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纽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六盘水市纽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2 23:04:03

文档简介

六盘水市纽绅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上)10月月考·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根据材料“南北方文化的差异缩小但地域特征依然存在,文化圈内的区域差异也很明显”可知,中华文明
的起源呈现出多元发展的特征,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地域性特征,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
是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多元性,不是整齐划一,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有地域性特
点,未涉及对外扩张问题,排除C项。
2.B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文化角度”,B项中兴学堂、办报纸、编译书籍都是与文化有关的,故本题
答案选B项。A项和D项是政治方面的:C项是经济方面的,故排除。
3.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倒爷”获利的关键在于他们能利用地区差和时间差,这是新旧经济体制并存的结果,
随着20世纪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要求实现商品、资本、劳务等的自由流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
置,因此靠转手倒卖获利的行为成为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合法经营行为,相关法律法规也就失去存在的意
义,C顶正确:从材料中不能看出国家对“倒爷”教育的收效,排除A顶:材料与人们的思想观念开放无直接关
系,排除B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无法解释与“倒爷”相关的法律法规被废除或修订的现象,排除D项。
4.C依据材料中“西方现代文化转型中最先觉醒的民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是文艺复兴最先兴起的
城市,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使得意大利的思想文化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C项正确。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
伦萨等城市和西北欧的尼德兰等城市几乎同时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所以意大利在这方面没有独创性,排除A
顶:率先开辟新航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进行宗教改革的主要国家是德意志,排除B、D两项。
5,B根据材料“美国对一些新兴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等投人大量资金;美国还通过国家
力量扩张国外市场,对一些出口产品实行补贴”说明二战后,美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快速发
展,B项正确:关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是以市场经济为主,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二战后美国加强对经
济的干预,并没有涉及福利国家建设、“中间阶层”人数是否增加等表述,排除C、D两项。
6.C分析材料可知材料内容主要是古代地方行政层级演变的大致轨迹,演变过程体现了后世对前朝的沿袭
和变革,C项正确:秦之后都是官僚政治,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地方行政层级的演变,不是中央权力体系
的演变,排除B项:地方行政层级的演变总的来说并没有实现行政效率的不断提高,排除D顶。
7,A根据材料“军机大臣虽无独立决策权,但其‘议复’是皇帝做出决策的主要根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
朝,军机大臣可以奉旨对某事进行讨论并拿出处理意见,这些意见是皇帝做出决策的主要根据,表明对于君
主决策,军机大臣有一定的影响力,体现出君主决策具有一定理性色彩,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军机大臣对
皇帝决策的影响,没有关于行政效率提高的描述,排除B项;军机大臣只是可以提出意见,没有独立决策权,
无法有效制约皇权,排除C项:材料没有关于官员行政行为规范的内容,排除D项。
8.B根据材料“1661年,英国民兵法案宣布:民兵、海陆军队以及所有军事要塞和驻地的唯一最高的统辖权
指挥权和部署权,历来属于国王陛下,这是不容置疑的。议会两院或其中任何一院都不能也不应要求这种权
力”并结合所学可知,1661年,查理二世复辟斯图亚特王朝后,再度开始了君主威权统治,可知国王力图巩固
统治权力,B项正确:18世纪中后期,随着责任内阁制的不断完善,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排除A项:
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排除C项;1689年《权利法案预布,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排
除D项。
9,A根据材料可知,陕甘宁边区所进行的一系列民主活动,为后来民主政权建设积累了经验,A项正确:这些
做法并不会削弱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排除C项;解放战争于
1946年6月爆发,排除D项。
10.C根据材料“自大理院以下,及本院直辖各审判厅、局,关于司法裁判,全不受行政衙门的干涉,以重国家司
法独立大权,而保人民身体财产”可分析出《大理院审判编制法》对司法权进行了改革,C项正确:结合所学
知识,维新派变法不受政府支持,排除A项;“新政”是清政府在当时国情下的无奈之举,排除B项;材料是
地主阶级的主张,排除D项。
11,A根据“强化了御史的纠弹职能,弱化谏官的谏诤职能”可知,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强化了纠弹职能,
弱化了谏诤职能,强化了君主的权力,这主要是君主集权加强的结果,故A正确:御史台管监察,谏官负责
