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重点中学八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随着南方夏季气候变得越来越炎热,四季分明的哈尔滨让人们感觉到变得越来越适宜旅游、居住我们要抓住机遇,把哈尔滨打造成生态之城。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
A、爱护花草树木 B、把垃圾随意丢入松花江 C、绿色低碳出行 D、垃圾分类回收
A. B. C. D.
2.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 研制药物抵抗疾病 B. 合成新材料
C. 炼制石油得到汽油和柴油 D. 研究光线的反射与折射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
A、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 B、液体的加热 C、量取一定量的液体 D、用滴管取液体
A. B. C. D.
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将呼出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B. 加热溶液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蓝色固体变为黑色
C. 胆矾研碎:蓝色固体变为白色粉末
D. 对着眼镜的一个镜片哈气:对着哈气的镜片上有水雾形成
5.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光合作用 B、钢铁生锈 C、酸雨侵蚀 D、冰山融化
A. B. C. D.
6.在近代化学历史上,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科学家是 ( )
A. B. C. D.
7.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 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 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 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8.下列说法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能导电 B、硬度大 C、常温下呈气态 D、会生锈
A. B. C. D.
9.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化学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
A、腐蚀品 B、剧毒品 C、易燃品 D、自燃物品
A. B. C. D.
10.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操作顺序为( )
将饮水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充满呼出的气体;
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
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
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桌上.
A. B. C. D.
11.某同学欲加热水,操作正确顺序应该是 ( )
点燃酒精灯;
预热后,用外焰固定加热;
用试管夹夹持试管;
用洗瓶往试管中加入水后,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将洗瓶放回原处。
A. B. C. D.
12.绿色化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
A、焚烧水稻的秸秆 B、垃圾分类回收 C、拒绝一次性木筷 D、发展太阳能发电
A. B. C. D.
13.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加热时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加热后的试管立刻用冷水冲洗;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加热时,没有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其中与之有关的是( )
A. B. C. D.
14.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区分物质,下列实验室区分物质的两种方案中均错误的是 ( )
选项
区分物质 二氧化碳和空气 白酒和白醋 石灰石和胆矾 铁丝和铜丝
第一方案 分别伸入带火星木条 闻气味 看颜色 观察颜色
第二方案 观察颜色 品尝味道 加水溶解 用磁铁吸引
A. B. C. D.
15.裘臻同学量取的液体。她先向量筒中倒入该液体,进行规范读数,其液体体积为,用滴管滴加液体过程中,一时疏忽仰视读出液体体积为,则她量取完毕,用滴管滴加液体的体积( )
A. 等于 B. 大于 C. 小于 D. 无法确定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或符号
锂: ______
氯: ______
铝: ______
: ______
: ______
17.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础,请完成下列内容:
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准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 ______ ;
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 ______ 套上、取下;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 ______ 灭,不可用嘴去吹;
闻气体时应该小心,用手轻轻地在瓶口 ______ ,使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18.结合如图所示仪器,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仪器的名称是 ______ ,仪器一般用于 ______ , ______ 填“能”或“不能”加热;
使用时,必须放平,视线与其内液体 ______ 保持水平;
仪器和都可以作反应容器,如果试剂量大,需要选 ______ 填序号,加热时应放置在 ______ 上,使之受热均匀;
用过的和胶头滴管应立即洗净的是 ______ 填序号。
19.号汽油中含的异辛烷,的正庚烷。作为汽油的主要成分之一,异辛烷化学式为,外观与水相似,但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后分层置于上层,有特殊气味。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
异辛烷的物理性质是 ______ ;
异辛烷的化学性质是 ______ ;
异辛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______ 。
20.近期我们学习了许多实验,如下表,将这些实验分为两组,从实验主体所发生的变化的角度分析,实验应归为 ______ 组,理由是 ______ 。
组 组 实验
水的沸腾 胆矾的研碎 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研碎胆矾的仪器的名称为 ______ 和 ______ ,完成两组第二个实验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研碎前、后的胆矾,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到变成澄清的溶液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 证明胆矾在研碎前后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21.年哈市中考化学学科实验操作部分评分标准如下,请完善标准:
实验题目:用倾倒法取液体药品取出试剂瓶,取下瓶塞, ______ 放在桌面上,拿起试剂瓶,标签向着 ______ 。
倾倒液体时试管 ______ ,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
将液体沿试管壁 ______ 倒入试管内,倾倒液体的量大约为,最多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一半。
倒完液体后要立即 ______ ,将试剂瓶放回原处,标签向外。
试管内的废液倒入废液缸,振荡清洗试管次后,倒放回原处,清洗实验台,实验用品摆放整齐。
22.如图为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用于固定和支持仪器的仪器名称 ______ 、带孔橡胶塞、胶皮管连接玻璃管时都要先把 ______ ;
检验此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为:连接装置后,先 ______ ,再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 ______ ,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观察到中的现象为: ______ ,固体减少。
23.化学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出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第一步操作如图,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
第二步操作如图,比较人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向两瓶气体中分别滴入 ______ ,振荡,观察到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 ______ ,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______ ,从而得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 ______ 填“高”或“低”;
第三步操作如图,比较人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将两根 ______ 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样品中,观察到在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______ ,而在空气中无明显变化,从而得出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氧气含量低;
第四步操作如图,比较人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根据你所观察到的现象,从而得出的结论是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含量 ______ 填“高”或“低”。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爱护花草树木,能美化生态环境,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该做法符合这一主题;
B、垃把垃圾随意丢入松花江造成江水污染等问题,该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
C、绿色低碳出行,既能节约化石能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该做法符合这一主题;
