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小数乘小数(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65页例7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笔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例7。
谈话:这是小明房间和外面阳台的平面图。从图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现在我们先解决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你会列式吗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8×3.2
2.追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3.指导观察:“3.8×3.2”和前面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板书:小数乘小数(1))
二、互动新授
1.出示例7,引导学生计算图中小明房间的面积。
要求学生先估计一下,再计算。学生汇报交流:
(1)把3.8看成4,4×3.2=12.8(平方米),面积比12.8平方米小。
(2)把3.2看成3,3.8×3=11.4(平方米),实际面积比11.4平方米大。
(3)把3.8和3.2分别看成4和3,4×3=12(平方米),实际面积大约是12平方米。
2.呈现用竖式计算3.8×3.2的过程:
小组讨论:
(1)两个乘数分别乘10,所得的积应该等于原来积的多少倍 (100)竖式计算
(2)原来的积的100倍是1216,原来的积可以怎样算出来 (1216÷100)
3.指导完成“试一试”。提问:阳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2×1.15)
学生完成教科书第65页的竖式:先在括号里填合适的数,再把左边的竖式写完整。
3.2×1.15=3.68(平方米)竖式计算
提醒:3.2的位数比1.15少,列竖式时通常把1.15写在3.2的上面;由于115×32积的末尾有0,所以在积里要先点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4.总结归纳。
教师:上面每道竖式中,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想一想,小数乘法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汇报,预测:
生1: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
生2:先把乘数看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算,再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生3: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65页“练一练”第1、2题。
2.完成教科书第67页“练习十二”第2、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计算时,先把小数乘小数当作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还要注意当积的末尾有0时,要先点上小数点,再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1)
3.8×3.2=12.16(平方米)
竖式计算
答:小明房间的面积是12.16平方米。
【教学反思】
学生已经具备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的初步经验,所以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中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本节课的不足在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个备课时没预设到的情况,即学生在计算两位数乘一个小数的过程中点上了小数点。另外,本节课教师重点强调了小数乘小数的算理,但未对竖式的书写格式进行规范性指导,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书写格式上的错误。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行重点指导和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