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秋·河南许昌·九年级期末)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6.4 3.2 4.0 0.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6 7.2 0.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8g
B.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
D.若物质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a与b充分反应时的质量之比为2:1
2.(2022秋·河南洛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3.(2022秋·河南郑州·九年级期末)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则关于此反应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 31 21 10
反应后的质量/g m 40 6 16
A.m的数值无法确定 B.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丙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 D.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4.(2022秋·河南驻马店·九年级统考期末)将16g纯净物R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R只含碳、氢元素
B.消耗氧气32g
C.R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
5.(2022秋·河南三门峡·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二氧化锰能否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B.探究分子运动
C.探究化学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水的组成
6.(2022秋·河南三门峡·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该反应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NO2没有参加该反应
C.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7.(2022秋·河南信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②原子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分子种类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⑦物质的种类
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⑤⑦ D.③④⑥⑦
8.(2022秋·河南平顶山·九年级统考期末)2021年9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这一人工途径的合成率是玉米淀粉合成率的8.5倍。下列有关淀粉【(C6H10O5)n】的说法错误的是
A.淀粉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6:10:5
B.淀粉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合成淀粉需要含氢元素的物质参与反应
D.淀粉燃烧可能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
9.(2022秋·河南开封·九年级统考期末)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氮肥。尿素受热分解生成有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N2 B.CO C.NH3 D.SO2
10.(2022秋·河南开封·九年级统考期末)在汽车尾气中,氮的各种氧化物都可以通过灼热的铁粉转化为氮气消除其污染,其中一种的化学反应可表示为:2X+3Fe═Fe3O4+N2,则X的化学式为
A.N2O4 B.NO2 C.NO D.O2
11.(2022秋·河南周口·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则X处的粒子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12.(2022秋·河南平顶山·九年级统考期末)在一个密闭容器中,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84 g B.该反应中d物质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杂质
C.c物质中可能只含有1种元素 D.参加反应的a、b物质的质量比为4∶1
13.(2022秋·河南郑州·九年级校考期末)将9.6g镁、锌两种金属的混合物加入盛有100g稀硫酸的烧杯中,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干燥,得到38.4g固体。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A.0.4g B.0.5g C.0.6g D.0.7g
14.(2022秋·河南安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在一密闭容器中有X、O2、CO2、H2O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化学变化,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质量/g 19 34 6 2
反应后质量/g 11 2 待测 20
A.X中只含有C、H元素 B.表中待测值为22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中生成CO2和H2O分子个数比为1:1
15.(2022秋·河南平顶山·九年级统考期末)高氯酸铵(NH4ClO4)常用作运载火能的推进剂。化学方程式为:2NH4ClO4=N2↑+Cl2↑+4X↑+2O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H2O B.反应生成氮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7:8
C.NH4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16.(2022秋·河南郑州·九年级校考期末)乙酸乙酯是一种香料原料,用于菠萝、香蕉、草莓等水果香精的制作,下列关于乙酸乙酯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含有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
B.乙酸乙酯属于混合物
C.乙酸乙酯充分燃烧的产物只有CO2和H2O
D.乙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1
17.(2022秋·河南南阳·九年级统考期末)中药当归、白芷中富含的紫花前胡醇(化学式为),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下列关于紫花前胡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紫花前胡醇是由32个原子构成的 B.紫花前胡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
C.在空气中燃烧可能生成CO2 D.C、H、O元素质量比为7:7:1
二、填空题
18.(2022秋·河南南阳·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图为某同学用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结束时发现一定质量的镁条完全燃烧后留下的固体质量比反应前镁条的质量轻。该反应 (选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9.(2022秋·河南新乡·九年级校考期末)理解、掌握质量守恒定律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1)某同学按上图所示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到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请你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其原因 ;
(2)若用该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装置应如何改进: 。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
①分子种类②原子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原子数目⑤物质种类⑥元素种类
20.(2022秋·河南三门峡·九年级统考期末)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判断蜡烛中一定含有的什么元素 ?用微观解释判断的依据 。