D、垃圾分类回收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环境污染,该做法符合这一主题;
故选:。
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垃圾分类回收、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爱护花草树木、绿色低碳出行、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2.【答案】
【解析】解:、研制药物抵抗疾病,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A错误;
B、合成新材料,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B错误;
C、炼制石油得到汽油和柴油,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C错误;
D、研究光线的反射与折射,属于物理学研究范畴,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D正确;
故选:。
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才能利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
3.【答案】
【解析】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先将导管倾斜,再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后将试管竖立,故A正确;
B.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的体积超过了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B错误;
C.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应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视线从具有刻度的一侧读数,故C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时,要保持滴管竖直,在试剂瓶外挤出空气,然后伸入试剂瓶吸取液体,故D错误。
故选:。
A.根据往试管中添加粉末状固体的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C.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实验基本操作,该题为中考的常考点,掌握基本实验操作为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4.【答案】
【解析】解: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正确;
B.加热氢氧化铜生成黑色的氧化铜,B正确;
C.胆矾是蓝色固体,研碎后仍为蓝色固体,C错误;
D.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对着眼镜的一个镜片哈气,哈气的镜片上有水雾形成,故D正确;
故选:。
A.根据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的原理进行分析;
C.根据物理变化的特点进行分析;
D.根据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碱的化学性质,物理变化的特征,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比较等相关知识,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5.【答案】
【解析】解:、光合作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钢铁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酸雨侵蚀,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冰山融化,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要熟记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6.【答案】
【解析】解: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
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
拉瓦锡用定量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瑞典化学家舍勒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在世界上首先制得了氯气;
故选:。
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关注化学学科成就、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
【解析】解:、利用反复实验,根据不同的现象来探究烧杯被熏黑的原因,就是进行对比实验,该做法正确。
B、认为与本次试验无关,不予理睬,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不符合探究的学习精神,该做法错误。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也是探究学习的过程,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该做法正确。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就是通过咨询老师、积极探讨,来解决问题,该做法正确。
故选:。
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发现了问题,就应该探究形成原因,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可以反复实验,来探究黑色的物质的成分;也可以查阅资料、与同学讨论、咨询老师,而不能不予理睬,否则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也不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本题难度不大,通过对蜡烛燃烧的实验来考查实验探究中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探究习惯.
8.【答案】
【解析】解:、铝块能导电,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
B、金刚石硬度大,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
C、氧气常温下呈气态,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
D、铁钉会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9.【答案】
【解析】解:酒精是一种具有可燃性的液体,应张贴易燃品标志。
A、该图标是腐蚀品标志,不合题意;
B、该图标是剧毒品标志,不合题意;
C、该图标是易燃品标志,符合题意;
D、该图标是自燃物品标志,不合题意。
故选:。
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和酒精的性质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酒精的性质、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答案】
【解析】解: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时,首先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然后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倒放在水槽中,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然后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即可。故操作顺序为。
故选:。
根据排水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操作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的操作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
【解析】解:该实验首先要取药品,取完药品要把原来的试剂瓶复原,再用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向上夹到试管的中上部,点燃酒精灯,先进行预热再集中药品部位加热。
故选:。
根据实验实际操作步骤来考虑,基本步骤是取药品,夹试管,点燃酒精灯加热。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给试管内固体加热的基本步骤,知道了该实验的注意事项。
12.【答案】
【解析】解:、焚烧水稻的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废气,故A错误;
B、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故B正确;
C、拒绝一次性木筷,减少树木的砍伐,故C正确;
D、发展太阳能发电,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故D正确。
故选:。
根据常见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绿色化学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3.【答案】
【解析】解: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不造成试管破裂;
加热时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可能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加热后的试管立刻用冷水冲洗,试管温度骤降可能破裂;
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三分之一,可能造成液体溅出,不造成试管破裂;
加热时,没有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可能造成试管破裂。
故选:。
试管在加热的过程当中发生破裂,主要的原因是试管的受热不均匀造成的。据此分析在加热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即可轻松解题。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4.【答案】
【解析】解:、二氧化碳和空气都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区分二者;二氧化碳和空气都是无色气体,观察颜色不能区分二者;故选项符合题意。
B、白酒有特殊香味,白醋有酸味,闻气味能区分二者;实验室严禁品尝药品的味道,不能用品尝味道来区分白酒和白醋;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石灰石是白色固体,胆矾是蓝色固体,观察颜色能区分二者;石灰石难溶于水,胆矾易溶于水,加水溶解能区分二者;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铁丝呈银白色,铜丝呈红色,观察颜色能区分二者;铁丝能被磁铁吸引而铜丝不能,用磁铁吸引能区分二者;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A、根据二氧化碳和空气都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以及二氧化碳和空气都是无色气体来分析;
