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学习目标 1.了解乔吉、白朴的生平及其思想意识。2.欣赏作者描绘的景物的自然美。3.把握想象手法和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手法。
杂诗(其一)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①。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②。
落地为兄弟③,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④。
盛年⑤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⑥,岁月不待人。
注 ①蒂:瓜、果、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陌:东西方向的路,这里泛指路。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没有根蒂,漂泊如路上的尘土。②此:指此身。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这句和上句是说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③落地:刚生下来。这句和下句是说,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意思是世人都应视同兄弟。④斗:酒器。比邻:近邻。这句和上句是说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⑤盛年:壮年。⑥及时:趁盛年之时。这句和下句是说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诗意解读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应及时行乐的思想,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的一种生活愿望,即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相欢作乐。这一点也是诗人对当时社会中尔虞我诈、追逐名利的恶劣世风十分厌倦的情绪的反映。全诗直抒胸臆,率真感人,风格独特。当然,诗的最后四句也成了千古流传的名言佳句。激发人们珍惜年华,不断进取。
名句识记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考点演示 应如何理解这首诗的主旨思想?
答案 从后面的四句名句中可知,这首诗有应珍惜时光,不虚度光阴之意;要积极进取,不虚度年华。但我们联系前面内容,“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诗中同时也蕴含了人与人之间应当和睦团结,相欢作乐之意。
一、作者简介
乔吉(约1275-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惺惺道人。一生无意仕进,以“江湖状元”自居,既是隐士,也是浪子,倚红偎翠,蕴藉风流,博学多能,以散曲名。其论散曲结构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见陶宗仪《辍耕录》卷八)在元代散曲作家中,常与张可久并提而成就过之,被称为元代“曲家翘楚”。今存曲小令213首,套数10套。他的散曲多以啸傲湖山、闲适放达、诗酒冶游、男女私情为主,也有叹世之作。其艺术形式完美,语言华美艳丽,严于声律,工于对仗,少用衬字,为元散曲婉约派代表。
白朴(1226-1306),名朴,字仁甫,又字太素,号兰谷。生于开封,后定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父白华为金枢密院判官。金亡时尚年幼,因其母为蒙古军所掠,遂得元好问救助,幸免于难。入元后,不肯出仕,浪迹山水。曾一度寓居金陵,晚年仍归北方。杂剧、散曲作品以绮丽婉约见长,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所作杂剧今知有16种,现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三种。散曲今存小令37首,套数4套。词作有《天籁集》传世。
二、写作背景
在中国古代诗词曲中,讴歌壮丽山河,描写田园风光,历来是占比重最大的传统题材。名篇佳作难以胜数,沁人心脾,悦人耳目。它们有着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借鉴意义。这些写景散曲,有的气势豪迈,有的清新明丽,有的感情浓郁,情景交融,再现了大自然的美,也体现了作家们的审美情趣。
1.根据语境,将下列古诗词(曲)名句补充完整。
(1)《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这首小令中,写瀑布比喻奇妙,夸张惊人,与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是: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2)《越调·天净沙·春》这首小令中描写百鸟齐鸣、乱花飞舞的语句是: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2.填空。
(1)白朴,字太素,号兰谷,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作品有杂剧《梧桐雨》和《墙头马上》,散曲多首。语言质朴,风格清丽。
(2)乔吉,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元代著名散曲家,与张可久合称“张乔”。其作品多吟咏山水,写法上重视技巧,讲究词藻音律,风格典雅清丽,为元散曲婉约派代表。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越调·天净沙·春》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这是一首咏物的小令。咏物作品最忌落陈套,最贵出新意。这曲小令运用了神奇而大胆的想象和多角度、多层次的比喻将瀑布的动态、静态、色相和神韵极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主要写出了飞瀑壮丽雄伟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神奇壮美的大自然的赞颂。
《越调·天净沙·春》
这是白朴歌咏春夏秋冬四景的组诗中的第一篇。这首小令从多个角度抓住典型特征采用意象罗列的手法,仅用28个字就描写了14幅春天实景,从而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绚丽多姿的“春景图”。这首曲子不仅写出了春天明媚柔和、充满生机的特点,也写出了人们在为春天欢欣的同时涌起的丝丝伤春的惆怅。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运用了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比喻以及合理的夸张。
瀑布之形“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
瀑布之状“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瀑布之险“露华凉,人怯衣单”。