(2)某同学取一根洁净的铜丝,称量其质量为m1g,将此铜丝加热(提示:生成氧化铜)并冷却后再次称量,其质量为m2g,比较m1和m2的质量大小 ;并解释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 。
21.(2022秋·河南南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在实验室易燃品橱柜里有一瓶失去标签的试剂。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其成分,进行了严密的试验,有关数据分析如下:取2.16g该物质,使其充分燃烧,测得只生成2.16g水和5.28g二氧化碳。则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g,该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与其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 。
22.(2022秋·河南信阳·九年级统考期末)现有乙醇和乙醛(CH3CHO)的混合物13.4g,完全燃烧后生成26.4gCO2,则生成H2O的质量为 g。
23.(2022秋·河南周口·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反应,5.6gA和7.3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C,则生成D的质量为 g,现在要得到0.4gD,所需A的质量为 g。
24.(2022秋·河南新乡·九年级统考期末)水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物质。
(1)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锌和稀硫酸制得“可燃空气”,他所说的“可燃空气”成分是 。之后拉瓦锡进行定量实验,发现“易燃空气”与“氧”化合生成水的质量 (填“等于”或“不等于”)两种气体消耗的质量,从而得出水是两种气体形成的化合物,而不是一种元素。
(2)化学课上,化学老师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图1实验中试管2得到的气体可以用 鉴别。该实验可证明水是由 组成。
(3)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自制一个如图2的简易净水装置处理河水,小卵石、石英砂的主要作用是 。使用一段时间后,有关物质吸附杂质已达饱和,这时清洗后不能再继续使用,需要更换的是 (填一种即可)。
(4)生活中硬水的危害很大,家庭中可以用 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采用 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三、简答题
25.(2022秋·河南许昌·九年级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的实验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的同时,天平不平衡的现象。因此,他说质量守恒定律是不准确的。请问小明的说法正确吗?请简述你判断的理由。
26.(2022秋·河南焦作·九年级统考期末)通过以下实验可以探究水的组成。
已知:水蒸气与灼热的铁反应,生成一种黑色固体(Fe3O4)和一种气体。
(1)点燃肥皂泡中气体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2)若该实验中生成的黑色固体质量为m1,气体的质量为m2,若生成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m3,m1、m2、m3的关系是什么?
27.(2022秋·河南周口·九年级统考期末)镁条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质量大,此现象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请说明理由: 。
28.(2022秋·河南鹤壁·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同学按图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当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重新放回天平,观察到天平不平衡,请问天平指针向哪侧倾斜(“左侧”,“右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原因?
四、计算题
29.(2022秋·河南信阳·九年级统考期末)4.8g CH4恰好与16.0g O2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10.8g H2O、4.4g CO2和物质X。则物质X的质量为 g,物质X的化学式为 。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知,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6.4g+3.2g+4.0g+0.5g-2.6g-7.2g-0.5g=3.8g,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表中数据可知,a、b物质减少,为反应物,c物质增加,为生成物,d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表中数据可知,a与b充分反应时的质量之比为(6.4g-3.8g):(3.2g-2.6g)=13:3,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D
【详解】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是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所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会改变,原子种类不变所以元素种类也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总质量,⑥原子的种类。
故选D。
3.C
【详解】A、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的质量增加了40g-31g=9g,是生成物,生成了9g;同理可以分析出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21g-6g=15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16g-10g=6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出m=(4g+31g+21g+10g)-(40g+6g+16g)=4g,故错误;
B、甲物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丙,生成物是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丙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至少含有两种元素,一定是化合物,故正确;
D、由C分析可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错误。
故选C。
4.A
【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R中碳、氢元素质量等于二氧化碳、水中碳、氢元素质量,分别为、,12+4=16g,故R只含碳、氢元素。
【详解】由分析得:
A. R只含碳、氢元素,正确;
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消耗氧气为44+36-16=64g,错误;
C. R含碳、氢、氧三种元素,错误;
D. 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错误。
故选A。
5.C
【详解】A.采用对比法探究二氧化锰能否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作为变量,加了二氧化锰的试管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不加的试管带火星木条无法复燃,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B.探究分子运动,烧杯内外的酚酞溶液变色情况能够证明分子在运动,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C.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在非密闭装置中无法探究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水电解探究水的组成,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6.C
【分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硫与氧气在二氧化氮作催化剂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其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
B、NO2参加了该反应的中间过程,故错误;
C、NO2是该反应催化剂,在该反应前后没有变化,故正确;
D、化学变化前后,分子一定改变。该反应中二氧化硫分子和氧气分子变成三氧化硫分子,故错误。
