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 驱遣我们的想象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 驱遣我们的想象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4.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2 07:4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 驱遣我们的想象 同步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掠过(lüè) 油漆(xī) 苟安(gǒu)
B.躲避(bì) 拘泥(ní) 怅然(chàng)
C.鉴赏(jiàn) 驱遣(qiǎn) 桥堍(tù)
D.一缕(lǚ) 即使(jí) 契合(qiè)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汹涌 大漠 蠢笨 畏缩 B.白沫 慌凉 耀眼 歌谣
C.激昂 忧惧 记载 既使 D.宛如 审察 配合 海鸥
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一首歌谣,_______口头唱,_______要刻呀,漆呀,把它保留在什么东西上。
⑵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_______了。
⑶我们_______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A.虽然 还 拓展 鉴赏
B.不但 还 扩大 鉴赏
C.虽然 但是 扩大 欣赏
D.不但 而且 拓展 欣赏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雨后的天空闪耀着美丽的彩虹和清新的空气。
B.岸上尚且提心吊胆,更何况筏子上的人们呢?
C.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不仅来自国力提高、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
D.作为教育的上层建筑,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作家而言,粉丝易得,知音难觅。粉丝,是为成名_______;知音,是为寂寞__________。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__________,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__________,敢畅言所见。
A.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B.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C.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D.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6.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驱遣”“摘录”“接触”“聚集”这四个词的词性相同。
B.“驱遣想象”“所见所闻”“意境优美”“原始社会”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这句话的主干是“读者会面”。
D.“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这句话是一个假设复句。
7.下列对《 驱遣我们的想象 》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文艺作品的作者希望通过文字传达自己的所见所感,读者希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B.拘泥于文字的研究、考察式疑问并不能领会作者的意境,因此,要驱遣想象就不能拘泥于文字。
C.作者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的阐述证明了要驱遣想象,就得把文艺作品看作一幅画。
D.文章以平实的语言、精当的举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欣赏文艺作品如何进人意境获得美感这一基本问题。
8.下面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艺就是歌谣一类的东西,它产生于文字之后。
B.在印刷术出现之后,文艺就是许多文字的集合。
C.所有的文艺作品都能看作一幅图画,这样就能鉴赏出作品的意境美。
D.我们鉴赏文艺作品,必须要驱遣我们的想象力。才能感受到文艺作品的美,这是我们的最大目的。
9.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作家而言,粉丝易得,知音难觅。粉丝________,是为成名;知音___________,是为寂寞。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___________,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_____________-,敢畅言所见。
A.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B.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C.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D.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被访者几乎都表示对曲靖不甚了解,但都认为曲靖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少数民族风情的地方。
B.通过作者的鉴赏示范,使我们明白要驱遣想象去欣赏作品,体验阅读的愉快。
C.这场比赛的胜利,将决定我们能否顺利进入决赛阶段。
D.他的学习他自己负责。
1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②③⑤①④ D.③⑤①②④
12.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____;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不显眼的石子
B.细小的石子虽不起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13.下面对加点词的语境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落日固然是圆的,难道朝阳就不圆吗?(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B.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个静寂的印象。(静寂:沉寂无声;寂静。)
