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1 23:0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阅读专题训练
(一)
孟姜女哭长城
①秦朝的时候,有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名叫孟姜女,她的丈夫叫范喜良。他们结婚后不久,范喜良被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牵挂着丈夫。她想:我( )坐在家里干着急,( )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
②孟姜女立刻收拾行装,上路了。
③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个正要上工的人询问:“你们这儿有个叫范喜良的人吗?”那人说:“是有这么个人。”孟姜女一听,别提多开心了!她又问:“他在哪儿呢?"那人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埋在城墙里了!"
④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得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她直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她丈夫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她的丈夫却再也看不到她了。
1.在短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比喻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 )
(2)形容乌云密布或刮大风时飞沙漫天的景象。( )
3.下列表现孟姜女伤心绝望的一句是(   )
A.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牵挂着丈夫。
B.孟姜女只觉得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
C.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
D.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她丈夫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
4.这个故事讲的是孟姜女的丈夫被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她到长城去找丈夫,听说丈夫已死,孟姜女伤心过度, 。
5.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修筑长城的那些普通的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写一写吧。
(二)
原来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天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什么东西也没它美丽。王母娘娘需要的彩锦多,就叫织女成天成夜地织,一会儿也不许休息。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手老在梭子上,劳累不用说,自由也没有了,等于关在监狱里,实在难受。她常常想,人人说天上好,天上好,天上有什么好呢 没有自由,又看不见什么。她总想离开天上,到人间去,哪怕是一天半天呢,也可以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
6.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描写方法,表现了织女 。
7.“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中的“老”与下列哪个句子中的“老”意思一样( )
A.我们要学会尊老爱幼。
B.这孩子老生病。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8.天上仙境,往往是人们向往的地方,可织女却常常想离开,为什么?
9.织女想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你能给她介绍介绍吗?
(三)
包拯不持一砚归
北宋仁宗年间,清官包拯被调到著名的端砚出产地端州做地方官。//
包拯到任不久,便听说历任地方官员借进贡端砚为名盘剥百姓,砚工苦不堪言,就穿上便服,去砚工最集中的村子了解情况。
包拯进了村,就听见一间小茅棚里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砚工们正在凿砚坯、刻图纹。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一边工作一边埋怨宫府要砚多,却付钱少。//
回到衙门,包拯立即找来经办贡砚的书吏张考文。这人专用端砚贿赂上司,博取上司的欢心。他一听包拯问起端砚的事,便奉上一块优质砚台,并讨好地说还有更多的好砚要送给包拯。
本来按规定,端州每年只向朝廷进贡十块贡砚,而地方贪官私自增加数目,中饱私囊,害苦了砚工。包拯越想越气,脸色铁青,把张考文送上的端砚“砰”的一声摔在地上。
张考文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才知道“包青天”果然铁面无私,赶紧叩头求饶,一五一十地把历年来贪官劣绅贪污勒索的实情招认出来。//
紧接着,包拯专门出了一份告示,规定不得任意增加贡砚数目,不准克扣砚工的工钱。百姓们高兴极了。//
包拯离任时,端州男女老幼都来码头送行。很多人携物相赠,都被包拯一一谢绝了。
官船在一片赞扬声中顺江而下,不久就到了羚羊峡。风和日丽的天空突然乌云翻滚,浊浪排空。
包拯这回可纳闷了:莫非手下人背着自己私受贿赂,藏于船上?他马上把大家召集起来查问,大家都说没有私藏。
包拯感到事有蹊跷,但又觉得自己平生廉正,上天断不会为难自己。然而,过了好一会儿,风还不停,浪也不止。
包拯追问再三,他的书童忽然跪下承认,离开前有人送了一块端砚,他认为是小事,就私下替包拯收了。
包拯一听,当即命令书童将砚台取出。这块端砚外包黄布,砚身雕龙刻凤,果然是方好砚。包拯喜爱书法,对文房用具也很钟情。但他连看也没看一眼,随手将端砚抛到江里。
说也奇怪,砚一落江,顿时风平浪静,云开日出。
船开行不久,就在端砚下沉的地方隆起了一片沙洲。包裹端砚的黄布顺流而下,发出一片黄光,变成了沙滩。传说现在广东广利镇的“砚洲”和沙浦镇的“黄布沙”就是这样形成的。
10.“包拯感到事有蹊跷,但又觉得自己平生廉正,上天断不会为难自己”中加点字“断”的意思是( )
A.绝对 B.间断 C.断绝,隔绝 D.判断,决定
11.包拯到端州任职后,通过 ; ; ,切实减轻了砚工负担。
12.短文已用“//”分为五个部分,请给第5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13.短文中画“__”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14.包拯离任时,端州男女老幼为什么都到码头为他送行?
