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 出师表 同步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疲弊(bì) 陛下(bì) 陟罚臧否(pǐ)
B.行阵(háng) 驽钝(dùn) 裨补阙漏(quē)
C.崩殂(cú) 恢弘(hóng) 夙夜忧叹(sù)
D.以彰其咎(jiù) 妄自菲薄(fēi) 攘除(rǎng)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陟罚臧否(赞扬) 性行淑均(公正、公平)夙夜忧叹(早)
B.中道崩殂(死) 悉以咨之(询问) 此皆良实(忠良、诚实)
C.平明之理(治理) 臣本布衣(平民) 以彰其咎(表明、显扬)
D.咨诹善道(询问) 引喻失义(道理) 深入不毛(长植物的地方)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伤先帝之明
B.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C.欲报之于陛下也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下面句子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危急存亡之秋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盖追先帝之殊遇 盖大苏泛赤壁云
D.临表涕零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5.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最相近的一项是( )
A.诚宜开张圣听 B.先帝知臣谨慎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
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宜妄自非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翻译: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至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B.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C.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谢,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D.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翻译: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以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
7.下面的句式中,有一项不同的是( )
A.苟全性命于乱世(状语后置,应为“于乱世苟全性命”)
B.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以”后省略宾语“之”)
C.临崩寄臣以大事(状语后置,应为“临崩以大事寄臣”)
D.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状语后置,应为“于草庐之中三顾臣”)
8.下列句子中所表达的志向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亲贤臣,远小人 亲、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亲近;疏远。
B.有所广益 广益:形容词作名词,扩大增多的事物
C.攘除奸凶 奸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凶恶之徒
D.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大
10.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诸葛亮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文天祥的《正气歌》亦云:“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感人之深,于此可见。
B.作者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C.本文主旨句:亲贤臣,远小人。
D.阅读本文应着眼于“出师”这两个字。在这篇表中,诸葛亮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先后提出广开言路、亲贤远佞、严明赏罚三条建议。
11.课文《 出师表 》中所示的诸葛亮忠于刘禅的原因是( )
A.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B.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C.先帝临崩寄臣以大事。
D.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恐/托付不效 B.深追先帝/遗诏
C.臣/不胜受恩感激 D.进尽/忠言
13.对下面语句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意思是:先帝创建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意思是: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生死存亡的时候啊。
C.以光先帝遗德。 意思是:以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为光荣。
D.以塞忠谏之路也。 意思是: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14.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以伤先帝之明
C.悉以咨之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5.下列不属于诸葛亮在课文《 出师表 》中提到的大事的一项是( )
A.桃园结义 B.三顾茅庐 C.白帝城托孤 D.七擒孟获
16.下列对《出师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诸葛亮提议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正严明。
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建议。
17.下列对文章《出师表》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诸葛亮追述三顾茅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的是“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寄钝”“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
D.文章结尾,作者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18.下列对文章《出师表》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文中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叙述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二、默写
19.根据提示填空。
(1)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 、 。(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
(2)表明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 , , 。
(3)《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 。
(4)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武汉更是“重灾区”,好在受任于抗疫之际、“ ”的两位书记,最终带领大家拨开雾霾,看见了灿烂的阳光!(用《出师表》中的语句作答)
三、语言表达
20.本文虽题为《出师表》,但很少谈出师,而是用大量篇幅规劝后主修明政治,可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请以“报答”“启发”为首词写一组对偶句,表达出诸葛亮的情辞恳切、忠心耿耿。
报答 ;
启发 。
四、语段阅读
课内阅读
阅读语段“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完成下列小题。
2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由是感激( )
②北定中原( )
③庶竭驽钝( )
④察纳雅言( )
⑤臣不胜受恩感激( )
22.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23.选文中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对当今社会有哪些现实意义?
五、综合性学习
24.学完本课后,你所在班级举行了以“走近诸葛亮”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对联续写)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有关诸葛亮的事迹,续写下联。
他忠心耿耿,为报知遇恩,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巧布八阵图,鞠躬尽瘁,病死五丈原。
上联: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孟德
下联:
(2)(观点争鸣)诸葛亮为了表达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以身许国。有的同学认为,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因为后主刘禅实在不是他效忠的好对象。对此你怎么看?