C.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领会作者的意境,就无从得到这种受用了。(受用:接受使用。)
D.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驱遣着想象来看,才接触到作者的意境。
B.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就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C.总之,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是否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D.无从得到这种受用的原因是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领会作者的意境造成的。
1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斯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也是当时最美的男子。
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娇丽,然而形体娴雅、气概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
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
④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
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优越似的。
⑥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
A.②⑤③①⑥④ B.②③⑤⑥①④
C.④②⑤③⑥① D.④②③⑤①⑥
二、语言表达
16.下面这段关于艺术创作的文字有两处语病,请你根据提示完善修改意见。
[甲]齐白石用几只蝌蚪在急流的山泉中游动的画面,为我们展开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一意蕴极丰的神奇意境。蛙声在整个画面中难觅踪迹,可以说,齐白石只画出了一半,但妙就妙在通过虚出的一半,撩拨起观众二度创作的强烈欲望与冲动,使“蛙声”这一难以描摹的意象,在人们的想象中得以生动而鲜活地再现,有限的画面与无限的想象完美融合。齐白石的成功给我们以启迪:[乙]艺术创作能否达到至高的境界,很大程度上需要运用想象的智慧,其他领域也是如此。
①[甲]处画线句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   ”改为“   ”。
②[乙]处画线句子两面失衡,应将“   ”改为“   ”。
三、语段阅读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风景是水光山色,也是一种精神。三峡的神女峰、黄山的天都峰、庐山的三叠泉……每一处景点都有个传说。那____(A.对立 B.矗立)的参差不齐的奇峰怪石本是鬼斧神工。而那寓意深刻、妙趣横生,甚至略显荒dàn的故事则是人类的情结,很难想象,没有传说的风景会是怎样的让人 chàng然!也很难想象,见了灵动的景物不去寄托情思的人是何等麻木不仁!风景因人的____(A.制造 B.改造)而变得神奇,人因风景的陶冶而变得滋润。这种美妙的想象难道不是一种对美的鉴赏吗?
(1)给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参差不齐    鉴赏   
荒dàn    chàng然   
(2)根据语境在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只填序号)
(3)将画线句子改为陈述句。
四、综合性学习
18.为纪念“世界读书日”,学校将开展以“走进图书馆,阅读经典书”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学校阅览室流程示意图,请用一段简明的文字转述这个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
(2)根据示例,将下表①~②横线处的内容填写完整。
名人主张 读书方法
《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法
《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①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意法
朱熹:“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②   
(3)下面是某同学摘抄的读书名言,请你依照这句名言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
名言:一本好书像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打开知识的迷宫。
仿写:一本好书像   。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给生活添一份诗意
潘 悦
  ①对很多人来说,诗歌并不陌生。从语文课堂上的诵读,到综艺节目里的比拼,每个人都可以在凝练的笔触中感受深沉的情怀,在传神的语句里捕捉真挚的情感。但与此同时,也有人心生“现代人是否还需要读古诗”的困惑,提出“古诗鉴赏有没有答案”的疑问。
②诗歌是一门语言表达的艺术。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彰显了汉语表达的独特魅力。相较于其他文体,古诗的一大特点就是短小精悍,讲求用雅致凝练的语言实现抒情表义,含义深长的同时又追求音韵协调,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看到大雪纷飞,写下“燕山雪花大如席”;目睹银装素裹,感慨“千树万树梨花开”;赞誉瀑布奇观,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会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砥砺自我,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劝人奋进,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寄语友人,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安定内心……这些千古流传的诗歌以其意象、哲理和才思击中人心,精当易晓,韵味悠长,成为现代生活中生机勃勃的文化存在。
③“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也是人的情感意志的表达载体。古人将人生体验、生命思考、事物观察凝聚到诗词之中,创造了一个包罗万象的文化世界。相似的生命经验,促使今人与古人在情感与思想上同频共振;阅读时的片刻感悟存留心间,迸发出激励人心的力量。陶渊明“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坚毅卓绝,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豁达超然……每读及这些诗句,就更能理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一时的挫折便显得不再难以逾越。