15.端砚是我国古代“四大名砚”之一。除了端州的端砚,名列“四大名砚”的还有哪些?查一查,写下来。
(四)
八仙过海的传说
相传,八仙个个法力无边。有一次,他们一起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会。路上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众仙齐声附和,并言定凭道法渡海,不得乘舟。
汉钟离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袒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仙姑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随后,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也纷纷将各自宝物抛入水中,借助宝物大显神通,游向东海。
八仙的举动惊动了龙宫,东海龙王率虾兵蟹将出海观望,言语间与八仙发生冲突,引起争斗。东海龙王趁八仙不备,将蓝采和擒入龙宫。众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厮杀,腰斩两个龙子。虾兵蟹将抵挡不住,纷纷败下海去,隐伏水底。众仙则在海上往来叫战。
东海龙王请来南海、北海、西海三位龙王,合力翻动五湖四海的水,掀起狂涛巨浪,杀气奔众仙而来。危急时刻,曹国舅的玉板大显神通,只见他怀抱玉板头前开路,狂涛巨浪向两边退避。众仙紧随在后,安然无恙,四海龙王见状,急忙调动四海兵将,准备决一死战。
正在这时,恰好南海观音菩萨经过,喝住双方,并出面调停,直至东海龙王释放蓝采和,双方罢战。
八位仙人拜别观音菩萨,各持宝物,兴波逐浪遨游而去。
16.创造性续述可以换一种人称复述,比如,以铁拐李的口吻复述故事第一自然段可以这样说“有一次,王母娘娘邀请我们八仙参加蟠桃会。路上,我们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我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其他几位齐声附和,并言定各凭道法海渡海,不得乘舟。”请你试着以东海龙王的口吻,复述短文的第四自然段。
17.创造性复述还可以对故事情节进行合理的充实,使故事内容更加丰满。下列情节可以进一步充实的是( )
①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借助宝物大显神通。
②众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厮杀的情景。
③南海观音菩萨经过,喝住双方,并出面调停的经过。
④八位仙人拜别观音菩萨,各持宝物,兴波逐浪遨游而去,兴奋之中的交谈。
⑤展开想象,再加一仙,九仙过海,各显神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④⑤
(五)
刘三姐
相传唐代,在罗城与宜山交界的天洞之滨,有个美丽的小山村。村中有一位叫刘三姐的壮族姑娘,她自幼父母双亡,靠哥哥刘二抚养,兄妹二人相依为命。刘三姐不但勤劳聪明,而且长得宛如出水芙蓉一般,容貌绝伦。刘三姐尤其擅长唱山歌,她的山歌遐迩闻名,所以远近歌手经常聚集其村,争相与她对歌、学歌。
刘三姐常用山歌唱出穷人的心声和不平,故而触犯了当地财主莫怀仁的利益。莫怀仁恼羞成怒,匀结官府,欲置刘三姐于死地。为免遭毒手,刘三姐偕同哥哥刘二辗转来到柳州,在小龙潭村边的小岩洞居住。
来到柳州以后,刘三姐那忠厚老实的哥哥刘二心有余悸,极力阻止刘三姐唱歌。一天,他从河边捡回一块又圆又厚的鹅卵石丢给刘三姐,说:“三妹,用你的手帕角在石头中间钻个洞,把手帕穿过去!若穿不过去就不淮你出去唱歌!
