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1 20:39:36

文档简介

仪陇县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 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满 分:100 分 考试时间:75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是依靠一系列武力征服而建立起来的。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由于战争和新建
国家管理职能的需要,商朝的统治者创立了( )
A.禅让制 B.内外服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2.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
刺史秩仅 600 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 2000 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知,西汉刺史
的设置( )
A.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D.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
3.清代史学家赵翼在论及某一时期的选官制度时曾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高
门华阀,有世袭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据此可知,该制度是( )
A.察举制 B.科举制 C.禅让制 D.九品中正制
4.东汉永建二年(127 年)汉顺帝征召知名隐士樊英,但樊英称病推辞。于是,皇帝
下诏“切责郡县”,地方官府遂用公车将樊英送至京城。该责问方式体现了( )
A.君权削弱 B.中央集权 C.吏治腐败 D.豪强崛起
5.1378 年,朱元璋命吏部甄别地方上来京的官员,“察其言行功能,第为三等,称职
而无过者为上,赐坐而宴;有过而称职者为中,宴而不坐;有过而不称职者为下,不预宴,
序立于门,宴者出,然后退。”该史料可用于探究明代( )
A.京察制度 B.中央监察体制 C.殿试制度 D.朝觐考察制度
6.下表为我国古代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据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朝代 分等标准
汉 “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
唐 “户口多少”“资地美恶”
明 缴纳钱粮的数额
冲(交通要冲)、繁(政务繁杂)、疲(赋税拖欠)、难(命盗

案多)“四项兼者为最要”,派能力强的官员管理
第 1页
{#{QQABQYgQggigABJAAAgCUwECCEKQkAGACIoOwBAMMAAAQQFABAA=}#}
A.历代都城及边疆地区的县等级最高 B.县的等级高低由缴纳赋税多少决定
C.县级官员选拔和考核标准日益严格 D.中央政府对县的行政管理逐渐细化
7.1906 年,清廷启动预备立宪两年后,公布了《宪政筹备九年清单》,分年列示 1908~
1916 年预备立宪应办事宜,预备事项中有 20%属于一般行政事务。清廷又谕令各部院制定本
机构的九年清单,农工商部的共列 128 项,无一与宪政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
( )
A.新旧势力间的斗争影响改革成效 B.中央集权走向式微
C.新政改革未能突破政治体制本身 D.预备立宪不得民心
8.如图为近代某一时期政治形势示意图。该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的政治特点( )
A.国共十年对峙 B.抗日根据地发展迅速
C.军阀割据混战 D.国家统一、政治清明
9.在世界文化遗产、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的太子坡,这个宛若世外桃源的地方,曾经
是红三军 8师驻扎的根据地。当地一个叫“福”字照壁的墙上,如今依然清楚地写有:“红
军是工农贫民的军队”“实行土地革命”两幅红军标语。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北伐战争推动农民革命热情 B.中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的探索
C.力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中共注意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
10.中国共产党某份文件指出:“凡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土地改革已经彻底实现……即应
实行普选,召开大行政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选举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文件中的“军
事行动”发生于( )
A.北伐战争期间 B.解放战争期间
C.抗日战争期间 D.反“围剿”斗争期间
11.1956 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
第 2页
{#{QQABQYgQggigABJAAAgCUwECCEKQkAGACIoOwBAMMAAAQQFABAA=}#}
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
相监督。”他意在强调( )
A.不断发展、完善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B.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D.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民主政治
12.1303 年 10 月,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命人绑架了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并公开处决
了他。这个事件反映了( )
A.法国教权与王权斗争激烈 B.基督教会已失去影响
C.法国封建专制王权的建立 D.法国市民阶层的崛起
13.“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
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认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
以上史实反映的经济现象形成于( )
A.古典时期的罗马 B.中古时期的西欧
C.中古时期的阿拉伯 D.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
14.根据下图展示的古代西方政治结构,判断该国是( )
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共和国 D.罗马帝国
15.1787 年美国制宪代表们面临着困境,他们既想建立一个有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又
要竭力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重要权力。为解决这一困境他们制定的宪法实行( )
A.联邦制 B.两党制 C.共和制 D.三权分立
16.18 世纪初的英国,一个政党只要团结一致,与王室保持亲密关系,受国王青睐,不
犯致命错误,就可以一直当政。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
A.责任内阁制已经确立 B.君主立宪制臻于完善
C.议会掌握着国家大权 D.王室影响力仍然较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个小题,共 52 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
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材料三 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
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摘编自《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第 3页
{#{QQABQYgQggigABJAAAgCUwECCEKQkAGACIoOwBAMMAAAQQFABAA=}#}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哪一种制度?(1分)写出一位由这一制度选举
出来的部落联盟首领。(1分)
(2)材料二中“天下为家”是指哪一制度代替了材料一中的“选贤与能”?(1分)这一制
度是哪个朝代开始出现的?(1分)