B、根据白酒有特殊香味,白醋有酸味,以及实验室严禁品尝药品的味道来分析;
C、根据石灰石是白色固体,胆矾是蓝色固体,以及石灰石难溶于水,胆矾易溶于水来分析;
D、根据铁丝呈银白色,铜丝呈红色,以及铁丝能被磁铁吸引而铜丝不能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
【解析】解: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数偏小,量取的实际体积偏大,用胶头滴管滴加的液体体积是大于。
故选:。
根据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6.【答案】 碳 氖
【解析】解: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锂的元素符号为;
氯的元素符号为;
铝的元素符号为;
的元素名称为碳;
的元素名称为氖。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元素符号的书写以及有关符号的意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元素符号的书写以及有关符号的意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7.【答案】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底部 灯帽 扇动
【解析】解: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玻璃仪器洗干净了;
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防止试管夹的脏物进入试管污染试剂;
为了防止发生火灾,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来;
闻气体时应该小心,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故答案为:
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底部;
灯帽;
扇动。
根据仪器洗净的标志进行分析;
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
本考点考查了实验基本操作,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掌握相关知识点,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8.【答案】蒸发皿 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不能 凹液面的最低处 陶土网
【解析】解:仪器的名称是蒸发皿;仪器是集气瓶,一般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不能加热;
量筒在使用时,必须放平,视线与其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仪器是烧杯,是试管,都可以作反应容器,如果试剂量大,需要选A,加热时应放置在陶土网上,防止烧杯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用过的和胶头滴管应立即洗净的是,中胶头滴管是专用的不能清洗。
故答案为:
蒸发皿;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不能;
凹液面的最低处;
; 陶土网;
。
根据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根据仪器的用途和加热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液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取用等操作,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19.【答案】通常状况下,无色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有特殊气味,有挥发性 可燃性 异辛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解析】解:通常状况下,无色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有特殊气味,有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异辛烷的物理性质;
异辛烷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异辛烷的化学性质;
异辛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异辛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故答案为:通常状况下,无色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有特殊气味,有挥发性;
可燃性;
异辛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根据反应原理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该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20.【答案】 实验主体均发生化学变化 研钵 研杵 形成对比试验
【解析】解:这些实验分为两组,从实验主体所发生的变化的角度分析,组属于物理变化,组属于化学变化,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应归为组,因为实验主体均发生化学变化;故答案为:;实验主体均发生化学变化;
研碎胆矾的仪器的名称为研钵、研杵;完成两组第二个实验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研碎前、后的胆矾,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到变成澄清的溶液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实验的目的是形成对比试验;故答案为:研钵、研杵;形成对比试验。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仪器的名称。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1.【答案】倒 手心 倾斜 缓慢 盖紧瓶塞
【解析】解:取出试剂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拿起试剂瓶,标签向着手心,以防试剂流下,腐蚀标签。
倾倒液体时试管倾斜,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
将液体沿试管壁缓慢倒入试管内,倾倒液体的量大约为,最多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一半。
倒完液体后要立即盖紧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标签向外。
试管内的废液倒入废液缸,振荡清洗试管次后,倒放回原处,清洗实验台,实验用品摆放整齐。
故答案为:倒;手心;
倾斜;
缓慢;
盖紧瓶塞。
根据倾倒液体试剂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倾倒液体试剂的操作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2.【答案】铁架台 玻璃管口用水润湿 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 白色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
【解析】解:由图示可知,用于固定和支持仪器的仪器为铁架台;连接玻璃管和橡胶塞或胶皮管时,要将连接的一端玻璃管用水润湿,故答案为:铁架台;玻璃管口用水润湿;
如图示,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时,可先将导气管的一端伸入水中,然后用手紧握试管,通过手的温度对试管内气体进行加热,试管内气体受热时体积膨胀,气压增大,会有一部分气体从导气管逸出,可在导气管末端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故答案为: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
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可观察到固体逐渐溶解,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故答案为:白色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
根据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根据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根据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学生可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23.【答案】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高 燃着 燃着的小木条熄灭 高
【解析】解:比较呼出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大小的方法是: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均变浑浊,但前者用肉眼实验时间内几乎观察不到,而后者变浑浊更明显,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更多;
比较呼出气体与空气中氧气含量大小的方法是: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放入燃着的木条,进行比较,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持续燃烧,而在呼出气体中木条变小或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少;
比较呼出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小的方法是:对着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干燥玻璃片相比较,被呼气的玻璃片上有一层水雾,而空气中的没有出现水雾,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故答案为: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高;
燃着;燃着的小木条熄灭;
高。
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来分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来分析;
根据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来分析。
利用检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含量的不同,结合他们的化学性质进行检验,从而发现呼出气体与空气的不同。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