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鲁科版八年级上册期中
(共18题)
一、选择题(共14题)
(2018·北京西城区·期末)下列关于“观察蚯蚓”实验的操作和对观察结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需要经常用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
B.蚯蚓的身体没有左右、背腹之分
C.蚯蚓的身体不分节,体表有角质层
D.蚯蚓的刚毛能像蜈蚣的足那样运动
(2019·北京昌平区·期末)观察下列四种动物,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身体两侧对称,由多个体节构成
B.瓢虫和蝗虫相似度最高,亲缘关系最近
C.足和触角的位置及数量有差异,但都分节
D.体表均有坚韧的外骨骼,不适应陆地生活
(2018·北京西城区·期末)乌龟体表覆盖着坚硬的甲,体内受精,受精卵有卵壳保护,它属于
A.鱼类 B.两栖动物 C.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
(2019·北京海淀区·期末)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下列有关扬子鳄特征和生活习性叙述正确的是
A.体表分泌黏液辅助呼吸
B.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成体水陆两栖
C.依靠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D.水中产卵,卵很小且贮存的养分很少
(2019·北京海淀区·期末)雪豹是生活在雪原上的肉食性动物,雪豹皮毛的底色为灰白色,体侧布满深色的斑点,拥有一条约等于身长的毛茸茸的大尾巴,既可以帮助雪豹在攀爬奔跑中保持平衡,睡觉时还可以用来盖住口鼻,防寒保暖。下列有关雪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雪豹牙齿具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
B.雪豹的毛色与其生活环境颜色相近,可起到保护色作用
C.雪豹尾巴长且毛发多,既可防寒保暖,又利于运动中保持平衡
D.雪豹感觉器官不够发达,尾巴过长,不利于在野外捕食
(2019·深圳市南山区·期末)名字中有“鱼”的动物,不一定是鱼,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鱿鱼、章鱼——软体动物 B.鲸鱼、娃娃鱼——哺乳动物
C.甲鱼、鳄鱼——爬行动物 D.金鱼、鲫鱼——鱼类
(2018·北京东城区·期末)小明同学对鸟体温恒定的原因进行了如下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鸟所生活的环境温差不大
B.羽毛有保温作用
C.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
D.乌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热量多
(2019·北京昌平区·期末)《诗经》中"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描述了两类动物的行为。下列关于鹤和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鹤群引颈高鸣属于繁殖行为 B.鱼类依靠躯干和尾摆动游泳
C.两者受精方式都是体内受精 D.两者胚胎发育类型都是卵生
(2018·北京房山区·期末)学校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运动中同学们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进行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活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A.③①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2018·北京房山区·期末)金丝猴的关节非常灵活,与该特点相关的结构是
A.关节软骨和韧带 B.关节软骨和滑液
C.关节头和关节窝 D.关节腔和滑液
(2018·北京房山区·期末)下列有关动物运动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利于获取食物 B.有利于逃避敌害
C.有利于物种进化 D.有利于适应复杂环境
(2018·北京平谷区·期末)下列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成年黑猩猩用木棍取食白蚁
B.马戏团的小猴会骑自行车
C.刚出生的小袋鼠会自己爬进母亲的育儿袋
D.大山雀将石子叼到盛有水的瓶子内,继而可以喝到水
(2018·北京平谷区·期末)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描述错误的是
A.动物对外界和体内的刺激所产生的活动表现称为动物的行为
B.动物的行为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多种运动方式实现的
C.根据动物行为功能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D.动物的行为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2019·北京顺义区·期末)饲养员给猴子喂食物时,不慎把一个甜薯掉进水池,一只小猴费了好长时间才从水池中捞到这个甜薯。几个月后,饲养员发现给猴子喂甜薯时,有相当多的猴子拿甜薯到水池中擦洗,再也不吃沾满泥土的甜薯了。下列关于猴子这种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是一种学习行为
B.这种行为仅由猴子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C.这种行为与环境因素有关
D.这种行为可以让猴子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
二、综合题(共4题)
(2018·北京平谷区·期末)开学初的一节生物课,老师曾带领大家开展《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的学习活动。
(1) 同学们观察 号观察点的植物,记录的一部分文字描述如下。根据植物的形态分类,属于乔木的是 ,属于藤本的是 。
牡丹:株高 米左右,没有明显的主干,基部发出多个枝干,分枝短而粗。
柳树:有粗大的主干,树皮灰褐色,有纵向的裂纹。
黄花萱草:茎多汁,较柔软,叶长 。
牵牛花:茎很长,不能直立,攀附在篱笆、其他植物的茎上。
(2) 科学研究发现,昆虫的成虫一般具有三对足。如图是同学们在 号观察点通过拍照片记录的四种无脊椎动物的成虫,据图判断:你认为是昆虫的有 (填字母)。
A.