④今天,身处现代文明的快节奏中,那些亲近自然、缘事而发的诗句,能让人逸兴遣怀,为人生掬一捧清泉。留心夏季的“映日荷花别样红”,流连秋日的“晴空一鹤排云上”,充满趣味的“闲看儿童捉柳花”,体现境界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借助诗歌,人们得以跳出日常的琐碎,凝视自然的神奇,发掘自我的诗心,给生活添一份诗意。
⑤古诗是今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其中的胸襟抱负、温厚美德、日常哲思、闲情逸致,给予我们情感思想的共鸣、人生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理解诗歌,不在于答案是否标准,而是从正确的语词训诂和创作背景出发,尽可能地抵达诗心,给出合情合理的解读,这才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旨归。在汉字的搭配组合中探寻多样性和可能性,也是诗歌言约旨丰的独特意蕴之所在。
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正如此诗所言,古诗就像明月一般,照亮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滋养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15日)
19.下列对选文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歌是一门语言表达的艺术。
B.诗歌能让人们跳出日常的琐碎,给生活添一份诗意。
C.鉴赏诗歌,要从语言和创作背景出发,尽可能抵达诗心。
D.诗歌能照亮人的生命,滋养人的心灵。
20.文章第③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1.文章第④段加点的诗句能用下列哪一句替换?请说明理由。
A.簌簌衣巾落枣花  B.月落乌啼霜满天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A项中的“漆”应读qī;
B项中的“泥”应读nì;
C项正确;
D项中的“契”应读qì。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教师必须在平时多强调,并注意收集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同时注意一些形似字、多音字、变声字的读音。这类题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的语感,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2.【答案】A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A项书写全部正确。
B项中的“慌”应为“荒”,故B不合题意。
C项中的“既”应为“即”,故C不合题意。
D项中的“察”应为“查”,故D不合题意。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辨析能力。汉字拼音的错误,往往表现为声韵母的混淆、多音字的误读、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的错误等。汉字字形的错误,往往出现在同音字、形似字上。因此,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3.【答案】B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1)根据句子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不是转折关系,所以,可选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但,还”或“不但,而且”,根据本句口语化的特点,选“不但,还”更恰当;
(2)“拓展”意思是开拓、扩展,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新的东西。是质量的变化,而不是数量的变化;“扩大”是使范围、规模等增大,属于数量上的变化。本句是说诗句让自己的眼界开阔、宽广了,故用“扩大”;
(3)鉴赏是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欣赏”意思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联系句中“接受美感的经验”可知,应该是对艺术感受、理解和评判之后才能获得经验,故选“鉴赏”。综合以上分析,对照四个选项,B选项词语顺序与之一致。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4.【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A.有误,搭配不当,将“和清新的空气”删去。B.有误,成分残缺,在“岸上”后添上“的人”。D.有误,语序不当,前半句应改为“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5.【答案】B
【知识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粉丝,促进了作家“名气”的传播,可谓“锦上添花”;结合语境中的“寂寞”可辨析“雪中送炭”表现了朋友适时送来的安慰与问侯;慧眼独具的可贵在于发现知音的不易;结合“敢畅所欲言”可辨析“胆识过人”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6.【答案】C
【知识点】主谓句
【解析】C项有误,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读者和作者会面”。
故答案为:C 。
【点评】本题考查语法知识的掌握。此题涉及词性、短语、句子主干及复句等多个知识点,根据选项内容分析判断,得出答案。
7.【答案】C
【知识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解析】作者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的阐述证明了要驱遣想象才能领会作者的意境,把文艺作品看作一幅画只是一种驱遣想象的方式。
故答案为:C 。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即可做出选择。
8.【答案】B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解析】A.文艺产生于文字之前。故A错误。
B.正确。
C.并不是所有的文艺作品都能看作一幅图画。故C错误。
D.我们的最大目的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故D错误。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9.【答案】B
【知识点】望文生义
