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
学习目标 1.了解周德清的生平及其思想意识。2.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恶俗的批判。3.了解借古讽今和嬉笑怒骂、直言不讳的风格。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诗意解读 曾经的秦淮两岸画船窗寮,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河中,彩楫画舫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而现在,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没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闹”,“重九无聊”。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刚绽放的黄花上有几只蝴蝶在飞,刚落下的红叶如此美丽,却没有人来欣赏了。
该散曲为清朝著名戏曲作家孔尚任所作,出自《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哀江南》。此曲描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的所见所感,突出南京荒凉残败的景象,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曲中,繁茂、永恒的自然界与萧条没落的秦淮社会形成了强烈对照,在艺术的对照中,深化了主题的表达。
名句识记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考点演示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通过“百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一、作者简介
周德清,字挺斋,生卒年不详。一生未仕。除著《中原音韵》影响颇大之外,散曲今存小令31首,套数3套,内容主要为抒写怀抱,兼及闺情,稍涉游戏。“周德清是元后期曲坛极注意形式美的曲家之一,而其一切‘形式’——造境、形容、对仗、炼字,都未离开‘文而不文’的大原则。这是周德清散曲文学风格的最主要特征所在,也是元代散曲‘雅化’一流的共同特色。”
二、写作背景
元朝社会黑暗腐朽,阶级矛盾尖锐,人民疾苦深重,生灵涂炭,黑白颠倒,是非不辨。元朝大部分时间停止科举考试制度,大批读书人仕进无门,沉沦下位而满怀愤懑。于是,产生了一批讥时讽世的文学作品。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载青史(zǎi) (2)旌节(jīnɡ) (3)权臣妒(dù)
(4)銮舆(luán) (5)夸荐(jiàn) (6)运蹇(jiǎ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披文握武,建中兴庙宇。
庙宇:宗庙社稷,代指国家
(2)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
闪杀人:害死人。杀,同“煞”,表示程度深
(3)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舆
銮舆:天子的车驾,代指天子
(4)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
折挫:磨折,挫折
3.填空。
(1)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
(2)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
(3)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
(4)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中吕·满庭,芳·看岳王传》
《中吕·朝天子·志感》
《中吕·满庭芳·看岳王传》
是作者读《岳飞传》有感而发的,是一篇以歌颂和悼念历史英雄人物岳飞为主题的咏史之作。全曲以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笔法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写岳飞,主要写出了岳飞的素养、功业、地位,岳飞遇难的原因与结果以及人们对英雄岳飞的悼念,既热情歌颂南宋民族英雄岳飞,也无情地批判了杀害忠良的卖国奸臣。作者借古讽今,表现了内心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中吕·朝天子·志感》
属读书人讽刺时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受之作。全曲直言不讳地谴责了那个是非颠倒、贤愚不分的时代,控诉了摧残民族文化价值的变态社会,体现了作者的愤怒与无畏。
《中吕·满庭芳·看岳王传》
岳飞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吟咏的重要题材,本曲先从岳飞的功勋业绩写起,接着叙述岳飞如何被权臣妒忌,终至被杀。对权臣这种卑劣行为,作品予以深刻的揭露。六、七两句,矛头更进一步指向当时的皇帝赵构,认为他在岳飞被害的事件上也要负责任。而岳飞的被杀,则直接造成了国土沦丧、百姓陷入敌手的严重后果。作者叙述至此,不禁悲愤难抑,连用了“闪杀人”“误杀人”两个感叹句。结尾更是化悲愤为哀婉:仿佛上天也要为岳飞的死感到哀伤,连风雨也是愁怨的。全曲前半叙事,后半抒情,感情深挚,风格沉郁。
《中吕·朝天子·志感》
从内容上来看,这当是一个失意文人的牢骚之作。他采用推理对比手法,标举一系列极端悖情谬理的社会现象,结论自在不言中。话直意露,不留余韵,嬉笑怒骂而直言不讳,愤懑之情抒发得痛快淋漓。内容与形式十分和谐一致。
1.《看岳王传》是作者读《岳飞传》有感而发的咏史曲。旨在歌颂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批判杀害忠良的卖国君臣,体现强烈的爱国意识。从结构看,此曲可分为几个层次?从表现手法看,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有什么不同?
