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开学物理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武汉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开学物理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0-21 15:30:48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开学物理试卷
1.(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关于构成物质的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子非常小,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分子的大小
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是因为分子间作用力很大
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是因为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①分子非常小,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故①正确;
② 通常以 为单位来量度分子的大小,故②错误;
③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是因为分子间作用力很大,故③正确;
④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是因为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故④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①③④。
故选B。
【分析】根据对分子的认识判断。
2.(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下列对相关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说法是(  )
A.煤堆放在墙角时间长了,墙体内部也变黑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B.打开窗户,风带来了房外花坛里花朵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用手捏面包,面包体积缩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液体、气体很容易被分开,说明液体、气体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答案】A,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煤堆放在墙角时间长了,墙体内部也变黑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A正确;
B.打开窗户,风带来了房外花坛里花朵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B正确;
C.用手捏面包,面包体积缩小了,说明面包疏松多孔,但是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C错误;
D.液体、气体很容易被分开,是因为液体、气体分子间存在引力,但是很小,故D错误。
故选AB.
【分析】根据分子运动论的知识判断。
3.(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关于内能、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运动速度、物体的温度和物质状态都有关系
B.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越多的热值越大
C.物体的内能增大,可能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D.热传递过程中,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向内能大的物体转移
【答案】D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A.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物体的温度,状态、质量和种类有关,与运动速度无关,故A错误;
B.根据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越多的热值越大,故B错误;
C.物体的内能增大,可能吸热,但是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冰块熔化时,故C错误;
D.热传递过程中,热量可以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转移,而温度高的物体可能内能小,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内能的影响因素判断;
B.根据热值的影响因素判断;
C.注意冰块熔化时的温度变化;
D.根据热传递的条件判断。
4.(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如图四个描述中有一个与另外三个改变内能方法不同,它是(  )
A.甲图中古人钻木取火
B.乙图中小孩下滑时臀部发热
C.丙图中酒精灯加热水
D.丁图中下落的弹性小球越跳越低
【答案】C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甲图中古人钻木取火,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即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B.乙图中小孩下滑时臀部发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即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C.丙图中酒精灯加热水,改变内能的方式为热传递;
D.丁图中下落的弹性小球越跳越低,即小球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即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那么与其它三个改变内能方法不同的是C。
故选C。
【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5.(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甲图:这个实验可以作为热机的工作原理模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乙图:手迅速下压,筒内观察到硝化棉燃烧,整个实验过程中有热传递发生
丙图:抽出玻璃板,上瓶也会变成红棕色,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
丁图:当瓶塞跳起来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瓶内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
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只有
【答案】A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机;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甲图:酒精灯对试管加热,里面的水受热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推动塞子跳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这和热机的工作原理相似,故①错误;
乙图:手迅速下压,筒内观察到硝化棉燃烧,整个实验过程中几乎没有热传递产生,故②正确;
丙图:抽出玻璃板,上瓶也会变成红棕色,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③错误;