【解析】“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锦上添花”比喻略加修饰使美者更美,引申为在原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慧眼独具”指在眼力或洞察力方面有独到之处。“胆识过人”指有胆识,有气魄,超过一般人。根据语境,这里B恰当。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判断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先要理解成语含义,然后结合语境考虑成语的感彩、语体色彩、适用对象等。
10.【答案】D
【知识点】成分残缺;前后不一致;前后矛盾
【解析】A项,前后矛盾,前面表示不了解,后面表示的意思是了解;
B项,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者“使”;
C项,一面对两面,删去“能否”;D项,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答题时应注意,辨析语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
11.【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本段文字是围绕“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展开的,所以③为首句。根据衔接,⑤中有“这种循环往复”,所以紧随③后,①④之间存在前因后果的关系,而②作为一个总结性的句子,放在最后。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12.【答案】B
【知识点】语言连贯
【解析】根据语段句式可以确定,此处应选择两个分句,故排除A项;根据语段内容可以判断,所选语句应为转折关系,故排除D项。B、C项都是转折关系的两个分句,主要为前一个分句存在区别,根据语段中“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可看出,此处所填语句结构应与语段中相同,与B项相符。综上,本题答案为B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题,关键是要抓住对应关系,抓住能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语境中的关键词与选项中的关键词。抓住了这个关系,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做好此类题目,要求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话题的统一。2、符合时间、空间或逻辑等顺序。3、考虑语句对应、词语的照应。4、保持情景统一、音节和谐。
13.【答案】C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受用”即“受益”。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语境义。此题要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内容考虑其语境义。
14.【答案】A
【知识点】搭配不当;句式杂糅;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A无误;B.“就”改为“才”。C.两面失衡,删掉“是否”。D.句 式杂糅,删掉“造成的”。
故答案为:A 。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类题,要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并通读所有句子,在此基础上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提取句子主干,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15.【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首先确定首句:④点出论述的主题,即“才德”,可知其为总起句,排除A和B,①和⑥相比,①放在句末合适,因为⑥中的“他们”指代③中的“那些很美的人”,⑥承接③。应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和逻辑能力。做这样的题,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句子之间的内容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具体方法是①找中心句,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来安排的;②梳理思路,总体上看,句子之间有相并关系,相承关系和相属关系,从局部看:有承接、解说、对比、递进、因果、转折等关系等;③抓关键词,调整句子的顺序还可借助“首先”“其次”“换句话说等。
16.【答案】展开;展示;能否;要
【知识点】搭配不当;前后不一致
【解析】①【甲】处句子存在动宾搭配不当的问题,可将“展开”改为“展示”。②【乙】处句子存在两面对一面的问题,可将“能否”改为“要”。
故答案为:①展开;展示;②能否;要。
【点评】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常见病句的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子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等。判断病句,可用压缩句子成分抓主干等方法,判明病因后,有针对性的选择修改方法。
17.【答案】(1)cēn;jiàn;诞;怅
(2)B;B
(3)这种美妙的想象是一种对美的鉴赏。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意思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句式变换
【解析】(1) “参”是多音字,表示长短、高低、大小不齐的时候,读“cēn”;“鉴赏”的“鉴”读“jiàn”。“荒诞”指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怅然”形容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2)“对立”指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中的两个方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矛盾、相互斗争;“矗立”指高耸地立着。这里描写山峰,所以应该用“矗立”。“制造”指用人工使原材料成为可供使用的物品;“改造”指就原有的事物加以修改或变更,使适合需要。本句是指人改造自然风景,使之变得神奇,所以应该用“改造”。
(3)原句是一个反问句,由“难道……吗?”构成。改成陈述句的时候要改成肯定句,然后句末改成句号。
故答案为:
(1)cēn jiàn 诞 怅
(2)B;B。
(3)这种美妙的想象是一种对美的鉴赏。
【点评】 (1)本题考查识记重点字音、字形的能力。做这种题考生要在平时要勤于积累,多翻查工具书,定期巩固。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要在平时勤于积累常见的词语,更要善于从词语的感彩、使用范围等角度进行辨析。
