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3.2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3.2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21 08:1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地理图像信息,从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的角度分析典型气候的形成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2、能够绘制示意图来说明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地理实践力);
3、能够分析具体区域中出现的特殊气候的成因、气候特征以及对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认知)。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赤道低气压带
与热带雨林气候
西风带
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交替控制)
与地中海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印尼有“报时雨”? 非洲草原上的动物迁徙?英国绅士出行带伞?
(一)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特殊地区:
植被类型及特征:
土壤类型及发育状况:
描述气候特征:气温(年均温、日较差、年较差等);降水(年降水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光照(时间、强度);风(盛行风、风力等)
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南北半球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多对流雨。
赤道及其南北两侧或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热带雨林
砖红壤
新加坡
全年高温多雨(全年高温,年平均气温26℃左右,气温季节变化小;全年多雨,分配比较均匀,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
太阳一年两次直射,辐射强烈,全年昼夜长短差别很小)
非地带性
在热带雨林气候中,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不仅面积最广,而且发育也最为充分和典型;刚果盆地热带雨林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比较明显;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具有突出的海洋性特征。
1、试从地理位置、地形等角度,解释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不仅面积最广,而且发育也最为充分和典型的原因。
①从地理位置看:亚马孙平原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适合热带雨林的生长。
②从地形看:亚马孙平原面积广阔,南北侧为高原,西面是高大的安第斯山脉,东面地势低平有利于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从大西洋携带大量的水汽西进,受西部高大山脉阻挡气流抬升,形成大量降水。
因而形成世界上面积最大、发育最为充分和典型的热带雨林区。
在热带雨林气候中,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不仅面积最广,而且发育也最为充分和典型;刚果盆地热带雨林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比较明显;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具有突出的海洋性特征。
2、为什么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而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①刚果盆地位于非洲大陆内部,周围高原,地形较为封闭,距海较远,信风难以带来海洋湿润水汽;沿岸寒流,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因此其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大陆性较强。
②马来群岛多为岛屿,陆地面积狭小,周围海域广阔,深受海洋影响,所以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海洋性较为明显。
新加坡
由于热带雨林气候集中分布区各自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这些地区发育的河流水文特征明显不同。例如,亚马孙河、刚果河和马来群岛的河流,其长度、流量、含沙量等都有各自的特点。
3.分别指出亚马孙河、刚果河和马来群岛河流的水文特征,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水文:自然界中水的变化、运动等的各种现象。
河流水文:发生在河流中的水文特性和变化规律。
要素 描述特征
流量 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年际变化等)
水位 水位高(低),水位的季节变化大(小)
汛期 汛期长(短),汛期出现在夏季(其他季节,*月至*月)
流速 流速快(慢)
含沙量 含沙量大(小)
结冰期 有或无,长或短
凌汛 有或无


地形
植被
气温
由于热带雨林气候集中分布区各自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这些地区发育的河流水文特征明显不同。例如,亚马孙河、刚果河和马来群岛的河流,其长度、流量、含沙量等都有各自的特点。
3.分别指出亚马孙河、刚果河和马来群岛河流的水文特征,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共同点的原因:热带雨林气候区,以雨水补给为主,年降水量大,且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较小导致三者径流量大、季节变化较小;热带雨林广布,水土保持能力强,含沙量较小;位于热带气候区,无结冰期。
不同点的原因: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流域面积大,流经平原和盆地,地势平坦,流速缓慢;而马来群岛的河流流域面积较小,地形起伏较大,流速较快。
要素 亚马孙河 刚果河 马来群岛河流
流量
流速
含沙量
结冰期
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小
含沙量小
无结冰期
流速较缓
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小
含沙量小
无结冰期
流速较缓
流量相对较小,
流量季节变化小
含沙量较小
无结冰期
流速较快
非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区:
几内亚湾北岸及大西洋沿岸;
马达加斯加岛东侧;
澳大利亚东北部;
巴西高原东南部;
中美洲东北部;
原因:
来自海洋的信风(季风)
地形阻挡抬升,迎风坡降水多
沿岸暖流
热带雨林气候未必分布在赤道,
分布在赤道附近的未必是热带雨林气候!
