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34张PPT)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34张PPT)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2 09:1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第6课
统一与奠基
一前夜:
繁荣与开放
二盛世:
动乱与危机
三崩裂:
统一与奠基
一前夜:
南北朝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
北魏
西魏—北周——隋
东魏—北齐
581
589
从南北朝到隋朝的嬗变
581年,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为隋文帝。
589年杨广灭陈,实现全国统一。
统一与奠基
(1) 广设仓库,始设义仓。
(2) 减轻刑罚,编订户籍,统一币制,发展经济。
(3) 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4) 确立三省六部制,加强君主专制。
隋文帝 “开皇之治”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文帝杨坚……前后在位不过二十四年。经过他的苦心治理,隋王朝在短期内确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富庶局面。史载:“隋代资储遍天下”, “比至(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竺培升:《略论隋文帝时期“国计之富”的原因》
统一与奠基
隋炀帝
(1) 继续广设仓库,积储粮草
(2) 始设进士科,创建科举制
(3) 营建东都洛阳
(4) 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
(5) 三征高句丽
1969年,考古工作者对含嘉仓城进行发掘,现已探出粮窖287座,其中最大的窖,窖口18米左右,深12米左右,最小的窖,窖口也有8米左右,深6米左右。该仓建于隋朝,在当时被誉为“天下第一粮仓”。
统一与奠基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1)隋唐皇室与塞外民族的关系?
隋唐皇室具有鲜卑民族的血统
(2)为什么会有这种关系?
北魏孝文帝改革,鼓励鲜卑贵族汉族士族地主
通婚,通过政治联姻将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
运紧密相连,以巩固统治。
探究:从大运河看隋朝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贡献
任务一:观察隋朝大运河地图,分析大运河有何特点?
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五大水系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32页第一子目,思考为什么隋朝能够开通大运河?
①隋朝统一全国
②国力强盛
③统治者的重视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银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思考:大运河的开通会产生什么影响?
利:①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②加速运河沿岸城市发展;
③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弊:①过度役使民力,大量民工惨死;
②严重破坏农业生产;
③阶级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
材料:大运河是一条中国联通世界的文化纽带,是展现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精神的文化载体。回望历史,古代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产的外运,日本及新罗的遣唐使来访,中国高僧鉴真东渡,外国使者马可波罗、利玛窦等人的游历都离不开大运河。——贺云翔:向世界讲好大运河的故事《人民日报》(2021.8.9)
“百姓废业,屯集城堡,无以自给。然所在仓库,犹大充牣,吏皆惧法,莫肯赈救,由是益困。初皆剥树皮以食之,渐及于叶,皮叶皆尽,乃煮土或捣藁为末而食之。其后,人乃相食。”
——《隋书·食货》
①隋炀帝自恃强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又三次大举征伐高丽。
②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
618年,隋朝灭亡
统一与奠基
归纳隋朝灭亡的原因?
材料一:隋室虽祚短运促,然其国计之富足,每为治史者所艳称。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
——《元和郡县志》
材料三:隋无德而有政,故不能守天下而固可一天下。以立法而施及唐、宋,盖隋亡而法不亡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隋文帝》
材料四: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在长期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这一切同样的了不起,人们在研究伟大的唐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这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剑桥中国隋唐史》
承上启下的王朝
繁荣与开放
二盛世:
繁荣与开放
626年,唐太宗,“贞观之治”
690年,武则天,武周政治
712年,唐玄宗,“开元盛世”
朝代卡片 创 建 者
朝代 唐朝
时间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都城 长安
李渊
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太宗论其私德虽有不足,但他作为一个历史的巨人,则光照简册。他少娴军事,能征善战。自晋阳起兵,北翦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窦建德丶王世充,轻扫刘黑闼,奠定了全国统一的基础。即位以后,他吸取历史上各朝特别是隋朝的统治经验和隋末农民战争的深刻教训,励精图治,明于知人,善于纳谏,厘改政治制度,发展社会经济,提倡学术文化,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贞观之治”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他既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位罕有的英明皇帝,也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白寿彝《中国通史》
敦煌莫高窟壁画里的唐朝曲辕犁
唐三彩盘
唐代长安城人口近百万
6到9世纪,长安、巴格达、君士坦丁堡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其中,长安最先进,人口最多。——白寿彝《中国通史》
经济交流:区域开发
诗词里的盛唐气象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王维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
李白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岑参
功名只向马上取,
真是丈夫一英雄。
王之涣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我眼中的盛唐像________笔下描述一样的________________ 。
繁荣+自信+进取+开放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湾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高适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章怀太子墓壁画“马球图”
绘画里的盛唐气象
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社会风气:尚武开放
隋唐五代的民族融合丰富了城市文化生活
民族服装文化的融合上,唐代妇女热爱骑马,为了方便就有了圆领长袍的服装设计,它的主要特色就是短袖、短衣、长靴、长裤等。体现了当时民族融合的特色。
饮食文化上,当时中国的西域葡萄酒十分有名,每年立春时节朝廷就会向高品级的官员发放葡萄酒、胡饼,颇受欢迎。后来葡萄酒、胡饼传到民间,保证每个人能在节日里享受到如此美味。
在舞蹈文化融合方面,隋唐五代城市中人们对唐朝胡旋舞与胡腾舞钟爱有加,其中像安禄山与杨贵妃就比较擅长于胡旋舞,为当时的唐明皇在宫廷中带来了无限乐趣。
多种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延续渲染了隋唐五代城市的文化氛围,奠定了当时盛世背景下的城市人文文化基础——邓文睿:《隋唐五代城市居民的节日及娱乐生活浅谈》
第一章 与骑马民族共舞:唐、突厥和回鹘
第二章 在朝鲜半岛再造往日的辉煌:唐与
高句丽、新罗、百济、渤海国
第三章 后院养虎:唐与南诏
第四章 角逐西域,争夺高原:唐与吐蕃
亚洲视野中的大唐王朝
探究:从民族治理看唐朝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观察地图,找出唐周边生活的少数民族。
吐蕃
东突厥
西突厥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
西北
东突厥:太宗贞观初年击败,灭亡
西突厥:高宗联合回纥,灭亡
北方
回纥:南移归附唐朝
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西南(西藏)
吐蕃: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9世纪与唐会盟
东北
靺鞨: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突厥 战争、设置机构
吐蕃 会盟、和亲
回纥 册封
靺鞨 册封
唐朝的民族政策有何特点?
