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同步检测:第21课 马致远散曲二首(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同步检测:第21课 马致远散曲二首(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2-12 11:40:52

文档简介

第21课 马致远散曲二首
学习目标 1.了解马致远的生平及其思想意识。2.认识马致远愤世嫉俗的叹世情怀和写景时的深远意境。3.初步体会马致远曲中有画、咏史讽今的写法。4.体会散曲写景与议论紧密结合的手法,学习散曲的表现手法。
双调·寿阳曲①·潇湘夜雨②
马致远
渔灯暗,客梦回③。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注 ①寿阳曲:曲牌名。②潇湘夜雨:潇湘八景之一。宋代画家朱迪曾画八幅平远山水,描绘潇湘景色,时称“潇湘八景”,包括:山市晴岚、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元代曲家多有咏此八景的,以马致远所作八首最为有名。③梦回:从梦中醒过来。
诗意解读 马致远中年以后南游,大约到过湖南,这组曲子应该写于其时,本曲所写的是传统的羁旅题材,却又不落前人的旧套。作者紧扣题目中的“夜雨”二字来写。词中没有一个“夜”字,但读者明白地感受到是夜:“渔灯暗”是夜,“客梦回”是夜,“五更”更点明是夜。词中也没有一个“雨”字,但读者强烈感受到有雨:一声声滴的是雨,像离人清泪的还是雨。作者就写这夜中之客、雨中之客,写夜雨中孤舟上梦境难圆的万里客。以夜为背景,以雨为媒介,写出离人的破碎之心,沉重悲切,动人心魄。
名句识记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考点演示 本曲取名“潇湘夜雨”是主客观情景的统一,请加以赏析。
答案 远离家乡的游子在孤舟之中被雨声惊醒,自己离家千里,陪伴自己的只有昏暗的灯。夜雨灯光,难以入眠,游子想到自己的坎坷命运、故乡亲人,不禁泪落如雨,因而泪水与雨水相连,深切表明了羁旅愁思,沉重悲切、动人心魄。
一、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0-约1321),名不详,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宪宗、元世祖时期,有建功立业的抱负,曾奔走求仕。成宗时期参加“元贞书会”,与艺人为伍进行戏剧活动。曾任江浙省务提举,后退隐。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一生从事杂剧和散曲创作,颇负盛名,人称“曲状元”,“姓名香贯梨园”。马致远作杂剧15种,今存7种。散曲有小令115首,套数16套,残套7套。在整个元代,他是个多产作家,其散曲声誉极高,被推为元曲家第一。他的作品中大量愤世嫉俗的作品写得很有激情,足以引起封建文人的共鸣,而作品同时表现出消极避世情绪,又迎合了许多历尽坎坷的士大夫的趣味。在艺术上,马致远善于将传统诗词技巧与来自民歌小调的散曲的表现手法融于一体,形成了本色而又清丽、豪放而又飘逸的独特风格,既适合民间传唱,又能供大人们吟赏。他是一位成就很高的元曲作家。
二、写作背景
《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
这是马致远写的八景小令中的一首。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朱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景,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马致远所描写的八景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这首小令在写景中透露出隐逸情致。
《双调·拨不断》
这首小令是化用唐代诗人许浑的名作《金陵怀古》入曲的,许浑原诗是这样的:“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在作者眼中,功名之大无过王图霸业,而王霸之业、青云地位又有何用呢?不也落得个残官禾黍、荒冢楸梧的结局?这种从感叹功名难遂到否定功名霸业,应该是作者看破红尘、对官场失望后的意识提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天霁(jì)    (2)霏霏(fēi)   (3)楸梧(qiū)
(4)铁锹(qiāo) (5)攒射(cuán) (6)积攒(zǎn)
(7)官冢(zhǒnɡ) (8)窘迫(jiǒnɡ)
2.填空。
(1)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2)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一场恶梦。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与关汉卿等人并称“元曲四大家”,他的小令名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其中秋思是曲子的名字。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山市晴岚:雨后空中雾气
(2)晚霞明雨收天霁:雨后天放晴
(3)四围山一竿残照里:夕阳离四周山峦只一竿之高
(4)锦屏风又添铺翠:比喻美丽的四围山峦
(5)王图霸业成何用:称王称霸之功业
(6)楸梧远近千官冢:坟墓
《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
本曲所写的是山村傍晚的美丽风光,作者用极为简练的笔墨,描绘了雨过天晴,山村映照在落日余晖中;晚霞作衬,雾气轻飚,四周群山像锦绣屏风般的迷人;眼前的草店与村落,与其他景象连成一体,构成一幅和谐清新、恬静秀丽的“山市晴岚”图,表现了曲家恬淡平和、向往宁静的心态。
《双调·拨不断》
作者大胆质问统治者称王称霸之功业有什么用处,过去的繁华如噩梦一般消失了,称霸者也与平常人一样成为尘土。表达了有志之士失意时的虚无思想和隐逸情怀。
《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
曲中有画。
作者仅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初晴的美丽景色。“花村外,草店西”不仅点明了描写境界的宽广,“花村”、“草店”也使一幅宁静、恬适的山水画平添一丝生气。“晚霞明雨收天霁”转而描写山市上空雨过天晴,晚霞灿烂多彩的美丽景色,然后由天及地描绘夕照下的美丽景色。“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夕阳照射雨后的青山,在团团雾气中连成一片,再加上晚霞的辉映,就像锦屏风立在“花村外,草店西”。这是一幅何其绚丽多彩的画面!
《双调·拨不断》
借古讽今。
作者开篇提出自己的疑问:“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然后下两句写景:“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并由此引出自己的感叹“一场恶梦”。作者蔑视他们,认为他们的王霸事业,到头来不过是一场恶梦而已,这样否定历史上的统治者,也由此否定了当今的统治者,反衬“布衣”的优游,曲折地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心情。
1.《山市晴岚》曲中有画,视野开阔。除重点写“晴岚”之外,曲中还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在曲中有何作用?
答案 (1)还写了美丽的花草,绚丽的晚霞,夕阳残照,四山环抱小村,翠绿的山岭。
(2)情景交融,明丽的景色是作者所向往的,间接表达了自己的隐逸情怀。
2.咏史讽今是马致远散曲的一大特色。说说《双调·拨不断》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叹世情怀的。
答案 先提出自己的疑问“王图霸业成何用”,接着写眼前所见:过去繁华的皇宫今已禾黍满目,达官显宦的坟墓成了一片楸梧荒冢,江山如故而人事已非。最后作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慨“一场恶梦”,轰轰烈烈最终也不过是一场恶梦而已。

