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基础实验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2023年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不会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A.试管、导管 B.锥形瓶、集气瓶
C.酒精灯、水槽 D.集气瓶、长颈漏斗
2.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A.向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D.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
3.某班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老师观察到了四位同学的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连接仪器 B. 检查气密性
C. 取用石灰石 D. 验满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①检验装置气密性 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 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 ④收集气体 ⑤向锥形瓶中放入几小块大理石,其中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⑤③④ C.②①③④⑤ D.③④⑤②①
5.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和⑤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B.装置②和④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C.装置①和③组合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
D.装置②可以较好地控制反应速率
二、填空题
6.用二氧化碳能够灭火,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以及化学性质: ;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群产生有害的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场所要注意 。
7.用干冰可以制作口感类似汽水的“碳酸水果”。
(1)干冰与水果一起放置12小时后,水果变得冰凉,原因是 。
(2)干冰制作“碳酸水果”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取出水果,食用时有气泡从水果中冒出。其原因是 。
三、实验题
8.小军利用如图所示微型实验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性质实验。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人”字管右端出现的现象是 ,被紫色石蕊溶液浸湿的纸质小花的颜色变为 。
(2)微型仪器进行实验的优点很多,除试剂用量极少以外,还有 。
9.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CO2及进行性质实验的部分装置。
(1)Ca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检验装置气密性,按图连接装置,先 ,再加水至A下端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 ,说明气密性良好。
(3)加入药品。添加块状CaCO3固体时,为避免打破锥形瓶,应将锥形瓶 ,再放入固体。添加盐酸时,将稀盐酸从 (填仪器A的名称)倒入锥形瓶至 。
(4)如图2所示,向放置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倒入CO2,观察到的现象是 。
10.请你根据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①装置的名称 。
(2)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 ,收集氧气可以选择 (填装置组序号)
(3)验证集气瓶中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11.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时所需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为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制取二氧化碳有以下步骤:①向锥形瓶内加入大理石;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向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④按要求连接好仪器和装置;⑤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
(3)选择收集气体方法时,必须考虑的气体性质有 (填序号)。
①颜色 ②密度 ③溶解性 ④可燃性
(4)若用装置E采用排水收集氧气,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 (填“a”或“b”)导管通入瓶内;若用装置E检验气体是二氧化碳,瓶中应盛放 (填字母序号)。
A.浓硫酸 B.稀硫酸 C.稀盐酸 D.石灰水
(5)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 (填字母序号)装置。若选A装置作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还需补充的一种用品是 。
(6)用装置D收集氧气时,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加热前,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立即收集气体
c.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基础实验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2023年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不会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A.试管、导管 B.锥形瓶、集气瓶
C.酒精灯、水槽 D.集气瓶、长颈漏斗
【解答】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使用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在常温下反应,此反应不需要加热,因而不需要使用酒精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使用排水法收集,不需要使用水槽,故选:C。
2.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A.向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D.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
【解答】解:验满必须在瓶口进行,所以结合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也不燃烧的性质,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了,反之则不满。分析题给的四个选项可以知道选项C为正确答案。
故选:C。
3.某班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老师观察到了四位同学的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连接仪器 B. 检查气密性
C. 取用石灰石 D. 验满
【解答】解: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加入石灰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石灰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气体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①检验装置气密性 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 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 ④收集气体 ⑤向锥形瓶中放入几小块大理石,其中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⑤③④ C.②①③④⑤ D.③④⑤②①
【解答】解: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加入固体药品)→倒(倒入液体药品)→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导管要伸到集气瓶的底部,且瓶口还要盖上玻璃片)。
故选:B。
5.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和⑤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B.装置②和④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C.装置①和③组合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
D.装置②可以较好地控制反应速率
【解答】解:A、实验室制取氧气可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属于固体加热型,可选发生装置是①,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⑤排水法收集,则装置①和⑤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氧气,故A说法正确;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③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而不能用④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B说法错误;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采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②,而不是①,故C说法错误;
