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综合复习与检测试题 B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综合复习与检测试题 B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2 07:5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综合复习与检测试题 B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丛莽(mǎng) 旌旗(jīng)
B.阎罗(yán) 国门悬(xuán)
C.有涯(yá) 当纸钱(dāng)
D.遍种(zhòng) 血雨腥风(xīng)
2.下列句子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在仓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B.海鸥伸吟着,在大海上飞撺。
C.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D.把这些大块的霏翠摔成尘雾和粹沫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B.近年来,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明显加强,境外受访者多表示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善。
C.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已经全面启用,这是建设广州国际航空港的一项重大举措。
D.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全长26公里,是由香港特区政府出资并委托港铁公司建设和规划的。
二、名著导读(每空2分,共6分)
4.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A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
上面语段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   ,语段中的A指的是   ,小说通过描绘士林的“群丑图”,展示   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
三、默写(每空1分,共5分)
5.按要求默写填空。
(1)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3)此去泉台招旧部,   。(陈毅《梅岭三章》)
(4)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5)在乌云和大海之间,   ,在高傲地飞翔。(高尔基《海燕》)
四、语言表达(5分)
6.在诗歌中,诗人常常把情感、哲理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哲理具有可感性。
《断章》中,诗人通过“桥上”“风景”“楼上”“明月”“窗子”“梦”这几个意象,表达出了刹那间的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风雨吟》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借鉴上述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发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五、语段阅读(9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5分)
大海苍芒,雷声轰响,狂风将斐翠般的波浪甩到悬涯上,闪电的影子在大海里wān yán游动。海鸥飞窜,海鸭呻呤,企鹅胆怯地躲藏。唯有海燕无畏无惧,翅膀掠过波浪,发出胜利的yù言家的叫喊。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词。(5分)
wān yán(  ) 飞窜(  )  胆怯(  ) 掠过(  ) yù言家(  )
(2)文段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4分)
六、综合性学习(6分)
8.班级准备开展以“学习海燕,勇敢面对暴风雨”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
(1)【对联赞海燕】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联。(2分)
上联:白杨傲然挺立守卫黄土地
下联:海燕   
(2)【劝说懦弱者】课文中的海燕矫健、勇敢、无畏、善战,而海鸥、海鸭、企鹅畏惧、胆怯、躲藏、逃窜,假如你是一只海燕,你会对海鸥、海鸭、企鹅说些什么呢?
(2分)
(3)【面对暴风雨】人生,并非只意味着阳光与鲜花,有时也会遇到坎坷,甚至面临各种各样的“暴风雨”。面临生活中的暴风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分)
七、文言文阅读(共9分)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奏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①,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②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
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岳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孟尝君:即田文,此时在魏国为相。②效:献,呈献。
(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魏王闻之 闻:听说 B.寡人愿子之行也 愿:愿望
C.燕王尚未许也 许:答应 D.王且何利 利:好处
(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B.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C.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D.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3)下列对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
B.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
C.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理由婉拒救助魏国。
D.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八、诗歌鉴赏(6分)
阅读陈毅的《岳麓山顶眺望》一诗,完成小题。
岳麓山顶眺望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
陈毅
岳麓山头任我行,三湘①眼底绝风神。
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②固。
战争破坏归陈迹,建设峥嵘定太平。
终到山河澄清日,主持华夏是人民。
【注】①三湘:指湘潭、湘阴、湘乡。这里借指湖南。②洞庭:洞庭湖。此两句是岳麓宫的楹联,被作者引用在此诗中。
10.试从诗歌体裁和写作背景的角度比较本诗和《梅岭三章》的异同点。 (3分)
11.本诗与《梅岭三章》都有一句表达了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请分别把它们摘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3分)
      
九、现代文阅读(15分)
鹰之歌
高尔基
蛇,高高地爬到山里去,躺在潮湿的山谷里,盘成一圈,望着海。太阳高高地在天空中照耀着,群山向天空中喷出热气,波浪在下面冲击着石头。沿着山谷,在黑暗中、在飞沫里,山泉轰隆隆地冲击着石头,迎着大海奔腾而去。雪白的、激烈的山泉,完全浸在泡沫里,它切开山岭,怒吼着倒入海去。
忽然,在蛇所待的那个山谷里,天空中坠下一只胸膛受伤、羽毛上染着血迹的鹰。鹰短促地叫了一声,坠在地上,怀着无可奈何的愤怒,胸膛撞在坚硬的石头上。
蛇吓了一大跳,敏捷地爬开。但是,他马上看出这鸟儿的生命只能维持两三分钟了。他爬到那受伤的鸟儿跟前,面对着鸟儿轻声地说:“怎么啦,你要死了吗?”