(3)(精神接力)诸葛亮为兴复汉室、统一中原而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堪称大英雄。请你向同学推荐另一位英雄人物,并概述其英雄事迹。
(4)(劝说效仿)通过学习《出师表》,我们感受到了诸葛亮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进谏方式,现在班主任想请你用这种方法说服班上有厌学思想的同学小刚,你会怎么说呢?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出师表》(节选),回答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巳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25.下列选项中加粗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日侍坐备顾问 奋不顾身
B.遂许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许头 以身许国
C.庶竭驽钝 再而衰,三而竭竭尽全力
D.至于斟酌损益 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
26.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7.选文第一段诸葛亮追述自己二十一年来的经历有什么用意?请简要概括两点。
28.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可谓尽职尽责,下面链接材料中的苏轼作为杭州知州,是否做到了尽职尽责?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苏轼)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①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②,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③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路:行政区划名。 ②度僧牒:批准出家为僧的文书。③饘(zhān):稠粥。
七、现代文阅读
29.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说到音乐
说到音乐,我没有听西洋音乐的福分,一窍不通。至于中国音乐,也弄不清什么是“阳春白雪”,什么是“下里巴人”。不过只要是中国音乐总还可以听得进去的。而且,很喜欢,我是十分醉心于“西北风”的。那回荡在黄土高原上的“信天游”的激越清亮而忧伤的旋律,就像是从我自己的心头升起的,是发自我肺腑最深处的声音,是我的灵魂的闪爆,生命的升华。而江南丝竹则将我带入另一个世界,不,也许这本来就是我生性中所固有的。如听瞎子阿炳的琴声,听他的《二泉映月》,听着听着就会情不由己地泪流满面。听这支曲子要闭上眼睛用心去听,眼睛是多余的。在阿炳的乐曲声中只有心儿在跳动,在低昂,在徘徊,那是一支心之舞曲,是高山流水,是《广陵散》。当我第一次听到阿炳的琴曲,就像瞥见了情人的眼波,七魂六魄一下被摄走了①。从此我失去了故我,忘却了故我,我自身已化入了盲琴师的乐曲,已化入了情人的眼波,缠绵婉转,难分难舍,欲绝而不可绝,欲了而难能了②,一往情深,不可自拔,人生之无可奈何,有至于此者。
然而使我猛醒,使我警悟,使我奋发,燃起我同仇敌忾之义愤的却是抗日救亡的歌曲。那时我还在读小学,小小年纪,一听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便不由热血沸腾,恨不能立时杀上疆场,为国捐躯,马革裹尸。抗日战争掀起了中华民族亘古无二的全民歌曲运动,男女老幼哪个不会唱一句:“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那发自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发自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的最后的呼声,真足以使贪夫廉,懦夫立,惊天地而泣鬼神……然而“大雅久不作”矣,现在,除被定为国歌的那支《义勇军进行曲》,我们的青少年有几人还能唱上几支抗日救亡的歌曲呢?学校的音乐课上还教唱这些歌曲吗?那些歌手们、歌星们为什么对自己这一行最辉煌的一页历史丢得这样快,忘得这样干净呢?
…………
我在想,在今天,在抗日救亡运动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之后,我们这个民族是不是也需要再爆发一次精神的、灵魂的救亡运动?