故选C。
7.A
【详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故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②原子的种类⑤元素的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③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⑤分子种类和⑦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故选A。
8.A
【详解】A、淀粉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选项错误;
B、淀粉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质量比是,说明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选项正确;
C、淀粉含有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合成淀粉需要含氢元素的物质参与反应,选项正确;
D、淀粉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则燃烧可能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选项正确;
答案为:A。
9.C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C、N、H、O,故生成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氨气,氮气、一氧化碳是无味的,反应物中不含硫元素,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硫。
故选C。
10.B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个数不变。2X+3Fe═Fe3O4+N2,则X的化学式为
故选择B。
11.A
【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小白球表示的原子个数一共为4,反应后小白球表示的原子的个数一共有8个,黑球代表的原子个数为2,则X处的粒子中一共有两个黑球代表的原子,4个小白球代表的原子,即一个黑球与两个白球结合,故A正确;
故选A。
12.C
【详解】A、根据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相等,可知6.4 g+3.2 g+4 g+0.5 g=X+2.56 g+7.2 g+0.5 g,计算出X=3.84 g,A正确;
B、由于反应前后d物质的质量均为0.5 g,未发生变化,所以它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未参加反应的杂质,B正确;
C、根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可以得出a、b为反应物,c为生成物,该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是化合反应,则c物质一定是化合物,其中至少含有2种元素,C错误;
D、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6.4 g-3.84 g=2.56 g,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3.2 g-2.56 g=0.64 g,2.56 g∶0.64 g=4∶1,D正确。
故选C。
13.C
【详解】38.4g固体为硫酸锌和硫酸镁的混合物,固体增加的质量为硫酸根离子的质量,为38.4g-9.6g=28.8g,固体中的硫酸根来自于硫酸,故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硫酸,故选C。
14.A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待测=19+34+6+2-11-2-20=28。反应后,X的质量减小,X是反应物,氧气的质量减小,氧气是反应物,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加,二氧化碳是生成物,水的质量增加,水是生成物。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H、O,故生成物中一定含C、H元素,碳元素的质量为:,氢元素的质量为:,6g+2g=19g-11g=8g,故X中只含C、H元素,不含氧元素,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表中待测值为28,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中,反应物是X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D、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子个数比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B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个N原子,2个Cl原子,8个H原子,8个O原子,反应后还缺8个H原子和4个O原子,因为X前有系数4,所以X由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故推X为H2O,选项正确;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氮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4×2):(2×16×2)=7:16,选项错误;
C、NH4ClO4中铵根离子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可列式:(+1)+x+(-2)×4=0,可算出x=+7,选项正确;
D、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反应物有1种,生成物有3种,符合分解反应定义,选项正确。
故选:B。
16.C
【详解】A、乙酸乙酯是由分子构成的,1个乙酸乙酯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故说法错误;
B、乙酸乙酯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说法错误;
C、乙酸乙酯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其完全燃烧时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故说法正确;
D、乙酸乙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4):(1×8):(16×2)=6:1:4,故说法错误。
故选C。
17.C
【详解】A、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紫花前胡醇分子是由32个原子构成的,故A选项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紫花前胡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B选项错误;
C、由化学式可知,紫花前胡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在空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C选项正确;
D、紫花前胡醇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18.(1)
(2)遵守
【详解】(1)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该实验反应后质量变轻,是因为镁燃烧生成了白烟,白烟扩散到空气中了。
19.(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H2O2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H2O和O2的质量之和,该实验未在密闭容器中进行,O2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天平不平衡
(2)使反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3)②④⑥
【详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反应生成氧气跑出,导致烧杯中剩余物质质量变小,故天平不平衡,故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是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H2O2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H2O和O2的质量之和,该实验未在密闭容器中进行,O2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天平不平衡;
(2)因为该反应产生气体,故用该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要使反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3)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数目、质量,物质种类和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元素种类一定不变;