“是的,要死了。”鹰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回答说,“啊,我美好地生活过了,我懂得什么是幸福。我英勇地战斗过了,我见过天!哦,你是不会那么近地看到天的。唉,你这可怜虫。”
“那有什么了不起。天吗?空空洞洞的,我怎么能在天上爬呢?我在这里很好,又温暖、又滋润。”蛇对那自由的鸟儿这样回答。他听了那鸟儿的胡言乱语,心中暗暗好笑。而且,蛇还这样想:“哼,飞也好,爬也好,结果还不是一样,大家都要理入黄土,都要化为灰尘的!”但是,那勇敢的鹰忽然抖擞精神,循微微地挺起身来,向山谷里看了一眼。水穿过灰色的石头滴下来,阴暗的山谷里气闷不堪,散发着腐臭的气味。鹰使出全身精力,悲哀而痛苦地喊叫起来:“啊,要是能够再飞到天上去一次,那该多好呀!我要把敌人紧压在胸膛的伤口上,让我的血呛死他。哦,战斗是多么幸福啊!”
但是,蛇却想到:“天上的生活大概的确是很愉快的吧。要不然为什么他要呻吟呢?”他给那自由的鸟儿出了个主意:“哎,那么,你挪到山谷边,跳下去。也许翅膀会把你托起来,你就可以在你的世界里再活一些时候啦。”
鹰颤抖了一下,高傲地叫了一声,顺着石头上的黏液滑到悬崖边上。到了边上,他伸开翅膀,胸中吸足了气,眼睛里闪着光辉,向下面滚去。他像石头似的顺着山崖滑下去,迅速地下坠。啊,翅膀折断,羽毛也掉下了。山泉的波浪把他卷入,泡沫里映着血,冲到海里去。海浪发出悲伤的吼声撞击着石头,那鸟儿连尸体都看不见了。
蛇躺在山谷里,对于那鸟儿的死亡,对于那向往天空的热情,想了很久。他注视着那令人看了总要产生幸福的幻想的远方:“那死去的鹰,他在这没有底、没有边的天上,究竟看见了什么呢?像他这样,为什么在临死的时候,要为了热爱飞到天空中去而心里苦恼呢?嗨,我只要飞到天空中去一次,不久就可以把这一切看清楚了。”说了就做。他盘成一圈儿,向天空中跳去,像一条窄长的带子似的,在太阳光下闪耀了一下。
天生要爬的是飞不起来的,这他忘记了。结果掉在石头上,嗯,不过没有摔死。他哈哈大笑起来:“哈哈,你们瞧哇,飞到天空中去有什么好呀?好就好在掉下来了吗?嘿嘿,可笑的鸟儿呀,他们不懂得地上的好处,待在地上就发愁,拼命想飞到天空中去,到炎热的天空中去追求生活。天上不过空空洞洞,那里光明倒是很光明的。但是没有吃的东西,没有支持活的东西的立脚点。嗨,为什么要高傲呢?为什么埋怨呢?为什么要拿高傲来掩饰自己的狂热的愿望呢?自己不能生活下去,为什么要埋怨呢?哼,可笑的鸟儿呀。不过,现在我再也不会受他们的骗了,我什么都懂得了,我见过了天。我已经飞到天空中去过,而且把天空打量了一下,认识到了掉下来的滋味儿。但是没有摔死,自信心倒是更强了。哦,让那些不喜欢地上的,靠欺骗去生活吧。我是懂得真理的,他们的口号,我不会相信了。我是大地的造物,我还是靠大地生活吧。”于是,他就在石头上自豪地盘成一团。
海还在灿烂的光辉中闪耀,浪涛威严地冲击着海岸。在浪涛的吼声中,轰隆隆地响着颂赞那高傲的鸟儿的歌声。山岩被浪涛冲击得发抖,天空被那威严的歌声震撼得战栗了。我们歌颂勇士们的狂热的精神。勇士们的狂热的精神,就是生活的真理。啊,勇敢的鹰,在和敌人的战斗中,你流尽了血。但是,将来总有一天,你那一点一滴的热血将像火花似的,在黑暗的生活中发光。许多勇敢的心,将被自由、光明的狂热的渴望燃烧起来。你就死去吧。但是,在精神刚强的勇士们的歌曲里,你将是生动的模范,是追求自由、光明的号召。我们歌颂勇士们的狂热的精神!
(选自《中外名家散文选编》,华芬编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年 6 月版)
12.请根据高尔基的描写,思考上文中的“鹰”和“蛇”分别象征什么。 (3分)
13.“阴暗的山谷里气闷不堪,散发着腐臭的气味。”这句景物描写对刻画“那勇敢的鹰”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3分)
14.鹰是在什么情况下“使出全身精力,悲哀而痛苦地喊叫起来”的? (3分)
15.“啊,要是能够再飞到天上去一次,那该多好呀!”“哦,战斗是多么幸福啊!”这两句体现了鹰怎样的形象? (3分)
16.第 4 段中,鹰说“我懂得什么是幸福”。你觉得鹰懂得的幸福是什么? (3分)
十、写作题(50分)
17.家乡,总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依靠、最甜美的回忆。家乡的哪些景物令你印象深刻?请从中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事物,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ABD.正确。
