答了醉翁就是欧阳修的疑问,升华中心。
2. 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游且“乐其乐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从中得到哪些人生启示。
示例: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能够豁达大度、恬然自适,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困苦。
1.“后天下之乐”中的“乐”和《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二者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同:两个“乐”都表现了作者心系天下,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
异:《岳阳楼记》作者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以此勉励友人和自己;《醉翁亭记》隐约流露出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
真题演练
2.文中写景、写滁人与写太守有什么关系?(2020吉林省卷)
写滁州风景优美,是为写太守与百姓出游做铺垫,写滁州百姓出游是为写太守做铺垫,说明此地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和乐,这是太守励精图治、治理有方的结果,表达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
这篇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复杂感情。
课文小结
成语积累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
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
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