(3)根据材料三,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了什么制度?(1分)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
(5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 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
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孝文帝为推行均
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 38 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
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
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
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
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
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
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
——据《魏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6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一 公元前 196 年,汉高祖刘邦下求贤诏,令从郡国推举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
然而把察举作为一项选官制度确立下来则是从文帝开始的。汉文帝二年,下诏曰“唯二三执
政……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十五年九月,又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
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其言。”至汉武帝时期,察举人才的标准、科目、数额、
第 4页
{#{QQABQYgQggigABJAAAgCUwECCEKQkAGACIoOwBAMMAAAQQFABAA=}#}
时间等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总之,察举制在实行的过程当中不断地调整、改革、充实,从
最初的单纯依靠荐举发展为荐举与考试并行,然后根据成绩量才授官,逐步建立成为比较完
备的选官制度。
——摘编自刘园园《汉代察举制探析》
材料二 隋唐初设进士,岁取不过三十人……明经中科者亦不过百人。在宋太祖开国时,
进士登科寥寥,岁无十数。其时进士甲科亦不过授司寇,或幕职官,至太宗时,亲御便殿临
试贡士,博于采拔,待以不次……宋代既立意要造成一个文治的局面,故一面放宽了进士的
出路,一面又提高文官的待遇。处处要礼貌文官,使他不致对武职相形见绌。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介西汉王朝的选官制度。(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选官制度的新发展,并分析唐宋时期选官制
度对其政治局面形成所起的作用。(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
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
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依据材料和所学,说明周秦之间政治制度“大变局”的具体表现。(6分)
材料二 即如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送至皇帝画一“敕”字……然后行达门下
省……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诏敕自中书定
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第 5页
{#{QQABQYgQggigABJAAAgCUwECCEKQkAGACIoOwBAMMAAAQQFABAA=}#}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唐初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职能(6分)
材料三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
也。……人主尊为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
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
之!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3)依据材料,说明康有为和孙中山为改造政治制度各提出了什么主张,两人的主张有何相
同点?(6分)
第 6页
{#{QQABQYgQggigABJAAAgCUwECCEKQkAGACIoOwBAMMAAAQQFABAA=}#}仪陇县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月考
历史试题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4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B D D C C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A B C A D
1.【答案】B【解析】据材料“由于战争和新建国家管理职能的需要”可知,商朝的国家
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
族,故选 B项;禅让制指统治者生前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排除 A项;西周实行宗法
制,是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排除
C项;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
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排除 D项。
2.【答案】B【解析】据材料“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卑临尊,监察秩 2000石的郡太守
和王国相”可知,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官员,位卑权重,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
制,故选 B项;历代帝王调整相权,弥补了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与“监察秩 2000石
的郡太守和王国相”无关,排除 A项;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而
不是地方行政体制,排除 C项;刺史代表中央(皇帝)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而不是
代表社会,排除 D项。
3.【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在九品中正制之下,其选官的标准是家世出身、门第
高低,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高门华阀,有世袭之荣”、“庶姓寒人,无寸
进之路”等不公平现象的出现,故选 D项;据所学可知,察举制的标准是孝、廉,与
社会等级无关,排除 A项;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是才能,也与社会等级无关,排除 B项;
禅让制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这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C项。
4.【答案】B【解析】据材料“皇帝下诏‘切责郡县’,地方官府遂用公车将樊英送至东城”
可知,郡县长官听命于皇帝,即地方服从中央,故选 B项;皇帝问责,地方官府立即
送樊英至东城,说明君权增强,而非削弱,排除 A项;吏治指地方官吏的作风和治绩,
材料强调中央集权,不涉及吏治如何,排除 C项;樊英为知名隐士,而不是豪强(强
横而有权势的人),排除 D项。
5.【答案】D【解析】据材料“吏部甄别地方上来京的官员,察其言行功能,第为三等”,
按等级高低给予不同的待遇,结合所学知识,该史料可用于探究明代朝觐考察制度的对
象、标准、奖惩措施等,故选 D项;京察制度是明代吏部考核“京官”的一种制度,
排除 A项;材料是对地方官的考核制度,不是中央监察体制,排除 B项;材料涉及的
是官员考核制度,并不是选官制度,排除 C项。
6.【答案】D【解析】材料从“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到“户口多少”“资地美恶”,