C.有误,“当”应读“dàng”。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词注音。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2.【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A 项“仓”应为“苍”;B 项“伸”应为“呻”,“撺”应为“窜”;C项正确;D 项“霏”应为“翡”,“粹沫”应为“碎末”。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3.【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不一致
【解析】 A.句式杂糅,把后面的句子改为“关键就是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或“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B.搭配不当,“素质”和“加强”不能搭配,可把“加强”改为“提高”;
C.没有语病;
D.语序不当,“建设和规划”应调整为“规划和建设”。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各个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还可从句意、用词、修辞、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
解答此题,学生头脑中必须有常见病句类型的知识储备,并能准确判断出病句,采用排除法,把病句排除,确定正确答案。
4.【答案】吴敬梓;周进;封建科举制度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情况。仔细阅读选段,结合选段的内容,联系平时对名著的阅读积累进行判断。《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选段中的A指的是周进。小说展示的是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戕害。
故答案为: 1、吴敬梓2、周进3、封建科举制度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5.【答案】(1)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2)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3)旌旗十万斩阎罗
(4)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5)海燕像黑色的闪电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根据平时对名篇名句的积累答题,注意以下字容易写错:隧、蜗、旌、阎。
故答案为:⑴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⑵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⑶ 旌旗十万斩阎罗;⑷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⑸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
【点评】此题考查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题比较简单。只要平时既注意记忆、积累,又能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解答本题并不难。名句默写题答题时要认真细致,务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6.【答案】【参考例文】
你说你有淡淡的清愁
你说你有浓浓的思念
你说你总是在宁静的夜晚
想起故乡的村庄
想起自己四岁的时候
离开妈妈的目光……
你说你有自己的归宿
你说你认识回家的路
你说你回家的那条小路
紧贴着一条弯弯的小河
而小河的两岸
