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秋·河南焦作·九年级统考期末)载人航天器中处理CO2的另一种方法是将CO2与氢气反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和丙都是氧化物 B.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C.物质甲中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D.参加反应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1
2.(2022秋·河南三门峡·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反应,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图中共有三种分子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生成物只有一种 D.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3.(2022秋·河南郑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根据如下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甲分子中氢、碳原子个数比为1:3 B.66g丁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8g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1:1 D.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不变
4.(2022秋·河南焦作·九年级统考期末)2022年8月9日,《2022年芯片和科学法案》由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生效,硅是现代计算机芯片的基础,工业上制粗硅的反应原理是:2C+SiO2Si+2X,其中X的化学式是
A.CO2 B.H2O C.SiH4 D.CO
5.(2022秋·河南新乡·九年级统考期末)工业上煅烧硫铁矿用来生产硫酸,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A.FeS B. C. D.
二、填空题
6.(2022秋·河南信阳·九年级统考期末)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人们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写出乙图中物质的化学式: 。
(2)该反应中化合价有改变的两种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2022秋·河南商丘·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与生活环境关系密切。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可以通过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我国提出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捕集、利用和封存 CO2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矿物质碳化封存的反应之一是氧化镁与 CO2反应生成碳酸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8.(2022秋·河南信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将4.6 g乙醇和8 g氧气置于密闭容器内引燃,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5.4g水和物质X,则X的质量为 ,该化学方程式为 。
9.(2022秋·河南漯河·九年级统考期末)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
(1)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天然气 B.氢气 C.肼(N2H4)
(2)捕集、利用和封存CO2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矿物质碳化封存的反应之一是氧化镁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0.(2022秋·河南焦作·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图中,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口处,打开活塞,观察到 ,说明有H2生成。
11.(2022秋·河南南阳·九年级校考期末)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写出图中丁的化学式 。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2.(2022秋·河南许昌·九年级期末)将4.6 g乙醇和8 g氧气置于密闭容器内引燃,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5.4g水和物质X,则X的化学式为 ,该化学方程式中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比为 。
13.(2022秋·河南漯河·九年级统考期末)将2.3g乙醇和4g氧气置于密闭容器内引燃,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二氧化碳,2.7g水和物质X,则X的化学式为 ,该化学方程式中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比为 。
14.(2022秋·河南南阳·九年级校考期末)黑火药爆炸时的反应为:。则X是 。
15.(2022秋·河南商丘·九年级统考期末)新冠病毒流行期间,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可用X与SO2反应制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是 。请你列举一条生活中预防新冠病毒的具体措施 。
三、简答题
16.(2022秋·河南三门峡·九年级统考期末)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在实验室里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发现大试管已破裂。请你帮他分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写一条即可);
(2)酒精除能用于消毒外,还常常被用作燃料。请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17.(2022秋·河南商丘·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丁是一种单质,写出丁的化学式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推断题
18.(2022秋·河南驻马店·九年级统考期末)已知A、B、C、D、E、F是几种常见的物质。其E中A是实验室内最常用燃料:D、E为由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F的一种用途 。
(3)写出由B到C的化学方程式 。
19.(2022秋·河南漯河·九年级统考期末)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已知B、E是两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C、F是两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其中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E→B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F→C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体现了F具有还原性,常用于 。
(3)C生成F的反应 (选填“吸热”或“放热”)。
20.(2022秋·河南新乡·九年级统考期末)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邻两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都为液体。则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若B、C组成元素相同,且B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C,A为黑色固体。则A为 ,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1.(2022秋·河南周口·九年级统考期末)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和 E组成元素相同,且 E有剧毒。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互间能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为 ,E的用途为 ;
(2)C→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D→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五、实验题
22.(2022秋·河南驻马店·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实验室加热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择发生装置A,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利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若要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如何对装置进行改进?
(3)若用C装置收集一瓶氧气,请把C装置中导管补画完整 。
参考答案:
1.C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乙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丙为水,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的生成物和反应物均有两种,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物质甲为氢气,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1,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详解】A、图中有氮分子、氢分子、氨分子共三种分子。A正确。
B、据图可知,氮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是化合反应。B正确。
C、据图可知:生成物是氨气,氮气是反应剩余物。所以该反应生成物只有一种。C正确。
D、据图可写化学方程式,可见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1:3。D错。
综上所述:选择D。
3.B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C2H6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图可知,每个甲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2H6,故甲分子中氢、碳原子个数比为:6:2=3:1,不符合题意;
B、66g丁中碳元素的质量为:,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2:7,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但是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Si、O的个数分别是2、1、2,生成物中含C、Si、O的个数分别是0、1、0,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C、2个O,故X的化学式为:CO。
故选D。
5.B
【详解】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除X外,O原子个数为22,生成物中O、Fe、S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2、4、8,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X的化学计量数为4,所以1个X微粒中含1个铁原子、2个硫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故选:B。
