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册《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23年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判断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颜色变化 B.发光放热
C.产生气味 D.有新的物质生成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胆矾研碎 B.镁带燃烧
C.水的沸腾 D.石墨导电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晾干 B.玻璃破碎 C.冰雪融化 D.纸张燃烧
4.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烧赤壁 B.木已成舟 C.滴水成冰 D.风吹草动
5.用来判断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固体逐渐减少
B.有气泡产生
C.生成了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液体的温度升高
6.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熔化 B.升华 C.爆炸 D.燃烧
7.我国下列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水车灌溉 B.雕刻石像 C.活字印刷 D.矿石炼铁
8.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变身开幕式“倒计时器”,从“雨水”开始一路倒数,最终行至“立春”。下列节气适配的古诗词或谚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惊蛰:春雷响,万物长
B.小暑: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C.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D.大寒: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9.金华酒传统酿造技艺、浦江剪纸、永康锡雕、东阳竹编等,是金华拥有的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酿酒 B.剪纸
C.锡雕 D.竹编
10.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物理性质与变化前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一定不同
11.物质的下列性质中,都属于化学性质的一组是( )
A.颜色、状态 B.氧化性、毒性
C.熔点、沸点 D.助燃性、导电性
12.下列CO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常温下为无色气体 B.难溶于水
C.没有气味 D.可以燃烧
1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氮用于医疗 B.用铝制作导线
C.石墨制铅笔芯 D.用煤炭作燃料
二、填空题
14.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
②木炭能燃烧;
③我国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
④将木炭粉碎;
⑤木炭可制黑火药;
⑥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
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用途的是 。
三、解答题
15.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时观察到薄铜片右侧的蜡烛熔化、掉落,火柴燃烧。
(1)此实验说明铜具有 性质。
(2)此实验通过火柴燃烧的现象可以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二: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
①物理性质:
②化学性质:
③用途:
(2)材料二中氧气转化为臭氧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17.认真观察如图,判断下列过程中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火堆燃烧烧水
②蜡烛熔化、燃烧
③灯泡发光
(1)图①中A处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 。
(2)图②中发生的变化是 ,由此说明化学变化 (填“一定”“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3)图③中发生的变化是 ,该变化过程中 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册《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23年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判断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颜色变化 B.发光放热
C.产生气味 D.有新的物质生成
【解答】解: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都可能有颜色变化,故选项错误;
B、电灯也发光放热,但是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有些气体本身有刺激性的气味,因此不是主要的依据,故选项错误;
D、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胆矾研碎 B.镁带燃烧
C.水的沸腾 D.石墨导电
【解答】解:A、胆矾研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水的沸腾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石墨导电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晾干 B.玻璃破碎 C.冰雪融化 D.纸张燃烧
【解答】解:A、湿衣晾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玻璃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烧赤壁 B.木已成舟 C.滴水成冰 D.风吹草动
【解答】解:A.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该选项正确。
B.木头做成船只是木头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该选项不正确。
C.水释放能量,温度降低,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该选项不正确。
D.风是空气流动产生的,风吹草动是草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
5.用来判断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固体逐渐减少
B.有气泡产生
C.生成了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液体的温度升高
【解答】解:判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固体逐渐减少、有气泡产生、液体的温度升高,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生成了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故选:C。
6.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熔化 B.升华 C.爆炸 D.燃烧
【解答】解:A、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爆炸的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气球爆炸。故选项错误;
D、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7.我国下列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水车灌溉 B.雕刻石像 C.活字印刷 D.矿石炼铁
【解答】解:A、水车灌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雕刻石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活字印刷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矿石炼铁,铁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变身开幕式“倒计时器”,从“雨水”开始一路倒数,最终行至“立春”。下列节气适配的古诗词或谚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惊蛰:春雷响,万物长
B.小暑: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C.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D.大寒: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解答】解:A、“万物长”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B、“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A。
9.金华酒传统酿造技艺、浦江剪纸、永康锡雕、东阳竹编等,是金华拥有的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酿酒 B.剪纸
C.锡雕 D.竹编
【解答】解:A、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剪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锡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竹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0.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物理性质与变化前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一定不同
【解答】解:化学变化过程强调的新物质,不是指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而是相对于反应前的物质在组成和结构上不一样的物质,与具体的颜色或者形态的变化没有关系。
故选:B。
11.物质的下列性质中,都属于化学性质的一组是( )
A.颜色、状态 B.氧化性、毒性
C.熔点、沸点 D.助燃性、导电性
【解答】解:A、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氧化性、毒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熔点、沸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助燃性、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2.下列CO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常温下为无色气体 B.难溶于水
C.没有气味 D.可以燃烧
【解答】解:A、常温下为无色气体属于物理性质;
B、难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
C、没有气味属于物理性质;
D、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1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氮用于医疗 B.用铝制作导线
C.石墨制铅笔芯 D.用煤炭作燃料
【解答】解:A、液氮用于医疗,是利用了液氮蒸发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铝制作导线,是利用了铝能导电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石墨制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质软且在纸上划过能留下痕迹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煤炭作燃料,是利用了煤炭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4.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
②木炭能燃烧;
③我国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
④将木炭粉碎;
⑤木炭可制黑火药;
⑥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
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① (填序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④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②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⑥ ,属于用途的是 ③⑤ 。
【解答】解: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描述的是碳单质的物理性质;
②木炭能燃烧,描述的是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④将木炭粉碎,没有新物质生成,描述的是木炭物理变化;
⑥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描述的是木炭在燃烧过程中的现象,是化学变化。
③我国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⑤木炭可制黑火药;描述的是木炭的用途。
故答案为:①,④,②,⑥,③⑤。
三、解答题
15.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时观察到薄铜片右侧的蜡烛熔化、掉落,火柴燃烧。
(1)此实验说明铜具有 导热 性质。
(2)此实验通过火柴燃烧的现象可以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温度达到着火点 。
【解答】解:(1)从图中可知,说明铜具有导热性;
(2)火柴能燃烧,说明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1)导热;
(2)温度达到着火点。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二: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
①物理性质: 淡蓝色气体
②化学性质: 强氧化性
③用途: 杀菌消毒
(2)材料二中氧气转化为臭氧是 化学变化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解答】解:(1)①臭氧的颜色、状态、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填:淡蓝色气体.
②臭氧的强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填:强氧化性.
③臭氧可以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故填:杀菌消毒.
(2)臭氧转化为氧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填:化学变化.
17.认真观察如图,判断下列过程中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火堆燃烧烧水
②蜡烛熔化、燃烧
③灯泡发光
(1)图①中A处发生的变化是 物理变化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 没有新物质生成 。
(2)图②中发生的变化是 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由此说明化学变化 一定 (填“一定”“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3)图③中发生的变化是 物理变化 ,该变化过程中 电能 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解答】解:(1)图①A中A处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理由是水的蒸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木柴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图②中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由此说明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3)图③中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灯泡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该变化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故答案 为:(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2)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一定;
(3)物理变化;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