B.
C.
D.
(3) 汇总全班同学在三个观察点的记录数据如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图中补充绘制 号观察点动植物种类总数的条形统计图。
(4) 同学们在 号观察点观察时的一些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发现一株不认识的野草,先记录上,再拔掉带回家研究
B.草丛中的一只蟋蟀,蹦到校园外面去了,把它记录下来
C.自己的观察记录中有螳螂,但其他同学都没有,把它删掉
D.发现一条蛇,吓了一跳,因此没做记录
(5) 同学们在本次学习活动中没有用到的记录方法是 。
A.文字描述
B.拍照片
C.记数据
D.绘路线图
(2018·北京东城区·期末)小超在广西野外考察时,观察记录了蛭、稻红瓢虫、蜈蚣、狼蛛、白腹锦鸡、鳄蜥等多种动物。有一天,他在绿叶上发现了奇怪的“叶子”(见下图),经过仔细观察,他确定这片“叶子”是雌性叶脩[ ]。
(1) 白腹锦鸡、鳄蜥的体内具有由脊椎骨组成的 ,这是与蛭、稻红瓢虫、蜈蚣、狼蛛、叶脩等动物的主要区别。
(2) 虽然都是绿色,叶脩与绿叶最主要的区别是叶脩不能自己进行 作用,需要通过取食植物的叶获取有机物,来维持生命活动和繁衍。
(3) 小超观察发现叶脩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经查阅资料得知,叶脩属于 动物门昆虫纲。依据所学知识,他判断叶脩的绿色是体表坚韧的 的颜色,此结构具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 的作用。
(2019·北京房山区·期末)观察图中的几种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有 ,属于恒温动物的有 和 。
(2) 相比青蛙,蜥蜴更适应陆地生活,这是因为它具备以下特点:体表具鳞片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完全用 呼吸, 受精,卵外有卵壳保护。
(3) 与鸟类相比,虎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虎的牙齿与图中的 图相同。
(2018·北京朝阳区·期末)下图为青蛙运动、家燕运动和人类关节示意图,据图回答:
(1) 由图 可知,青蛙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图 中家燕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以各自的运动方式来 环境。
(2) 鸟类的运动能力极强,它们都有发达的骨骼肌。当飞行时,大脑会产生信号并传向肌肉,肌肉收缩为运动提供了 ,并牵拉骨围绕 运动,这表明 系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3) 图 为人体关节示意图,[ ] 和其外的韧带使关节具有既牢固又灵活的特点,[ ] 内的滑液起到润滑的作用。脱臼是指关节头从[ ] 中脱出。
答案
一、选择题(共14题)
1. 【答案】B
【解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门,其身体呈圆柱形,有前后、左右、背腹之分,呈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没有骨骼,在体表覆盖一层具有色素的薄角质层,除了身体前两节之外,其余各节具有刚毛。蚯蚓依靠纵、横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运动。蚯蚓体表分泌的粘液有利于细胞进行呼吸,实验时要保证蚯蚓体表润湿。
【知识点】观察和解剖蚯蚓、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 【答案】D
【知识点】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 【答案】C
【解析】体表覆盖着坚硬的甲,体内受精,受精卵有卵壳保护,它属于爬行动物。
【知识点】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4. 【答案】C
【知识点】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5. 【答案】D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6. 【答案】B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7. 【答案】A
【解析】鸟类的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完全分开,心脏与体重的百分比大、毎分心搏次数多,使得鸟类输送氧气的能力强,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就强,能释放较多的能量,满足鸟类飞行的需要,同时利于维持恒定的体温,其次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热量较多,有助于维持体温的恒定。另外鸟类还有较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如气囊的散热作用以及羽毛的保温作用等,都利于保持体温的恒定不变,鸟类所生活的环境温差不大,不是体温恒定的原因,鸟类会飞行,活动范围广,其生活的环境不一定温差不大。
故选择A选项。
【知识点】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鸟的主要特征
8. 【答案】C
【知识点】鸟的主要特征
9. 【答案】C
【解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因此当你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C正确。
故选择C选项。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10. 【答案】B
【解析】关节内有关节软骨和关节滑液,可以减少运动过程中的骨之间的摩擦,使得关节活动起来比较的灵活。故选择B选项。
【知识点】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1. 【答案】C
【解析】运动以利于寻找食物,A正确;
有利于逃避敌害,B正确;
有利于物种进化不是运动的意义,C错误;