(1)第1段加横线的“江南丝竹”中,“丝竹”作“音乐”解,在你读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过两次,请任举一例。
(2)解释第2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贪夫廉,懦夫立”。
(3)细读文章,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概括:“信天游”具有激越清亮而忧伤的旋律;“抗日歌曲”具有激昂、催人奋进的旋律。“江南丝竹”具有什么样的旋律?请你也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4)评价一首歌曲的好坏,不仅要看它的旋律是否和谐自然,还要看它的歌词是否健康优美。请根据括号里的要求简评下列歌词,每条在15个字以内。
①“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简评思想内容)(《爱江山更爱美人》)
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简评语言特点)(《真心英雄》)
(5)作者在谈到当今音乐的现状后,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需要再爆发一次精神的、灵魂的救亡运动。”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这个观点?请简述理由(字数在5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ABC.正确。
D.“妄自菲薄”中的“菲”应读f i。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答案】B
【知识点】词义理解;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ACD.正确。B.“良实”在这里是形容词作名词,应解释为“忠良诚实的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3.【答案】A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A:以(以至于)塞忠谏之路也/以(以至于)伤先帝之明
B: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表顺承)待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表并列)忠陛下之职分也
C:欲报之于(在)陛下也/未尝不叹息痛恨于(对)桓、灵也
D:此后汉所以(………的原因)倾颓也/此臣所以(用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考点为一词多义。一般来说,一个文言实词的诸多义项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他义项则是它的引申义、比喻义或假借义。
4.【答案】B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A:危急存亡之秋(时期)/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秋天)
B:此诚(确实是)危急存亡之秋也/臣诚(确实是)知不如徐公美
C:盖(原来)追先帝之殊遇/盖(大概)大苏泛赤壁云
D:临(面对)表涕零/有亭翼然临(靠近)于泉上者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考点为一词多义。一般来说,一个文言实词的诸多义项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他义项则是它的引申义、比喻义或假借义。
5.【答案】B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A:诚宜开张(古义:扩大;今义:指商店开始营业。)圣听
B:先帝知臣谨慎(古义:严谨而慎重;今义:小心慎重。)
C: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现指品质低劣 、下流。)
D:未尝不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十分憎恨。)于桓、灵也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考点为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即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现象。解答本题可从以下几点着手:①词义扩大;②词义缩小;③词义转移;④感彩变化;④单双音节的变化。
6.【答案】C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ABD.正确。C项“感激”一词应理解为“感奋激发”。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7.【答案】B
【知识点】倒装句式
【解析】A.状语后置,应为“于乱世苟全性命”;B.“以”后省略宾语“之”;C.状语后置,应为“临崩以大事寄臣”;D.状语后置,应为“于草庐之中三顾臣”。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文言句式有: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
8.【答案】D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解析】A.诸葛亮早年的志趣,在乱世中过隐居的生活,不求名利;B.表现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也流露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C.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隐居田园的志趣;D.“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词句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之情及壮志难酬的感慨。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句。解答时从分析诗句中描写的意象入手,把握诗句的基本内容。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9.【答案】B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活用现象。ACD.正确。B项“广益”指启发和帮助。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常见的有:名词作动词,名词做状语,动词作名词等。解答时依据句意以及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进行分析即可。
10.【答案】D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
【解析】D: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选项中“先后提出广开言路、亲贤远佞、严明赏罚三条建议”顺序有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原文,整体感知;审清题意,准确判断各项问题指向,再判断其正误。掌握文章中常见的一些写作手法。
11.【答案】C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原文内容可知,诸葛亮忠于刘禅是因为刘备的临终嘱托。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12.【答案】B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ACD.正确。
B应为深追/先帝遗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13.【答案】C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ABD.正确。
C.有误, 这句的意思是“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14.【答案】C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例句“以”的意思是“把”。
A.因为。
B.连词,来
C.把
D.介词,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15.【答案】A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 桃园结义 ”与诸葛亮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16.【答案】C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解析】ABD。正确。
C项,《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的建议是奖罚分明,让有司负责,明确说后主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选项理解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17.【答案】C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解析】 ABD.正确;