甜甜微笑的刘三姐,看着哥哥的满脸愠色,暗忖道:“我又不是神仙,手怕角怎能穿得过去?”她下意识地试穿,并唱道:“哥发癫,拿块石头给妹穿;软布穿石怎得过?除非凡妹变神仙!”谁料刘三姐凄切婉转的歌声传到了天宫七仙女的耳中。七仙女非常感动,担心刘三姐从此歌断失传,于是从发上取下一根头发簪向刘三姐手中的石块射去,石头被穿了一个圆圆的洞……
从此,刘三姐的歌声又萦绕在乡间、树梢。刘三姐在柳州的踪迹被莫怀仁侦知。他又买通官府,提杀刘三姐。乡亲们闻讯,手执出锄头、棍棒为救刘三姐而与官兵搏斗。刘三姐不忍心使乡亲受牵连,毅然跳入小龙潭中……
此时,突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随着一道红光,一条金色的大鲤鱼从小龙潭中冲出,把刘三姐驮住,飞上云霄。刘三姐就这样骑鱼上天,成了歌仙。
18.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遐迩闻名:
(2)心有余悸:
19.说说文中画“ ”句子的意思。
20.七仙女为什么要帮助刘三姐呢?
21.财主莫怀仁欲置刘三姐于死地的原因是: 。
乡亲们赶来与官兵搏斗,可见 。
22.小明读了本文的结尾,觉得不可信,他认为鲤鱼根本驮不动刘三姐,更别提飞上云霄了;小敏却认为这个结尾代表了老百姓的心愿,挺好的。你赞同谁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与其 不如 2. 晴天霹雳 天昏地暗 3.B 4.哭倒了一段长城,见到了丈夫的尸首 5.你们真是太伟大了,那么沉重的石块,那么浩大的工程就只靠你们的肩膀和双手去完成。你们给后人留下了世界著名的奇迹。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付出。
6. 心理描写 对人间的向往 7.B 8.一是天上没有自由,工作劳累;二是织女想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 9.人间有许多美景,绿油油的田野,巍峨的大山,奔流不息的大江大河等。
10.A 11. 便服暗访,了解民情惩办污吏,查出实情 下令不得随意增加贡砚数量 不准克扣砚工工钱 12.包拯投砚江中 13.端砚如此精美,包拯对文房用具如此钟情,却仍然将其抛于江中,村托出包拯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14.包拯不但清正廉洁,一块端砚也不要,而且铁面无私,惩办了贪官污吏张考文,查出了实情,还一心为民,下令不准随意增加贡砚数量、不准克扣砚工工钱,切切实实为老百姓减轻了负担,深得老百姓拥戴。 15.甘肃的洮(táo)砚、安徽的歙(shè)砚和山西的澄泥砚。
16.我请来了南海、北海、西海三位龙王合力翻动五湖四海的水,掀起狂涛巨浪,杀向敌人。危急时刻,没想到曹国舅的玉板大显神通,他怀抱玉板头前开路,狂涛巨浪向两边退避。其他各位紧随在后,安然无恙。我们见状,急忙调动四海兵将,准备决一死战。 17.A
18. 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 19.哥哥你发了疯,让妹妹用软布穿石头,这怎么可能办得到?除非我变成神仙。 20.因为刘三姐凄切婉转的歌声直上云霄,传到了天宫七仙女的耳里。七仙女非常感动,恐刘三姐从此歌断失传,所以帮助她。 21. 刘三姐用歌声唱出了穷人的心声和不平,触犯了财主的利益 刘三姐深得乡亲们的喜爱 22.我赞同小敏的观点。文章结尾的写法并不是真正代表鲤鱼救起了刘三姐,而是以此表达多亲们希望刘三姐得救成仙的美好愿望。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