答案 结构分两个层次。表现手法上,前半部分以叙事为主,而褒赞洋溢,“却”字的感彩,“权臣”、“奸谋”等贬义词的运用,处处可见作者爱憎分明;后半部分则融议论与抒情于一炉,两部分既层次分明,又一气呵成。
2.无名氏《志感》嬉笑怒骂、直言不讳地谴责是非颠倒、贤愚不分的恶俗。请细读作品,说明作品的表现手法。
答案 (1)运用了对比,将不读书识字、不晓事的人与聪明、志高、德高守本分的人对比,揭露了当道者的愚昧无知。
(2)运用借代手法,用老天代统治者。
一、基础巩固
1.填空。
(1)岳飞,宋(朝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抗金英雄,谥号武穆,被封为鄂王,有词《小重山》流传后世。
(2)周德清,字挺斋,他曾总结当时北曲创作歌唱经验,写成《中原奇韵》,这是一部很有影响的曲学著作,当时有人称他的作品是“天下之独步”。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銮舆(yú) 夸荐(jiàn) 嬉笑(xī)
B.奸谋(móu) 挫折(cuò) 运蹇(jiǎn)
C.嫉妒(dù) 恁忒(mín) 旌节(jīnɡ)
D.落枕(lào) 德过(dé) 忌讳(huì)
答案 C
解析 “恁”读nèn。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泛指人民)
B.老天只恁忒心偏(只怨)
C.折挫英雄(磨折,挫折)
D.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舆(天子的车驾,代指天子)
答案 B
解析 只恁:如此,这样。
4.下列对《看岳王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曲前半部分以叙事为主,后半部分转入抒情,两部分既层次分明,又一气呵成。
B.本曲用词有强烈的感彩。“却”字陡转,“妒”、“奸”二词的使用,可见作者爱憎分明。
C.深入对比中刻画了英雄形象,写出了百姓的苦难,也揭示了南宋王朝灭亡的原因。
D.作者以西湖上风雨不断作结,朦胧而伤感,愁怨之情显得深广绵长。
答案 C
解析 曲词中只是说出了百姓对英雄凭吊,未写百姓的苦难。
二、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5~6题。
〔双调〕蟾宫曲·旅况
阿鲁威
理征衣鞍马匆匆。又在关山,鹧鸪声中。三叠《阳关》,一杯鲁酒,逆旅新丰。看五陵无树起风,笑长安却误英雄。云树蒙蒙,春水东流,有似愁浓。
5.“笑长安却误英雄”一句中的“笑”字意蕴丰富,试结合这首元曲的主旨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元曲抒写了诗人羁旅行役中怀才不遇的慨叹。一个“笑”字,既包含着书剑飘零的凄楚、功业无成的自嘲和无奈,也表现了蔑视功名利禄的旷达和乐观。弦外有音,余韵无穷。
6.把这首元曲的“云树蒙蒙,春水东流,有似愁浓”句从写法和艺术效果上予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云树蒙蒙,春水东流,有似愁浓”三句,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用有形之物描绘无形之情,借浩荡江水、苍茫云树,表达了诗人浓重的愁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根据提示,完成7~8题。
戏题仕女图·出塞①
(清)吴伟业
玉管秋尽雁连天,碛②里明驼路几千。
夜半李陵台前月,可能还是汉宫圆。
大德歌·春
(元)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注 ①《出塞》图画的是王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的情景。②碛(qì):沙漠。
7.吴诗中的“雁”和关曲中的“燕”,在作品中都起反衬的作用。吴诗中的“雁”南飞和昭君的北行,形成反衬,突出昭君内心的悲伤。关曲中的“燕”反衬游子离家在外,暗示人不如燕,燕子有家有亲人,而作者却孤身一人。
8.关曲中的“虚飘飘柳絮飞”和吴诗中的“可能还是汉宫圆”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关曲中用柳絮纷飞来形容游子心中纷乱、恍惚的思绪,渲染了忧愁的氛围。
吴诗中“还是”的疑问,实则暗示了塞外明月难以与汉宫圆月相比,表达了作者的悲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