丁图:当瓶塞跳起来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瓶内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故④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②④。
故选A。
【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6.(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示例某太阳能电池工作的效率是意义:该太阳能电池可以把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电动机工作的效率是 意义:该电动机可以把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某锂电池充电时的效率是 意义:该锂电池充电时可以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某柴油机工作的效率是 意义:该柴油机可以把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D.某电热水器工作的效率是 意义:该电热水器可以把的电能转化为水的内能
【答案】D
【知识点】热机的效率
【解析】【解答】A.某电动机工作的效率是83% 意义:该电动机可以83%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错误;
B.某锂电池充电时的效率是99%意义:该锂电池充电时可以把99%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错误;
C.某柴油机工作的效率是35%意义:该柴油机可以把35%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错误;
D.某电热水器工作的效率是87% 意义:该电热水器可以把87%的电能转化为水的内能,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描述分析效率的定义,然后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7.(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环保太阳能公厕已在部分城市投入使用,其顶部是大面积太阳能电池板,它所转换及贮存的能量可满足厕所内所需要的电力供应,经连续三天充分日照后,可供无日照情况下使用一周,这种能量的转换和贮存形式是(  )
A.太阳能内能电能 B.太阳能化学能电能
C.太阳能化学能光能 D.太阳能电能化学能电能
【答案】D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而蓄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当放电时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判断。
8.(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下列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铜丝做导线是因为铜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
B.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
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电荷
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子
【答案】A
【知识点】导体与绝缘体
【解析】【解答】A.用铜丝做导线是因为铜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故A正确;
B.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部有大量自由电荷,故B错误;
C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故C、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导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分析判断。
9.(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和,使带正电,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和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金属箔的张角减小
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同时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
C.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流向,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D.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答案】D
【知识点】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电流的方向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A带正电,B不带电,则B的电子比A的电子多,那么自由电子从B流向A,而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电流方向从A到B。在此过程中,A的电荷量减小,B的电荷量变大,则A的金属箔张角减小,B的金属箔张角增大。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分析】在金属导体中形成电流的过程中,移动的是自由电子,而正电荷不能移动。金属箔张开的角度与电荷量的多少有关,据此分析判断。
10.(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下列根据如图所示的实物电路画出的电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解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电动机与灯泡并联,开关S1在干路上测总电流,开关S2与电动机串联在同一支路上。电流从正极出发,经过电动机、开关S2和开关S1流回负极,而灯泡L并联在电动机和开关S2两端,如下图所示:
故选B。
【分析】根据图片确定电器元件的串并联关系,注意元件连接的先后顺序,再据此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11.(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如图,关于开关的控制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当、都闭合时,灯、发光
②只闭合,灯、不发光
③只让灯发光,应该只闭合
④当、都断开时,灯、发光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解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
①当S1、S2都闭合时,灯泡L1被短路,此时只有L2和L3发光,故①正确;
②只闭合S2时,灯泡L2和L3并联,再与L1串联,此时它们都发光,故②错误;
③如果只让L3发光,那么只闭合开关S1,故③正确;
④当两个开关都断开时,灯泡L1和L3串联,二者都发光,故④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①③④。
故选D。
【分析】根据题目的描述,分析电流的路径,进而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12.(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最新一款无人驾驶汽车,自动驾驶时使用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仪来了解周围的交通状况。该款车以的速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了,消耗汽油,汽油机的效率为。在这段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  )
①所消耗汽油的质量是
