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产业结构: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生产模式:精耕细作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目标引领:
(1)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什么是土地制度?简单说就是土地归谁所有,
如何使用、管理的制度。我国现在的土地制度是什么?现在农村土地的经营方式是什么?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废井田、开阡陌:
---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2、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3、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土地私有制的经营方式本课知识结构生产力低下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一)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一、废井田,开阡陌
——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二)商周时期井田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1、什么是井田制?材料中反应的井田制的实质是什么?国有为名贵族占有2、井田制内容、特点材料二: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结合材料及教材相关内容,概括井田制的特点。贵族占有分授劳动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公田”不公“私田”不私
3、为什么春秋时期井田制走向崩溃?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铁犁牛耕)各国的税制改革(一)土地私有的三种形式: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地主土地私有(主导)自耕农土地私有此消彼长
同时并存二、多种形式的土地制度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思考: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
请问这三种土地私有制在中国历史上消亡的时间分别是( )
A.1840 1949 1956
B.1912 1949 1978
C.1912 1952 1956
D.1840 1956 1978(二)土地兼并材料1: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
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
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1)材料1反映的是什么社会现象?
这种社会现象严重时,将会产生什么
样的后果?土地兼并
(1)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2)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2)如果你是统治者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避免这样的后果?这样做的目的何在?“均田”、“限田”
限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经济,维护自身的统治。历史上的均田制其实质是什么?土地国有制(3)这些措施能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为什么?不能;根本原因:
客观原因:封建土地的私有制, 土地自由买卖;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材料2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4)材料2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的观念? 主要原因是什么?热衷于买田置地以土地为本的经济思想的影响;
土地经营可以获取较高稳定的收益。材料1:“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受田者,名为雇工。”(1)材料1说明在土地的经营中出现了什么方式?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土地私有制的经营方式这种方式到什么时期成为了仅次于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经营方式?
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明代地契材料2:“……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
——张履祥《补农书·总论》 (2)为什么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严重;
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地租出现);
人口的增加(人多地少)(3)随着租佃关系的发展,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是变强了还是变弱了?这种变化有何积极意义?生产积极性提高,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井田制
(商周时期)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均田制土地公有制
(原始社会)抑
制人身控制减弱生产力进步税制改革促
进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线索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井田制(贵族土地所有制)北魏实行
均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
(地主私有土地)(课堂小结)1956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06年免除农业税社
会
主
义
农
民
最
幸
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