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上7.2《搭积木》(课件+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一上7.2《搭积木》(课件+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1-24 11:44:20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搭积木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内容总览
教学目标
01
新知导入
02
新知讲解
03
课堂练习
04
课堂总结
05
板书设计
06
目录
作业布置
07
教学目标
1.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探索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新知导入
1.看图写数。
( ) ( ) ( )
12
15
17
新知导入
2.看图写算式。
+ =
+ =
+ =
+ =
10 1 11
1 10 11
10 6 16
6 10 16
新知导入
大家小时候玩过积木吗?
新知讲解
再放2块。
13
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
13

2
新知讲解
13

2
学习任务:
13+2等于多少呢?请拿出课前准备的计数器或积木算算。
新知讲解
13

2
14,15。
加2就是加2个一,在个位上再拨2个珠子。
15
再放2块。
新知讲解
13

2
15
3+2=5
10+5=15
计算十几加几,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上10。
因为3+2=5,所以13+2=15。
新知讲解
一共有18块积木。
拿走2块。
还剩多少块积木?
18

2
新知讲解
18

2
减2,就从个位上拨走2个珠子。
16
新知讲解
18

2
16
8-2=6
10+6=16
计算十几减几,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减,再加上10。
因为8-2=6,所以18-2=16。
新知讲解
下面的做法你能看懂吗?
从13接着往后数2个数
15
新知讲解
下面的做法你能看懂吗?
从18倒着往回数2个数
16
课堂练习
基础题:
1.算一算。
13
+6=
-4=
17
-4=
+3=
19
15
13
16
课堂练习
基础题:
2.看图列出算式。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6
-5
=
=
11 + 6 17
19 - 5 14
课堂练习
提高题:
3.按规律填数。
11
6
17
2
13
15
12
6
18
5
12
17
课堂练习
拓展题:
4.16名同学捉迷藏。
我已经找到了3名。
还有几名同学没有找到?
=
16 - 3 - 1
12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我会计算十几加几了。
我还会计算十几减几了。
板书设计
搭积木
—十几加几、十几减几
13 + 2 =15 18 - 2 =16
① 3 + 2 =5 10 + 5 =15 ①8 - 2 =6 10 + 6 =16
②3 + 2 =5 13 + 2 =15 ②8 - 2 =6 18 - 2 =16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算一算。
13+
6 =
2 =
4 =
19
15
17
18-
6 =
5 =
7 =
12
13
11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2.看图列算式。
=
13 + 3 16
=
14 - 1 13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选做题:
1.哪两个数加起来等于15?写出算式。
4
13
5
2
11
10
4+11=15
13+2=15
5+10=15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选做题:
2.看图写算式。
=
12 + 3 15
=
3 + 12 15
作业布置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13+2”和“18-2”来表示?
【综合实践类作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2 搭积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探索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学习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需要理解的算理是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要在相同的数位上相加减,这样的算理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是个抽象的学习内容。教师应利用教材创设的“情境+问题串”,通过观察直观积木模型得出计算结果,在计数器上拨出计算结果等活动,来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算理进行抽象运算。首先通过观察笑笑搭积木的活动场景,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并探索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列出与情境相符的加法算式,再提问“你是怎样算的”带领学生以拨计数器、搭方块、写算式的方式呈现出计算结果,初步渗透算理,即在相同数位上做加法;同样的思路,仍然是搭积木的活动场景,根据问题串提出的新问题“还剩多少块积木”,也是用拨计数器、搭方块、写算式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在相同数位上做减法。最后通过观察毛毛虫图,即数线图,帮助学生体会加法的递增特性和减法的递减特性及数的顺序,多角度加强学生对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三、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1)看图写数。看图写算式。 2.导入新课师:大家小时候玩过积木吗?学生根据实际回答。师:我们的好朋友笑笑也喜欢搭积木,还会用搭积木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你们想看看吗?学生:想。师:今天我们跟着笑笑一起去玩搭积木。板书课题:搭积木 通过复习,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 通过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和提取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感悟新知 任务一: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课件出示: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引导学生完整的说出:笑笑先摆了13块积木,又放上去2块。师:根据知道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独自思考,然后集体反馈: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师:笑笑先摆了13块积木,又放上去2块,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13+2。师:13+2等于多少呢?请拿出课前准备的计数器或积木算算。学生尝试计算,师巡视指导。师:能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吗?学生一边展示,一边反馈:在计数器上先拨出13,加2,就在个位上再拨2个珠子。 14、15,所以13+2=15。师:为什么要在个位上再拨2个珠子呢?学生:加2就是加2个一,所以要在个位上再拨2个珠子。师: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一边展示,一边反馈:我搭积木,先摆10块积木成一列,就是1个十,再在旁边摆3块积木,合起来是13,再放2块积木上去。引导学生得出:右边有3+2=5块,一共就有10+5=15,所以13+2=15。师:原来计算十几加几,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上10。那么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因为3+2=5,所以13+2=15。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尝试操作、合作交流,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亲身经历计算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明确算理。 通过摆一摆、拨一拨,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与指导。