②汽油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是
③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是
④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是
A.只有正确 B.只有正确
C.只有正确 D.只有正确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功率的计算;燃料的热值;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解答】①消耗汽油的质量:m=ρV=0.75×103kg/m3×1.6×10-3kg=1.2kg,故①正确;
②汽油放出的热量:Q=qm=4.6×107J/kg×1.2kg=5.52×107J;,故②错误;
③发动机做的功:W=Qη=5.52×107J×30%=1.656×107J,
发动机的工作时间为:
则发动机的功率:,故③正确;
④发动机的牵引力:,故④错误。
则正确的是①③。
故选C。
【分析】①根据m=ρV计算汽油的质量;
②根据Q=qm计算汽油放出的热量;
③根据W=Qη计算发动机做的功,根据计算发动机的工作时间,根据计算发动机的功率;
④根据计算发动机的牵引力。
13.(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1)把分子看成球形,将分子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边长为的单层正方形,里面约有    个分子。
(2)如图,稍稍用力向上提玻璃板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测力计的示数   填变化情况,原因是水分子与玻璃分子之间存在    。
【答案】(1)
(2)变大;引力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正方形的边长L=1cm=10-2m;
正方形的面积:S=L2=(10-2m)2=10-4m2;
分子的直径为10-10m,则它占据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0-10m)2=10-20m2;
正方形中分子个数:。
(2)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时,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则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测力计的拉力等于玻璃板的重力和分子之间吸引力的和,因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分析】(1)分子直径约10-10m,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分别计算半程1cm正方形的面积和一个分子占据的正方形的面积,最后二者作比得到分子的个数;
(2)根据分子之间作用力,结合平衡力的知识分析解答。
14.(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如图所示是内燃机的能量流向图,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该内燃机的效率为    。完全燃烧的汽油,按该内燃机的工作效率计算,该汽车获得的机械能是    。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飞轮的转速为,该汽油机每秒钟做功    次,每秒钟完成    个冲程。已知。
【答案】40%;;20;80
【知识点】燃料的热值;热机;热机的效率
【解析】【解答】(1)内燃机的效率:η=1-20%-40%=40%;
汽油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qm=4.6×107J/kg×2kg=9.2×107J;
那么汽车获得的机械能:W=Q放η=9.2×107J×40%=3.68×107J。
(2)飞轮的转速为2400r/min,则每分钟对外做功次数:2400÷2=1200,每秒对外做功次数:1200÷60=20,完成工作循环个数为20个,那么完成冲程个数:4×20=80。
【分析】(1)内燃机的效率等于有用机械能占燃料放出热量的比值。首先根据Q放=qm计算汽油燃烧放出的热量,再乘以机械能的转化效率即可;
(2)在四冲程内燃机中,当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时,要完成4个冲程,飞轮转动2圈,对外做功1次,据此分析解答。
15.(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实验测得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示,已知该物质在液态时的比热容为。假设这种物质从热源吸热的功率恒定不变,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固态时在的内能    ,在的内能    。填变化情况
(2)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   。
(3)在整个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的热量为   。
【答案】(1)增大;增大
(2)
(3)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0~2min和4-8min内,物质不断吸热,则内能都在增大。
(2)根据图片可知,固态时0-2min内吸收的热量等于液态时10-12min吸收的热量。
即Q固=Q液;
c2m△t2=c1m△t1;
c2△t2=c1△t1;
c2×[0-(-20℃)]=4.2×103J/(kg·℃)×(10℃-0℃);、
解得:c2=2.1×103J/(kg·℃)。
(3)根据图片可知,
液态时10-12min时吸收热量:Q=cm△t=4.2×103J/(kg·℃)×0.5kg×(10℃-0℃)=2.1×104J;
整个熔化过程加热8min,则整个过程物体吸收热量:Q总=。
【分析】(1)物质吸热则内能增大,物质放热则内能减小;
(2)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根据图片确定固态时升高的温度和液态时升高的温度,根据Q=cm△t计算固态时的比热容;
(3)根据图片可知,该物质液态时,从10-12min时温度地升高10℃,根据Q=cm△t计算出这段时间吸收的热量,再根据吸热与加热时间成正比计算整个过程吸收的热量即可。
16.(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如图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左端使其带电。
(1)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由此现象   选填“能”或“不能”判断该物体已经带电。
(2)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吸管两端的附近,发现吸管都被吸引,则吸管右端被吸引的原因是    ;又可判断在此过程中餐巾纸带    电。
(3)如图取一个验电器,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会张开,原因是    。
【答案】(1)不能
(2)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正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1)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可能是二者都带电,且带异种电荷;也可能只有吸管带电,而物体部带电,因此不能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2)①如果吸管带电,那么肯定是一端靠近时吸引,另一端靠近时排斥,而此时吸管两端都被吸引,那么肯定吸管部带电,即吸管右端被吸引的原因是: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②在此过程中餐巾纸失去电子带正电。
(3)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会张开,原因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分析】(1)所有的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①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
