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12 12:4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 4 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 程朱理学在明清时期进入极端,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于是一些进步思想家,对程朱理学提出了批判。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 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又号宏浦、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李贽自幼丧母,自幼倔强难化,儒释道均不信,自称“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尤恶。”七岁随父读书,二十岁离家自谋生活,二十六岁中举人,此后便不再科考。三十岁被选做河南辉县教谕,以后做了二十多年小官,历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北京礼部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云南姚安知府。五十四岁时毅然辞官。做官时,坚持正义,常和长官意见不和,屡遭困厄。他曾自述:“余唯以不受管束之故,受尽磨难。一生坎坷,将大地与墨,难尽写也!” 李 贽 辞官后,居住于湖北黄安,与黄安人耿定理共同讲学,很是相投。定理之兄定向,是个道学家,维护封建礼法,但是“言不顾行”,李贽很厌恶他,多次写信讥笑他,措辞尖锐,引起耿定向的愤恨。1584年,定理死,李贽知道黄安不能久留,于第二年移居湖北麻城外三十里龙潭僧舍芝佛院,过着居士的生活,从事学问。1590年,李贽六十三岁,其诗文集《焚书》刻印引起道学家惶恐,其后所写著作更象狂风一般在麻城传播开来,从之者几千、万人。在遭驱逐时,有朋友劝其到黄安暂避,他回答:“丈夫在世,当自尽理。我自六、七岁丧母,便能自立。……若要我求庇于人,虽死不为也。”封建势力在恐吓无效之下拆毁了他的芝佛院。 李贽无处容身,被一位朋友接到通州,距北京仅四十里,封建势力害怕北京变成第二个麻城,道学家上疏参劾,朝廷随即下令:“李贽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便令厂卫五城严拿治罪。”万历三十年,李贽已七十六岁高龄,于重病之中被捕入狱。不久,乘狱卒来剃发时夺刀自刎,奄奄两日,气绝身亡。其主要作品除《焚书》外,还有《续焚书》、《明灯道古录》、《藏书》、《续藏书》等。 2、李贽的思想主张 第一,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李贽敢于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迷信。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理论。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他还认为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的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赞美之语”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已,根本不是什么至尊理论。同时他尖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第二,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首先他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追求平等、个性。他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并公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他赞扬改革,肯定农民起义。
第三,批判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强调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认为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谈仁义道德,主张人应该享受正当的私欲。 3、李贽思想的评价 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带有民主色彩。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黄宗羲(1610一1695年),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学者尊称他为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他与顾炎武、王夫之三人,同被称为明末三大思想家。
黄宗羲出身于中小地主官僚家庭。他的父亲黄尊素是有名的东林党人,为人刚直不阿,敢于抨击时政。天启六年(1626年)因为与大宦官魏忠贤斗争被削去了御史(监察官员)的官职,后来被害死在狱中。 黄宗羲从14岁起跟随父亲住在京城,经常看到父亲与东林党的领袖人物在一起讨论时局,商讨对付阉党的办法。前辈那种忧国忧民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黄宗羲,同时从父辈的谈话中,他了解到朝廷中的许多黑暗内幕,丑恶现象,这使他从小养成了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性格。