再到缴纳钱粮的数额,再到冲繁疲难四项,可以看出政府对县的管理越来越细化,故选
第 1页
{#{QQABQYgQggigABJAAAgCUwECCEKQkAGACIoOwBAMMAAAQQFABAA=}#}
D项; 材料仅是中国古代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没有涉及其他区划,不能说明历代都
城及边疆地区的县等级最高,排除 A项;汉代的分等标准是根据“万户以上为令”“减
万户为长”,没有提到税收,所以不能做为所有朝代的评定标准,排除 B项;材料仅是
中国古代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不能说明官员选拔和考核标准的趋势,排除 C项。
7.【答案】C【解析】据材料“预备事项中有 20%属于一般行政事务……无一与宪政有关”
可知,预备立宪并未真正实行宪政,没有突破封建的政治体制,是清政府的自救运动,
故选 C项;材料主旨是预备立宪的局限性,没有涉及新旧势力间的斗争,排除 A项;
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之时,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就表明中央集权走向式微,与
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B项;材料主旨是预备立宪的部分内容,没有涉及民众对这一改
革的看法,不能说明不得民心,排除 D项。
8.【答案】C【解析】政治形势示意图的图例中有“奉系”、“直系”、“皖系”和“桂系”,
据此可知,这是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当时的政治特点是军阀割据混战,
故选 C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已经不存在北洋军阀的派系了,排除 A项;抗日根据
地发展迅速的时期,北洋军阀统治已经消失,所以不存在图中的派系了,排除 B项;
由示意图和图例可以看出当时国家是分裂割据的状态,而不是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的状
态,排除 D项。
9.【答案】B【解析】由“红军是工农贫民的军队”、“实行土地革命”可知,这是在国共
十年对峙时期,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红军和进行土地革命的反映,故选 B项;
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属于国民革命军,不称红军,且土地革命并未发生在
北伐战争期间,排除 A项;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决定把自己的军队整编
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陆军新编第四军,而不称红军,排除 C项;题干中的信息不
能体现传统文化,且共产党建立红军和进行土地革命不属于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而是
根据国情对革命策略的创新,排除 D项。
10.【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在解放战争期间,随着战局的发展变化和解放区的日
益扩大,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上采取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的办法,以巩固新兴的人民
政权,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为新中国
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与题干“召开大行政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选举大
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故选 B项;据所学可知,设置行政区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
争时期的制度探索,而不是在“北伐战争期间”,排除 A项;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期
间中国共产党暂停土地革命,改为实行减租减息,与题干所述“土地改革已经彻底实现”
不一致,排除 C项;据所学可知,设置行政区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制度探
索,而不是在“反‘围剿’斗争期间”,排除 D项。
11.【答案】C【解析】“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对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一个基本原
则,故选 C项;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不再有革命统一战线,排除 A项;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政治协商制度的原则,不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 B项;
中国特色的现代民主政治指新时期的以后的民主政治建设,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有的阶
段,排除 D项。
12.【答案】A【解析】据材料“1303年 10月,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命人绑架了罗马教皇卜尼
法斯八世,并公开处决了他”可知,法国国王处决了教皇,这种现象的背后反映出国王
为代表的王权和教皇为代表的教权之间有矛盾,故选 A项;1303年是中世纪时期,基
督教影响广泛,排除 B项;伴随着封建领主权力的不断壮大,9世纪时期已是封建国家,
且材料仅涉及到法国教权与王权的斗争情况,没有明确具体的制度内容,排除 C项;
材料仅涉及到法国王权与教权的纷争,没有体现市民阶层的具体情况,排除 D项。
13.【答案】B【解析】略
第 2页
{#{QQABQYgQggigABJAAAgCUwECCEKQkAGACIoOwBAMMAAAQQFABAA=}#}
14.【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罗马共和国的国家权力由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掌
握,执政官有两人,一年一任,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主要职责是担任军事统帅,主持
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负责向
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是罗马国家
最高权力机关,但其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罗马共和国政体具有
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故选 C项;雅典是古典民主城邦的代表,国家权力掌握在公民
大会、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手中,排除 A项;斯巴达是寡头政治的代表,国家权
力掌握在国王、长老会议员、监察官、公民大会手中,排除 B项;罗马帝国中,皇帝
(元首)掌控罗马国家的权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排
除 D项。
15.【答案】A【解析】由材料“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重要权力”可
知美国 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几何,联邦权力至
上,同时各州保持相对自治,故选 A项;“竭力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重要权力”可知保
护各州权力,强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两党制强调不同党派的关系,排除 B项;共和
制强调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C项;三权分立,
是关于国家政权架构和权力资源配置的政治学说,主张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
分别由不同机关掌握,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D项。
16.【答案】D【解析】据材料“与王室保持亲密关系......就可以一直当政”可知在当时英国
的政党观念中,王室依然存在较大影响,被当作是维持政局稳定的重要因素,故选 D
项;1712年沃波尔担任英国内阁首相,标志着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建立,排除 A项;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经历了相当漫长的时间,排除 B项;材料主要叙述的是王室与