②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得到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二者电性相反,电量相同;
(3)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解答。
17.(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
(1)小明将铜片、锌片插入土豆,制成土豆电池。将一只发光二极管接入电路,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看到发光二极管发光,此装置的能量转化方式主要是:   能电能   能。若将发光二极管接线脚交换发现二极管不亮,说明二极管具有   性质。土豆电池的正极是   。选填“铜片”、“锌片”
(2)在图乙方框中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答案】(1)化学;光;单向导电的;铜
(2)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或转移;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解析】【解答】(1)闭合开关,看到发光二极管发光,此装置的能量转化方式主要是:化学势能 →电能→光 能。若将发光二极管接线脚交换,此时发现二极管不亮,说明变成断路,即二极管只能让电流从一侧流向另一侧,而不能反向流动,说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的性质。二极管发光时,长脚接正极,短脚接负极,则土豆电池的正极铜片。
(2)根据甲图可知,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过开关,二极管,然后回到负极,如下图所示:
【分析】(1)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根据二极管对电流流向的要求解答;根据二极管的接线方法判断。
(2)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时,要保持串并联关系和电气元件的先后顺序一致。
18.(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比较、两种液体吸热的情况: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    的电加热器加热,通电后电加热器的内能增加是通过   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改变的。实验中除了图示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
(2)图乙是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同时加热,液体吸收的热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液体吸收的热量。分析图象可知:质量相等的液体和,升高相同温度时,    吸收的热量多。
(3)物理学中用比热容表示物质的吸热能力,由图象可知,、液体的比热容之比是    。
【答案】(1)相同;做功;天平
(2)等于;
(3)5:4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1)①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
②通电后电加热器消耗电能转化为内能,则水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的。
③在实验中还要测量水和食用油的质量大小,因此实验中除了图示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天平。
(2)①图乙是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相同的加热器相同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则同时加热6min,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
②根据图乙可知,当加热6min时,a升高的温度小于b升高的温度。根据Q=cm△t可知,当其它条件相同时,比热容与升高温度成反比,即此时a的比热容大于b的比热容。那么:质量相等的液体,升高相同温度时,根据Q=cm△t可知,a吸收的热量多。
(3)根据Q=cm△t可知,当液体的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时,比热容与升高温度成反比,即。
【分析】(1)①相同的加热器电功率相同,根据W=Pt可知,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即可根据加热时间比较吸收热量大小;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
③根据实验过程确定需要的测量工具;
(2)①根据前面的分析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根据图像分析解答。
②根据图乙比较二者比热容的大小,再根据Q=cm△t分析解答。
(3)根据图乙确定二者升高温度之比,再根据Q=cm△t计算二者比热容之比。
19.(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物理兴趣小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小丽对一台如图所示的便携式丁烷气炉的加热效率进行探究。内置一瓶新的燃气,参数如表所示。
气瓶规格
品名 总质量 主要成分 热值
蓝焰 丁烷
(1)丁烷燃烧    能转化为    能。
(2)用气炉给的水加热,同时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加热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分钟后,停止加热,拆下气瓶,称得气瓶质量为,若每分钟燃烧的丁烷气体质量相等,则    分钟内选填“”、“”、“”的加热效率最大,并计算此最大加热效率是多少。   
【答案】(1)化学;内
(2)0~2;30%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燃料的热值;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解析】【解答】(1)丁烷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①每分钟内燃烧的丁烷质量相等,根据Q放=q气m气可知,则相同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根据图2可知,0-2min内温度升高30℃最大,根据Q吸=cm△t可知,此时水吸收的热量最多。根据可知,0-2min内加热效率最大。
②0-2min内燃烧气体质量m气=(354g-312g)×=14g;
则这段时间内放出的热量:Q放=q气m气=9×107J/kg×0.014kg=1.26×106J;
这段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4.2×103J/(kg·℃)×3kg×(50℃-20℃)=3.78×105J;
则最大加热效率为:。
【分析】(1)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分析;
(1)根据图像2确定不同时间段内升高的温度,根据Q吸=cm△t比较水吸收热量多少,再根据Q放=q气m气比较放出热量多少,最后根据计算比较加热效率的大小。
1 / 1湖北省武汉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开学物理试卷
1.(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关于构成物质的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子非常小,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分子的大小
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是因为分子间作用力很大
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是因为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A. B. C. D.