开满了无数你童稚希望的野花……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表达上的优劣成为关键因素,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情感的“物象”,是赋有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如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故答案为:
你说你有淡淡的清愁
你说你有浓浓的思念
你说你总是在宁静的夜晚
想起故乡的村庄
想起自己四岁的时候
离开妈妈的目光……
你说你有自己的归宿
你说你认识回家的路
你说你回家的那条小路
紧贴着一条弯弯的小河
而小河的两岸
开满了无数你童稚希望的野花……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答这样的题就非常的容易。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7.【答案】(1)蜿蜒;cuàn ;qiè;lüè ;预
(2)
错别字 芒 斐 涯 呤
改正 茫 翡 崖 吟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汉字的部首与偏旁;汉字笔画笔顺;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1)注意音调、书写要规范;(2)注意同音异形字;
故答案为:(1) 蜿蜒;cuàn ;qiè;lüè ;预 ;(2) 茫 ; 翡 ; 崖 ; 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注音、书写汉字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求学生书写规范、准确识记、辨别同音异形字。
8.【答案】(1)展翅翱翔呼唤暴风雨
(2)假如我是海燕,我会对它们(海鸥、海鸭、企鹅)说:“收起你们对暴风雨的恐惧吧,生命本身不同寻常,所以不仅要善于享受生活中的阳光,也要敢于承受生活中的风雨,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赶快加入到战斗的队伍中去吧,与敌人作斗争,快乐无穷!”
(3)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我们应该学会冷静、理智地去分析、去思考,学会处变不惊,让自己能够平安渡过“暴风雨”,并能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知识点】诗歌对联;语言得体;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1)上联由11个字组成,“傲然挺立”属于偏正短语,“挺立”是动词,“守卫黄土地”属于动宾短语,根据对联上下联字数相同、词性相同、意义相关的原则,可对的下联如:海燕
展翅翱翔呼唤暴风雨。要注意紧扣海燕的形象答题。
(2)海燕说的话要符合海燕和海鸥、海鸭、企鹅的形象特点,要采用劝说的语气,语言要准确、连贯。如:假如我是海燕,我会对它们(海鸥、海鸭、企鹅)说:“收起你们对暴风雨的恐惧吧,生命本身不同寻常,所以不仅要善于享受生活中的阳光,也要敢于承受生活中的风雨,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赶快加入到战斗的队伍中去吧,与敌人作斗争,快乐无穷!”
(3)此题的答案虽然是多样化的,但是要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勇气。如: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我们应该学会冷静、理智地去分析、去思考,学会处变不惊,让自己能够平安渡过“暴风雨”,并能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故答案为:⑴ 展翅翱翔呼唤暴风雨
⑵ 假如我是海燕,我会对它们(海鸥、海鸭、企鹅)说:“收起你们对暴风雨的恐惧吧,生命本身不同寻常,所以不仅要善于享受生活中的阳光,也要敢于承受生活中的风雨,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赶快加入到战斗的队伍中去吧,与敌人作斗争,快乐无穷!”
