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基础练习附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选择题。(16题)
1、以下是某同学记录的化学实验现象,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
A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复燃
B 敞开浓盐酸是试剂瓶口冒出白烟
C 铵态氮肥与碱共热放出无色无味气体
D 马铃薯片遇到碘酒后颜色不变
2、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
A. 水的吸收 B.动植物的呼吸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燃料的燃烧
3、不适于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的是( )
4、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下列行为不符合“绿色、节能、低碳”的( )
A.垃圾分类回收废物再利用
B.出门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
C.使用环保袋替代一次性塑料袋
D.人走不关灯保持房间常明
5、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可用如图所示,其中分离水中固态杂质的设备是( )
A.反应沉淀池 B.过滤池
C.活性炭吸附池 D.清水池
6、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下列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
A.当加热反应刚有气泡产生,立即收
B.加热试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C.盛放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实验结束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则该瓶中的气体一定是CO2
B.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某无色溶液中呈现红色,该溶液中一定有CO2
C.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敞口放置,石灰水表面会有一层白膜生成
D.人与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吸进氧气,呼出CO2;而植物的呼吸作用相反,吸进CO2,呼出O2,所以树林中空气新鲜
8、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氧气用于炼钢,目的是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和其他杂质
B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 氧气具有助燃性
C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 活动
D 夏天鱼池内放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增大
9、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对于该过程理解正确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所有的二氧化碳
B.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
C.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只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
D.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叶掉落,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
10、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B.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2∶1[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b管的气体被点燃
D.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1、实验室制取氧气收集完毕后,拆卸仪器的正确顺序是( )
①撤去酒精灯 ②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
③从水槽里移出导管 ④清洗仪器并放回指定位置。
A.③①②④ B.③②④①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卫生间所用洁厕灵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应是( )
A.二氧化碳 B.氢气 C.氯气 D.氧气
13、下列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都可生成无色、无味气体(常温下)的一组是( )
A 细铁丝和红磷 B 木炭和硫粉
C 氢气和木炭 D 木炭和一氧化碳
14、如图为实验室制取CO2四套装置,其中可能收集不到CO2的是( )
A. B.
C. D.
15、下列是某同学进行过滤操作时的一些做法,其中错误的是( )[来
A.让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
B.直接向漏斗中倾倒待过滤的液体
C.让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D.让漏斗中液面始终低于滤纸边缘
16、下列关于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入药品后,不需要在试管口放棉花
B.一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立即用集气瓶收集
C.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中取出后倒放在桌上
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试管,再将导管放入水中
二、填空题。
17、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下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示意图。
(1)图①仪器 a 名称是 ;(2)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图②加热木炭的目 的是 ;(3)图②中熄灭酒精灯的操作 是 ;
(4)图③中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要剧烈,说明了 ;
(5)图④在整个实验设计中的意图是 。
18、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B中,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则选取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实验室中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装置C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____(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
(4)利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还可以制取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是______(任写一种)。
19、18世纪末,人们就开始了对水的组成的研究。
(1)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把“易燃空气”(氢气)和空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液滴。不久,卡文迪许用纯氧代替空气进行上述实验,确认所得液滴是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 。
(2)后来,科学家进一步利用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证明水的组成,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实验中得到氧气的管是__ (填“a”或“b”)。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
2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要在靠近试管口的部位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 。氧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有 时开始收集。用 (“上”或“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21、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人的空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向收集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呼出的气体中_____ 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出现一层水雾,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______ 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2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根据空气的成分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 ;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4)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
三、实验题。
23、某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的三套装置进行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已知:15℃、101kPa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1)A和B中的塑料瓶容积相同,且充满CO2.将A的瓶盖打开,加入体积约为塑料瓶容积1/3的蒸馏水,旋紧瓶盖后充分振荡;向B中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充分振荡。
①A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②B中塑料瓶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
(2)C装置用传感器测量瓶内气压变化。
①某同学检验C装置气密性时,进行了 操作,得到如下图甲所示的气压随时间变化图象,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在圆底烧瓶中充满CO2,通过注射器向瓶中注入液体。下图乙是C装置测定的加入同体积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气压变化图象,其中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曲线是 (填①或②)。
四、科普阅读题。
24、请阅读下面科普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长治,一座美丽的北方城市,全国 2021 年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评审结果,20个入围城市,长治市排名第一。
海绵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使得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方面,有良好的弹性。
城市建设中可采取屋顶绿化,下凹式绿地,雨水收集等措施,使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绿地具备对雨水的吸纳、蓄存和缓释作用。
近日,暴雨频发,长治市内的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发挥了积极作用,雨水和污水不再使用同一条管道,而是雨水一条管道,污水一条管道。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雨水排放进河湖等水体,这样能提升管道排水能力、减小污水处理厂处理压力,防止内涝。
(1)雨水通过下凹式绿地,进入土壤系统,自然净水,类似于实验中的_____操作。
(2)在抗洪防涝中,海绵城市的有效措施是______。
(3)日常降雨略显酸性,是因为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在常用的净水方法中,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的原因是______。
(5)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_。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基础练习附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选择题。(16题)
1、以下是某同学记录的化学实验现象,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
A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复燃
B 敞开浓盐酸是试剂瓶口冒出白烟
C 铵态氮肥与碱共热放出无色无味气体
D 马铃薯片遇到碘酒后颜色不变
【答案】A
2、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
A. 水的吸收 B.动植物的呼吸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燃料的燃烧
【答案】C
3、不适于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的是( )
【答案】A