2.(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下列对相关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说法是(  )
A.煤堆放在墙角时间长了,墙体内部也变黑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B.打开窗户,风带来了房外花坛里花朵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用手捏面包,面包体积缩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液体、气体很容易被分开,说明液体、气体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3.(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关于内能、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运动速度、物体的温度和物质状态都有关系
B.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越多的热值越大
C.物体的内能增大,可能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D.热传递过程中,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向内能大的物体转移
4.(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如图四个描述中有一个与另外三个改变内能方法不同,它是(  )
A.甲图中古人钻木取火
B.乙图中小孩下滑时臀部发热
C.丙图中酒精灯加热水
D.丁图中下落的弹性小球越跳越低
5.(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甲图:这个实验可以作为热机的工作原理模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乙图:手迅速下压,筒内观察到硝化棉燃烧,整个实验过程中有热传递发生
丙图:抽出玻璃板,上瓶也会变成红棕色,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
丁图:当瓶塞跳起来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瓶内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
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只有
6.(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示例某太阳能电池工作的效率是意义:该太阳能电池可以把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电动机工作的效率是 意义:该电动机可以把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某锂电池充电时的效率是 意义:该锂电池充电时可以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某柴油机工作的效率是 意义:该柴油机可以把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D.某电热水器工作的效率是 意义:该电热水器可以把的电能转化为水的内能
7.(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环保太阳能公厕已在部分城市投入使用,其顶部是大面积太阳能电池板,它所转换及贮存的能量可满足厕所内所需要的电力供应,经连续三天充分日照后,可供无日照情况下使用一周,这种能量的转换和贮存形式是(  )
A.太阳能内能电能 B.太阳能化学能电能
C.太阳能化学能光能 D.太阳能电能化学能电能
8.(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下列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铜丝做导线是因为铜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
B.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
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电荷
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子
9.(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和,使带正电,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和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金属箔的张角减小
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同时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
C.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流向,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D.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10.(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下列根据如图所示的实物电路画出的电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11.(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如图,关于开关的控制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当、都闭合时,灯、发光
②只闭合,灯、不发光
③只让灯发光,应该只闭合
④当、都断开时,灯、发光
A. B. C. D.
12.(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最新一款无人驾驶汽车,自动驾驶时使用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仪来了解周围的交通状况。该款车以的速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了,消耗汽油,汽油机的效率为。在这段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  )
①所消耗汽油的质量是
②汽油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是
③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是
④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是
A.只有正确 B.只有正确
C.只有正确 D.只有正确
13.(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1)把分子看成球形,将分子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边长为的单层正方形,里面约有    个分子。
(2)如图,稍稍用力向上提玻璃板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测力计的示数   填变化情况,原因是水分子与玻璃分子之间存在    。
14.(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如图所示是内燃机的能量流向图,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该内燃机的效率为    。完全燃烧的汽油,按该内燃机的工作效率计算,该汽车获得的机械能是    。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飞轮的转速为,该汽油机每秒钟做功    次,每秒钟完成    个冲程。已知。