⑶ 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我们应该学会冷静、理智地去分析、去思考,学会处变不惊,让自己能够平安渡过“暴风雨”,并能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点评】⑴本题考查补写对联的能力。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组要求: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第四,切忌合掌。
⑵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答题。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⑶此题考查围绕文章主旨结合实际谈感悟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理解文章的主旨,围绕主旨,谈自己的感受。
9.【答案】(1)B
(2)C
(3)D
(4)魏王(就会)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割让土地,将半个魏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军一定会离开。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ACD正确。B这里“愿”是希望的意思。
(2)这句话的大意是:于是为他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来跟从田文。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为: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故选C。
(3)ABC理解正确。D 理解不正确,应该是:孟尝君提醒燕王,魏国兵败割地后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折节:降低身份。与:给。去:离开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魏王(就会)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割让土地,将半个魏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军一定会离开。
故答案为:⑴B;⑵C;⑶D;
⑷ 魏王(就会)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割让土地,将半个魏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军一定会离开。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方法:①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②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③根据虚词进行断句;④根据固定句式进行断句;⑤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断句。
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的题,往往题目中的句子会存在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因此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辨析即可。
⑷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 ,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附参考译文】
泰国将要讨伐魏国。魏王听到这个消息后,连夜召见孟尝君,告诉他说:“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您替寡人谋划一下,怎幺办?”孟尝君说:“如果有诸侯的救援,国家可以保全。”魏王说:“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说。”
……
孟尝君又北上拜见了燕王说;“从前公子曾经为燕、魏两国建立友好邦交。现在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希望大王救救魏国。”燕王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数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孟尝君说:“跋涉几千里去拯救剐人,这将给国家带来好处。现在魏王一出城门就看见秦军,即使想跋涉数千里去救人,可以做到吗?”燕王还是没有答应。
孟尝君说:“我献上好的计策给大王,大王却不采用我忠诚的计策,我只能请求离开了。恐怕天下将有大的变化了。”燕王说:“您说的大的变化,可以说给我听听吗?”孟尝君说:“秦国攻打魏国,然而燕国却不去援救魏国,魏王就会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割让土地,将半个魏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军一定套离开。秦兵撤离魏国后,魏王会倾韩国、魏国的所有军队,又西借秦国军队,再依靠赵国军队,用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国,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是跋涉数千里来援助魏国有利呢?还是您一出燕国都城的南门就能看到四国的军队有利呢?”
燕王说,“您走吧,寡人听从您的了。”于是为孟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来跟从孟尝君。
【答案】10.都是现代人写的旧体诗,但《梅岭三章》是七绝,本诗是七律;《梅岭三章》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本诗写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1.本诗:主持华夏是人民;《梅岭三章》:人间遍种自由花。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作家作品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文体常识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另外常见的文体常识也要熟记。