4、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下列行为不符合“绿色、节能、低碳”的( )
A.垃圾分类回收废物再利用
B.出门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
C.使用环保袋替代一次性塑料袋
D.人走不关灯保持房间常明
【答案】D
5、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可用如图所示,其中分离水中固态杂质的设备是( )
A.反应沉淀池 B.过滤池
C.活性炭吸附池 D.清水池
【答案】B
6、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下列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
A.当加热反应刚有气泡产生,立即收
B.加热试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C.盛放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实验结束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答案】A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则该瓶中的气体一定是CO2
B.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某无色溶液中呈现红色,该溶液中一定有CO2
C.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敞口放置,石灰水表面会有一层白膜生成
D.人与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吸进氧气,呼出CO2;而植物的呼吸作用相反,吸进CO2,呼出O2,所以树林中空气新鲜
【答案】C
8、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氧气用于炼钢,目的是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和其他杂质
B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 氧气具有助燃性
C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 活动
D 夏天鱼池内放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增大
【答案】D
9、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对于该过程理解正确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所有的二氧化碳
B.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
C.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只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
D.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叶掉落,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
【答案】D
10、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B.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2∶1[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b管的气体被点燃
D.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答案】C
11、实验室制取氧气收集完毕后,拆卸仪器的正确顺序是( )
①撤去酒精灯 ②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
③从水槽里移出导管 ④清洗仪器并放回指定位置。
A.③①②④ B.③②④①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12、卫生间所用洁厕灵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应是( )
A.二氧化碳 B.氢气 C.氯气 D.氧气
【答案】A
13、下列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都可生成无色、无味气体(常温下)的一组是( )
A 细铁丝和红磷 B 木炭和硫粉
C 氢气和木炭 D 木炭和一氧化碳
【答案】D
14、如图为实验室制取CO2四套装置,其中可能收集不到CO2的是( )
A. B.
C. D.
【答案】C
15、下列是某同学进行过滤操作时的一些做法,其中错误的是( )[来
A.让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
B.直接向漏斗中倾倒待过滤的液体
C.让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D.让漏斗中液面始终低于滤纸边缘
【答案】B
16、下列关于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入药品后,不需要在试管口放棉花
B.一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立即用集气瓶收集
C.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中取出后倒放在桌上
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试管,再将导管放入水中
【答案】A
二、填空题。
17、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下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示意图。
(1)图①仪器 a 名称是 ;(2)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图②加热木炭的目 的是 ;(3)图②中熄灭酒精灯的操作 是 ;
(4)图③中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要剧烈,说明了 ;
(5)图④在整个实验设计中的意图是 。
【答案】(1)坩埚钳
(2)使木炭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或使木炭温度达到着火点)
(3)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
(4)氧 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或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对较少)
(5)检验木炭燃烧后的产物 CO2。
18、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B中,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则选取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实验室中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装置C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____(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
(4)利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还可以制取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是______(任写一种)。
【答案】(1)长颈漏斗
(2)B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3)b (4)氧气(合理即可)
19、18世纪末,人们就开始了对水的组成的研究。
(1)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把“易燃空气”(氢气)和空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液滴。不久,卡文迪许用纯氧代替空气进行上述实验,确认所得液滴是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 。
(2)后来,科学家进一步利用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证明水的组成,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实验中得到氧气的管是__ (填“a”或“b”)。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
【答案】(1)氢气 + 氧气 水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a 水氢气+氧气
2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要在靠近试管口的部位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 。氧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有 时开始收集。用 (“上”或“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答案】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防止水沿导管回流,引起试管炸裂;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上。
21、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人的空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向收集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呼出的气体中_____ 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出现一层水雾,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______ 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答案】只有收集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水蒸气
2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根据空气的成分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 ;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4)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
【答案】O2; CO2; N2; H2O。
三、实验题。
23、某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的三套装置进行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已知:15℃、101kPa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1)A和B中的塑料瓶容积相同,且充满CO2.将A的瓶盖打开,加入体积约为塑料瓶容积1/3的蒸馏水,旋紧瓶盖后充分振荡;向B中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充分振荡。
①A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②B中塑料瓶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
(2)C装置用传感器测量瓶内气压变化。
①某同学检验C装置气密性时,进行了 操作,得到如下图甲所示的气压随时间变化图象,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在圆底烧瓶中充满CO2,通过注射器向瓶中注入液体。下图乙是C装置测定的加入同体积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气压变化图象,其中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曲线是 (填①或②)。
【答案】(1)①瓶子变瘪;②1体积水溶解1体积CO2,压强变化不明显,因为没有该瓶盖;
(2)①缓慢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 ②:②;
四、科普阅读题。
24、请阅读下面科普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长治,一座美丽的北方城市,全国 2021 年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评审结果,20个入围城市,长治市排名第一。
海绵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使得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方面,有良好的弹性。
城市建设中可采取屋顶绿化,下凹式绿地,雨水收集等措施,使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绿地具备对雨水的吸纳、蓄存和缓释作用。
近日,暴雨频发,长治市内的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发挥了积极作用,雨水和污水不再使用同一条管道,而是雨水一条管道,污水一条管道。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雨水排放进河湖等水体,这样能提升管道排水能力、减小污水处理厂处理压力,防止内涝。
(1)雨水通过下凹式绿地,进入土壤系统,自然净水,类似于实验中的_____操作。
(2)在抗洪防涝中,海绵城市的有效措施是______。
(3)日常降雨略显酸性,是因为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在常用的净水方法中,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的原因是______。
(5)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_。
【答案】(1)过滤 (2)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3) (4)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5)煮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