故选②④⑥。
20.(1) C、H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2) m1【详解】(1)二氧化碳是由碳、氧元素组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依据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蜡烛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2)铜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参加反应铜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氧化铜的质量,所以m121. 5.28 1:11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2.16g+5.28g-2.16g=5.28g;根据分析可以知道水中氢元素和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全部来自该未知的物质中,故可以求出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氢元素的质量=2.16g××100%=0.24g;碳元素的质量=5.28g××100%=1.44g;由于1.44g+0.24g=1.68g<2.16g,该物质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2.16g-1.68g=0.48g,该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与其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0.48g:5.28g=1:11。
22.12.6g
【详解】解:生成的26.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26.4g××100%=7.2g
由乙醇的化学式C2H5OH和乙醛的化学式CH3CHO可知,两种物质中的碳原子与氧原子的原子数目比都为2:1,则两种物质中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12×2):16=3:2
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7.2g×=4.8g
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13.4g 7.2g 4.8g=1.4g
生成水的质量=1.4g÷×100%= 12.6g,故填12.6g。
23. 0.2 11.2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化学反应A+2B═C+D中,5.6gA与7.3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C,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C和D的质量之和,则同时生成D的质量为5.6g+7.3g-12.7g=0.2g;则现要制得0.4gD,所需A的质量为5.6g×2=11.2g。
故填①0.2②11.2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1) 氢气 等于
(2) 带火星的木条 氢元素和氧元素
(3) 除去不溶性杂质 活性炭
(4) 肥皂水 煮沸
【详解】(1)锌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故“可燃空气”成分是氢气;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易燃空气”与“氧”化合生成水的质量等于两种气体消耗的质量。
(2)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氧一氢二。根据图1可知,试管2和电源的正极连接,故得到的气体是氧气,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该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根据图2简易净水装置,可知石英砂的主要作用是除去不溶性杂质。
(4)生活中硬水的危害很大,家庭中可以用肥皂水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生活中,采用煮沸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25.不正确。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逸出,无法称量,应该把反应装置置于封闭体系内。
【详解】小明的说法不正确,因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逸出,无法称量,导致天平不平衡,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把反应装置置于封闭体系内。
26.(1)有淡蓝色火焰产生
(2)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铁与水蒸气反应前有铁氧氢三种元素,反应后的四氧化三铁中含有铁氧两种元素,且生成的气体为可燃性气体。故可推断出该气体是氢气,氢气燃烧有淡蓝色火焰产生。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中氧元素的质量与氢气的质量之和为生成的水的质量:故可以列式为,化简为。
27.遵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所以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大。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详解】通常情况下,镁条燃烧是指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 。镁带燃烧属于化学变化,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填:遵守;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参加反应的镁与氧气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因而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大于反应物之一的镁的质量,故填: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所以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大。
【点睛】在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搞清反应物、生成物,特别是当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气体时,一定不要忽略气体物质的质量,这是解此类问题的关键。
28.右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反应后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减小,天平指针偏向右侧
【详解】天平指针向右侧倾斜;
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在敞口容器中进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到锥形瓶外。故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原因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反应后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减小,天平指针偏向右侧。
29. 5.6 CO
【详解】一定条件下,4.8gCH4与16.0g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8gH2O、4.4gCO2和物质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X的质量=4.8g+16.0g-10.8g-4.4g=5.6g;
4.8gCH4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故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4.8g-3.6g=1.2g;
10.8gH2O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
4.4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
故X中含有3.6g-1.2g=2.4g的碳,不含有氢元素,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16.0g-(10.8g-1.2g)-(4.4g-1.2g)=3.2g,则X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故X的化学式为CO,故填:5.6;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