D、装置②便于添加液体药品,不能控制加入液体药品的滴加速率,不能控制反应速率,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6.用二氧化碳能够灭火,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密度比空气大 ,以及化学性质: 不可燃、不助燃 ;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群产生有害的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场所要注意 通风 。
【解答】解:用二氧化碳能够灭火,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以及化学性质:不可燃、不助燃;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群产生有害的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场所要注意通风。故答案为: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不助燃;通风。
7.用干冰可以制作口感类似汽水的“碳酸水果”。
(1)干冰与水果一起放置12小时后,水果变得冰凉,原因是 干冰升华吸热 。
(2)干冰制作“碳酸水果”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O+CO2=H2CO3 。
(3)取出水果,食用时有气泡从水果中冒出。其原因是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
【解答】解:(1)干冰与水果一起放置12小时后,水果变得冰凉,原因是干冰升华吸热。
(2)干冰制作“碳酸水果”时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
(3)取出水果,食用时有气泡从水果中冒出。其原因是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故答案为:(1)干冰升华吸热;
(2)H2O+CO2=H2CO3;
(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三、实验题
8.小军利用如图所示微型实验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性质实验。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人”字管右端出现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被紫色石蕊溶液浸湿的纸质小花的颜色变为 红色 。
(2)微型仪器进行实验的优点很多,除试剂用量极少以外,还有 能够验证物质多方面的性质 。
【解答】解:(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人”字管右端出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澄清石灰水中,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被紫色石蕊溶液浸湿的纸质小花的颜色变为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色。
(2)微型仪器进行实验的优点很多,除试剂用量极少以外,还能够验证物质多方面的性质。
故填:能够验证物质多方面的性质。
9.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CO2及进行性质实验的部分装置。
(1)Ca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
(2)检验装置气密性,按图连接装置,先 夹紧止水夹 ,再加水至A下端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 长颈漏斗内水柱不下降 ,说明气密性良好。
(3)加入药品。添加块状CaCO3固体时,为避免打破锥形瓶,应将锥形瓶 横放 ,再放入固体。添加盐酸时,将稀盐酸从 长颈漏斗 (填仪器A的名称)倒入锥形瓶至 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口 。
(4)如图2所示,向放置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倒入CO2,观察到的现象是 蜡烛熄灭 。
【解答】解:(1)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检验装置气密性,按图连接装置,先夹紧止水夹,再加水至 A下端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水柱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3)添加块状CaCO3固体时,为避免打破锥形瓶,应将锥形瓶横放,再放入固体;添加盐酸时,将稀盐酸从长颈漏斗倒入锥形瓶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口;
(4)由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向放置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倒入CO2,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熄灭。
故答案为:
(1)CaCO3+2HCl=CaCl2+H2O+CO2↑;
(2)夹紧止水夹;长颈漏斗内水柱不下降;
(3)横放;长颈漏斗;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口;
(4)蜡烛熄灭。
10.请你根据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①装置的名称 试管 。
(2)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 B ,收集氧气可以选择 C或E (填装置组序号)
(3)验证集气瓶中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 。
【解答】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
(2)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C或E;
(3)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
故答案为:(1)试管;
(2)B;C或E;
(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
11.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时所需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仪器①的名称是 集气瓶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为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字母序号)。制取二氧化碳有以下步骤:①向锥形瓶内加入大理石;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向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④按要求连接好仪器和装置;⑤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正确的顺序是 ④②①③⑥⑤ (填序号)。
(3)选择收集气体方法时,必须考虑的气体性质有 ②③ (填序号)。
①颜色 ②密度 ③溶解性 ④可燃性
(4)若用装置E采用排水收集氧气,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 a (填“a”或“b”)导管通入瓶内;若用装置E检验气体是二氧化碳,瓶中应盛放 D (填字母序号)。
A.浓硫酸 B.稀硫酸 C.稀盐酸 D.石灰水
(5)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 D (填字母序号)装置。若选A装置作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还需补充的一种用品是 一团棉花 。
(6)用装置D收集氧气时,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b (填字母序号)。
a.加热前,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立即收集气体
c.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解答】解:(1)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故答案为:集气瓶;
(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主要步骤是: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先固体后液体;收集;验满;故答案为: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B;④②①③⑥⑤;
(3)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故答案为:②③;
(4)若用装置E采用排水收集氧气,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短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a;D;
(5)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故答案为:D;一团棉花;
(6)a.加热前,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正确;
b.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立即收集气体错误,当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时,再收集;
c.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正确;
故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