15.(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实验测得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示,已知该物质在液态时的比热容为。假设这种物质从热源吸热的功率恒定不变,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固态时在的内能    ,在的内能    。填变化情况
(2)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   。
(3)在整个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的热量为   。
16.(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如图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左端使其带电。
(1)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由此现象   选填“能”或“不能”判断该物体已经带电。
(2)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吸管两端的附近,发现吸管都被吸引,则吸管右端被吸引的原因是    ;又可判断在此过程中餐巾纸带    电。
(3)如图取一个验电器,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会张开,原因是    。
17.(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
(1)小明将铜片、锌片插入土豆,制成土豆电池。将一只发光二极管接入电路,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看到发光二极管发光,此装置的能量转化方式主要是:   能电能   能。若将发光二极管接线脚交换发现二极管不亮,说明二极管具有   性质。土豆电池的正极是   。选填“铜片”、“锌片”
(2)在图乙方框中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18.(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比较、两种液体吸热的情况: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    的电加热器加热,通电后电加热器的内能增加是通过   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改变的。实验中除了图示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
(2)图乙是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同时加热,液体吸收的热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液体吸收的热量。分析图象可知:质量相等的液体和,升高相同温度时,    吸收的热量多。
(3)物理学中用比热容表示物质的吸热能力,由图象可知,、液体的比热容之比是    。
19.(2023九上·武汉开学考)物理兴趣小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小丽对一台如图所示的便携式丁烷气炉的加热效率进行探究。内置一瓶新的燃气,参数如表所示。
气瓶规格
品名 总质量 主要成分 热值
蓝焰 丁烷
(1)丁烷燃烧    能转化为    能。
(2)用气炉给的水加热,同时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加热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分钟后,停止加热,拆下气瓶,称得气瓶质量为,若每分钟燃烧的丁烷气体质量相等,则    分钟内选填“”、“”、“”的加热效率最大,并计算此最大加热效率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①分子非常小,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故①正确;
② 通常以 为单位来量度分子的大小,故②错误;
③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是因为分子间作用力很大,故③正确;
④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是因为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故④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①③④。
故选B。
【分析】根据对分子的认识判断。
2.【答案】A,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煤堆放在墙角时间长了,墙体内部也变黑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A正确;
B.打开窗户,风带来了房外花坛里花朵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B正确;
C.用手捏面包,面包体积缩小了,说明面包疏松多孔,但是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C错误;
D.液体、气体很容易被分开,是因为液体、气体分子间存在引力,但是很小,故D错误。
故选AB.
【分析】根据分子运动论的知识判断。
3.【答案】D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A.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物体的温度,状态、质量和种类有关,与运动速度无关,故A错误;
B.根据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越多的热值越大,故B错误;
C.物体的内能增大,可能吸热,但是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冰块熔化时,故C错误;
D.热传递过程中,热量可以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转移,而温度高的物体可能内能小,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内能的影响因素判断;
B.根据热值的影响因素判断;
C.注意冰块熔化时的温度变化;
D.根据热传递的条件判断。
4.【答案】C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甲图中古人钻木取火,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即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B.乙图中小孩下滑时臀部发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即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C.丙图中酒精灯加热水,改变内能的方式为热传递;
D.丁图中下落的弹性小球越跳越低,即小球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即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那么与其它三个改变内能方法不同的是C。
故选C。