谏净,职能不同,不能体现机构重叠,排除B;C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材料变化主要是为了强化君主专制,并
非加强监察制度的权威,排除D。
12.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官制度实行文官常任的原则,既保证了国家政策的连续性,也有利于维护国家政
治体制的稳定,故选A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而建立的,排除B项:我国古代科举
【高二(上)10月月考·历史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4103B六盘水市纽绅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上)10月月考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选择性必修一第一至第三单元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的中国南北方石器有明显差别,至新石器时代,南北方文化的差异缩小但地域特征依然存在,文化圈内的区域差异也很明显。由此可见,中华文明的形成具有
A.分裂割据的隐患 B.整齐划一的格局
C.对外扩张的趋势 D.多元发展的历史
2.在历史学习中,往往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视角对历史事件作出解释和评价。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中,从文化视角进行的是
A.戊戌变法是民族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B.戊戌变法在国内掀起兴学堂、办报纸、编译书籍热
C.戊戌变法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诉求
D.戊戌变法推动知识分子由和平改良向民主革命转化
3. “倒爷”是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利用地区差和时间差,运用手中信息网络,看准时机行情,转手倒卖,以攫取经营暴利的人的蔑称,这些人也是当时国家政府规劝、教育和整肃的对象。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与“倒爷”有关的法律法规却相继被废除或修订。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 国家对“倒爷”教育收效明显 B.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的逐渐开放
C.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不断深化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建立
4.恩格斯说:“意大利人是现代欧洲各个民族中间的长子,是西方现代文化转型中最先觉醒的民族。"这主要是指意大利
A. 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B.率先开辟了新航路
C. 首先倡导复兴人文主义 D.最先开展宗教改革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一些新兴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等投入大量资金;美国还通过国家力量扩张国外市场,对一些出口产品实行补贴。上述现象说明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特点是
A.以计划经济为基础 B.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重视福利国家建设 D.“中间阶层”人数增加
6.下表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演变的大致轨迹。由此可知,在这一历史演变中
A.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B.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善
C.沿袭变革是其变迁的主线 D.地方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7.有学者通过清朝档案研究发现,军机大臣除遵循皇帝意志撰写谕旨外,还通过“议复”(奉旨对某事进行讨论并拿出处理意见)的形式参与军政事务决策。军机大臣虽无独立决策权,但其“议复”是皇帝做出决策的主要根据。军机处的“议复”表明清朝
A.君主决策具有一定理性色彩 B.提高了政府行政决策的效率
C.军机大臣有效制约君主集权 D.重视对官员行政行为的规范
8.1661年,英国民兵法案宣布:民兵、海陆军队以及所有军事要塞和驻地的唯一最高的统辖权、指挥权和部署权,历来属于国王陛下,这是不容置疑的。议会两院或其中任何一院都不能也不应要求这种权力。这说明当时英国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 国王力图巩固统治权力
C.强化王权以对抗“无敌舰队” D.君主立宪政体已经确立
9.1946年4月,陕甘宁边区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采取人民代表会议制的政权组 ,织形式,以保证人民管理政权机关;边区、县、乡人民代表会议为管理政权机关,各级权力机关开始由抗日时的参议会过渡为人民代表会议。这些做法
A.积累了民主政权建设的经验 B.削弱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
C.反映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D.适应了解放战争的推进形势
10.1906年12月4日,《大理院审判编制法》颁布,其中规定,“自大理院以下,及本院直辖各审判厅、局,关于司法裁判,全不受行政衙门的干涉,以重国家司法独立大权,而保人民身体财产"。这表明
A.维新派变法主张受到了政府重视 B.晚清积极推行变革政体的“新政”
C.清政府进行了近代司法权的改革 D.资产阶级法律强调保障个人权利
11.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从汉朝台谏(御史台与谏官)分置到唐代台谏相辅,到宋韧演变为台谏合 一,到明清行使监察权的机构变为科道。这一演变趋势强化了御史的纠弹职能,弱化谏官的
谏诤职能。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集权的加强 B.避免造成机构的重叠
C.台谏分置的弊端 D.加强监察制度的权威
12.有学者指出,近代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正常运转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资产阶级有意识进行的社会调节与控制的一部分,并且取得了相当成功的一部分。这一 “成功”的重要表现是
A.文官制度保障了国家政策的连续性B.文官对本国工业化作出的贡献较大