影响气候的成因:
大气环流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洋流
地形
热带雨林气候未必分布在赤道,
分布在赤道附近的未必是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特点
1.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复杂;
2.高大乔木,具有板状根、茎花、叶大、滴水叶尖;
3.木质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绞杀植物附生
4.季相:无明显季相变化,终年深绿。
阔叶
板状根
寄生植物
茎花现象
绞杀植物
滴水叶尖
避头重脚轻
抗强风
根的广度
空间、养分
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随着温度、降水、蒸发以及不同植被生产力的变化,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 ,有机残体归还逐渐增多,风化壳(风化产物残留原地)逐渐加厚。
[例1] (2021·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  )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2)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
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C
B
[例2] (真题)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图中(  )
A
A.①③两地气候类型不同但成因相似 B.②④两地气候类型相同成因也相同
C.③⑥两地气候类型不同但成因相似 D.⑤⑥两地气候类型相同成因也相同
下图是中美洲部分区域以及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完成1~2题。
1.导致甲地4月均温比乙地高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高低 B.纬度位置 C.洋流性质 D.大气状况
2.影响甲、乙两地降水量年内变化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洋流 B.大气环流、地形
C.海陆位置、地形 D.海陆位置、洋流
D
B
[例3]
(二)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
分布规律:
分布地区:
植被类型及特征:
土壤类型及发育状况:
全年受盛行西风带影响
南北纬 40°~60°的大陆西岸地区
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澳大利亚东南部、新西兰等
温带落叶阔叶林
棕壤
全年温和多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年变化较小;全年湿润,冬雨较多,年降水量一般为700~1 000 毫米。)
伦敦
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北美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有何异同?
共同点:均分布于中纬地带的大陆西岸
不同点:分布北界的纬度、分布区的东西宽度
原因:西风带
原因:洋流、地形(山脉走向)、陆地形状
西部——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乳畜业发达
原因:地处西风迎风坡,降水多,日照较少;纬度高,热量不足,适合多汁牧草长的生长
丁地:东南部,种植业为主
(学考题)从气候的角度去分析,英国小麦主产区分布在丁地的原因。
①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阴雨天少,光照较充足;
②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生长季节较长,能够满足种植业对光热的需求。
2016.10 28.【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中欧洲西部局部略图。图中甲区域为欧洲西部著名的小麦产区。其典型土壤是棕色森林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
(1)从成土母质、气候和生物三个方面,分析甲区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原因。
(2)分析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自然条件。
河流冲积物,土层深厚;
温带落叶阔叶林,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物;
气候湿润,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
自然条件:
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径流量大且稳定;地势低平,水流平缓
为什么澳大利亚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东南角呢?
