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4第五单元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4第五单元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14 08:0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课标要求:
了解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 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一.青年毛泽东 ----立志改造社会 投身中国革命1910年毛泽东抄写的立志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青年时代立下宏志:救国救民,改造社会⑴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打下基础⑵创办新民学会:立志改造社会2.思想转变:改良主义(资) 马克思主义(共)⑴原因:①十月革命的影响;②马克思主义著作影响(五四)⑵标志:1920年夏,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克思主义3.投身革命:标志:1921年夏,参加中共一大,成为中共创始人之一思想转变二.投身和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1.中共一大---大革命结束时期(1921---1927)①建立湖南地方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
②参加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
③从事农民问题研究(中心问题、代表著作?)
———标志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④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活动:沁园春 长沙 1925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西江月 秋收起义 1927.09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思考1:这首词讲的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如何?思考2.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这一句什么意思?背景:1大革命失败 2中共召开八七会议会议内容:
a批判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
c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那句话指放弃攻打长沙,率领队伍前往反动势力较为薄弱的
井冈山地区,由此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
根据地),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
国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思考:秋收起义爆发后,毛泽东为什么主动放弃进攻
   大城市而转向农村呢?体现了他什么的原则呢?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决定了敌强我弱的革命形势,而敌人主要集中在城市 体现了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指导中共在领导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的基础上,在广大农村进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并以此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种革命思想。理论著作《井冈山的斗争》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意义: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
新道路作了阐述,为中国革命胜利指明正确方向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1931 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清平乐  会昌 1934 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 的。” “我自从 参加革命以来,受过三次开除中委和八次严重警告的处分,这次更将造成失败的责 任,完全推在我的身上。现在,可不是我们井冈山老同志的天下了!” 长征的原因:根本原因:“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思想在党内占统治地位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史料: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8.6万人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后一个多月,红军突破了国民党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由于“左”倾领导者消极避战,致使红军损失过半,锐减到3万多人。 遵义会议  1935 主要内容: 1.取消“左”倾错误领导人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2.改组中央领导机构,毛泽东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意义:
1结束了“左”倾错误思想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2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忆秦娥 娄山关 1935.02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带领红军四渡赤水、穿越大草地,
最终到达陕北,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遵义金沙江★陕北★瑞金赤水大渡河雪山草地★会宁沁园春 雪 1936.02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背景: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①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取得平型关、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的胜利
③进行理论探索(那些著作?),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
————标志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④领导延安整风运动
a内容:纠正党内存在的 “三个主义”
b意义:为革命胜利奠定思想基础
⑤召开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为:1940年1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使毛泽东思想形成了系统的体系,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1945年的中共七大提出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毛泽东作七大的政治报告思考: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着几种前途和命运
的抉择?4.解放战争时期 (1946---1949)1945年8月赴重庆进行和平建国谈判,并签订双十协定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04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新中国的诞生:开国大典问题探究: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为什么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伟大的胜利?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主要原因。萌芽初步形成成熟确立农民问题研究“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
探索(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56年底)1.1949—1956年 领导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a.三年恢复时期(1949---1952)措施: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a土地改革
b和平解放西藏
c镇压反革命
d三反五反运动,
e抗美援朝战争 b.过渡时期(1953---1956)提出过度时期的总路线(时间、内容)
提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改道路
实行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农村:
城市:(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1976)正确的探索:
⑴建设上:1956发表《论十大关系》
⑵政治上:1957发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内容、意义)错误的探索:
⑴ 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⑵ 1966-197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
四.逝世和评价1.逝世:1976.9.92、对毛泽东的评价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三、对毛泽东的评价①领导党和人民找到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道路
②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领导党和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领导党和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④为探索一条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
 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古老的中国走向繁荣昌盛
 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1.历史功绩:2.过失:①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社会主义...
②晚年发动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3.结论:参见《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