C.有误,“大事”,指的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18.【答案】B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解析】ACD.正确。
B项,文中“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侍中。”句意为: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都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予陛下。这句话是希望后主亲贤远佞,而不是广开言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19.【答案】(1)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2)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奉命于危难之间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注意“佞、颓、诸、奉”的书写。
故答案为:
(1)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2)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奉命于危难之间。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20.【答案】(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句句忠言| (启发)后主奋发图强,声声顺耳
【知识点】创新题型;语言简明
【解析】题干要求以“报答”“启发”为首词写一组对偶句,表达出诸葛亮的情辞恳切、忠心耿耿。其实是两个方面:诸葛亮报答先帝神恩,然后才是给后主刘禅的启示。结合文本看,诸葛亮表达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言辞恳切,而这样写的目的是启发后主发愤图强,光复汉室。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对偶句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熟悉课文,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去分析和概括。要明确对偶句相当于对联,即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当,意思相近或相反。
【答案】21.因此;向北;用尽(竭尽);采纳,接受;经得住
22.忠于职守,严于律己,做事谨慎,知恩图报。
23.示例:当今社会的进步依然需要广开言路,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才能办好事情;需要严明法纪,赏罚分明,才能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在选拔任用人才上,应任用有识之士,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答出两个方面即可)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人物性格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结合具体的事件以及文中对人物的各种描写进行分析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拓展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的内容,联系现实进行阐述,注意观点要正确,态度要鲜明,理由要充分。
21.本题考查学生度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 ① 句意:因此我深为感激。由是:因此; ② 句意:向北评定中原地区。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③ 句意: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竭:竭尽; ④ 句意: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纳:采纳,接受 ⑤ 句意:我受恩、感激不尽。胜:经得住
22.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概括。概括人物性格,可以结合文本具体的事件以及对各种描写的分析来概括人物。熟读文段可知,诸葛亮对自己的评价: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而辅助刘禅,体现其忠于职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在文中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尽劝君主,表现其耿耿忠心,以及高度的责任感。
2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拓展阅读和理解的能力。为开放型试题,答案不唯一。考生要结合文本的中心,人物的描写,联系生活,联系现实进行阐述,注意观点明确、理由充分。示例:当今社会的进步依然需要广开言路,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才能办好事情;需要严明法纪,赏罚分明,才能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在选拔任用人才上,应任用有识之士,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24.【答案】(1)下联:鞠躬尽瘁,诸葛亮蜀中诚报刘豫州
(2)我认为诸葛亮不是愚忠。理由:①诸葛亮在辅佐刘氏父子的同时,也是在实现自己兴复汉室、统一中原的人生理想;②辅佐的后主刘禅虽然愚昧,但并不算是彻底的昏君,蜀汉政权也没有被人民所抛弃。
(3)示例:岳飞。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以雄才大略支撑起半壁江山,以精忠报国构建起不败神话。铮铮铁骨,浩然正气,赢得一世英名、万世传颂——“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4)小刚,人是学而知之,绝不是生而知之。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没有任何一个人生下来叫的第一声就是一首诗”。世界上任何一个知识渊博的人,都是从长时间的刻苦学习这条路走过来的。马克思就是一个典型的好学之人,他从小博学,凭着超人的聪明才智和长时间的刻苦学习,研究出了具有推动加速向文明社会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资本论》等名著。解剖了 整个客观世界发展运行的基本规律,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学习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你的父母,为了给你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给你接受教育,每天起早贪黑、含辛茹苦;老师为了能够让你增加才干,呕心沥血,这都是为了能让你学到更多的东西,增强自己的本领,能拥有更好的未来。所以,小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请不要在本该吃苦的年龄选择了安逸,在本该学习的阶段选择了放弃。也请不要抱怨读书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啊。
【知识点】诗歌对联;见解表述;语言得体;语言连贯;名人事迹
【解析】(1)根据“他忠心耿耿,为报知遇恩,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名成八阵图,鞠躬尽瘁,病死五丈原”可知下联写的是诸葛亮。我们可以使用拆合法来应对。所谓拆合法也就是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孟德”可拆分为“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孟德”分别对之。根据词性相对,平仄相合,音调和谐的原则可对出“鞠躬尽瘁——诸葛亮——蜀中——诚报——刘豫州”。
(2)首先明确观点:不是。刘禅虽不是明主但也不是什么昏君,三国后期魏蜀吴的接班人都不是很合格,诸葛亮坚守刘禅,不仅是为了刘备白帝城托孤,也是为了维系自己没有完成梦想,为了蜀国的百姓。所以说诸葛亮是一个又忠诚,又智慧,又真性情的近乎完美的人臣典范。