6.(1)N2
(2)N、C
(3)
【详解】(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因为生成物中少两个氮原子,所以该物质为氮气,化学式为N2;
(2)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碳元素和氮元素的化合价都为+2价,生成物中氮气是单质,化合价为0价,二氧化碳中碳元素为+4价,而氧元素在反应前后都是-2价,所以化合价改变的元素是C和N两种元素;
(3)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7. 煮沸(加热煮沸)
【详解】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为加热煮沸;
由题意可知,氧化镁与 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方程式为MgO+CO2=MgCO3。
8. 2.8g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质量为:4.6g+8g-4.4g-5.4g=2.8g;
4.6 g乙醇(C2H5OH)中含碳元素质量为:,含氢元素质量为:,含氧元素质量为:4.6g-2.4g-0.6g=1.6g;
5.4g水(H2O)中含氢元素质量为:,含氧元素质量为:;
4.4g二氧化碳(CO2)含碳元素质量为:,含氧元素质量为:4.4g-1.2g=3.2g;
所以X中含碳元素质量为:2.4g-1.2g=1.2g,含氧元素质量为:8g+1.6g-4.8g-3.2g=1.6g,所以X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所以X是CO。
所以该反应方程式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比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2.8g;。
9.(1)BC
(2)MgO+CO2MgCO3
【详解】(1)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故B选项符合题意;
C、肼(N2H4)燃烧会生成水和含氮的物质,不会生成二氧化碳,故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C。
(2)氧化镁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碳酸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CO2MgCO3。
10. 2H2O2H2↑+O2↑ 气体燃烧且火焰呈淡蓝色
【详解】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电解水负极生成氢气,正极生成氧气,体积比为2:1,故b处气体多,为氢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口处,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燃烧且火焰呈淡蓝色。
11.(1)H2O
(2)
【详解】(1)由图可知,丁为水,化学式为H2O;
(2)由图可知,甲为NH3,乙为O2,丙为NO,丁为H2O,即氨气与氧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
12. CO 2:5
【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质量为: ,除了燃烧生成CO2和H2O外,还有其他物质生成,说明乙醇并没有充分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X是不充分燃烧后的产物CO,故填CO;
反应中,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5,故填2:5;
13. CO 2:5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确定X的组成、质量和化学式;经计算知X是一氧化碳,说明乙醇没有充分燃烧,再根据物质的质量除以1个该物质的分子对应的相对分子质量,可求出该物质的分子数目,即为其化学计量数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质量为:2.3g+4g-2.2g-2.7g=1.4g,除了燃烧生成CO2和H2O外,还有其他物质生成,说明乙醇并没有充分燃烧,故X是不充分燃烧后的产物CO,故化学式为CO;
反应中,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5。
【点睛】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4.K2S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S、K、N、O、C的原子个数分别是1、2、2、6、3,生成物中含S、K、N、O、C的原子个数分别是0、0、2、6、3,故X中含1个S、2个K,故X的化学式为:K2S。
15. KClO3 戴口罩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反应后氯原子是2个,反应前应该是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后氧原子是8个,反应前应该是8个,其中6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后钾原子是2个,反应前应该是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后硫原子都是1个,其中X的化学式是KClO3。
一条生活中预防新冠病毒的具体措施是戴口罩或常消毒等。
16.(1)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或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或先熄灭酒精灯,后取出导管等合理即可)
(2)
【详解】(1)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冷凝水会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收集完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后取出水中导管,水槽内的水可能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等;
(2)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1)N2
(2)
【详解】(1)根据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甲是NO、乙是CO、丙是CO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且丁为单质,故丁是N2;故填:N2;
(2)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CO和NO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18.(1)
(2)做燃料
(3)
【分析】已知A、B、C、D、E、F是几种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实验室内最常用燃料,A是乙醇,D、E为由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气体;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D是二氧化碳,E是一氧化碳,B通电可以反应,B是水,C可以和E反应,故C是氧气,F是氢气,带入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1)由分析知,反应①为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由分析知,F是氢气,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可以做燃料(冶炼金属);故填:做燃料;
(3)由分析知,B为水,C为氧气,B到C的反应为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19.(1)
(2) (答案合理即可) 工业冶炼
(3)吸热
【分析】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E是两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E能转化为B、D,B、D能相互转化,可推出E为过氧化氢,B为水,D为氧气,C、F是两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C与F可相互转化且B能与C反应,可推出C为二氧化碳,F为一氧化碳,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1)由分析可知,E→B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则化学方程式为。
(2)F→C即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可以为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生成对应的金属和二氧化碳,所以该化学方程式可为(答案合理即可),由此可知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工业冶炼。
(3)C是二氧化碳,F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需吸收热量,是吸热反应。
20.(1)
(2) 碳/C CO2+C2CO
【详解】(1)若A和B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组成元素相同,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结合过氧化氢和水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组成元素相同,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生成水,则A是过氧化氢,B是水,C是氧气.B→C的化学方程式:
(2)若B和C组成元素相同,A是一种黑色固体,碳是一种黑色固体,碳不充分燃烧能生成一氧化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和C可以相互转化且且B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C,则A是碳,C是一氧化碳,B是二氧化碳.B→C的化学方程式:CO2+C2CO
21.(1) CaCO3(或H2CO3) 燃料(或冶炼金属)
(2)(或或)
(3) (或 或)
【分析】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和 E组成元素相同,且 E有剧毒,故E是一氧化碳,A是二氧化碳,D能转化成A、E,故D可以是碳或甲烷或酒精等,A与C能相互转化,则C是碳酸或碳酸盐,B能与A反应,B能转化为C,故B可以是水,C是碳酸或B是可溶性碱,C是对应的碳酸盐,如B是氢氧化钙,C是碳酸钙等,代入检验,合理。
【详解】(1)由分析可知,C的化学式为CaCO3(或H2CO3等),E是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其用途有用途燃料(或冶炼金属)。
(2)由分析可知,C→A可以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或碳酸钙高温分解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碳酸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等,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或或)。
(3)由分析可知,D可以是碳或甲烷或酒精等,A是二氧化碳,故D→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或或)。
22.(1)
(2)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
(3)
【详解】(1)A装置试管口没有棉花,所以选用固体加热型装置制取氧气的原理应是氯酸钾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利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若要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应通过控制加入液体的速率来控制,所以可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故填: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
(3)若用C装置收集一瓶氧气,根据图示的进气方向,水处于氧气下方,从右边排出,所以将右边的导管延长至集气瓶底部,图作为 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