图 3-21 中虚线范围内气候独特,夏凉少雨,冬温多雨。每年 9 月中旬,鲑鱼从海洋中回到该地,并沿河流洄游到上游的溪流中产卵。柯莫德熊(又称白灵熊)是该区域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以森林中各类浆果和动物为主食。洄游季溪流中丰富的鲑鱼能为柯莫德熊储备冬眠所需的能量。20 世纪后期,几家大型跨国木材公司在该地区进行了商业性采伐。目前,该地区包括柯莫德熊在内的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的生存受到极大威胁。
图 3-21 中虚线范围内气候独特,夏凉少雨,冬温多雨。
1.分析虚线区域内气候冬温多雨特征的形成原因。
虚线区域位于北纬50°-60°的大陆西岸,冬季受来自海洋暖湿的盛行西风影响,遇到东侧高大山脉的阻挡气流抬升,多地形雨;
东侧山脉阻挡来自东北高纬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
西侧沿岸暖流又增温增湿作用。
每年 9 月中旬,鲑鱼从海洋中回到该地,并沿河流洄游到上游的溪流中产卵。
2.从气候和水文角度,分析鲑鱼在每年 9 月中旬能顺利洄游到河流上游的有利条件。
9月中旬该区域河流水温适宜、降水量较少,河流进入枯水期,流量较小,流速较慢,鲑鱼洄游阻力较小,利于其洄游到河流上游。
柯莫德熊(又称白灵熊)是该区域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以森林中各类浆果和动物为主食。洄游季溪流中丰富的鲑鱼能为柯莫德熊储备冬眠所需的能量。20 世纪后期,几家大型跨国木材公司在该地区进行了商业性采伐。目前,该地区包括柯莫德熊在内的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的生存受到极大威胁。
商业性采伐→栖息地减少;
鲑鱼洄游减少, 食物数量减少;
过度猎杀等
导致柯莫德熊数量减少。
完善并落实法律;
设立自然保护 区;
禁止砍伐森林,恢复生态环境;
禁止猎杀柯莫德熊等。
3.分析柯莫德熊的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温带落叶阔叶林
特点
1.乔木叶片宽阔;
2.有明显的季相变化:春萌夏繁秋黄冬无(以减少水分和能量的流失),也称为夏绿林。
3.乔木的树干和树枝都有厚的皮层保护,以御冬寒。
类 型
植 被
剖面特点
土壤质地
有机质含量
棕壤
温带落叶阔叶林
鲜棕色的淀积层
黏重
肥力较高
(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
分布规律:
分布地区:
植被类型及特征:
土壤类型: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受西风带交替控制
南北纬 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
地中海沿岸,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智力中部、非洲南端好望角地区,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和西南海岸等地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褐土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全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向极地方向,降水量逐渐增加;降水季节变化大,冬季降水多)
罗马
气候特征的术语:
气温:高温——月均温>20 ℃;温和——月均温为 0-20 ℃;寒冷——月均温 <0 ℃。
降水:稀少——月降水量<10 毫米;少雨——月降水量为 10 ~ 50 毫米;
多雨——月降水量为 50 ~ 100 毫米;丰富——月降水量 >100 毫米。
与世界上其他地中海气候区相比,在地中海北岸地区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远超40°N,而在东部其分布范围亦大大向东延伸。请解释地中海对该区域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的影响。
夏季地中海水温相比周边陆地低,形成高压,加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的影响范围;冬季地中海的水温高于周边陆地,形成低压,使西风势力大大加强,从而使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向东延伸。
下图为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图(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单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地中海地区冬雨率较高的原因。
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较少。
(2)描述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其原因。
规律:自西北向东南冬雨率递增。
原因:西北部纬度较高,距大西洋较近,受西风影响时间长,年降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分配相对较均匀(雨季较长);东南部纬度较低,距大西洋较远,受其影响小,受西风控制时间较短,年降水量较少且降水更为集中于冬季(夏半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降水稀少),所以冬雨率高。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山区多生长有油质灌木和松树,加上特殊的气候和地形条件,是世界上森林火灾频发地区,近年来先后多处遭受山火肆虐,造成重大损失,其中洛杉矶附近尤其严重。“圣安娜风”也被称为“魔鬼风”,是造成加州山火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每年秋冬季节,加州盛行“圣安娜风”,风力强劲,直达太平洋沿岸。图示为“圣安娜风”示意图。
(1)分析秋冬季节“圣安娜风”风力强劲的原因。
(2)分析秋季洛杉矶附近林区山火火势猛烈的主要自然原因。