动物的运动有利于造应复杂多变的环境,D正确。
故选择C选项。
【知识点】动物运动的意义
12. 【答案】C
【解析】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ABD属于学习行为,C刚出生的小袋鼠会自己爬进母亲的育儿袋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C正确。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
13. 【答案】C
【解析】动物行为根据获得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根据功能分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节律行为、繁殖行为、取食行为等。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14. 【答案】B
【解析】猴子拿甜薯到水池中擦洗,再也不吃沾满泥土的甜薯,这项行为是后天学习的。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故选择B选项。
【知识点】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
二、综合题(共4题)
15. 【答案】
(1) 柳树;牵牛花
(2) AB
(3)
(4) B
(5) D
【解析】
(1) 同学们观察 号观察点的植物,记录的文字描述如下(部分)。根据植物的形态分类,属于乔木的是柳树,属于藤本的是牵牛花。
(2) 、 有共同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胸部一般着生有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外有外骨骼,可以保护、支撑身体内部柔软器官的作用,还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属于昆虫纲的动物。
(3) 汇总全班同学在三个观察点的记录数据如下表,请据表中数据,用 铅笔在坐标图中补充绘制 号观察点动植物种类总数的条形统计图。 号是 (种), 号 种, 号 种。
(4) 调查时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不能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发现一种不认识的植物,先记录上,不能拔掉带回家研究,A错误;
调查时要如实记录,活动范围较大的,不固定的也记录,草丛中的一只蟋蟀,蹦到校园外面去了把它记录下来,B正确;
调查时要如实记录,自己的调查记录中有螳螂,但其他同学都没有,不能把它删掉,C错误;
调查要如实记录,不能吓一跳就不记录,D错误。
故选择B选项。
(5) 下列记录方法中,全班同学在本次观察实践活动中用到的有文字描述、拍照片记数据,没有用到绘制路线图。
故选择D选项。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昆虫的主要特征、茎的结构及其功能、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16. 【答案】
(1) 脊柱
(2) 光合
(3) 节肢;外骨骼;水分蒸发
【解析】
(1) 白腹锦鸡、鳄蜥的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2) 叶脩不能自己进行光合作用,需要通过取食植物的叶获取有机物,来维持生命活动和繁衍。
(3) 观察发现叶脩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经查阅资料得知,叶脩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叶脩的绿色是体表坚韧的外骨骼的颜色,此结构具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知识点】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17. 【答案】
(1) 涡虫;鸟;虎
(2) 肺;体内
(3) 胎生哺乳;
【解析】
(1) 涡虫身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2) 蜥蜴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体表具有鳞片,肺呼吸,体内受精卵外有卵壳保护。
(3) 虎的生殖特点是胎生哺乳,虎是肉食性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应和图 相同。
【知识点】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18. 【答案】
(1) 跳跃;飞行;适应
(2) 动力;关节;神经
(3) 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
【解析】
(1) 鸟的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青蛙脚趾间有蹼,在水中,青蛙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游泳,青蛙的腿前短后长,在陆地上青蛙可以跳跃。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以各自的运动方式来适应环境。
(2)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3)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的韧带。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
【知识点】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生物能够适应环境、运动需要其他系统的调节和配合、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脱臼、骨折及其处理、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人的骨骼肌及其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