(3)概述人物主要事迹;反映人物的性格;语言通顺;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如:文天祥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候,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后来,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终于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多少年来,文天祥的救国精神,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4)考查学生劝说的能力。结合题干可知,需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进谏方式来说服有厌学思想的同学小刚,解答此题,分别从“理”和“情”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理”方面可以从学习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方面阐述,“情”可以从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期望等方面分析。
故答案为:(1)鞠躬尽瘁,诸葛亮蜀中诚报刘豫州
(2)我认为诸葛亮不是愚忠。理由:①诸葛亮在辅佐刘氏父子的同时,也是在实现自己兴复汉室、统一中原的人生理想;②辅佐的后主刘禅虽然愚昧,但并不算是彻底的昏君,蜀汉政权也没有被人民所抛弃。
(3)示例:岳飞。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以雄才大略支撑起半壁江山,以精忠报国构建起不败神话。铮铮铁骨,浩然正气,赢得一世英名、万世传颂——“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4)小刚,人是学而知之,绝不是生而知之。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没有任何一个人生下来叫的第一声就是一首诗”。世界上任何一个知识渊博的人,都是从长时间的刻苦学习这条路走过来的。马克思就是一个典型的好学之人,他从小博学,凭着超人的聪明才智和长时间的刻苦学习,研究出了具有推动加速向文明社会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资本论》等名著。解剖了 整个客观世界发展运行的基本规律,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学习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你的父母,为了给你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给你接受教育,每天起早贪黑、含辛茹苦;老师为了能够让你增加才干,呕心沥血,这都是为了能让你学到更多的东西,增强自己的本领,能拥有更好的未来。所以,小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请不要在本该吃苦的年龄选择了安逸,在本该学习的阶段选择了放弃。也请不要抱怨读书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啊。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理解、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
(2)考查对材料的个性化解读。这要根据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来解读。
(3)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
(4)本题考查劝说词的拟写能力。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
【答案】25.C
26.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
27.①抒发对先帝的感激之情。②表明自己对蜀汉的忠心,希望后主信任自己。③写出先帝的任人唯贤,为后主树立榜样。④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后主努力进取。
28.示例一:苏轼做到了。面对饥疫他一方面请求减轻百姓负担,想方设法救济饥民;另一方面熬制药剂,派医生救治病人。示例二:苏轼做到了。作为杭州知州,他在杭州遭遇饥荒和瘟疫时,想方设法救助饥民、救治病人,救活了很多人。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考点为一词多义。一般来说,一个文言实词的诸多义项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他义项则是它的引申义、比喻义或假借义。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直译为主”的原则。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提炼即可。
(4)本题考查对文言材料的理解与概括。回答本题,需整体理解材料大意,抓住关键语句作答。
25.A.顾:探望,拜访/询问,咨询/顾虑,考虑;
B. 许:答应/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来”/预先答应给予;
C. 竭:尽/尽/尽;
D. 益:增加/更加/更加。
故答案为:C
26.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中重点词汇:效:完成;伤:损害。
故答案为: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
27.由“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可概括为:抒发对先帝的感激之情;由“遂许先帝以驱驰”,可概括为:表明自己对蜀汉的忠心,希望后主信任自己;由“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可概括为: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后主努力进取;由这二十一年的知遇以及成就,可概括为:先帝任人唯贤,为后主树立榜样。
故答案为:①抒发对先帝的感激之情。②表明自己对蜀汉的忠心,希望后主信任自己。③写出先帝的任人唯贤,为后主树立榜样。④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后主努力进取。
28.由“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可概括出:苏轼请求朝廷减轻百姓负担;由“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可概括出苏轼通过交换、降价等措施想方设法救济灾民;由“多作儃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可概括出苏轼派人熬制药剂,派医生救治病人。
故答案为:示例一:苏轼做到了。面对饥疫他一方面请求减轻百姓负担,想方设法救济饥民;另一方面熬制药剂,派医生救治病人。
示例二:苏轼做到了。作为杭州知州,他在杭州遭遇饥荒和瘟疫时,想方设法救助饥民、救治病人,救活了很多人。
29.【答案】(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宴酣之乐,非丝非竹”。点拨:
(2)使贪婪的人廉洁自律、懦弱的人自强不息。
(3)“江南丝竹”具有婉转悠扬、令人陶醉的旋律。
(4)①消极态度,不思进取。②一语双关。比喻贴切。
(5)略
【知识点】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出师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1)培养学生注意知识内的横向联系。(2)考查学生文言知识的掌握。从古今意义上去解释。凡主要字词理解正确,句子基本顺畅即可 (3)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抓住要点进行概括。概括中只要写出如优美、动听、抒情、缠绵……之类的词语即可(4)要根据提示及括号中的要求来解答。(5)无论同意与否,要立足于音乐的作用。联系社会现状谈。力争有理有据,具有说服力。
故答案为:(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宴酣之乐,非丝非竹”。(2)使贪婪的人廉洁自律、懦弱的人自强不息。 (3)“江南丝竹”具有婉转悠扬、令人陶醉的旋律。(4)①消极态度,不思进取。②一语双关。比喻贴切。(5)略
【点评】(3)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理解语句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文”的原则,把句子放到语段中,把语段放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内容,结合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做出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地理解文段的意思。
(5)此题是开放性试题,这类题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文段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评价。解答时要注意紧扣自己的观点,联系实际,做到言之成理,条理清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