政党之间的关系,并未提及议会,排除 C项。
二、非选择题(52 分)
17.【答案】(10分)
(1)制度:禅让制。(1分)
首领:尧、舜、禹(任写一位,1分)。
(2)制度:世袭制。(1分)
朝代:夏朝。(1分)
(3)制度:分封制。(1分)
作用:巩固周朝统治;拓展疆土;促进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言之成理即可)(5
分)
【解析】略
18.【答案】(12分)
(1)内容:改镇、戍为州、郡、县,由军事管控变为正常行政化管理;地方行政机构
分等级,据民户多少给予俸禄;中央对地方官吏加强管理;改宗主督护制
为三长制。(6分)
(2)意义:实现了统一的行政管理,推动了北魏政权的转型;使均田制得以顺利推行,
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影响了隋唐
地方行政制度。(6分)
【解析】
(1)由材料中的“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
制”可得,改镇、戍为州、郡、县,由军事管控变为正常行政化管理;由材料中
的“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
第 3页
{#{QQABQYgQggigABJAAAgCUwECCEKQkAGACIoOwBAMMAAAQQFABAA=}#}
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可得,地方行政机构分等级,
据民户多少给予俸禄;由材料中的“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实际
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可得,中央对地方官吏加强管理;由材料中的“三长制”
再结合所学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内容可得,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
(2)可以从改革对当时和对后世的影响两个角度思考作答。具体来说,对当时北魏的
影响,可以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思考。政治上,改革实现了统一的行政管理,
推动了北魏政权的转型;同时也有利于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上述
改革使北魏的均田制得以顺利推行,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发展。对后世影响可以
由材料中的“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地方行政机
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等信息可得,改革影响了隋唐地方行
政制度。
19.【答案】(12 分)
(1)西汉推行察举制;(2 分)察举制经历了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发展完善的过程;
采取一种自下而上选拔有道德、有才能的人才为官的方式;为西汉王朝选拔了一
大批有杰出才能的人。(4 分,任意 2 点即可)
(2)唐宋实行科举制;(2 分)唐朝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推动了“贞观之治”和“开
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宋朝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造就了科技
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4 分)
【解析】
(1)据材料一“汉高祖刘邦下求贤诏”“察举作为一项选官制度确立下来则是从文帝开
始的”“汉武帝时期,察举人才的标准、科目、教额、时间等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
“从最初的单纯依靠荐举发展为荐举与考试并行,然后根据成绩量才授官,逐步
建立成为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运用唯物史观,从名称、发
展、特点和影响等方面整理西汉王朝的选官制度可得出,西汉实行察举制,察举
制经历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逐步发展完善,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有道德、有
才能的人为官的方式,为西汉王朝选拔了一大批有杰出才能的人。
(2)第一小问新发展,据材料二“隋唐初设进士”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唐宋时期
实行科举制进行选官。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二“隋唐初设进士,岁取不过三十
人……明经中科者亦不过百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科举制扩大了统治
基础,推动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据材料二“(宋)太宗时,
亲御便殿临试贡士,博于采拔”“立意要造成一个文治的局面”“一面放宽了进士
的出路,一面又提高文官的待遇”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扩大了科举规模,
抬高了文官和士人的地位,造就了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20.【答案】(18分)
(1)从宗法分封制到郡县制;从地方分权体制到中央集权制;从天下共主到君主专制;
从贵族政治(世卿世禄)到官僚政治。(任意3点可得6分)
(2)职能: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
省负责执行。(6分)
(3)康有为主张实行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建
立民主共和制。(4分)
共同点:反对君主专制;实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2分)
【解析】
(1)据所学,西周地方推行分封制,秦朝推行郡县制,故从宗法分封制到郡县制;据
材料“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
第 4页
{#{QQABQYgQggigABJAAAgCUwECCEKQkAGACIoOwBAMMAAAQQFABAA=}#}
泾渭分明”可知,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较大,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从地方
分权体制到中央集权制;据材料“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
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可知,周天子是天下公主,秦朝时期是君
主专制看,从天下共主到君主专制;据材料“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
可知,西周时期分封制下是贵族政治,秦朝时期郡县制下的官僚政治,故从贵族
政治(世卿世禄)到官僚政治。
(2)(2)职能,据材料“中书舍人拟稿”可知,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据材料
“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可知,门下
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据材料“送尚书省执行”可知,尚书省负责执
行;(3)第一小问主张,据材料“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可知,康有为认为中
国的君主专制造成了中国的落后,故应召开国会,主张实行变法,建立君主立宪
制;据材料“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
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
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可知,孙中山主张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民主
共和制,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小问共同点,康和孙均反对君主专制;康
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孙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两者均主张实行资本主义民主政
治。
第 5页
{#{QQABQYgQggigABJAAAgCUwECCEKQkAGACIoOwBAMMAAAQQ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