一、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晴岚(lán)   (2)天霁(jì)   (3)霏霏(fēi)
(4)官冢(zhǒnɡ) (5)禾黍(shǔ)
解析 注意拼音规则使用正确,区分形近字的读音,不要混淆。
2.填空。
(1)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
(2)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
(3)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
解析 准确理解了句子的意义后,就不难背诵和默写了。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山市晴岚:山中小镇
(2)布衣中:没有官职的人
(3)王图霸业成何用:版图,疆域
解析 此题考查对散曲的意义的理解。具体的词,要结合整个句子的意思去理解,这样才能避免片面。
二、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4~5题。
[双调]蟾宫曲 叹世
马致远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①。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②他应笑我,孟光台③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④江湖,也避风波。
注 ①小宇:小屋子。婆娑:优美。②严子陵:汉代隐士。少有高名,与光武帝同学。光武帝即位后思慕他,召至宫中,他却执意归隐。③孟光台:指孟光举案齐眉之事。台,指食案。孟光,东汉文学家梁鸿之妻。梁鸿与妻隐居霸陵山中,不仕。④倒大:非常大。
4.这首元散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开篇“蹉跎”一词慨叹一事无成。“醒时”“醉后”表现出作者痛苦的内心。结尾一句,对不得用世的感慨进行反讽。全曲以“叹世”为题,抒写了曲折的心态和情感变化历程,透露出作者对于人生深深的失望和无奈。
5.请简要分析本曲中反衬手法的运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池塘”等事物表明景物的优美、恬静,以此反衬出作者内心的不平静;“严子陵”“孟光”两个典故,令作者孤独的心灵在历史深处找到知音,但又有一定的自我奚落、调侃之意,运用古代贤者的形象反衬出作者失意落魄的处境。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6~7题。
双调·折桂令·叹世
马致远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6.从曲子的标题来看,作者显然是在抒发对现实的不满,这由曲中“醉了由他”一句可以看出。但全篇没有一个字针砭时事,而是通过咏史达到“叹世”的目的,这种借古喻今的写法,正是作者技巧的高明之处。
解析 结合作品主旨分析,“醉了由他”应是作者抒发感情最为强烈的句子。而由写“咸阳”、“韩信”、“蒯通”等可知作者是在借古喻今。
7.这首曲子是怎样反映知识分子的命运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两种人、两种命运的对比中凸现知识分子的命运。
解析 由“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可知这是从对比中凸现了知识分子的命运。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8~9题。
越调·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越调·天净沙·江上
张可久
嗈嗈[注]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
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注 嗈嗈(yōnɡ):雁鸣叫声。
8.简要概括这两首曲的内容。
(1)马致远曲:表现游子孤寂凄凉的心情。
(2)张可久曲:表现渔翁宁静恬美的生活情景。或表达了作者对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之情。
9.“枯藤老树昏鸦”与“依依孤鹜残霞”描绘的景象,其基调是否一致?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一致。前者凄凉,后者恬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