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论语》十二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 《论语》十二章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1 22:3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论语》十二章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2.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教师范读,强化解读文义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单”变“双”。如:学——学习 乐——快乐 温——温习 师——老师 思——思考
知——知道 择——选择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疏通文义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3.古今异义
(1)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
(2)三人行(古义: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
4.一词多义
乐不亦乐乎(高兴)
回也不改其乐(乐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
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比)
于我如浮云(像)
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得到,懂得)
而学而时习之(连词,表并列,而且)
三十而立(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转折,但)
切问而近思(连词,表递进,并且)
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给)
可以为师矣(做)
(二)重点句子的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明确: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明确: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明确: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确: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明确: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目标导学三:概括每章内容
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概括每一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一章: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
第二章:讲学习方法,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三章:讲个人修养,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
第四章: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知新”。
第五章:讲学习态度,阐述“学”和“思”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讲个人修养,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
第七章:讲学习方法,讲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第八章:讲个人修养,讲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抉择。
第九章: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十章:讲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第十一章:讲个人修养,强调坚守志向。
第十二章:讲个人修养,强调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
三、板书设计
重要字词
重点句子
每章要点理解内容——掌握方法留、删、
补、换、
调、变。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论语〉十二章》中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受益匪浅。此外,《论语》是成语最多的文化典籍,我们不能小视对这篇课文的挖掘。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本课。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明确: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复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感到疑惑。
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
目标导学二:联系生活,拓展提升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是怎么看待“箪食瓢饮”的?
生甲:颜回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真是不容易,所以说,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生乙: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他不会因为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会转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终也不会迷失自我。
生丙:我不太赞同以上二位的意见。我觉得没有必要完全摒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利用它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也很好吗?
三、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学习方法勤于复习
学思结合
学习态度以学为乐
诚实谦虚
珍惜时间
修身做人宽厚仁义
坚贞守节学习是为了
更好地做人
可取之处   充分利用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注重结合社会现实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不足之处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只对部分句子作了重点探讨,但本文内涵丰富,限制式的提问,不利于学生获得全面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