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散文诗二首
1.把握散文诗基调,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培养鉴赏散文诗的能力。(重点)
2.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难点)
3.体会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重点)
第1课时 《金色花》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玩过捉迷藏吧!有没有和父母一起玩过?(没有的同学可惜了,因为你比别人少了一份甜美的回忆)藏在衣柜里偷偷看妈妈在房间里到处找,等到妈妈以为你走丢了,打算出去找时,你才会跑去抱住她,跟她撒娇。妈妈这时肯定是生气地要打你啊,骂你小坏蛋,问你躲哪儿去了。我敢保证你肯定一点儿都不疼,还赖在妈妈怀里笑得得意呢。当我读到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时,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现这些画面,心里装满了幸福。现在我将这首散文诗带与你们分享,也希望能把幸福带到你们的心里。
二、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了解文学常识,积累生字词
1.作者简介
明确: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代表作: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文学常识
明确: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明确: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3.字词积累
嗅(xiù) 摩(m ) 衍(y n ) 匿( n ) 祷(d o ) 瓣(bàn )
匿笑:偷偷地笑
《罗摩衍那》:印度长篇叙事诗。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请同学们朗读这首散文诗,说说文中写了几个人物?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人物:“我”(一个孩子)和妈妈
事件:写了“我”(一个孩子)突发奇想,变成金色花,与妈妈嬉戏。
2.“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
明确:妈妈 我
做祷告时-----散发香气
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目标导学三:精细研读,体会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
1.从散文诗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一位什么样的妈妈?
明确: 孩子 妈妈
快乐、调皮 温柔沉静
活泼、可爱 善良
聪明、伶俐 慈爱
爱妈妈 虔诚
2.第8段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情?如何理解“坏孩子”的含义?你认为该用什么样感情基调来朗读?
明确:表现了孩子不见了,母亲内心焦虑惶恐,突然见到孩子又惊又喜的心情。“坏孩子”是母亲疼爱孩子的特殊表达方式,把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假愠之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3.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金黄的色彩象征什么?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世人总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母亲的思念﹑依恋之情。
5.你认为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来朗读?
明确:该用喜悦、舒缓、温馨、深情的感情基调,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6.总结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明确:《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诗人借助想象,设计了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一个儿童与他母亲“嬉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三、课后练习
请以“妈妈,假如我变成了 ”来说一句话,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四、板书设计
捉迷藏:看妈妈工作
开放花瓣散香气
金色花 三次嬉戏:投影子在书页上 回报母爱
求妈妈讲故事
母子对话:母子情深
第2课时 《荷叶·母亲》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泰戈尔的《金色花》,认识了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和一位温柔慈爱的母亲,这节课让我们通过冰心老人的《荷叶·母亲》继续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二、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积累生字词
1.了解作者: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主要作品有:小说《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超人》,散文集《往事》,诗集《繁星》《春水》,儿童文学作品《寄小读者》。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2.字词积累
花瑞:ruì 花开的好预兆
莲蓬:lián péng 莲花开过后的花托。
菡萏:hàn dàn 荷花,文中指含苞待放。
亭亭:①形容高耸; ②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同“婷婷”。
适意:舒适
徘徊:pái huái 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②比喻犹豫不决。
欹斜:qī倾斜,歪斜。
遮拦:zhē遮挡,阻挡。
荫蔽:yīn bì ①(树叶)遮蔽;②隐蔽。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内容和主旨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几次写到作者看红莲?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红莲 心情
第一次 开满、亭亭 有些烦闷
第二次 左右攲斜 不适意
第三次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不宁的心绪散尽
第四次 不摇动 深深地受了感动
2.作者的情绪是随着什么而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明确:是随着红莲的状态而变化的。因为作者从红莲的变化中想到了自身境遇,当荷叶倾斜过来保护红莲的时候,作者想到了母亲对“我”的呵护,由此心态发生了转变。
3.作者为什么要从父亲的朋友送我们的莲花写起?
明确:为了引出对往事的回忆,引出下文。
4.作者引用祖父的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暗示了莲花的象征意义。
5.园里莲花有很多,作者却只择其中两朵来写,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采用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两朵莲花,一红一白,一朵凋谢一朵盛开,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6.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明确:“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7.大声朗读以上主旨句,并用心思考:
①“心中的雨点”指什么?
明确: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和坎坷磨难。
②如何理解“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明确: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时得到安慰,在孤独时得到快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中得到幸福。
目标导学三:探究写作手法
总结这首诗用了什么典型的写作手法,并结合内容说明。
明确: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
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
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本文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对雨中红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本文的精彩之处,既表现了母爱的动人,也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深厚依恋。“母亲”正是这样一个母爱的化身。
三、合作探究
1.回顾这两篇文章,试着从多方面对比的角度对文本进行简要分析,边讨论,边填写下面表格。
比较维度 相同点 不同点
《金色花》 《荷叶·母亲》
思想内容 赞美母爱的神圣与伟大 既有母爱的光辉,又有孩子的爱心 赞颂母爱的伟大
感情基调 明朗圣洁 凄清含蓄
艺术手法 缘情造景 触景生情
语言风格 质朴秀丽 淡雅清婉
人物形象 既有慈爱善良温柔的母亲,又有调皮、活泼、可爱的孩子。 塑造了为孩子遮风挡雨,关爱呵护孩子的母亲形
2. 结合两篇文章说说散文诗这一体裁有什么特点。
明确: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
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
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四、主题思想
明确:这首散文诗,由雨天里荷叶荫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之情。
五、板书设计
送莲(眼前)
莲花
荷叶·母亲 赏莲(回忆) 歌颂母爱
雨打红莲
荷叶
荷叶护莲
可取之处 通过自主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和感知内容和情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色。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课堂气氛活跃。
不足之处 诗歌优美,课堂语言也要优美,才能把学生的感情煽动起来。今后要努力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