【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5.【答案】A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机;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甲图:酒精灯对试管加热,里面的水受热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推动塞子跳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这和热机的工作原理相似,故①错误;
乙图:手迅速下压,筒内观察到硝化棉燃烧,整个实验过程中几乎没有热传递产生,故②正确;
丙图:抽出玻璃板,上瓶也会变成红棕色,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③错误;
丁图:当瓶塞跳起来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瓶内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故④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②④。
故选A。
【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6.【答案】D
【知识点】热机的效率
【解析】【解答】A.某电动机工作的效率是83% 意义:该电动机可以83%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错误;
B.某锂电池充电时的效率是99%意义:该锂电池充电时可以把99%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错误;
C.某柴油机工作的效率是35%意义:该柴油机可以把35%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错误;
D.某电热水器工作的效率是87% 意义:该电热水器可以把87%的电能转化为水的内能,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描述分析效率的定义,然后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7.【答案】D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而蓄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当放电时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判断。
8.【答案】A
【知识点】导体与绝缘体
【解析】【解答】A.用铜丝做导线是因为铜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故A正确;
B.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部有大量自由电荷,故B错误;
C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故C、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导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分析判断。
9.【答案】D
【知识点】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电流的方向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A带正电,B不带电,则B的电子比A的电子多,那么自由电子从B流向A,而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电流方向从A到B。在此过程中,A的电荷量减小,B的电荷量变大,则A的金属箔张角减小,B的金属箔张角增大。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分析】在金属导体中形成电流的过程中,移动的是自由电子,而正电荷不能移动。金属箔张开的角度与电荷量的多少有关,据此分析判断。
10.【答案】B
【知识点】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解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电动机与灯泡并联,开关S1在干路上测总电流,开关S2与电动机串联在同一支路上。电流从正极出发,经过电动机、开关S2和开关S1流回负极,而灯泡L并联在电动机和开关S2两端,如下图所示:
故选B。
【分析】根据图片确定电器元件的串并联关系,注意元件连接的先后顺序,再据此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11.【答案】D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解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
①当S1、S2都闭合时,灯泡L1被短路,此时只有L2和L3发光,故①正确;
②只闭合S2时,灯泡L2和L3并联,再与L1串联,此时它们都发光,故②错误;
③如果只让L3发光,那么只闭合开关S1,故③正确;
④当两个开关都断开时,灯泡L1和L3串联,二者都发光,故④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①③④。
故选D。
【分析】根据题目的描述,分析电流的路径,进而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12.【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功率的计算;燃料的热值;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解答】①消耗汽油的质量:m=ρV=0.75×103kg/m3×1.6×10-3kg=1.2kg,故①正确;
②汽油放出的热量:Q=qm=4.6×107J/kg×1.2kg=5.52×107J;,故②错误;
③发动机做的功:W=Qη=5.52×107J×30%=1.656×107J,
发动机的工作时间为:
则发动机的功率:,故③正确;
④发动机的牵引力:,故④错误。
则正确的是①③。
故选C。
【分析】①根据m=ρV计算汽油的质量;
②根据Q=qm计算汽油放出的热量;
③根据W=Qη计算发动机做的功,根据计算发动机的工作时间,根据计算发动机的功率;
④根据计算发动机的牵引力。
13.【答案】(1)
(2)变大;引力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正方形的边长L=1cm=10-2m;
正方形的面积:S=L2=(10-2m)2=10-4m2;
分子的直径为10-10m,则它占据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0-10m)2=10-20m2;
正方形中分子个数:。
(2)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时,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则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测力计的拉力等于玻璃板的重力和分子之间吸引力的和,因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分析】(1)分子直径约10-10m,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分别计算半程1cm正方形的面积和一个分子占据的正方形的面积,最后二者作比得到分子的个数;
(2)根据分子之间作用力,结合平衡力的知识分析解答。
14.【答案】40%;;20;80
【知识点】燃料的热值;热机;热机的效率
【解析】【解答】(1)内燃机的效率:η=1-20%-40%=40%;
汽油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qm=4.6×107J/kg×2kg=9.2×107J;
那么汽车获得的机械能:W=Q放η=9.2×107J×40%=3.68×107J。
(2)飞轮的转速为2400r/min,则每分钟对外做功次数:2400÷2=1200,每秒对外做功次数:1200÷60=20,完成工作循环个数为20个,那么完成冲程个数:4×20=80。
