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1 22:3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梁国、聪惠、诣、乃、曰、禽”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感受杨氏子的“甚聪惠”。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读懂文章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教学策略与手段合作探究法、迁移法、实践练习法课前准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文言文吗?生答。
2.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学了很多文言文了。那我说上句,你能接下句吗?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题目是《杨氏之子》。读读题目,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姓杨人家的儿子)
4.请你也试着用这种方式来介绍自己。(对古文中的“××氏”迁移运用)这个“子”在古代不仅可以当儿子,还可以当女儿。老师是姓程人家的女儿,你们称呼我程氏之子,也可以说是程氏之女,你们能不能介绍自己啊?【设计意图:以学生的姓切入,抓一个古文中典型的语言点,使其对“××氏”能够迁移运用,并做到情趣与理趣的有效融合。】
二、初读文言文感知
1.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梁国、聪惠、诣、乃、曰、禽(齐读)①.同学们看这个“惠”字,其实古时候这两个字是通用的,都当聪明讲,而现在的意思多了,像仁爱、智慧、善良都可以。②.了解“禽”字的起源。(播放视频)
2.指名朗读课文,根据学情强调多音字在本文中的正确读法,使学生学会根据文意判断多音字读音的方法。为 wèi设果应 yìng声答曰“为”在这里表示的是“给,替”的意思,为设果的意思是给客人摆上水果。我们在读多音字时,可以根据它的意思来练习它的读音。【设计意图:读是阅读学习的根本,读通、读准、读顺是理解学习文言文的开端,同时掌握多音字读音的辨别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自我学习,独立学习。】
3.指导朗读。自己试着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①师范读。我们在读古文的时候,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读出重音,读出停顿,这样才能读出味道,请听老师读。(老师示范读)②生自由练习读。自己读读,在哪停顿好?对照大屏幕,看看你的停顿是否合适?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学生练习朗读节奏。③指名读。谁想读读这篇课文啊?重点指导: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指名生练习读此句。【设计意图:现阶段学生接触的文言文较少,能否正确断句、流利朗读是学生首先遇到的困难,教学中通过教师范读给学生以停顿、语气、语调上的暗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朗读为理解文本铺开道路。】④再请学生读,力求读出节奏和韵味。
三、研读全文,理解意思。
1.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你们有哪些好方法来读懂文言文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评价。小结:我们可以借助反复朗读、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查找资料书等方法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课件出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出示难理解的词的意思。老师发现有些词挺难理解的,但注释当中又没有。我们请学习小帮手来帮忙,有了它的帮助,看看能不能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同学们自己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有困难的在小组内交流交流,解决不了的,一会儿大家一起来看看。生四人为一小组交流研讨,理解意思。
3.指名回答。谁能把这篇文章的意思从头到尾地来讲讲,来,请你来说,其余同学用心听,有疑义呆会儿指出或纠正。生答。(让学生相互间指出理解不对的地方,教师及时给予正确评价。)
4.师生对读。那我们试着来对读,那何为对读呢?就是老师读白话文,你们来读文言文。这对读啊,可不是简单地读出声音就行了,咱们试试,注意力要集中啊。(师生对读)注意老师语气语调的变化。重点指导: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氏子看,对他说:“这是你家的果子。”四、体会语言的巧妙。
1.理解孔君平的话。话说啊这孔君平到杨氏子家去拜访他的父亲,可未曾想他父亲不在,于是啊,就把他儿子叫出来了,杨氏子为孔君平端上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看看杨梅,再看看眼前这杨氏小儿,眼珠一转,他在想些什么呢?生:他应该会想区区一个小孩子不可能那么聪明呢,今天刚刚好有个机会,所以我要考考他。生: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是杨家的孩子。(适机板书)
2.理解杨氏子的回答。
那杨氏子听了孔君平的话,他也一下子明白了他的意思,他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又是怎样回答的呢?(适机板书:孔君平孔雀)
3.体会“未闻”的妙用。老师有疑问,为何杨氏子不干脆直接说:“孔雀是你家的鸟?”而要加上“未闻”二字?谁体会到了这其中的奥妙?这问题有点难度哦,四人小组内交流交流。生交流研讨,教师随机点拨。让学生理解这样的回答更委婉。
4.若来者非孔君平,而是李君平,梅君平,黄君平这会怎样回答呢?【设计意图通过抓住关键句的迁移训练,既激发兴趣、活跃思维,又在练习中,一次又一次巩固课文句式为背诵做准备。】
五、熟读成诵
1.字音读准了,字意也理解了,我们再来读一读这篇文章。其实古文啊,在古时候是没有标点的,没有标点的《杨氏之子》,谁敢尝试?(课件出示不带标点的古文)指名读。
2.古文在以前不仅是没有标点的,排版和现在还不太一样,从哪边读?(课件出示与现在排版不同的古文)指名读。
3.读繁体字的《杨氏之子》。让我们穿越到古代,打开最原版的《世说新语》,想一想古人读书时,抑扬顿挫,放声吟诵的情景,一起来这篇《杨氏之子》(配乐齐读)
4.了解《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
六、布置作业
在《世说新语》中还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比如《咏雪》,还有许多像杨氏子这样聪慧的孩子,比如让梨的孔融。这些孩子长大以后都成了当地社会的上流人士,《世说新语》就是记载这些上流人士言谈趣事的小说,这样的小故事有两千多个,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
七、板书设计
21.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 孔君平
杨梅 孔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