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 一年级上册1.3上好科学课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7秋) 一年级上册1.3上好科学课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0-21 15:5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
《上好科学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 走进科学 第3课《上好科学课》。本课主要介绍了科学教室和实验室的特点,以及科学实验的必要性。本课采用了参观科学教室和实验室、小组合作做试验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科学的神奇和实验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欲望。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科学教室和实验室的特点,能够说出与普通教室的不同之处。
2. 通过小组合作做试验,初步感知试验的必要性,能够明白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科学教室和实验室的特点,以及通过试验初步感知试验的必要性。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科学的神奇和实验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欲望。
四、学情分析:
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科学的认知和了解比较有限。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科学的神奇和实验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欲望。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1. 老师带领学生参观科学教室和实验室,让学生观察、感受科学教室和实验室的不同之处。
(老师带着学生参观了科学教室和实验室,让学生看到了实验室里面有很多仪器和设备,还有专门的实验台,墙上贴有安全注意事项等。学生们都很好奇,纷纷伸着脖子看,有的还指着仪器问老师这是什么。)
2.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与普通教室相比,科学教室和实验室有哪些不同之处,为什么要有这些不同之处。
(老师问学生,你们觉得科学教室和实验室与普通教室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们积极举手回答,有的说实验室里面有很多仪器和设备,有的说实验室里面有专门的实验台,还有的说实验室里面有安全注意事项。老师再解释一遍,为什么要有这些不同之处。)
第二环节:讲解新课
1. 老师讲解科学教室和实验室的特点,如:实验室里有各种仪器和设备、有专门的实验台、墙上贴有安全注意事项等。
(老师让学生再次观察实验室里面的仪器和设备,然后讲解它们的作用和用途。比如说,显微镜可以让我们看到微小的东西,实验台可以让我们进行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可以让我们更加安全地进行实验。)
2. 老师讲解试验的必要性,如:可以验证某些现象是否正确、可以发现新的现象、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等。
(老师告诉学生,试验可以让我们验证某些现象是否正确,比如说,我们可以用量杯来测量水的多少,验证哪个量杯装的水最多,哪个装的最少。试验也可以让我们发现新的现象,比如说,我们可以在水中加入食盐,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试验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
第三环节:实验操作
1. 老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三人,每组发放三种量杯和一瓶水。
(老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三个人,然后发放三种量杯和一瓶水。学生们很兴奋,纷纷拿起量杯和水开始操作。)
2. 老师让学生在量杯中倒入不同的水量,比较哪个量杯装的水最多,哪个装的最少。
(老师让学生在量杯中倒入不同的水量,比较哪个量杯装的水最多,哪个装的最少。学生们都很认真地操作着,有的小组用的是大号的量杯,有的小组用的是中号的量杯,有的小组用的是小号的量杯。)
3.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用量杯来测量水的多少,如果不用量杯,我们会出现什么问题。
(老师问学生,你们觉得为什么我们要用量杯来测量水的多少呢?学生们纷纷回答,有的说用量杯可以让我们更加准确地测量水的多少,有的说用量杯可以让我们更加方便地进行实验。老师再解释一遍,如果不用量杯,我们会出现什么问题。学生们想了一会儿,有的说不知道装了多少水,有的说不知道哪个杯子装的水多,哪个装的水少。)
第四环节:课堂总结
1. 老师让学生交流自己在实验中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的结果和意义。
(老师让学生交流自己在实验中的体验和感受,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很好玩,有的说很有趣,还有的说很神奇。老师再次强调实验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实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
2. 老师再次强调试验的必要性,鼓励学生多做实验,多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老师再次强调试验的必要性,鼓励学生多做实验,多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学生们都很积极地点头表示同意。)
板书设计:
上好科学课
科学教室和实验室的特点
试验的必要性
量杯的使用方法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参观科学教室和实验室,以及小组合作做试验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科学的神奇和实验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有限,需要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形象的实验操作来引导学生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