任务二:20以内数的不退位减法师:你瞧,笑笑这次一共搭了多少块积木?课件出示:学生独自数一数,然后回答:一共有18块积木。师:咦,发生什么事情了?课件出示:学生:淘气拿走了2块。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还剩多少块积木?师:18块积木,拿走2块,还剩多少块积木?老师也想知道,那么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算式是18-2。师:18-2等于多少呢?你能用刚才的方法算算吗?学生尝试计算,师巡视指导。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学生1:在计数器上先拨出18,减2,就从个位上拨走2个珠子。 18-2=16 先搭18块积木,再从8块中拿走2。8-2=6 10+6=16师:原来计算十几减几,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减,再加上10。还有吗?学生3:因为8-2=6,所以18-2=16。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去探究18-2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感悟数学魅力的同时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老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情况,观察同学是否掌握本环节内容给予及时的鼓励与指导。
实践新知 任务三:利用数线图探究计算结果师:计算13+2的方法有很多,那么下面的做法你能看懂吗?课件出示: 13+2=□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计算13+2,可以从13接着往后数2个数,14,15。师:加法可以接着往后数,那么减法呢?课件出示: 18-2=□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计算18-2,可以从18倒着往回数2个数,17,16。师:原来利用数数的方法也可以计算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数学真是一门有趣的学问! 借助毛毛虫得出计算结果,帮助学生体会加法递增的特性和数的顺序,进而从多角度加强对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与指导。
迁移运用 任务七:课堂练习基础题:1.算一算。2.看图列出算式。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语言,有效应用。 分层挑选学生的作答,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效果,收集本节课学生知识吸收的反馈信息。
提高题:3.按规律填数。
拓展题:4.16名同学捉迷藏。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1.算一算。2.看图列算式。 选做题:1.哪两个数加起来等于15?写出算式。2.看图写算式。【综合实践类作业】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13+2”和“18-2”来表示?
板书设计 搭积木 —十几加几、十几减几 13 + 2 =15 18 - 2 =16 ① 3 + 2 =5 10 + 5 =15 ①8 - 2 =6 10 + 6 =16②3 + 2 =5 13 + 2 =15 ②8 - 2 =6 18 - 2 =16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加与减(二)》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加与减(二)》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并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理解数位的含义;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通过数的大小比较,感悟相等和不等关系;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感悟运算之间的关系;探索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会整数加减法;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数值;能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能熟练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20以内数的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数学运算的基础,教材安排了“古人计数”、“搭积木”、“有几瓶牛奶”、“有几棵树”、“有几只小鸟”和“做个减法表”6个内容,教材在在丰富的情境中,结合操作活动探索并掌握20以内数的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三)学生认知情况
在本单元学习以前, 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 掌握了10以内各数的顺序及大小,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对于20以内的数,大多数学生会数,但对于建立数位概念、数的组成却不清楚, 所以本节课重点掌握11~20 各数的组成及个位、十位上各数的意义, 难点是建立数位概念。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等差异较大,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活动中,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要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他们认真倾听、大胆尝试操作、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及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单元目标拟定
1.通过数数、操作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探索并掌握20以内数的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正确地认、读、写11~20各数。
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正确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4.提出并尝试解决有关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并认识“10个一就是1个十”。
2.体会并理解算法的多样化。
