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河南省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选编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河南省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选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21 20:0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秋·河南驻马店·九年级统考期末)氨气有刺激性气味,结合表中信息,不能得出的是
物质 分子个数 体积
0℃/101kPa 20℃/101kPa 0℃/202kPa
17g氨气 约6.02×1023个 22.4L 24.1L 11.2L
A.氨分子质量很小 B.闻到氨水的气味是分子在运动
C.温度升高,氨分子体积变大 D.压强变大,氨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2.(2022秋·河南信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吸烟有害健康”,从分子和原子的有关知识来看,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的质量很小
3.(2022秋·河南南阳·九年级期末)下列能说明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的是(  )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B.品红扩散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D.酒精温度计能指示温度高低
4.(2022秋·河南濮阳·九年级校联考期末)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可表示为
A.O B.H C.H2 D.H2O
5.(2022秋·河南三门峡·九年级统考期末)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正确的是
A.蔗糖溶于水——蔗糖分子变成了水分子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间有间隔
C.气体受热膨胀——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变大
D.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6.(2022秋·河南驻马店·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桂花开放时香飘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7.(2022秋·河南周口·九年级校考期末)原子与分子的本质区别是
A.质量和体积的大小 B.间隔的远近
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D.在化学反应中是否可以再分
8.(2022秋·河南商丘·九年级统考期末)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 B.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总数没有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 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不变
9.(2022秋·河南驻马店·九年级期末)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A.水分子 B.氢原子 C.氢原子和氧原子 D.氧原子
二、填空题
10.(2022秋·河南商丘·九年级校联考期末)化学可以帮助我们从微观角度认识世界,请用微粒的观点回答问题。
(1)氮气可压缩为液氮储存于钢瓶中 。
(2)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
11.(2022秋·河南安阳·九年级统考期末)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
(1)构成氨气的微粒是 (填微粒名称)。
(2)按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去)进行实验:关闭止水夹,将少量浓氨水注入A试管中,观察到A中棉花变红。若要证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则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
12.(2022秋·河南开封·九年级统考期末)“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好酒不怕巷子深,微观解释为 ;
②水和双氧水化学性质不同,微观解释为 。
(2)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无中生有”:相同条件下,向A、B两个体积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充满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如下图所示,抽开毛玻璃片,瓶口对紧,颠倒几次,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一会儿,两瓶内壁可见附着淡黄色固体颗粒和小水珠。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 。
②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硫原子,上述反应过程可用下图表示,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13.(2022秋·河南开封·九年级校考期末)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和“”代表不同原子)
(1)表示化学变化的是 ;表示物理变化的是 。
(2)三个容器中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
三、简答题
14.(2022秋·河南濮阳·九年级校联考期末)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1)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为什么一段时间后变干?
(2)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为什么体积小于20mL?
(3)为什么液氧和氧气都能支持燃烧?
15.(2022秋·河南周口·九年级统考期末)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宋王安石在诗中这样描述“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水银温度计能测体温。
16.(2022秋·河南周口·九年级统考期末)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用酒精消毒时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
(2)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17.(2022秋·河南新乡·九年级统考期末)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湿衣服在太阳下比在阴凉处干得更快: 。
(2)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
18.(2022秋·河南平顶山·九年级统考期末)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
(1)春天经过油菜地,闻到浓郁的油菜花香。
(2)如下图所示,踩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够恢复原状。

19.(2022秋·河南焦作·九年级统考期末)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
(1)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
(2)把密封、盛有少量乙醇的气球浸入90℃的热水中(乙醇的沸点约78℃),气球迅速变大,取出后逐渐恢复原状。
20.(2022秋·河南许昌·九年级期末)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湿衣服在阳光下更容易干 ;
(2)CO能燃烧,CO2不能燃烧 。
21.(2022秋·河南周口·九年级统考期末)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
(1)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
(2)一壶水烧开后,壶盖会被顶开。
22.(2022秋·河南信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家庭厨房是一个小型化学实验室,请完成下列问题。
(1)烹调食物时,加入少许食醋,立刻会闻到一股酸味。从分子角度解释其原因。
(2)清洗餐具时要用到洗洁精去除油污,利用的原理是什么?
