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上册《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023年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云南盛产野生菌,我们能闻到某些野生菌散发出的特殊香味,是因为(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D.分子可以再分
2.下列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氧气 B.水 C.氯化氢 D.氯化钠
3.下列因素的改变,能显著改变气体体积的是( )
A.微粒间的空隙 B.微粒的大小
C.微粒的质量 D.微粒的种类
4.用“”表示一个氧原子,能表示两个氧分子的微观示意图是( )
A. B. C. D.
5.下列微粒结构图示中,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
A. B. C. D.
6.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 )
A.用自来水制蒸馏水 B.水通电分解
C.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D.碘升华为碘蒸气
7.下列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分子的是( )
A.冰水 B.白酒 C.糖水 D.食醋
8.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若它们组成的分子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一种新的化合物生成
B.反应物为双氧水
C.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D.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B.混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含有不同种原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10.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
11.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
C.CO与C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
二、填空题
12.如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
(1)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 .
(2)甲、乙两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写出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反应类型为 ,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后物质的化学性质 (填“发生了”或“未发生”)改变,原因 .
三、解答题
13.试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
(1)一氧化碳气体能燃烧,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燃烧。
(2)打开盛放食醋的瓶子的瓶盖,闻到一股酸味。
(3)铁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雾生成。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023年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云南盛产野生菌,我们能闻到某些野生菌散发出的特殊香味,是因为(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D.分子可以再分
【解答】解:能闻到某些野生菌散发出的特殊香味,是因为野生菌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野生菌的香味。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特殊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于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这是造成闻到特殊香味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特殊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体积和质量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特殊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可分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下列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氧气 B.水 C.氯化氢 D.氯化钠
【解答】解:A、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氯化氢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下列因素的改变,能显著改变气体体积的是( )
A.微粒间的空隙 B.微粒的大小
C.微粒的质量 D.微粒的种类
【解答】解:对于气体来说,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远大于分子本身的大小,分子本身可以忽略不计,决定气体体积的因素主要为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和分子间的空隙。
故选:A。
4.用“”表示一个氧原子,能表示两个氧分子的微观示意图是( )
A. B. C. D.
【解答】解:A、该图示表示4个氧原子,故A错误;
B、该图示表示2个氧分子,故B正确;
C、该图示表示2个氧原子,故C错误;
D、该图示表示1个氧分子,故D错误。
故选:B。
5.下列微粒结构图示中,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1个水个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通过分析微观图示可知,B可以表示水分子。
故选:B。
6.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 )
A.用自来水制蒸馏水 B.水通电分解
C.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D.碘升华为碘蒸气
【解答】解:A、用自来水制蒸馏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故选项错误。
B、水通电分解,有新物质生成氢气、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故选项正确。
C、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利用的是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故选项错误。
D、碘升华为碘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故选项错误。
故选:B。
7.下列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分子的是( )
A.冰水 B.白酒 C.糖水 D.食醋
【解答】解:A、冰水是一种物质,是由水分子构成的,A正确;
B、白酒是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含有酒精分子和水分子,B错误;
C、糖水是糖和水的混合物,含有糖分子和水分子,C错误;
D、食醋中含有醋酸分子和水分子,D错误
故选:A。
8.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若它们组成的分子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一种新的化合物生成
B.反应物为双氧水
C.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D.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解答】解:A、生成物中有水生成,水对于反应物的一种新的化合物,说法正确;
B、由图示信息看出,反应物为双氧水,说法正确;
C、原子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故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说法正确;
D、反应前有两个分子,反应后有三个分子,分子数目发生改变,故此项说法错误。
故选: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B.混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含有不同种原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解答】解:A、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分子构成,可能由原子构成,也可能是由离子构成,故A错;
B、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不一定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是由一种原子构成,故B错;
C、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不同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含有不同种原子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种原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D错。
故选:C。
10.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
【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三种;故A说法正确;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B说法正确;
C、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分,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故C说法正确;
D、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也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与原子之间间隔不能比较大小,有的分子之间间隔比有的原子之间间隔大,有的原子之间间隔比有的分子之间间隔大,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1.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
C.CO与C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
【解答】解: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10mL水与10mL乙醇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
12.如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
(1)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乙 ;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 分子没有变化,分子间隔变大 .
(2)甲、乙两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甲 ;写出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水氢气+氧气 ,反应类型为 分解反应 ,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后物质的化学性质 发生了 (填“发生了”或“未发生”)改变,原因 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
【解答】解:(1)从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可以看出,乙中水分子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2)从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可以看出,甲中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水氢气+氧气,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由于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
答案:(1)乙,分子没有变化,分子间隔变大;(2)甲,水氢气+氧气,分解反应,发生了,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三、解答题
13.试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
(1)一氧化碳气体能燃烧,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燃烧。
(2)打开盛放食醋的瓶子的瓶盖,闻到一股酸味。
(3)铁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雾生成。
【解答】解:(1)一氧化碳气体能燃烧,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燃烧,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2)打开瓶盖能闻到醋的酸味,是因为醋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醋的酸味。
(3)铁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是因为原子间有间隔,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氢分子、氧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分子,然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为水分子,大量的水分子结合成水,因此有水雾生成。
故答案为:
(1)一氧化碳气体能燃烧,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燃烧,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2)打开瓶盖能闻到醋的酸味,是因为醋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醋的酸味。
(3)铁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是因为原子间有间隔,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氢分子、氧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分子,然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为水分子,大量的水分子结合成水,因此有水雾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