政策开明、措施灵活多样
(唐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君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恰,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资治通鉴·唐纪十三》
①观念:华夷一体、民族平等
②意义:有利于推动各民族交融,有利于祖国边疆开发,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羁縻制度:唐对归附和被征服的少数民族,一般都实行“以夷治夷”的政策,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本民族的事物。 羁縻府州制度既保留少数民族传统的行政管理制度又将少数民族地区纳入国家统一行政设置之中,加授各族首领担任唐朝地方政府——羁縻州的都督、刺史等官,并可世袭其职,让他们继续统辖本族人民。
繁荣与开放
概括唐太宗的民族观念,有何积极意义?
一个包容 开明的盛世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民族迁徙+争战割据+各族同化
唐朝的民族交融:
统一政权+政令措施+友好往来
上层归附+经贸往来+文化影响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资治通鉴》
为什么唐朝的民族政策呈现出以上特点?
客观上:民族交融的加强
国力强盛,对周边民族的向心力强
主观上:统治者开明民族观念
开放世界
《三彩釉陶俑》
《弈棋仕女图》
《吹排箫乐伎壁画》
《女子马球赛》
一个开放 自信的盛世
以女性为视角看开放
充满活力,昂扬进取海纳百川,兼容并包
刚健豪迈,磅礴气势
材料一:与20世纪前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相比(除了20世纪),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或许是因为来自异邦的世界性宗教使中国同波斯以东的所有其他亚洲国家建立了联系,或许是因为当时很多士族豪门为胡人后裔,或许是因为中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镇守丝绸之路,保证了商旅畅通无阻……总之,这个时期的中国人非常愿意向世界敞开自己,希望得到其他国家优秀的东西。
——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材料二:“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 习近平在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讲话
动乱与危机
三崩裂:
【探究1】节度使在分布地区、权力大小上有何特点?唐朝为何设节度使代替原来都护府?
安史之乱原因
中原地区的军事威胁主要来自吐蕃、西突厥、奚、契丹等处于游牧与半游牧状态下的少数民族,……他们会派大部精兵快速突击。……应对小规模作战,原有的兵制则显得迟滞,手握重兵的节度使应运而生,形成指挥灵活、反应快速、规模庞大的边兵。
“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于是,方镇不得不强,京师不得不弱。”——欧阳修《新唐书》
动乱与危机
原因
唐玄宗怠于政事、政治腐败;
军事措施失当:节度使设置,外重内轻;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给唐王朝的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更为严重的是,此后中原地区陷入了长达百年的藩镇割据的混乱状态,相对和平的南方再次成为中原居民逃避战火的首选之地。从湖北荆州至湖南常德一带,因移民而增加户口十倍。
安史之乱造成了什么影响?
李碧妍在《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中认为:安史之乱后,涌现出更多的藩镇是种帝国为化解安史危机……藩镇的存在不是必然会削弱帝国的政治权威与统治力并将其逐渐推向灭亡深渊的根源。在与藩镇的博弈之中,唐帝国通过不断地学习与调整重新树立起它对藩镇的权威与控制力。因此唐政权不仅在乱后重新生存了下来,而且延续时间比代表“盛唐”气质的帝国前期还要长。
学术观点:藩镇割据,毒药还是良药?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由盛转衰。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集团不断争斗,朝政混乱。
牛李党争导致宦官权势增大,干预朝政。
政治腐败导致农民起义,黄巢起义给了唐朝致命一击。
黄巢起义将领朱温降唐后,篡位称帝,史称“后梁”,907年唐朝灭亡。
唐中后期社会衰败 1、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2、宦官专权、朋党之争
3、自然灾害 农民起义
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朱温,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后,唐朝已经名存实亡,907年,朱温废唐哀帝,自立为帝,国号梁(史称后梁)。至此,经21帝,历时289年(618—907)的唐朝灭亡了,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欧阳修《新五代史》
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五代十国是唐末农民起义以后割据局面扩大到全国而形成的。五代……实际上是五个大藩镇。
——《中国大通史·隋唐五代上》
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特点
第一,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第二,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第三,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上有一定的发展。
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顺应当时形势,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后周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一、前夜:统一与奠基
二、盛世:繁荣与开放
三、崩裂:动乱与危机
国家统一
开凿运河
三征高丽
经济交流,区域开发
社会风气,尚武开放
民族关系,包容开明
动乱:安史之乱
危机:藩镇割据
起义:黄巢起义
分裂:五代十国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民族冲突
民族交融
民族冲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