23.(2022秋·河南周口·九年级统考期末)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事实。
(1)过氧化氢和水组成元素相同,而性质却不同。
(2)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香味。
(3)冬天湖面结冰,冰块不下沉反而浮在水面上。
24.(2022秋·河南南阳·九年级统考期末)从分子或原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变化:
(1)水的蒸发
(2)水的电解
参考答案:
1.C
【详解】A、6.02×1023个氨气分子质量为17g,因此氨分子质量很小,正确;
B、闻到氨水的气味是因为氨气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正确;
C、温度升高,氨分子间隔变大,错误;
D、压强变大,氨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正确;
故选C。
2.A
【分析】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烟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不断运动到他人周围,对非吸烟者造成伤害。
【详解】由分析得:
A、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
B、分子之间有间隙,错误;
C、分子的体积很小,错误;
D、分子的质量很小,错误;
故选A。
3.C
【详解】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品红扩散属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能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故C正确;
D、酒精温度计能指示温度高低,是由于温度升高,酒精分子之间间隔变大,温度降低,酒精分子之间间隔变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4.D
【详解】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所以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根据水的化学式H2O,可知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故选D。
5.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蔗糖溶于水,是因为蔗糖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A选项解释错误;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在通电条件下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故B选项解释错误;
C、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C选项解释错误;
D、百花盛开、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D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B
【详解】A、分子在不断运动,桂花开放时,具有花香的取走的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孔处使人闻到香味,选项正确;
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水受热沸腾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的体积增大,将壶盖冲起,选项错误;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选项正确;
D、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湿衣服上的水分子运动加快,很快扩散到空气中,选项正确,故选B。
7.D
【详解】A、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故A错误;B、间隔的远近不是原子与分子的本质区别,故B错误;C、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都能构成物质,故C 错误;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D 正确。故选D。
8.B
【分析】由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
【详解】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甲物质是氢气,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总数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是(2×3):44=3:22,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前,氢元素存在与单质中,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而在反应后氢元素存在与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即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9.A
【详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故选:A。
10. 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加压时,分子间的隔变小 分子构成不同
【详解】(1)氮气可压缩为液氮储存于钢瓶中,是由于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加压时,分子间的隔变小。
(2)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
11.(1)氨分子
(2)B试管中的用酚酞溶液湿润过的棉花变红
【详解】(1)氨气由氨分子构成,构成氨气的粒子是氨分子,故填:氨分子;
(2)氨水是碱的溶液,呈碱性,所以关闭止水夹,将少量浓氨水注入A试管中,观察到A中棉花变红;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氨气由氨分子构成,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打开止水夹,氨分子进入B试管,运动到用酚酞湿润过的棉花上,氨分子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若要证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则打开止水夹会观察到B试管中的用酚酞溶液湿润过的棉花变红,故填:B试管中的用酚酞溶液湿润过的棉花变红。
12.(1) 分子在不断运动 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2) 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生成了固体和液体导致瓶内气压减小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
【详解】(1)①好酒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酒香的分子四处扩散;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和双氧水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2)①一会儿,两瓶内壁可见附着淡黄色固体颗粒和小水珠,说明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生成了固体和液体,会导致瓶内气压减小,从而导致塑料瓶变瘪;
②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
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和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13.(1) 变化I 变化Ⅱ
(2) ②③/③② ①
【详解】(1)由图可以看出,变化Ⅰ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变化Ⅱ只是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①中为两种不同的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②中为一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③中为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三个容器中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②③;属于混合物的是①。      
14.(1)水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
(2)分子之间有间隔
(3)分子的构成相同
【详解】(1)湿抹布擦过的桌面,桌面上的水分蒸发,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则原因是水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
(2)分子之间有间隔,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导致体积变小,则原因是分子之间有间隔。
(3)液氧和氧气均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则原因是分子的构成相同。
15.(1)梅花花香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到达人的鼻腔后使人闻到花香。
(2)水银由汞原子直接构成,汞原子之间的间距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详解】(1)微观粒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当梅花花香分子不停运动到人的鼻腔后,就可以使人闻到花香。
(2)金属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汞是金属,故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汞原子之间有间隔,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水银温度计中的汞柱高度会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水银温度计能测体温,故填水银由汞原子直接构成,汞原子之间的间距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16.(1)分子在不断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变小
【详解】(1)用酒精消毒时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
(2)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变小,故填: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变小。
17.(1)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水分子在太阳下比在阴凉处运动的快
(2)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加压时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详解】(1)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将湿衣服置于太阳下,水分子获得太阳的热量后,水分子在太阳下比在阴凉处运动的快,故填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水分子在太阳下比在阴凉处运动的快。
(2)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加压时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物质的体积减小,所以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故填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加压时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18.(1)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2)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变大(合理即可)
【详解】(1)春天经过油菜地,闻到浓郁的油菜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
(2)踩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够恢复原状,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受热,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增大的缘故。
19.(1)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湿衣服上的水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空气中
(2)乙醇受热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由液态变成气态,压强相同时所占的体积也变大;从热水中取出后温度降低,气态的乙醇变为液态,分子间的何隔减小,体积随之缩小
【详解】(1)湿衣服晾一段时间会变干,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湿衣服上的水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空气中。
(2)把密封、盛有少量乙醇的气球浸入90℃的热水中,乙醇受热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由液态变成气态,压强相同时所占的体积也变大;从热水中取出后温度降低,气态的乙醇变为液态,分子间的何隔减小,体积随之缩小;故气球迅速变大,取出后逐渐恢复原状。
20.(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详解】(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湿衣服在阳光下易干,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O能燃烧,CO2不能燃烧,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
21.(1)具有香味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而闻到香味
(2)分子间隔变大,导致水的体积变大
【详解】(1)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是因为具有香味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而闻到香味。
(2)一壶水烧开后,壶盖会被顶开,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导致水的体积变大。
22.(1)乙酸分子受热运动到了环境中,我们闻到了酸味
(2)乳化原理
【详解】(1)分子在不断运动,食醋中的乙酸分子受热不断的运动到了环境中,我们立刻闻到了乙酸的酸味;
(2)洗洁精是乳化剂,能乳化油污,利用乳化原理。将油污分散成小油滴,形成乳浊液被水冲去。
【点睛】
23.(1)分子构成不同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水变成冰过程中,分子间隔变大
【详解】(1)过氧化氢和水虽然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
(2)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3)通常来讲,一般物质的性质都是热胀冷缩,可是,水结冰却是“冷胀”,冰化水反而“热缩”。冬天湖面结冰,冰块不下沉反而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水在结成冰的过程中,分子间隔变大,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24.(1)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变,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增大了
(2)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为氢分子和氧分子
【详解】(1)从分子或原子的角度分析水的蒸发:水的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变,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增大了
(2)从分子或原子的角度分析水的电解: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为氢分子和氧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