大盆地秋冬季节高气压强盛,西部沿海气压较低,气压差异显著;气流吹向沿海地区经过一些山口,狭管效应使风力增强。
该地区夏季炎热干燥,秋季林区积累大量干燥的枯枝落叶等易燃物;秋季来自内陆荒漠干燥的“圣安娜风”翻越高大山脉后下沉升温;干热气流又顺峡谷穿行,加大风速,助长了火势。
山火一般从干燥的天气和可燃物等角度分析
典型植被: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常绿乔木或灌木群落,群落结构简单;上层乔木生长稀疏,林下植物茂密;
2.叶片与阳光成锐角,躲避阳光的灼晒,叶片常绿坚硬,较小,多蜡质层,叶面覆盖有茸毛或退化成刺,减少水分蒸腾;
3.株高较矮,树干较粗壮,树皮厚,树皮的木栓层特别发达,耐旱性强;
4.很多植物能分泌挥发油,连同芳香的花朵,使得这类群落具有特殊的香味。
特点
智利是世界最狭长的国家,中部地区的山间盆地平均海拔1200米,是葡萄种植的天堂。下图为智利位置、葡萄种植区示意图,下表为图中葡萄产区气候统计表。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气温(℃) 20.9 19.8 19 15.5 12.6 9.4 8.1 11 12.5 15 17.4 20
平均降水(mm) 0 1 3 10 42 70 87 52 22 13 9 2
从气候角度分析该地适合种植葡萄的条件。
有利条件:夏季光照强,时间长,有利于糖分积累;热量充足,适合生长;冬季温度较高,便于葡萄越冬;
不利条件:夏季降水少,雨热不同期,需灌溉。
(四)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交替控制)与热带草原气候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
分布规律:
分布地区:
植被类型及特征:
土壤类型:
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
大致在南北纬 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非洲中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东部和南部,南美洲巴西等地
热带稀树草原(萨瓦纳)
燥红土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当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闷热多雨的湿季;当信风带控制时,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全年降水较多,年降水量为 750~1 000 毫米。)
猴面包树
纺锤树
塞伦盖蒂雨季景观
塞伦盖蒂干季景观
热带稀树草原
猴面包树、纺锤树为什么都长有粗大的树干?
粗大的树干和疏松的木质部,雨季时能贮存大量水分,满足干季时生长需要。
每年 6 月前后,野生食草动物群从坦桑尼亚塞伦盖蒂自然保护区北上,迁徙至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公园。
到达终点两三个月后, 这支野生动物大军将再次不辞辛劳地返回塞伦盖蒂自然保护区。
为什么东非草原的野生食草动物会定期进行迁徙?这种迁徙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什么关系?
逐水草(食物)而迁徙。
每年6月前后,赤道低气压带的季节移动,雨带向北移动,塞伦盖蒂地区进入旱季,而其北侧的马赛马拉会延迟进入旱季,食草动物便追随降水由南向北迁徙到马赛马拉;每年10月前后,塞伦盖蒂重返雨季,草原面积较小的马赛马拉无法提供长期的食物,食草动物便回迁到塞伦盖蒂。
[例2] (真题)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图中(  )
A
A.①③两地气候类型不同但成因相似 B.②④两地气候类型相同成因也相同
C.③⑥两地气候类型不同但成因相似 D.⑤⑥两地气候类型相同成因也相同
非地带性的热带草原气候:
①东非高原
地势高,气温低,空气对流弱,降水少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干季)和 东南信风(湿季)交替控制
③马达加斯加岛西部
②非洲南部(20°S-30°S)
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受副高控制,降水量较少,但干湿季仍然明显,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描述达尔文的降水特征,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成因:夏半年受来自于北半球的东北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而成的西北季风影响,西北季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降水多。冬半年受来自于澳大利亚大陆内部的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少。
?月
?月
西北季风
东南信风
特征:年降水量较多,干湿季分明
(夏半年降水多,冬半年降水少)。
第一步:
根据7月温度判断南北半球
7月温度高则为北半球
7月温度低则为南半球
第二步:
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气候带
以“温”定“带”
第三步:
根据降水量判断气候类型
以“水”定“型”
(由降水和气温资料)
(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图为亚欧大陆40°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完成下面两题。
1.甲、乙两地气候相比 (  )
A.1月降水甲比乙多 B.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大
C.7月气温甲比乙低 D.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小
2.乙地1月降水主要受 (  )
A.西北风的影响 B.副极地低压控制
C.沿岸暖流影响 D.盛行西风的控制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