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岳阳楼记
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景,美景) 朝晖夕阴(日光)
B.增其旧制(规模) 百废具兴(兴办)
C.南极潇湘(尽) 薄暮冥冥(跟“厚”相对)
D.前人之述备矣(详尽)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
2.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越明年,政通人和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衔远山,吞长江
D.属予作文以记之
3.下列各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予观夫/巴陵/胜状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楼记》的作者是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这篇文章是他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作。
B.“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人、事、山川名胜、器物建筑等,故又称“杂记”,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等。
C.“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
D.岳阳楼与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
(2)其必曰“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3) ,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庆历四年春”中的“庆历”是年号。
B.“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指贬官。古代表示官职变化的词还有“拜” “迁” “擢”等。
C.“迁客骚人”中的“骚人”原指屈原或《楚辞》的作者,后泛指文人。
D.《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范文正公集》。
7. 下面关于“谪”的常识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谪”指的是被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如滕子京、范仲淹。
B.“谪”与“迁”的概念完全一样。如韩愈左迁蓝关,就是被贬谪到潮州去。
C.中国古代文人往往在被贬谪时,在文学创作上收获最丰。如柳宗元、陶渊明。
D.有很多人们熟知的诗人,都有过被贬谪的经历。如李白,就因之被称为“谪仙人”。
二、综合性学习
8. 九年级(1)班开展“古诗文中寻古迹”活动,小明选择从《岳阳楼记》入手,请你协助他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如图是湖南岳阳的城市标志,请你简明地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和设计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消息,概括其主要内容。(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奶奶看到小明在搜集有关岳阳楼的资料,摇摇头评论:“那楼那么旧了不能住不能做商场,修它干啥?”请你以小明的口吻向奶奶说明修缮岳阳楼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列各题。
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1)气象万千
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4)前人之述备矣
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5)增其旧制
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6)则有去国怀乡
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文章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请指出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并简要分析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
12. 选文中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本文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伟大政治抱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实现民族复兴,请联系本文,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链接材料写岳阳楼的目的与选文有什么不同?链接材料表达了作者何种感情?
【链接材料】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①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②,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又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
【注释】①杰:高大。②殊:差别。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范仲淹掌学》,完成下列各题。
范仲淹掌学
晏丞相殊留守南京,仲淹遭母忧①,寓居城下,晏公请掌府学②。仲淹常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皆立时刻,往往潜至斋舍诇③之。见有先寝者,诘之,其人绐④云:“适疲倦,暂就枕耳。”仲淹问“未寝之时,观何书”,其人亦妄对。仲淹即取书问之,其人不能对,乃罚之。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当用意,亦使学者以为法。由是四方从学者辐凑⑤。其后宋人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⑥朝廷者,多其所教也。
【注释】①母忧:母亲的丧事。②府学:古代府级官办教育机构。③诇(xiòng):刺探,察看。④绐(dài):撒谎。⑤辐凑:车辐凑集于毂上,比喻人或物集聚一处。⑥场屋:科举考场。
15.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见有先寝者 怀民亦未寝
B.往往潜至斋舍诇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其人亦妄对 对子骂父
D.由是四方从学者辐凑 一狼仍从
1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短文前两句先交代范仲淹“掌学”的原因,并概括其“掌学”的主要特点,为下文具体叙述做铺垫;最后进行抒情。
B.短文举范仲淹认真查问、惩罚“先寝者”和“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的具体事例,照应前文中的“有法度”和“以身先之”,有力地突出了人物形象。
C.最后两句,概括范仲淹“掌学”产生的良好教育效果,简洁凝练,深化了主旨。
D.“以身先之”,容易让人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那句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仲淹即取书问之,其人不能对,乃罚之。
(2)其后宋人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朝廷者,多其所教也。
参考答案
1.C 【解析】C项中,“极”的意思应为至、到达,“薄”的意思应为迫近。
2.D 【解析】D项中,“属”同“嘱”,嘱托。
3.D 【解析】正确停顿应为“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A 【解析】范仲淹是北宋人。
5.(1)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先天下之忧而忧 (3)不以物喜
6. D 【解析】范仲淹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7.A
8. (1) 示例:图标上半部分是岳阳名胜岳阳楼的形象,楼下一湾清水是洞庭湖美景,整体构成像“岳阳”二字的变体。图标表现了岳阳风物特点,古韵十足,有古典美。
(2) 示例:岳阳楼进行保养维护,期间主楼正常开放。
(3) 示例:奶奶,岳阳楼历史悠久,是我们重要的文化遗产,我们学过的很多古诗词就是来源于这些风景古迹的。岳阳楼也是岳阳城响当当的城市名片。这样的宝贝当然要修缮,让它一直传承下去。
9. (1)景象 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2)如果没有 微小 (3)景象 看 (4)详尽 准备 (5)规模 制度 (6)离开 前往 (7)曾经 品尝
10. (1)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3)处在高高的朝堂上,就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为君主担忧。
(4)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5)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1. 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国忧民”)。 目的: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12. 示例:看到阴惨可怖的景象,联想到自己身在异乡、人生坎坷,于是心生悲情。
13. 第一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二问示例:①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成败得失是人生常事,我们需要摆正心态、豁达面对,练就一颗平常心。②我们虽然身处和平年代,但是还会面临许多困难,所以我们需要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14. 示例:《岳阳楼记》通过写重修岳阳楼一事,把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行对比,突出下文“古仁人”的旷达胸襟,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和抱负。链接材料通过南昌滕王阁、武昌黄鹤楼与岳州岳阳楼的对比,突出强调了岳阳楼景色最美、楼制更雄的特点。链接材料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岳阳楼的赞美之情。
15. C 【解析】A.睡觉;B.到;C.回答/面对;D.跟从。
16. A 【解析】最后没有抒情。
17. (1)范仲淹马上取来书问他,那个人不能对答,于是惩罚了他。
(2)后来宋代人在考场、朝廷上获得文学名声的,大多是范仲淹教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