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21 20:3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1课时 原子的结构
请同学们回忆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
猜想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那么它是否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呢?用其他方法能否将原子继续分下去?若能,它可以分为几部分?原子是实心球体吗?
图3-8 原子的体积很小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不显电性
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原子结构
原子中有一些粒子是带电的,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
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
不带电
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简称为核电荷数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简称为核电荷数
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①大部分α粒子都能穿过金箔。
  原子内部大部分是空的,原子核外有很大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内作高速运动。
  金原子的原子核带正电,带正电的α粒子被弹回。
已知α粒子带正电,解释下列结果。
②只有极少数α粒子束被弹回。
卢瑟福通过此实验现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观察表中不同原子中各粒子的数目,思考下列问题。
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关系
1.同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相同吗?不同种原子呢?
2.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吗?
3.质子数、中子数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
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关系
3.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1.同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相同;不同种类的原子,其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2.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如氢原子。
注意:
区分原子种类的根本依据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就不同。
构成原子的粒子:质子、中子和电子。
氧的原子核: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
8个电子:围绕氧的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
思考
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1803年,道尔顿提出: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1897年,汤姆孙在原子内发现了电子,人们终于抛弃了原子不可分割的陈旧观念。
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
1911年,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在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电子绕核高速旋转。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带正电
中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不带电
带负电
各粒子之
间的等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