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牧场之国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9牧场之国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1 22: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牧场之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毛毡、牛犊、飞驰”等 10 的词语,能发现“呼噜吆喝哞哞”等词语的规律,并在语境中读出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我荷兰牧场的宁静和谐之美,以及作者的赞美之情。
3.通过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比较阅读等方法,感受荷兰牧场舒适、自由、安闲、静谧的特点,体会作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4.体会静态、动态描写以及课文一咏三叹的表达方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感受荷兰牧场美丽、幽静的自然风光。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比较阅读等方法,感受荷兰牧场舒适、自由、安闲、静谧的特点,体会作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体会静态、动态描写以及课文一咏三叹的表达方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习,明确目标
同学们,在上学期时,我们初步体会了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感受到自然之趣。而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走进世界各地,进一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带着这样的学习要求,我们来学习第 19 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单元导语,引导学生明确学习起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体会静态、动态描写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
(二)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1.学习词语 (1)自读,指名读 (2)归类识记、理解:呼噜、吆喝、哞哞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把它们放到句子中,你能读好吗? 小结:有了表示声音的词语,作者笔下的小动物们多有情趣啊。 (3)齐读
2.课文中哪句话概括出了荷兰不同的特点呢?荷兰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是牧场,而本文就重点介绍了荷兰广袤的牧场。
3. 请大家打开书,翻到 97 页,放开声音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描写了荷兰牧场的哪几幅画面呢? (相继概括、板贴、训练完整概括主要内容)小结:我们刚才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接着概括了牧场之国的不同画面,从而清晰地梳理出了文章的脉络。【设计意图:在学习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通过概括四幅画面,准确梳理课文的主要脉络,为之后深入学文奠定基础,】
(三)聚焦描写,体会效果
环节一:群牛吃草图自己读一读,想想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
层次一:自读自悟
1.预设一:美丽的、和谐的。交流 1: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清水、绿草、花牛,多么美丽的自然画卷啊。能读出来吗?交流 2: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真是景与物的完美融合啊,这份美请你读读。
2.预设二:宁静的、舒适的交流一: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1)你关注到了牛群“专注”的神情。想想,此时牛群在思考什么呢?(2)再想想,那么多的奶牛,为什么吃草时这么专注呢?能读出这中感受吗?交流二: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创设情境:那为什么荷兰牧场的牛犊像贵妇人、老牛像家长呢?此时,你的脑海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啊?小结:你看,在这处静态描写中,作者连用比喻,生动地呈现出了牛群如人一般的舒适生活。谁能读出这份舒适与惬意?
层次二:比较阅读比较着读一读,你认为哪句话写得更好呢?具体说说理由。小结:作者巧用拟人,赋予了群牛人的思想和形象,牧场的舒适与宁静就藏在这思考的神情、缓慢端庄的姿态和威严的神态中啊。
层次三:创设情境让我们走进其中,在画面中感受这份静态之美吧。(创设情境,合作朗读)这么宁静、舒适的牧场,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小结:你看,我们抓住静态描写的语句,通过比较阅读、想象画面等方法,就感受到了群牛吃草时的宁静与舒适以及作者的赞美之情。【设计意图:在群牛吃草这幅画面中,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初步感受牧场的美丽与宁静。在此基础上,抓住静态描写的语句,聚焦比喻、拟人等修辞,通过想象画面、比较阅读等方法,品味其表达效果,感受作者表达的真情。】
环节二:骏马飞驰、牲畜安闲图在二三幅画面中,作者眼中的荷兰又是怎样的呢?请四人一小组运用刚才的方法合作学习。先来看第二幅画面
1.预设: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交流 1: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多么肆意驰骋的骏马啊,读出这种无拘无束。交流 2: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这真是自由自在的国度啊。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2.播放视频,感受自由想不想亲眼去看看这飞驰的骏马?这辽阔无垠的原野,这自由驰骋的骏马,就是真正的荷兰啊,所以作者这样写到,我们一起读。你看从这幅动态描写的画面中,我们感受到骏马飞驰的自由。再来看第三幅画面预设:安闲、悠然自得这份安闲与悠然,你又是从哪体会到了呢?能通过朗读直接表现出来吗?(重点指导最后一句朗读)
小结:同学们,无论是前两幅画面中的牛群、骏马,还是这幅图中的牲畜,作者就是通过动态和静态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白天牧场的舒适、自由与安闲,难怪作者这样感慨: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设计意图:这两幅画面,浅显易懂,不必做过多分析。因此,我以读代讲,抓住动态、静态描写的相关语句,通过借助视频、有感情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荷兰牧场的自由与安闲以及作者的赞美之情。】
环节三:夜晚寂静图那夜晚牧场的寂静,你又是从哪感受到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 5 自然段,抓关键词谈谈感受吧。
层次一:抓关键词,自读自悟在这幅画面中,哪些地方让你直接感受到夜晚的寂静呢?(学生相继汇报,谈感受)小结:这一系列静态描写,让我们直观感受到夜晚的宁静。
层次二:以动衬静,体会效果 1.这幅画面中,不仅有静态描写,还有几处动态描写呢,谁发现了? 2.这幅画面明明描绘的是牧场夜晚的宁静之美,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小结:说的没错,这里的动态描写就是为了衬托夜晚的宁静啊,这种手法就叫动静结合。
层次三:体会宁静程度 1.划分层次,体会静谧我们再来聚焦幅画面,老师把它分成了这两部分内容。想想我为什么这么分啊?是啊,夜晚的牧场,所有的动物全部进入了梦乡,只有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夜晚的牧场是越来越静谧。2.指导朗读,配乐展示。谁想来读读,读出这份静谧之美啊。(指名读)老师给你配上音乐,美美的读读吧。(老师范读指导朗读)多么静谧的牧场夜色啊,难怪作者这样感慨: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设计意图: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学生一读便能发现,不是教学难点。而文中的动态描写,学生不易关注,因此,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其表达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划分段落层次,让学生体会从傍晚到夜晚,牧场越来越静谧。通过创境朗读,深入感受画面之美,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四、聚焦“复现”,体会表达
【出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1.这句话在文中可不只出现了一次,你看,它每次出现的位置都是不同的呢,想想这是为什么啊? 2.再读读,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呢?没错,这是作者真情的自然流露,表达他对荷兰牧场的宁静、舒适生活的赞美啊。【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有两个层次。首先,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出现在文中不同位置的作用;其次,在此基础上,品味这句话反复出现的表达效果。从而落实课后第二题的相关要求。】
总结:同学们,在四幅画面的品味中,我们聚焦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感受到作者对牧场之国舒适、自由、安闲、宁静的赞美之情。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受,一起再来读读课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