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呼风唤雨的世纪》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透过简洁、生动的描述,可以看到一幅幅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美好画面,能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畅想,点燃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本课同样在课文旁边和课文后面呈现了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角度丰富。编排学习伙伴的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展开多角度思考,提出更多的问题。
课后第一题和第二题让学生仿照问题清单,分类整理提出的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第三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重要的句子。
教学目标:
1.认识“唤、获”等10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字,会写“呼风唤雨、世纪”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作业本习题梳理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为什么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原因。
3.借助问题讨论清单,学习筛选问题的方法,能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
教学重点:
1.认识“唤、获”等10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字,会写“呼风唤雨、世纪”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作业本习题梳理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为什么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原因。
教学难点:
借助问题讨论清单,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篇章页引忆固旧知
(一)紧扣主题,回顾角度
同学们,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起学习提问,做小小“学问”家,要求我们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那么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可以从哪些角度来提问呢?
(二)导入新课,书写课题
今天我们要用好这些方法继续来学习提问,去看看《呼风唤雨的世纪》。
1.指导书写“唤、纪”。
2.指名朗读课题。
板块二 课题引疑知内容
(一)质疑课题,提出问题
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一直在学习提问,那么读了这个课题,你能从什么角度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设1:从课文内容角度提出,“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一个世纪?
预设2:从课文内容角度提出,为什么说这个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二)初读课文,完成作业
学习提示一: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文中圈画关键词句。
1.了解时间
指名回答,“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20世纪,也就是1901年至2000年这一个时间段。
2.了解原因
(1)学生自主回答。
(2)完成《语文作业本》第二题,并校对。
(3)齐读习题,明确原因。
板块三 自学引思理问题
(一)自读课文,明确角度
学习提示二: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这些问题是从哪些角度提的?并在问题后面备注。
1.学生完成备注。
2.指名回答,教师相机评价。
(二)自主提问,梳理问题
同学们,从不同角度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请你也写在文章的右栏或者文后。
1.学生自主提问。
2.指名回答。
板块四 清单引学选问题
(一)借助清单,学习筛选
学习提示三:小组合作:读一读“问题讨论清单”,说一说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1.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
3.教师相机总结方法:筛选。
(二)结合提问,筛选问题
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来看看这些问题,根据刚才我们的筛选要求,你们觉得哪些问题我们可以保留,哪些问题我们可以删掉,并说说你的理由。
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筛选的方法,有些问题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类问题要删掉。有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引发我们深入思考,要保留。那么这些问题能够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争做小小“学问”家。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交流平台,回顾筛选方法。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板块五 问题引路拓思维
(一)平台导入,回顾旧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筛选的方法,请你说一说怎样的问题要保留,怎样的问题要删掉。
指名回答。
(二)聚焦问题,尝试解决
学习提示四:默读课文,说一说“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
借助词典引导学生了解“发现”和“发明”的不同含义。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文中提到的这些科技哪些属于“发现”,哪些属于“发明”,进而巩固内化。
学习提示五:小组合作,说一说“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在现代指什么?
出示神话故事人物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组合作,找一找文中的哪些科学技术分别对应“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说一说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科学技术也对应了“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学习提示六:“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理解。引导学生资料补充,未来社会还可能出现哪些科学技术如何改善我们的生活。以此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畅想,点燃学生探索科学的乐趣。
(三)再读课文,提新问题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那么你还能提出更多有助于理解课文的问题吗?
(1)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筛选出的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对我们理解课文多有帮助啊!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多提有价值的问题,争做小小“学问”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是“提问”策略单元,“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为语文要素,编排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夜间飞行的秘密》《呼风唤雨的世纪》《蝴蝶的家》四篇课文。其中《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要求学生积极提问;《夜间飞行的秘密》要求学生学习提问;《呼风唤雨的世纪》要求学生筛选问题;《蝴蝶的家》则要求学生运用问题,这体现了学生提问能力的进阶性。基于此,本课的学习依然贯彻“学会提问,做小小‘学问’家”的主题情景,引导学生学习筛选。
一、在思辨中创设真实学习情境
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去创设真实学习情境,让学生深刻的感受“提问”带来的乐趣。虽然有些课文的情境难于创设,但不应该抛弃。以本单元为例,在研磨过程中,一开始确定的情境是“南湖晚报小记者”,后又改为“提问达人养成营”,但最终基于真实性考虑,小组共同商讨后确定为“学会提问,做小小‘学问’家”这一主题。主题的确定历程也反映了,主题情景创设真实性的重要。让学生们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思辨,探究字里行间所蕴藏的内涵与深意,深刻地贯彻了学生在思辨中学,在学中思辨的理念。
二、在阅读中体验锻炼思维表达
如果仅仅只是对课文蕴含的思维进行比较和迁移,这样的思辨思维训练就还只是停留在借鉴、模仿等浅层次的训练上。要让学生的思辨思维得到高阶的训练,就要基于文本创设思辨情境,组织有思辨内涵的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参与。在本文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接着,又引导学生借助“问题讨论清单”,以及学习伙伴的问题等提示,说一说,是否所有的问题都对我们理解课文内容有影响,进而总结方法“筛选”。最后,再引导学生重读课文,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这样进阶性的学习提示设计,让学生从读懂别人的观点到形成自己的观点,既进阶了学生思维又提升了学生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了综合的发展。
三、在评价中多维提升学生素养
在本文的教学中,并没有采用评价量表对学生进行评价,更多的是教师口头评价和引导。但是重视和加强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专业化”评价,不仅有利于实现评价的导向功能——促进学生深入阅读和深度表达,更有利于彰显评价的增值功能——增强学生思辨意识,培养学生的思辨习惯。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增加一面“提问墙”,学生可以将单元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贴在上面,还可以将课外阅读中的提问贴到上面,随着“提问墙”上问题的增多,也表明了学生学习的越来越扎实,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良好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