(3)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作答这种题要掌握常式句和变式句的转换技巧,改变句式的时候要注意只改变语气,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18.【答案】(1)进入阅览室阅读书刊有以下两种流程:一是读者入馆阅读书刊,阅读完毕后将书归还原处方可离馆;二是读者入馆阅读书刊,如果需要复印,须办理借印登记,复印完后办理归还手续,之后才能离开。
(2)质疑读书法;循序渐进法(熟读精思法)
(3)一盏明灯,它能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知识点】图表信息;材料探究;句子仿写
【解析】(1)首先要从整体上浏览学校阅览室流程示意图,明确书刊阅读有两种流程:阅读和复印,然后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分别说明这两种流程,注意语言要简洁、连贯, 不超过60个字。
(2)首先要抓住关键词理解这两句名言的内容,然后再概括读书方法。“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意思是如果我们完全信书,不去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究,不去辨析其真伪,那样还不如没有书。这其实就是“质疑读书法”。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句话谈到两种读书方法:循序渐进法,熟读精思法,答哪一种皆可。
(3)首先分析例句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 一本好书像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打开知识的迷宫 ”谈的是对书的理解和感悟,这句话还把一本好书比作是一把钥匙,然后用钥匙的作用进一步说明书的作用。据此可仿写的句子如:一本好书像 一盏明灯,它能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故答案为:⑴ 进入阅览室阅读书刊有以下两种流程:一是读者入馆阅读书刊,阅读完毕后将书归还原处方可离馆;二是读者入馆阅读书刊,如果需要复印,须办理借印登记,复印完后办理归还手续,之后才能离开。
⑵ 质疑读书法;循序渐进法(熟读精思法)
⑶ 一盏明灯,它能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点评】⑴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图文转换题解题思路与步骤:整体的解题思路,即读一思一写,读:画面组成要素。思:画面内容,抓住画面主体,弄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写: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⑵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内容,然后思考两则材料表达的主旨并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⑶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仿写”题要四注意:①话题:是沿用原来话题,还是变换话题。②修辞:题干对修辞有无限制,例句使用了何种修辞。③句式:主要审清例句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属何种复句,仿写句子要与例句尽最大可能保持一致。④内容:例句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内在联系,这对仿写句的内容隐含了哪些要求。如果是仿写语段的某一部分,续写语段,那就要求仿写句不仅要与被仿写部分在句式结构、思想内容等。
【答案】19.D
20.举例论证。引用陶渊明、苏轼的诗句,证明了读诗时的片刻感悟,能产生激励人心的力量。
21.可用A替换。“簌簌衣巾落枣花”是夏季的景物,与“留心夏季”的语境相符,与“映日荷花别样红”一样体现了自然景物的美好,能给生活添一份诗意。
【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中心论点;举例论证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议论文论点。论点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应是完整的陈述句。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论证方法是为了证明论点。举例论证: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论点的一种方法。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3)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要求学生读懂古诗,理解诗句含义。根据题目要求,梳理比对,作答即可。
19.A:诗歌是一门语言表达的艺术。是第②段的分论点,不能概括全文的论证内容,因此不能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B:诗歌能让人们跳出日常的琐碎,给生活添一份诗意。是第④段的分论点,是诗歌的作用之一,不能概括全文的论证内容,因此不能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C:鉴赏诗歌,要从语言和创作背景出发,尽可能抵达诗心。是第⑤段中的观点,是鉴赏诗歌的方法,不能概括全文的论证内容,因此不能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D:本文最后一段,通过对上文的总结,得出结论:古诗就像明月一般,照亮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滋养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是中心论点。
故答案为:D
20.列举了古诗,属于举例论证。这两个例子,证明了前一句”阅读时的片刻感悟存留心间,进发出激励人心的力量“,增强了说服力。
故答案为:举例论证。引用陶渊明、苏轼的诗句,证明了读诗时的片刻感悟,能产生激励人心的力量。
21.加点的诗句是:映日荷花别样红。翻译为: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夏天,诗人赏荷心情愉悦。
A翻译为: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夏天,诗人见雨则喜,见枣花自然高兴。季节相同,情感相同可替换。
B翻译为: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秋天,诗人漂泊寂寞。
故答案为: 可用A替换。“簌簌衣巾落枣花”是夏季的景物,与“留心夏季”的语境相符,与“映日荷花别样红”一样体现了自然景物的美好,能给生活添一份诗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