瀑布之貌“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这样就将瀑布的非凡气势和壮丽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越调·天净沙·春》
采用绘画技法,从不同层次来描写眼前景物。
开首一句将远景春日、春山绘入图中,构成这幅画面的背景。其后是中景,描写庭院的喧闹,尤其引人注目。其中“阑干楼阁帘栊”是近景。此外,全曲也是一幅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画面,更显细腻而委婉。
1.《重观瀑布》写瀑布由远而近,比喻奇妙,夸张惊人。《春》写春色浓美,春意盎然,写得动静有致,惟妙惟肖。请就作品具体词句作深入赏析。
答案 (1)写瀑布由远而近,远观“石壁高垂雪练寒”,近处“露华凉,人怯衣单”,感觉凉意。比喻奇妙,用“雪练”比喻瀑布的颜色形状;用“白虹”比喻瀑布飞驰而下、栽入涧底的动态;用“玉龙”比喻瀑布泻下时随山势蜿蜒曲折、摇曳多姿的状态;用“晴雪”比喻瀑布撞击山石溅起朵朵飞沫,飞洒在滩头的情状。夸张惊人,说“几千年晒未干”。
(2)写春色,前三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燕子飞舞,黄莺鸣叫,片片落花随水漂流。
2.一首写景佳作需要调动人的多种感官,那么《越调·天净沙·春》这首小令从哪些角度描绘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
答案 从触觉、视觉、听觉等角度。
解析 本题重在考查对诗歌内容方面的概括,抓住曲中描写景物的词句分析。
3.有人认为《越调·天净沙·春》语言运用上凝练自然,妙合天成。你如何理解这种观点?
答案 语言上运用列锦,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并列构成,构成一系列意象,创造一种意境。
解析 本题重在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这是诗歌创作中一种特殊的技巧,这种方法最重要的在于体味诗歌营造的意境。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月梭 俊俏 疏浚 逡巡
B.霄汉 良宵 消息 硝烟
C.山涧 简明 杀手锏 间隔
D.阑干 波澜 请柬 谰言
答案 B
解析 A项分别读“suō”“jùn”“jùn”“qūn”。B项都读“xiāo”。C项分别读“jiàn”“jiǎn”“jiǎn”“jiàn”。D项分别读“lán”“lán”“jiǎn”“lán”。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白朴的《越调·天净沙·春》中的“小桥流水飞红”,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都是以景写情,表现了类似的情感。
B.白朴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其作品有杂剧《墙头马上》、《梧桐雨》。散曲多首,语言质朴,风格清丽。
C.乔吉,元代著名散曲家,与张可久合称“张乔”。其作品多吟咏山水,写法上重视技巧,讲究词藻音律,风格典雅清丽,为元散曲婉约派代表。
D.元曲是继唐宋词之后产生的新诗体,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分为套数和小令。它的艺术风格为雅俗共赏;文而不文,俗而不俗。
答案 A
解析 表现的情感不同,白朴的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马致远的抒发了“断肠人在天涯”的伤感。
二、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3~4题。
[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
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
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
寻不得也么哥,
寻不得也么哥,
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 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3.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________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________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答案 流水 白云
4.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解析 开头四句,作者用扑朔迷离的笔墨,尽力渲染高士隐逸之地的恬静优美:一叶扁舟横渡溪水,把两岸连接起来;曲径通往处,门前流水潺潺,莹洁如玉;青山把朴拙幽静的村居与喧嚣的浊世隔离开来;白云悠悠,垂罩四野,使人无法寻到高士所居的地方,给人留下一个强烈的悬念。在最后才亮出谜底。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就把已由开头四句极力张扬得令人迷恋沉醉的隐士居处再度强化,更加令人向往不已。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5~6题。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元)白朴
黄芦岸白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 白、红蓼:水边生的草本植物。
5.这首元曲的开头两句写景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精心选取“黄芦”“白”“绿柳”“红蓼”四种景物,色彩明艳,相映成趣;渲染出特定的地域和节令特点,活画出渔夫垂钓的优雅环境,映衬渔夫高洁脱俗的品格。
6.对曲中塑造的渔夫形象,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渔夫是一个垂钓于秋江,以鸥鹭为友,不识字却能笑傲王侯的形象;他是作者忘掉机心、鄙弃功名的高尚德操、理想人格的化身。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7~8题。
[双调]沉醉东风·重九
卢 挚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注]?
注 白衣送酒:这个典故出自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潜九月九日无酒,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而后归。”
7.请赏析“月落山容瘦”中“瘦”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秋天草木凋零,月落时分山影斜长而显得清瘦的姿态。
8.请赏析“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达了作者在重阳佳节,面对衰柳寒蝉的秋景,无人作陪的孤独之感与淡淡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