??? 黄宗羲在成长的道路上,早年得益于他父亲的教诲极深,他父亲死后,给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老师——当时有名的浙东大学者刘宗周。19岁为父报仇申雪从京城回到家乡,他决心遵照父亲生前关于读书人不可不通晓史事的教诲,潜心学史,发愤读书、抄书,从历史中了解古今混乱得失的事迹,研讨经世治国的实学。他看到:祟祯即位不久,就开始猜疑群臣,独断专行,因而阉党势力也重新抬头。那时,灾荒连年,赋税繁重,民怨沸腾。而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以燎原之势迅速发展着。满洲贵族在东北建立地方政权(先称“金”,后改称“清”)后,清兵在关外虎视眈眈,待机而动。明王朝已到了崩溃的前夜,而朝廷政治腐败,没有一丝起色。于是他毅然参加了当时在社会上规模最大影响也最广的文人团体——复社。黄宗羲与其他成员一起坚持“重气节,轻生死,严操守,辨是非”的宗旨,与当时最腐朽的封建恶势力——宦官进行不妥协的斗争。 清兵入关后,黄宗羲的老师刘宗周避居山间,他严辞拒绝了清政府的劝降,绝食殉国。刘宗周的崇高气节鼓舞了浙东人民的抗清斗争,也激励了黄宗羲。这一年(1645年),他与弟弟黄宗炎变卖了家产,在余姚黄竹浦起兵,组织了抗清义军“黄氏世忠营”。他们拥戴当时在绍兴建立的又一个南明王朝——鲁王政权。从此,黄宗羲踏上了8年抗清的艰辛历程。黄宗羲为恢复明政权颠沛流离,九死一生。当他清醒地看到,清王朝的统治已经在全国确立,因腐朽终于覆灭的明王朝再也不可能恢复重建时,便回到家乡隐居起来,结束了在动乱中奔波的生活。他出于对祖国和民族的强烈的责任感,开始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探讨经国济世的实学,整理和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
??? 康熙二年(1663年),黄宗羲54岁,写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反帝制的光辉著作——《明夷待访录》。黄宗羲生活在17世纪“天崩地解”的时代,饱尝了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破败所引起的种种灾难和痛苦。痛定思痛,他产生了总结以往的惨痛教训,找到一条出路的要求。《明夷待访录》就是代表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一部力作。它是黄宗羲唯一的一部政治专著,是他结合自己几十年斗争实践研究历史和明代政治所作的总结。
???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这是贯穿于全书的指导思想。在封建社会的末期,这种见解有其突出的进步性。作者从这一思想出发,无情地揭露和鞭苔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罪恶。在书中他愤怒地写道:“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话真是痛快淋漓,一针见血!这话在300多年前,是没有人敢说的,黄宗羲却大声疾呼:皇帝是“天下之大害者”、“敲剥者”。因此,有人称赞《明夷待访录》是“人权宣言”。黄宗羲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君主专制之害,在当时怎样才能加以改变呢?黄宗羲认为最重要的是制定“天下之法”,废除“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力。他为了求得人权平等,主张非废除秦汉以来的“非法之法”不可;要求得天下太平,非废除专制的君主制度,而改为民主制度不可。在书中他理直气壮地呼吁,现今应当是“天下(人民)为主,君为客”。
??? 在书中,黄宗羲还提出了“工商皆本”等先进的经济思想。 《明夷待访录》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民权,对清末的维新变法运动影响很大。当时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梁启超、谭嗣同等将它节抄、复印、秘密散发,鼓动了民主思想,推动了改良思潮。黄宗羲的民权思想一直影响到辛亥革命时期的孙中山、邹容、陈天华等人,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 黄宗羲60岁以后,从事于学术史和史学的研究,66岁时完成中国第一部学术史——《明儒学案》。这部著作,对明朝300年间各个学派学术思想的发展经过,每个学派的时代背景、代表人物、学说宗旨及其前后变化等,作了介绍和评论。《明儒学案》在刊印之前,就已引起许多学者的重视,彼此传抄。康熙三十一年刻印问世后,清代学者推崇备至。《四库全书》也收录了此书,它是我国第一部内容比较完整系统的学术思想史专著。
??? 黄宗羲一生从事学术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著作共60余种,l300余卷,内容涉及史学、政治、哲学、经学、数学、地理、天文、历法、音乐、诗文等许多方面。
??? 晚年的黄宗羲已经成为一位德高望重、誉满全国的大学者。康熙皇帝也几次想征召他到朝廷任职或参加修撰《明史》,并认为他是当时唯一的一位博学多闻,才华横溢,可以充当朝廷顾问的人,但是黄宗羲辞官不做,继续潜心于搞学问。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顾炎武(1613~1682) 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初名绛,字忠清,清兵南下,他改名炎武,字宁人。人尊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出身名门, 少年勤奋读书关心现实, 14岁中秀才.青年时常议论朝纲, 曾参加“复社”反对宦官擅权的斗争。清兵南下,嗣母王氏绝食而死。他参加了昆山、嘉定一带人民的抗清斗争。反清复明, 失败后遍访名山大川, 潜心治学。他一生著述宏富, 在地理、金石、音律上都有建树, 所著有《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金石文字记》、《音学五书》、 《日知录》等。清廷曾多次逼迫他参加纂修《明史》,均遭严词拒绝。顾炎武反对空谈,注重确实凭据,辨别源流,审核名实,开清代朴学风气。一生律己很严,操行卓越,身处逆境而终无颓唐之想,表现出坚定的民族气节和不屈精神。 2、顾炎武的思想特色和代表作 和黄宗羲一样,顾炎武也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是所有人的事,这段话后来被人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顾炎武的思想主要特色是经世致用,他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重视对社会实际的了解,关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驳斥轻视工商业的传统思想。代表作是《天下郡国利病书》。3、评价: 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顾炎武经典语录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 王夫之(1619-1692)湖南衡阳人,是明清 之际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王夫之幼年勤奋好 学,智力过人,其父是当地有名的学者,家庭环 境对他影响很大。