C.文官制度首先确立了择优录取原则D.文官积极参与资产阶级的党派活动
13.南京国民政府《考试法》规定:简任官以上的文官无须考试, 一般由曾任荐任最高级三年以上者升任或从有“特殊著作”或“特殊贡献”者中选任;对于一些所谓“有特殊贡献者”也可以不通过任何考试即可由最高当权者破格提拔。该条款的实施
A.体现了文官制度的开放性 B.确立了国民党政府的一党专制
C.提高了文官队伍整体素质 D.易导致政府内部拉帮结派现象
14.宋代特殊的时代环境使得宋代的法制建设获得了空前发展。开创长官躬亲断狱听讼之先 河,并明悉其在起诉中应受理和不应受理的责任,特殊情况允许百姓白纸起诉。这反映了
宋代
A.法制建设渗透民本主义色彩 B.冗官问题严重造成官员间竞争
C.土地兼并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D.司法审判程序具有很大随意性
15.近代欧洲存在着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大陆法系以罗马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民法为典型,以演绎为思维特点;普通法系以英国法律为代表,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普通法为基础,以归纳为思维特点。据此可推知
A.欧洲法律体系都是罗马法的延续 B.欧洲法律体系并非都源于罗马法
C.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重要意义 D.地理环境决定了法律体系的特点
16.从2003年开始,我国将9月20日确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2007年9月,在全国首次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李素丽等53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这说明,我国
A. 道德建设成为社会共识 B.切实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方针
C.公民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D.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数千年历火上有大大小小数百次政治及经济上的改革,虽然历火上改革采 用了改良、改制、变法、维新、更化等不同的说法,名称各异,但本质都是改革,只是各种改革在深度和广度上存在差别。依照古人的解释,"改革”一词意味着“鼎新革故",或者叫作"变法乱常";用现在的话说,"改革"就是除旧布新,打破常规。它意味着对原有的权力配置、利益关系、社会秩序及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进行新的调整。
—摘编自张美生、陈佰江《回眸中国古代的改革及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变法或者改革,自拟一个论题,并予 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西方的文官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是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步建 立和发展起来的。1833年英国政府各部门开始实行官职的考试补缺制度。1853年英国议会派遣麦克菜等3人组成委员会调查东印度公司的用人制度。该委员会在调查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摒弃用人制度上的“思赐”主义,实行考试任用制度。1854年,英国财政部高级官员查理斯 ·屈威廉和斯坦福 · 罗斯科特对英国文官进行全面调查,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考试、录用文官、亚视文官的专业水平、提拔优秀文官考试等等。1870年,英国政府又颁布了第二号枢密院令,对文官的考试、录用、等级结构等重要原则做了进一步的确定和完善。至此,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个文官制度在英国正式建立。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经历了和英国大体相同的情况。
摘编自马桦《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理性化》
(1)根据材料,指出19世纪中后期英国任用官员制度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制度的特征,并分析其作用。(8分)
19.德治、法治并重是中华传统法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法律在民事方面赋予基层社会极大的自治空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乡约起源于宋代,在明代得到广泛推广。明代名臣大儒王阳明、吕坤等人都对 乡约的制度或实践有很大的贡献。王阳明以封疆大吏的身份在辖区内直接推行《南赣乡约》,以明太祖的《太祖六谕》为蓝本,使乡约逐渐成为封建国家意识形态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到清代,顺治皇帝首倡乡约,将《六谕卧碑文》加入乡约宣讲中。雍正皇帝更是亲自制定了《圣谕广训》,作为乡约宣讲的正式文本,通过乡约巩固国家在基层社会的权威,强化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摘编自赵岩等《(南赣乡约)与传统中国基层治理体系的重建》
材料二 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摘编自常建华《中国文化通志 · 宗族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到清朝乡约宣讲内容的变化及其作为国家基层治 理手段的发展趋势。(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宗族管理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关]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一1968年)》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 …… 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 …… 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美洲人口变化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是如何“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