【分析】(1)内燃机的效率等于有用机械能占燃料放出热量的比值。首先根据Q放=qm计算汽油燃烧放出的热量,再乘以机械能的转化效率即可;
(2)在四冲程内燃机中,当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时,要完成4个冲程,飞轮转动2圈,对外做功1次,据此分析解答。
15.【答案】(1)增大;增大
(2)
(3)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0~2min和4-8min内,物质不断吸热,则内能都在增大。
(2)根据图片可知,固态时0-2min内吸收的热量等于液态时10-12min吸收的热量。
即Q固=Q液;
c2m△t2=c1m△t1;
c2△t2=c1△t1;
c2×[0-(-20℃)]=4.2×103J/(kg·℃)×(10℃-0℃);、
解得:c2=2.1×103J/(kg·℃)。
(3)根据图片可知,
液态时10-12min时吸收热量:Q=cm△t=4.2×103J/(kg·℃)×0.5kg×(10℃-0℃)=2.1×104J;
整个熔化过程加热8min,则整个过程物体吸收热量:Q总=。
【分析】(1)物质吸热则内能增大,物质放热则内能减小;
(2)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根据图片确定固态时升高的温度和液态时升高的温度,根据Q=cm△t计算固态时的比热容;
(3)根据图片可知,该物质液态时,从10-12min时温度地升高10℃,根据Q=cm△t计算出这段时间吸收的热量,再根据吸热与加热时间成正比计算整个过程吸收的热量即可。
16.【答案】(1)不能
(2)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正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1)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可能是二者都带电,且带异种电荷;也可能只有吸管带电,而物体部带电,因此不能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2)①如果吸管带电,那么肯定是一端靠近时吸引,另一端靠近时排斥,而此时吸管两端都被吸引,那么肯定吸管部带电,即吸管右端被吸引的原因是: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②在此过程中餐巾纸失去电子带正电。
(3)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会张开,原因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分析】(1)所有的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①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
②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得到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二者电性相反,电量相同;
(3)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解答。
17.【答案】(1)化学;光;单向导电的;铜
(2)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或转移;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解析】【解答】(1)闭合开关,看到发光二极管发光,此装置的能量转化方式主要是:化学势能 →电能→光 能。若将发光二极管接线脚交换,此时发现二极管不亮,说明变成断路,即二极管只能让电流从一侧流向另一侧,而不能反向流动,说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的性质。二极管发光时,长脚接正极,短脚接负极,则土豆电池的正极铜片。
(2)根据甲图可知,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过开关,二极管,然后回到负极,如下图所示:
【分析】(1)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根据二极管对电流流向的要求解答;根据二极管的接线方法判断。
(2)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时,要保持串并联关系和电气元件的先后顺序一致。
18.【答案】(1)相同;做功;天平
(2)等于;
(3)5:4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1)①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
②通电后电加热器消耗电能转化为内能,则水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的。
③在实验中还要测量水和食用油的质量大小,因此实验中除了图示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天平。
(2)①图乙是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相同的加热器相同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则同时加热6min,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
②根据图乙可知,当加热6min时,a升高的温度小于b升高的温度。根据Q=cm△t可知,当其它条件相同时,比热容与升高温度成反比,即此时a的比热容大于b的比热容。那么:质量相等的液体,升高相同温度时,根据Q=cm△t可知,a吸收的热量多。
(3)根据Q=cm△t可知,当液体的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时,比热容与升高温度成反比,即。
【分析】(1)①相同的加热器电功率相同,根据W=Pt可知,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即可根据加热时间比较吸收热量大小;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
③根据实验过程确定需要的测量工具;
(2)①根据前面的分析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根据图像分析解答。
②根据图乙比较二者比热容的大小,再根据Q=cm△t分析解答。
(3)根据图乙确定二者升高温度之比,再根据Q=cm△t计算二者比热容之比。
19.【答案】(1)化学;内
(2)0~2;30%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燃料的热值;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解析】【解答】(1)丁烷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①每分钟内燃烧的丁烷质量相等,根据Q放=q气m气可知,则相同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根据图2可知,0-2min内温度升高30℃最大,根据Q吸=cm△t可知,此时水吸收的热量最多。根据可知,0-2min内加热效率最大。
②0-2min内燃烧气体质量m气=(354g-312g)×=14g;
则这段时间内放出的热量:Q放=q气m气=9×107J/kg×0.014kg=1.26×106J;
这段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4.2×103J/(kg·℃)×3kg×(50℃-20℃)=3.78×105J;
则最大加热效率为:。
【分析】(1)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分析;
(1)根据图像2确定不同时间段内升高的温度,根据Q吸=cm△t比较水吸收热量多少,再根据Q放=q气m气比较放出热量多少,最后根据计算比较加热效率的大小。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