3.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4.提出并尝试解决有关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实际问题。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更多的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创设生动有趣的童话情境,不仅能够很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能够借助童话情境帮助他们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com
(一)在活动中认识11~20各数。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1~10各数,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11~20各数的经验,教科书在编排上,通过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了1~10各数;通过把10根小棒捆成1捆,帮助学生建立“10个一是1个十”的表象。
(二)在摆小棒、拨计数器和观察图形等活动中,探索和交流算法
在学习20以内数的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时,教材编排了操作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三)提倡算法多样化。
在探究算法时,教材都是先提出数学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对每一种思考的过程都呈现了几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运算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7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数与代数 加与减(二) 古认计数 1
搭积木 1
有几瓶牛奶 1
有几棵树 1
有几只小鸟 1
做个加法表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7.1《古认计数》 目标: 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 任务一:体会11~20各数产生的必要性 → 任务二:数的组成 → 任务三:利用摆小棒、拨计数器进行数数活动 → 任务四:读尺子的数,认识20以内数的有序性 → 任务五:比较11~20各数的大小 → 任务六: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 → 1.通过摆一摆,数一数,一一对应地进行计数活动,还要体会“实物图片—小棒模型—用数字计数”的抽象过程。 2.借助小棒直观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并结合计数器的认识了解11的组成,并在计数器上拨出相应的数字。 3.经历由数小棒到捆小棒再到拨计数器,逐步抽象出数。 4.通过在尺子上读10~20各数,体会2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5.通过数数和摆小棒两种活动方式,直观地理解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6.采用多种形式表示数,“创造”计数方法。
7.2《搭积木》 目标: 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探索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任务一: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 → 任务二:20以内数的不退位减法 → 任务三:利用数线图探究计算结果 → 1.结合搭积木的活动,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并探索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结合搭积木的活动,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并探索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毛毛虫,学生通过观察毛毛虫的“数线”图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体会加法递增的特性和数的顺序,进而从多角度加强对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7.3《有几瓶牛奶》 目标: 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加法,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任务一:用小棒算一算9加几 → 任务二:利用计算器计算9加几 → 任务三:利用圈一圈感知算法 → 1.借助小棒的直观操作活动,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道理。 2.通过拨或观察计数器并说一说,对“10个一是1个十”加深认识,进一步理解进位的道理。 3.通过读图,学生动手圈一圈,先把10个圈在一起,再算出结果,进一步体会在9加几的计算中,“凑十”的策略和计算的全部过程。
7.4《有几棵树》 目标: 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任务一:用小棒算一算8加几 → 任务二:利用毛毛虫计算8加几 → 任务三:利用圈一圈感知算法 → 1.借助小棒的直观操作活动,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道理。 2.通过观察图,理解计算的道理,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思考和加深对进位加法的理解。 3.通过读图,动手圈一圈,先把10个圈在一起,再算出结果,进一步体会在8加几的计算中,“凑十”的策略和计算的全部过程。
7.5《有几只小鸟》 目标: 经历探索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7,6,5加几的加法;在计算过程中培养数感,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任务一:学习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 任务二:利用摆一摆、拨一拨学习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 任务三:运用圈一圈的方法计算 → 任务四:通过计算、观察、继续填写算式,发现算式间的规律 → 1.灵活运用“凑十”的策略解决计算中的问题,如在“7+6”的计算中,既可以把6拆成两个3,用7和3凑10,也可以把7拆成3和4,用6和4凑10。 2.结合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活动,解释说明自己的计算方法,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体会算理。 3.通过动手圈一圈,如先把10根小棒圈在一起,再算出结果,进一步体会“凑十”的策略和计算的过程。 4.通过计算、观察、继续填写算式,巩固计算技能,发现算式间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感,激发对计算问题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7.6《做个加法表》 目标: 初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2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任务一:完成加法表,初步体会有序整理 → 任务二:观察加法表,培养有序思考的意识 → 1.独立填写教科书中的加法表,把加法表补完整。 2.发现加法表中算式的排列特点,如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各有什么规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