因此,他 4岁入塾 读书;7岁 读完《十三经》;10岁从父读《五经经义》及大 量古代哲学和史学典籍;12岁能咏诗作对,通晓 文辞,以文会友,崭露头角。 14岁考中秀才 , 24岁中了举人。这时,在他父亲的督促下,又进 京考进士。因当时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时 局紧张,上京之路已经不通,他只好返回家乡。清兵入关后,王夫之在衡山起兵抗清。兵败,逃到广东肇庆,效力于南明桂王政权,对桂王政权里许多人结党争权深表不满。不久,他见大势已去,辞职还乡,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努力著述,人称船山先生。著作现存《船山遣书》288卷,还有一部分已经散失了。代表作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读通鉴论》等。2、王夫之的思想: 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认识论方面,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反对绝对君权,如果君言不为“天下之公”,以一己私利而获罪天下百姓,就必须革除他的君位。)3、评价: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的一个总结,并且把它推向新的高峰。他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共同点:
一是他们都属于反传统的,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而闻名。二是都曾亲自参加抗清斗争,而且誓不降清,不在清朝做官。三是由于他们思想进步,有开明的资本主义经济主张,在思想总体上属于唯物主义思想家。四是他们都致力于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评价:
(1)一方面,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2)另一方面,这些批判,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在他思想深处,仍寄希望于贤明君主。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 共同点及其评价小结: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出现活跃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1、国际形势:
2、国内形势:
①经济:
②政治:
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并缓慢发展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压抑摧残人性③思想:练一练:一、李贽的“离经叛道”表现
1、挑战 及其 的神圣地位,揭露 的伪善。
2、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人的
,即强调个性发展。
二、体现李贽思想的著作有
1、《 》;2、《 》。
三、你如何看待李势的思想?孔子正统思想道学家焚书藏书李贽是 的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的要求。正当私欲反封建思想资本主义萌芽四、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
1、政治上:反对 ,
提倡“ ”。
2、经济上:重视 ;
提倡“ ”。
3、思想上:批判继承 ,构筑 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君主专制统治人民为主(天下我主)手工业和商业经世致用传统儒学 1、王夫之认为“天下唯器物而已”,“据器物而道出”,“无其器则无其道”。他所说的器指的是: A 客观存在的事物 B 人们的感知器官 C 反对迷信崇拜 D 万物发展的规律 2、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A、抗清斗争的高涨
B、对文字狱的抗争
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DA4.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反封建专制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④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A3.李贽自称“异端”,主要是针对: A儒家学说 B孔子思想 C理学宣扬的道统观念 D明朝专制统治者 C6.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D5.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是因为程朱理学 (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B破坏传统文化 C反对任何意义上社会进步 D不适合社会的发展A1、心即理也,讲求吾心即是宇宙 。
2、发明本心,只要反省本身就能得到理
3、反对孔孟学说是万事之论,讲求顺其本性,主张男女平等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5、工商皆本
6、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对立统一之中,都是在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中的。 7.下面的主张各是谁的思想陆九渊王阳明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汉武帝


魏晋 隋唐 宋明 明清

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孔子
创造
兴起孟子荀子
总结改造
蔚然大宗遭到
打击“黑黜百家,独尊儒术”
正统思想
传统文化主流
新儒学体系
理学
心学形成批判继承
时代特色的
新思想体系挑战
吸收佛道精华新发展进一步吸收佛到精华新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