(2)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把握诗中诗人的感情,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外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
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10.结合平时对诗歌常识的积累并结合这几首诗的内容和写作时间分析可知,都是现代人写的旧体诗,但《梅岭三章》是七绝,本诗是七律;《梅岭三章》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本诗写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故答案为: 都是现代人写的旧体诗,但《梅岭三章》是七绝,本诗是七律;《梅岭三章》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本诗写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1.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梅岭三章》中“人间遍种自由花”中“自由花”比喻革命理想的实现和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而《岳麓山顶眺望》中“主持华夏是人民”这句话,则表达作者希望在山河澄清日人们当家做主的理想。
故答案为:本诗:主持华夏是人民
《梅岭三章》:人间遍种自由花。
【答案】12.“鹰”象征革命勇士;“蛇”象征满脑袋市侩哲学的庸俗小市民。
13.通过对蛇生活的阴暗、腐臭的山谷的环境描写来反衬鹰对重返广阔自由的美好天空战斗的渴望之情。
14.在临死之前振作精神喊出来的。
15.展现了鹰渴望战斗的英雄形象。
16.为梦想而奋斗。
【知识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象征;自然环境描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象征含义分析。 象征: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 本题考查句子作用分析。作答时首先确定赏析的角度(修辞/表现手法/关键词等),其次,分析写出了什么内容,最后说明其有什么表达效果,结合具体语句作出分析即可;
(3)(4)(5) 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12.根据文中“但是,在精神刚强....狂热的精神”,结合文中的‘‘鹰”在临死前表现的对天空的热爱以及“蛇”对这份热爱的不屑分
析,“鹰”象征革命勇士,“蛇” 象征满脑袋市侩哲学的通俗小市民;
故答案为: “鹰”象征革命勇士;“蛇”象征满脑袋市侩哲学的庸俗小市民。
13.通过对蛇生活的阴暗、腐臭的山谷的环境描写来反衬鹰对重返广阔自由的美好天空的愿望,表现了鹰渴望战斗,敢于追求光明和自由、敢于为革命牺牲的品质;
故答案为: 通过对蛇生活的阴暗、腐臭的山谷的环境描写来反衬鹰对重返广阔自由的美好天空战斗的渴望之情。
14.根据文中“天空中坠下一只胸膛受伤、羽毛上染着血迹的鹰”“但是,那勇敢的鹰忽然抖擞精神,微微地挺起身来,向山谷里看了
以眼”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在临死之前振作精神喊出来的。
15.抓住关键词“幸福”,从文中“鹰”对重返天空战斗的向往方面分析,展现了鹰渴望战斗的英雄形象;
故答案为: 展现了鹰渴望战斗的英雄形象。
16.根据文中最后一段,结合鹰对战斗和翱翔于天空的热爱分析,为梦想而奋斗;
故答案为: 为梦想而奋斗。
17.【答案】【参考例文】
家乡的香樟树
阵阵春风,吹来数番微雨,如烟似雾,如帘似纱。隐隐约约,迷迷蒙蒙中一抹绿色的身影显得格外青翠,娇美,活力四射!她们,就是我家乡的常青树——香樟树。雨水淋洗,不见丝毫颓丧之意,反而更显得精神百倍。她们剥脱冬季的旧衣裳,好比出浴的少女,展露青春的蓬勃。
烈烈的炎阳,如刀似剑,锃亮的剑锋无情地刺向大地,知了脆声鸣叫,小草渐渐被烤得无精打采,小水潭的水也愈见浅少……仿佛一切都在烈日下失去了活力。然而,一排苍翠的绿色在此刻跃入眼帘,顿时让人觉得神清气爽,一股清凉感如一泓沁人心脾的山泉缓缓流遍全身,让人顿觉如沐春风——那是一排香樟树,炎炎骄阳下依旧屹立着,并撑出偌大的华盖,给路人披上一道透心的阴凉。
晚秋的风“呼呼”地吹着,吹起漫天的风沙,卷起滚滚的烟尘,铺天盖地地向城市、村庄涌去,如大海怒涛,如饿狼扑食,浩浩荡荡,声势骇人。然而,一堵绿色的墙、一条绿色的防线紧紧地护住了城乡,挡住了阵阵狂猛肆虐的风,挡住了那层层如狼似虎的沙。这一片片浓郁的常青树啊,你们是狂风中守护家园的英雄。
初冬的雪,纷纷扬扬,飘飘悠悠,绵绵密密,几笔勾勒渲染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场面。在白皑皑的一片雪原上,那香樟抖抖壮实的身子,高高昂起头颅,挺直了胸膛,依然展现始终不渝的本色——苍翠的绿。挺立的香樟树啊,你们不愧是风雪中的斗士!
尽心尽忠,无私无畏,有谁会有如此新鲜的活力?有谁会有如此不计报酬无私的奉献?有谁会有如此宽广的胸襟?又有谁会有如此崇高的品质?是祖国忠诚的守卫者,是人民坚强的守护神——可敬可爱的战士!他们不正是不分春秋,不论风雨,日夜守护着我们温暖家园的香樟树吗?他们保家卫国的心志,如同香樟茂密的叶子,四季透着葱茏的绿意;他们无私奉献的品格,如同香樟的枝干,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
我爱家乡的香樟,我要高声赞美家乡的香樟!
【知识点】自命题作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提示语及要求语句给出了写作的内容:为自己最熟悉的景物,要求学生注意平时对身边景物的观察,找准写作的切入点,注意对景物的描写,体现自己的感情。写作方法要注意确定运用,注意对景物的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抓住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情感。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对题目和材料进行分析,从题目和材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确定文章的立意,同时也通过审题,进行谋篇布局。考生要注意平时素材的收集,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注意恰当运用写作手法,表达上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同时考生在平时要加强写作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